『壹』 上海财经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哪个更好
法律专业水平上财会比较差,但是以后说不准上财毕业的大老板会找你帮忙,经济法是可以考虑上财,其余就不要考虑了
『贰』 中国财政部为什么在次级债的问题上批评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确实是这三家公司的错吗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公司透视(转贴)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深入,对信用的要求就越高。为减少投资风险,增加市场透明度,信用评级应运而生。所谓信用评级,是指专业机构对债务人就某一特定债务能否准时还本付息的能力及意愿加以评估,分为资本市场、商业市场及消费者等三类评级,其中资本市场评级居核心地位。长期以来,穆迪(Moody′s,美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美资)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原为美资,现为法资控股)位列国际资本评级市场“三甲”,不过惠誉在市场份额、赢利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远逊于前两者,国际资本评级市场的话语权实际是“两强垄断”。三大评级公司在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内增加了市场透明度,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管理依据与参考资料,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成为西方某些势力持续推行美国价值观与强权,进而威胁主权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新工具。
三大评级公司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受到广泛质疑
美国信用评级制度运作已近一个世纪。美国商法规定,评级公司属于一般股份公司,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为保证评级的公正与客观,评级公司应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主要是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评级公司虽对股东负责,但当股东与大众利益冲突时,必须置大众利益于优先的地位。因此,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是信用评级公司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正是在这方面三大评级公司受到了广泛质疑。
令人质疑的独立性。一是政府给予特权。1975年SEC认可穆迪、标普与惠誉三家公司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并规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NRSRO评级公司的评估,由此确立了三大公司的垄断地位。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理查德·谢尔比在参议院就评级公司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上指出,穆迪和标普几乎遇不到什么竞争,其所以财源滚滚,主要是得益于“受控特许”。二是长期受到庇护。为防止那些“缺乏道德”的评级公司肆意出售AAA评级,SEC限制其他公司进入资本评级市场。在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发生后,SEC在诸多压力下,也只增加了多美年(Dominion)一家评级公司为NRSRO。名义上信用评级受SEC监管,但事实上三大公司极少向SEC报送相关资料,SEC的例行检查平均每五年才有一次。因此,长期以来,三大公司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监督。
令人质疑的公正性。首先是以美国的标准为标准。国家因发行国债而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鉴于国家的巨大清偿能力以及主权的敏感性,一般的评级公司都不涉及主权国家信誉评级,但三大评级公司的一个重要评估标的却是主权国家信誉,而且把市场自由化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为稳定经济,采取关闭外汇市场的断然措施,受到三大公司的一致声讨,然而事后证明马来西亚的管制政策是成功的。其次是长期奉行双重标准。三大公司在美国本土评级时,主要依据被评估公司自身或经美国会计公司发布的报告,但对于美国以外的企业,除少数进行“自愿评估”(需要付费)外,大多数则是所谓的“独立评估”。问题在于,三大公司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问题经常视而不见,对他国尤其是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金融市场动态则往往“明察秋毫”。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当时美国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不良投资高达23万亿美元,但三大公司都不曾降低美国银行的信誉等级。从“9·11”事件到安然等巨型企业财务丑闻,摩根大通等知名银行金融欺诈,再到伊拉克战争与持续恐怖袭击威胁等,美国金融市场遭遇连续的冲击,国际资本一度纷纷逃离美国,三大公司同样不曾也不打算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令人质疑的客观性。长期以来,三大公司坚持以美国的价值观来审视亚洲文化与市场环境,因而在对亚洲进行评级时总是“另眼相看”。2002年,三大公司将日本政府债券的评级列在工业七国最末,其信贷级别排在博茨瓦纳之后,与拉脱维亚和波兰同等。日本国际金融中心(JCIF)认为,外国评级公司未能反映日本独特的商业惯例,评级结果并不能表达真实情况。时任财务省国际事务次官黑田东彦要求三大公司出具详细的评定标准,认为日本拥有很高的个人储蓄率及庞大的海外资产,对国内投资者能完全清偿债务,因此没有任何理由继续调低日本政府债券评级。中国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增长和良好的发展预期令全球瞩目,但直到2003年底,标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10年不变,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BBB级。《华尔街日报》评论,标普将中国大陆银行全部定为垃圾等级。众多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都认为标普的这一评级“保守得有些可笑”。这不仅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而且造成数以百亿美元计的经济损失,因为中资机构与企业在境外融资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令人质疑的科学性。法国《世界报》2003年5月6日载文指出,评级公司缺乏信息发布工作的规则,发布信息的无规律性使人们对其预测能力产生怀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黄京志认为,三大公司使用的方法与模型已经过时,模型使用的数据对于美国本土公司一般一季度才更新一次,而境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公司的数据更新周期往往超过一年甚至更长,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的需要。长期以来,三大公司收集和发布信息的活动一直是灰色的,乃至暗箱操作,信息可靠性存在严重问题。英国《金融时报》今年3月13日就此发表评论:按照大多数标准衡量,信用评级行业都是全世界最缺乏竞争性和透明度的市场。当为安然公司评级的评级师被质问为什么对安然财务报告的重大疑点视而不见时,该评级师承认他没有能力把握安然的业务和财务结构,也没有认真读过这些财务报告。此外,三大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在向客户主动提供信用评级时往往变相要求购买其他服务。1996年穆迪曾受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原因就是被怀疑对客户变相进行了捆绑销售,迫使客户购买其全套服务。
不仅难以发挥预警功能,反而时常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三大公司因为已经存在而合理,因为美国政府而获得垄断地位并具有强大影响力。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它们不仅难以及时、准确地发挥预警功能,相反时常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难以发挥预警功能,在美国本土备受质疑。三大公司或根据被评估企业公布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估,或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所谓独立评估。但实际表明,这两种评估的科学性都存在疑问。1992年,加州保险司长控诉标普及穆迪先前给予倒闭的Executive Life保险公司不实且过高的评级,导致投资人遭受损失;1996年,加州橘郡指控标普未能对该郡所投资的基金风险进行恰当评估,以致扩大举债终至破产。自2001年底,一连串巨型公司出现财务欺诈丑闻,美国金融市场由此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评级公司反应滞后,未能发挥所期望的预警作用,自身信誉备受质疑:要么有意隐瞒不报,这意味其丧失了应有的独立与公正性;要么真的没有发觉,这意味其丧失了应有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连美国国会和联邦调查人员都指责评级公司的失职,没有在“大厦将倾”之前发出警告。在内外压力下,SEC出具的报告罗列了信用评级业存在的12种问题与缺陷,使三大公司陷入了空前的尴尬境地。
常步市场后尘,在国际领域屡屡失信。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酝酿之时,三大公司未能发出任何警告;等到危机爆发后,慌张应对,降级过激,加剧市场恐慌。1996年9月,穆迪与标普分别给韩国开发银行的长期债信评级为“A1”及“A+”,均属于投资等级;韩国危机发生后,急速降至为“Ba1”及“B+”,已属垃圾等级。1997年7月,泰铢发生危机,穆迪与标普仍给泰国政府公债“A”级,直到10月才加以调整。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与2000年土耳其金融危机,三大公司都未能预测危机的到来,直到危机已经成型,才迟迟降低有关信用等级。因此,国际清算银行(BIS)认为,“评级公司经常步市场的后尘”。
加剧国际金融动荡,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三大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俨然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调节者,往往一个业务声明就能引发金融市场的震荡。1997年以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外汇储备、外贸顺差、制造业竞争力、居民储蓄等项指标都好于美国等诸多发达国家。但由于话语权掌握在三大公司手中,东南亚国家所获得的评级均低于美欧国家,由此引发相关国家的资本外逃,恶化了地区的金融局势。1997年11月28日到12月11日,穆迪将韩国外汇债券和票据的评级从原来的A1急速调降到“Baa2”,导致韩元对美元汇率暴跌,股市一落千丈,中型企业接二连三倒闭,从而引发韩国全面金融危机。德国《经济周刊》1998年2月5日载文评论,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对亚洲危机毫无预感,它们知道的并不比金融市场多,根本就不起作用,而现在却火上浇油。法国《世界报》2003年5月6日的文章认为,信用评级公司提供的信息(特别是关于可能出现危机形势的信息)毫无作用。人们责备信用评级公司,认为它们要么没有提前预测危机,直到危机已经到来,才迟迟降低有关信用等级(如在1998年俄罗斯危机、2000年土耳其危机问题上),要么相反,过早地降低有关信用等级,加快了危机形势的到来(如在1999年巴西危机、2001年阿根廷危机问题上)。
“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另一新强权
评级公司的“魔力”形成路径是“建立信誉——确立地位——产生依赖——实施影响”。穆迪与标普“两强”不仅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公关等多种手段建立市场信誉,影响与操控市场,谋取垄断利益,而且充分利用其垄断利润,通过暗中利益输送、直接向本土评级公司购买、聘请政府官员开讲座或担任咨询师、与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等各种途径,获取各类商业与非商业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协助美国政府攫取政治利益。《纽约时报》曾在社论中指称:评级机构是冷战结束后,国际上的另一个新强权。
配合美国公司的经营扩张。穆迪与标普的评级直接决定融资成本,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已变相掌握了企业的生杀大权,这种权力正被悄悄运用于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与经营战略。日本证券市场相对闭塞,长期为本土四大券商垄断,美国投资银行垂涎已久。东亚金融危机使日本金融业陷入动荡,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证券成为金融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1994—1996年,山一股票价格一直在600—1000日元之间波动。但是,自穆迪1997年6月宣布要降低山一评级后,山一股价一路下滑,8月滑落到200日元。11月穆迪宣布正式降级后,美国证券公司立即抛售其股票,不仅造成山一股价狂泻,最后跌到1日元,还断绝其从短期资金市场筹资以起死回生的后路。山一倒闭后,美国最大券商美林公司乘机接管山一证券,原本属于山一的50间店面、2000名精干员工及经营技术,全都归属美林。
扰乱主权国家的经济秩序。评级公司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本只具有引导资本市场的服务性功能,然而穆迪与标普的权力不断膨胀,几乎充当了金融市场的调节大师。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银行业累积了巨额不良债权。按传统习惯,日本官方、民间机构与传媒,不会轻易触及国内累积巨额不良债权的银行与金融公司,而是依照日本独有方式由银行与金融公司悄然渐进处理,以期不出现重大金融风波。但是,穆迪与标普“毫无保留地”重估日本企业的投资安全度,打破了日本的传统游戏规则,使日本金融陷入持续动荡。日本媒体将穆迪与标普给日本企业、经济带来的冲击描述为:不单像历史上用大炮打开日本锁国大门的“黑船”,还像最终全面占领日本的赫尔“最后通牒”,具有强大无比的破坏力,以致在工商界普遍出现“评级恐惧症”。
直接为美国政治利益服务。有研究认为,东亚金融危机是美国对东盟吸纳缅甸加入表示不满的一次政治报复,而穆迪和标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1997年4月中旬,穆迪将泰国政府的长期借贷级别从A2下降为A3,4月25日又宣布降低泰国大城、京都和泰军人三家主要银行的信用等级,从而加剧市场恐慌,诱发资本外逃,导致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就此严词批评穆迪和标普缺乏客观性,助纣为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一直反对,两国裂痕加深。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普降低信贷评级,由此导致包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德国社民党经济委员会领导人温德称,“近期的降级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我不排除德美紧张的外交关系间接地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可能”。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普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至AAA最高级。德国政府为此愤怒不已,明确表示向美国评级领域的霸权发起反击,要求欧洲信贷机构联合起来抗衡美国评级公司。德国财政部表示,将对标普和穆迪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宣称德国要通过立法以“保证评级的公正性”。
三大公司尤其是“两强”的垄断与危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知。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信用评级看成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行业,扮演着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涉及国家主权,关系一国经济、金融与信息安全。因此,纷纷采取措施,消除对三大公司的迷信与盲目追捧,限制与三大公司的联系,加强对三大公司的监督,减少直至消除对三大公司的依赖,促进本土评级公司的发展。
(转贴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同题文章)
『叁』 中国金融学会的理事成员
名誉会长复:陈慕华 乔培新制 黄达 李贵鲜 戴相龙 胡石英
会长:周小川
副会长:王广谦 王洛林 刘遵义 羊子林 何界生(女) 吴小平 吴志攀 吴晓灵(女)
秘书长:唐 旭
副秘书长:李 民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秘书部主任、高级经济师
王大用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王国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云清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发展研究部总经理、研究员
朱 民中国银行行长助理、研究员
朱英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宋先平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室主任、高级经济师
宋逢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教授
杨再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赵海英(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部副主任、教授
郦锡文中国建设银行风险与内控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高级经济师
张承惠(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袁 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展改革部主任、副研究员
詹向阳(女)
『肆』 中央财经大学的杰出校友
政界精英 田纪云 原国务院副总理
王丙乾 原财政部长、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王光英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李金华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金人庆 原北京市副市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
戎子和 原财政部副部长、代部长
王绍鳌 原财政部副部长
胡立教 原财政部副部长
贝仲选 原财政部部长助理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翟熙贵 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陈 华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程法光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孙志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
穆 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 保监会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
柯卡生 银监会非银司 司长
曹聪 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司 副司长
郭左践 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 主任现中国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局长
杨凌隆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
丁先觉 财政部基建司司长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 原主席
范巍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侯慧君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
易仁萍 审计署管理司副司长
张汉兴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民政部计财司司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魏礼江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傅东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兼社长
谭纯喜 中国审计报社社长
贵敏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
路英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
刘光忠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刘键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
谢庚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
毕朝英 财政部离退休局 副局长
杜俭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原主席
刘高潮 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副局长
冯秀华 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正司长级别)
崔敬伯 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 民建第三、四届中央委员
央行系统 戴相龙 原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任中国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
王成铭 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
樊晡生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党委书记
史纪良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现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王启人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中央委员,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
李东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副行长
段晓兴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助理
金建栋 原人总行金融管理司 司长
郭玉华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 司长
任 侠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 原副司长
蔡 荀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副行长
李亚新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
郝治安 人民银行太原市分行 行长
赵保卫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长
路国英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副行长
李小秋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副行长
王树臣 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行长
商业银行系统 总行
牛锡明 交通银行总行 董事长
陶礼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行长
段晓兴 原华夏银行行长
史纪良 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行长
吴北英 中信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文彦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董事
乔 伟 交通银行董事会 副董事长
魏盛鸿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副行长
林克平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党委副书记
宫少林 招商银行总行 副行长 招商局集团董事
刘淑兰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副行长
顾京甫 中国建行总行业务总监(副行长级别)
钱中涛 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希坤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副行长
郭玉华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
郝震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 副总经理
郭义明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财务总监、党委委员
朱红波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胡亚辉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
王 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副总经理
何志成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高级经济师
陈 伟 平安银行副行长
何仲森 银川商业银行董事长
于化北 河北省张家口商业银行 董事长
谢 卫 全国人大代表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德衍 中国银行总行董事长、行长
各地分行
杜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沈若雷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行长
张德宝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办公室 总经理
杨志宏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总会计师
张永革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长
周金伦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行长
李楚章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 行长
姚金华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 行长
施继德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行长
王树臣 中国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 行长
徐常宁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 副行长
束坚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 副行长
沈弟茵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 副行长
李文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长
杨 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 副行长
魏秀兰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纪检委书记
汪长安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于丕涛 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倪百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行长
任海龙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
潘守庚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行长
闫振生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 副行长
杜 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
徐良 深圳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长
邱发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叶一新 中行澳门分行行长
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长
丁燕生 前中银香港及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吴念鲁 前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
张 斌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业务部总经理
吴庆平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莱芜分行 行长书记
曹霖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地方政府 侯 凯 上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章锐夫 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
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王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骆玉林 青海省副省长
韩 英 广东省九届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绍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
曾广宇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 副主委
杨任远 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邵明钧 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 原局长
周桂根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
苑广睿 天津市河北区区长
冀国强 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
李双成 江苏省财政厅 副厅长
邵桂芳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 江苏省地税局 局长
张 凡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黄玉德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局长
李生诚 新疆银监局 局长
吴炳贵 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
李培林 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
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厅纪委书记
叶 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王小烈 河南省审计厅 副厅长
王连清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局长
缪学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
王希龙 江苏省徐州市市委 书记
左绍伟 河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
顾月涛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王维国 甘肃省地税局 局长
董树林 甘肃省煤炭工业局 局长
崔正华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 春 甘肃省发改委 主任
吴仰东 甘肃省白银市政府 市长
张智军 甘肃省财政厅 副厅级
冯 毅 云南省审计厅厅长
陈秋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 厅长
陆 浩 云南省统计局 局长
陈辉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何绍华 成都市副市长
赵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书记
刘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爱庆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
王 罡 北京市财政局机关服务中心 办公室主任
黄炳福 江苏省苏州市委 副秘书长
赵文娟 江苏省苏州市政协 副主席
任振荣 财政部驻宁夏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员
吕勇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贾国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竺向东 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
杨之春 甘肃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
李 津 宁夏地税局 副局长
蒋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视员省委书记办公室 副主任
企业系统 金建栋 国泰证券首任总裁
邵 淳华 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航母的奠基人
崔立中 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总会计师
谢 卫 全国政协委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姚江涛 江南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张树忠 大通证券总裁
徐 锷 原攀钢集团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陶 冬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副总裁
黄 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 浩 凤凰卫视中文台专题组 副总监
魏崇智 香港中国广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小平 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
张志鸿 鸿基世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袁振宇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平原 长江三峡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胡 峰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
董 锋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财务总监
缪建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戴凤举 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总经理
刘家德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
冯知杰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
王新利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王志泰 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
叶 楠 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
段方晓 瑞泰集团副总裁
陈剖建 天安集团董事长
刘 央 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原总经理
张亦兴 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董事
汪晓峰 金信信托董事长
刘志忠 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
徐 波 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
魏 东 涌金集团创始人
谭丽霞 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
陈基华 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
范肇平 南山集团副总经理 科研院所 于中一 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财政学专家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张天成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吕世杰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系统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王柯敬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邱 东 中央财经大学前党委书记 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
高一斌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党组书记
姚 遂 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
陈 明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梁 勇 中央财经大学副书记
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郝书辰 山东财经大学 党委书记
姚得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
李光龙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郝如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杜英斌 山西财经大学前校长
陈永达 原青海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现杭州工商干部管理学院 副院长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动中国人物
易仁萍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一斌 国家会计学院第三任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 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
梁红梅 西北师大经济教研室 主任
赵国春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 老一辈名师 陈岱孙,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
崔敬伯,1932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川康直接税局局长,直接税团副团长和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建国后,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崔书香,193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瑞德克利夫学院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52年至今,先后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部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姜维壮,1962年起,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教授,财政部学位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全国在职同财政干部培训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闻潜,著名经济学家,均势市场理论和消费启动理论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天民,著名会计学家。
『伍』 央行和财政部是什么关系
央行和财政部没有关系,央行是直接归国务院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财政部拟订财税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起草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执行。负责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支。编制年度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负责组织起草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及实施细则和税收政策调整方案。等职责。
(5)财政部金融中心刘扩展阅读:
人民银行直属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下设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中心、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时报社、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国金融培训中心等。
『陆』 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的杰出校友
田纪云原国务院副总理
王丙乾原财政部长、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王光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李金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金人庆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
戎子和原财政部副部长、代部长
王绍鳌 原财政部副部长
胡立教原财政部副部长
贝仲选 原财政部部长助理
翟熙贵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陈 华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 主任
李予昂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
程法光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孙志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
穆 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李克穆保监会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柯卡生银监会非银司 司长
曹 聪 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司 副司长
郭左践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 主任现中国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局长
杨凌隆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
丁先觉财政部基建司司长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 原主席
范 巍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易仁萍审计署管理司副司长
张汉兴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民政部计财司司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
魏礼江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
傅 东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兼社长
高一斌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贵 敏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
路 英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
刘光忠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刘 键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
谢 庚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
毕朝英 财政部离退休局 副局长
杜 俭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原主席
冯秀华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正司长级别)
崔敬伯 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 民建第三、四届中央委员
[13] 戴相龙原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任中国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
王成铭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
樊晡生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党委书记
史纪良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现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王启人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中央委员,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
李东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第一行长助理
段晓兴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助理
金建栋 原人总行金融管理司 司长
郭玉华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 司长
任 侠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 原副司长
蔡 荀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副行长
李亚新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
郝治安 人民银行太原市分行 行长
赵保卫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长
路国英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副行长
郭义明 原中国民生银行财务总监
李小秋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副行长
王树臣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行长
[13] 总行
牛锡明交通银行总行 行长
陶礼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行长
段晓兴原华夏银行行长
史纪良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行长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
吴北英中信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文彦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董事
乔 伟 交通银行董事会 副董事长
魏盛鸿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副行长
林克平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党委副书记
宫少林招商银行总行 副行长 招商局集团董事
刘淑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副行长
顾京甫 中国建行总行业务总监(副行长级别)
钱中涛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 副行长
王希坤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副行长
郭玉华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
郝 震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 副总经理
郭义明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财务总监、党委委员
朱红波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胡亚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
王 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副总经理
何志成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高级经济师
陈 伟平安银行副行长
何仲森银川商业银行 董事长
于化北 河北省张家口商业银行 董事长
谢 卫 全国人大代表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各地分行
杜 炜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沈若雷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行长
张德宝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办公室 总经理
杨志宏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总会计师
张永革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长
周金伦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行长
李楚章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 行长
姚金华光大银行南京分行 行长
施继德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行长
王树臣 中国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 行长
徐常宁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 副行长
束 坚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 副行长
沈弟茵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 副行长
李文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长
杨 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 副行长
魏秀兰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纪检委书记
汪长安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于丕涛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
倪百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行长
任海龙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
潘守庚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行长
闫振生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 副行长
杜 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
徐 良深圳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
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长
邱发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叶一新 中行澳门分行行长
王德衍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长
丁燕生前中银香港及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
吴念鲁前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
张 斌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业务部总经理
吴庆平中国工商银行山东莱芜分行 行长书记
曹 霖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13] 侯 凯上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章锐夫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
高瑞科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
王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骆玉林青海省副省长
韩 英 广东省九届人大副主任
庄惠春 浙江绍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
曾广宇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 副主委
杨任远 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邵明钧 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 原局长
周桂根江苏省财政厅厅长
苑广睿天津市河北区区长
冀国强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
李双成江苏省财政厅 副厅长
邵桂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
李小平江苏省地税局 局长
张 凡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黄玉德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局长
李生诚 新疆银监局 局长
吴炳贵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
李培林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
朱小莉湖北省水利厅纪委书记
叶 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王小烈河南省审计厅 副厅长
王连清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局长
缪学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
王希龙江苏省徐州市市委 书记
左绍伟河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
顾月涛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
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王维国甘肃省地税局 局长
董树林甘肃省煤炭工业局 局长
崔正华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 春 甘肃省发改委 主任
吴仰东甘肃省白银市政府 市长
张智军甘肃省财政厅 副厅级
冯 毅云南省审计厅厅长
陈秋生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 厅长
陆 浩 云南省统计局 局长
陈辉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何绍华 成都市副市长
赵世洪河北廊坊市委书记
刘新春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
李爱庆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
王 罡 北京市财政局机关服务中心 办公室主任
黄炳福江苏省苏州市委 副秘书长
赵文娟江苏省苏州市政协 副主席
任振荣 财政部驻宁夏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员
吕 勇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贾国明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
竺向东 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
杨之春甘肃省政府办公室 处长
李 津 宁夏地税局 副局长
蒋金波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视员省委书记办公室 副主任
[13] 金建栋国泰证券首任总裁
邵 淳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谢 卫 全国政协委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姚江涛 江南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
张树忠大通证券总裁
吕世杰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胡 峰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
董 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财务总监
缪建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戴凤举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总经理
刘家德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
冯知杰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
沈若雷 花旗人寿董事长
王新利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王志泰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
叶 楠 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
段方晓 瑞泰集团副总裁
陈剖建天安集团董事长
刘 央 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
向可碧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原总经理
张亦兴 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 董事
汪晓峰 金信信托董事长
刘志忠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
徐 波 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
魏 东 涌金集团创始人
谭丽霞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
陈基华 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
范肇平 南山集团副总经理
谭纯喜中国审计报社社长
陈永达 原青海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现杭州工商干部管理学院 副院长
侯慧君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
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王柯敬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
邱东中央财经大学前党委书记 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
姚 遂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
陈明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梁勇中央财经大学副书记
史建平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郝书辰山东财经大学 党委书记
姚得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
李光龙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
郝如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前校长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动中国人物
易仁萍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一斌国家会计学院第三任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 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
于中一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财政学专家
梁红梅西北师大经济教研室 主任
赵国春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
张天成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徐 锷攀钢集团总会计师、副总经理
陶 冬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副总裁
黄 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若雷 香港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郑 浩 凤凰卫视中文台专题组 副总监
魏崇智 香港中国广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小平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
张志鸿鸿基世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袁振宇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3]
『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刘尚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何盛明,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著名财政学家。刘放桐现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著名哲学家。 王朝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会长。
黄进,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著名法学家。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刑法学家。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丽明,山东大学校长,著名财政学家。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总数1500余人,教授280余人,副教授57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先后聘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名、湖北省“楚天学者”22人,校聘海内外“文澜学者”讲座教授30名。
学校积极引进海外优秀师资,从全球著名学府聘请了多位教授担任“长江学者”、“楚天学者”和“文澜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波士顿大学苗建军获聘该校首位“楚天学者”,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李海涛等。
『捌』 中央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厉害的人
说实话,中财走出去的优秀校友真的是数不胜数呀!不过作为届即将毕业的学姐,我还是跟大家介绍几个我比较了解的杰出校友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回答了。
『玖』 株洲民间金融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湖南省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刘向阳企业类型:专其他有限责属任公司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株洲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建设南路107号汉华国际B栋6楼
法定代表人:刘向阳
成立时间:2013-09-10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200000119893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建设南路107号汉华国际B栋6楼
『拾』 河南省财政厅处长名单
官方没有给出各处处长名字,河南省财政厅部分领导名单如下:
1、王东伟
王东伟,1969年9月出生,河南唐河人,1988年8月入党,1992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
曾先后在财政部人事司、基本建设司、国库司、行政政法司工作,先后任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总会计师(副司长级)、副主任(副司长级)和行政政法司副司长,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挂职任江西省赣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
2015年8月任财政部驻甘肃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党组书记、监察专员,2017年3月任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新建,1969年7月生,河南舞阳人,1995年12月入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管理学硕士。历任河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预算处处长、预算局局长。2016年2月任河南省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主任,2017年9月任河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