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求指导。。
意思就是如果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增加了,要把增加的部分减掉
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分录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Ⅱ 会计大神进 中级财务会计学 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 有个小疑问
07年,坏账准备账户,在06年末的2万减少了4万,出现借方2万,现07年末应有贷方余额300*1%=3万,所以需计提2+3=6万
08年,坏账准备收回了核销3万,则坏账准备余额为3+3=6万(07年末已经提到贷方余额3万,本次贷方增加3万),08年末应有400*1%=2万,所以08年末应该冲回坏账2万
简单的说,就是08年年初已经有3万,核销坏账的分录,先为:
借:应收账款 3万
贷:坏账准备 3万
再做收款分录
借:现金
贷:应收
所以这个收回已经核销是造成坏账准备账户贷方增加3万,
所以最后余额是6万
Ⅲ 各类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会计分录,及减值冲回的分录,
对于存货发生减值的时候,分录就是做一笔相反的分录就是可以的、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是不允许转回的。所以是没有分录的、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是权益性工具的话分录为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如果是债券的话分录为i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资产减值损失
Ⅳ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分录
其实完整的分录是: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你看的书是把这个分录拆成了两个分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暂时性的下跌,是把下跌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的借方,比如从100万元下跌到95万元,则是把5万元计入资本公积的借方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万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万
但是,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续性的下跌,形成了资产减值,则是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要以前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到资产减值损失,比如前面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95万元下跌到60万元,要把当期下跌的35万元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把以前计入资本公积借方的5万元转到资产减值损失,这当然是从资本公积的贷方转了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万
贷:资本公积 5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万
如果还不懂,可以Hi我
Ⅳ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的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版损失权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
坏账准备
对于上述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的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时发生的事项相关的,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金额,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1.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借方)(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减值准备
2.债务工具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权益工具转回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提示】公允价值变动上升的金额超过原确认的减值损失: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有不明白之处
你好,
很高兴给你回答问题: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就其减值后的公允价值与其原始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减值损失额,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并将以前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记入到“资本公积”中的金额结转(借记或货记),将确定减值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的公允价值之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减值时点公允价值与原始入账价值的差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可能在借方,以前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形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减值时点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公允价值之差额)
下面我们拿你的那个例子来结合上面的表述具体的演示一下吧:
比如原入账价值为100
跌到95时。会形成“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发生额为5,累计发生额5
(1)你表述中的第一种情况:
跌到60时,被认定为减值了,公允价值变动为95-60=35,则此时需要进行减值处理了。
减值总额=100-60=40
即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减值时点公允价值与原始入账价值的差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以前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形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减值时点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公允价值之差额)
(2)你表述中的第二种情况:
从95又上升到97时,又会在货方形成“资本公积-其他……”发生额2,累计会在借方有5-2=3.
又从97跌到35时,公允价值变动为97-35=62,被认定为减值了,则必须进行减值处理:
减值额=100-35=65
即,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65(减值时点公允价值与原始入账价值的差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以前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形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2(减值时点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公允价值之差额)
这就是以上两种不同例子中的分别处理,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Ⅶ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存货: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和存货在计提减值后,在以后可以转回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其他的则不可以转回
(7)金融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所谓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减值准备金额。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固定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
账面价值指固定资产原值扣减已提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
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期末怎么结转如下会计分录用结转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么
(1)2007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4500(300×14.7+90)
贷:银行存款4500
(2)2007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现金股利,由于A公司所占股份很低,应适用成本法的分红原理,即投资当年的分红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应收股利60(=1200×5%)
贷:投资收益60
(3)2007年5月2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60
贷:应收股利60
(4)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3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4500-300×13)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
(5)2008年12月31日,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4500-300×6=27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7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100
(6)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为10元:
确认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300×(10-6)=120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00
(7)2010年1月5日出售此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405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0(600+2100-1200)
资本公积12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4500
投资收益2250
Ⅸ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分录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发生减值,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各项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各项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贷款”等科目。
(三)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四)企业收回贷款时,应结转该项贷款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9)金融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银行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为期末该贷款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在计算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重要贷款,银行应逐项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按各项重要贷款的原始实际利率折现,如某项贷款的利率是变动利率则按依合同确定的当前实际利率折现;下同)。
(二)对于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非重要贷款,银行可逐项也可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三)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各项贷款,无论其是否属于重要贷款,均应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进行组合,以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
如对该组合存在减值的客观证据,应对其组合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单项或组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不应再包括在此类贷款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Ⅹ 资产减值如何做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处置时冲销这个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3、一般清理净损益用到这个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B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金融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扩展阅读
对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的建议:
1、完善计提减值准备:
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
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查错纠偏,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资产减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由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
3、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时,有时会被企业暂时的情况所迷惑。企业由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少数企业不愿披露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
因此,应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的经营责任制的范围,全面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