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
2020年互联网金融一共有四个制高点:基础设施、平台、渠道、场景。其中,基础设施回是最有可能答产生颠覆性创新的领域;平台是互联网行业平台模式在金融领域的延续和创新;渠道则是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机构传统核心资产的重新审视,也是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整合的重要阵地;场景是金融“生活化”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体现。
2. 互联网金融今年发展态势如何
宝点预测今年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很火。本身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是持支持态度的,很多银行、金融大佬也在投资这个行业。特别是P2P网贷,绝对会兴起而且更加规范。所以今年的投资贷款还是可以选择P2P平台的。
3. 两会又提到互联网金融了,这个行业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吗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互联网,是要把金融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创新,还是有投资机会的,主要看标的
4. 两会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提案会对互金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么我想在冠群驰骋申请债股结合,会有影响么
问 题 不 大 , 今 年 经 济工 作 的重心就是 促 进实 体经济 , 中 小 微企 业 都是 实 体经 济的一 部分内 , 冠 群容 驰 骋 这 个新 模式 也 和 政 策 环 境 相融 合 , 只 会 添加 助力 , 不 会添 加阻 力 。
5. 两会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热议有哪些值得关注
首先,互联网金融产业激增,存在潜在真空地带,影响力渗透社会民生。经历野蛮生长的互金行业,如今已枝繁叶茂,移动支付已经伸展至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覆盖面相当广,网络理财成为普遍投资行为,而消费金融和网贷交易规模亦非常可观,逐步取代着传统金融行业。如全国政协委员、原建行行长张建国所说,“新金融的平台有多少个,分多少类,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如此大的影响,若不加规范,必成大患。
其次,一些机构行为渐成风险源头,交叉传染可能性加大,不利于金融稳健与社会稳定。大到网贷平台和支付领域的诈骗、跑路与洗钱,以及之前震惊一时的“校园裸贷”,小到坏账,一些利欲熏心的理财平台不顾政策、市场风险以及人性的弱点,混业经营,将高风险金融资产包装后推荐给普通用户以扩大资产,不同程度上累积金融风险,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如影随形。
最后,政府推行普惠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定位有些跑偏。政府一直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显而易见,进入迷茫期的互金行业有一部分行为已不在是普惠金融,而是给非范畴内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并非适当、有效,需要政府加强监管。
另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后,全球流动性整体收紧给中国人民币汇率、外汇占款投放带来压力;随去产能、去库存力度加大,“僵尸”企业出清将出现的银行信用风险压力,以及前期房地产过热也蕴藏风险等问题也是需警惕的风险因素。
6. 看两会报道,发现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好像很重视,不知道对P2P理财会有什么影响
去年P2P市场被一些骗来子平台源搞得人人自危,估计今年政府会加大管制力度,洗掉那些害群之马。这对我们普通投资人来说是好事,能帮我先过滤掉一批。当然我们自己在投资的时候也要注意选择靠谱的平台,我属于比较保守派的,选择的是普汇大通的线下P2P理财,虽然收益不是特别高,在12%左右,但是老品牌有保障,业务流程也特别规范,每期收益都能按时到账,紧急赎回也及时,推荐给大家。
7. 2015年两会和两会后会为互联网金融带来怎样的政策悲喜
引导正规H化
8. 下一波暴富机会将诞生于这6个产业,看看怎么预测互联网金融
简单的先从发展开始,p2p在外国兴起的时候,已经被定性为信息中介平台,鉴于国外的完善信用体制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使得国外投资人能够尽量的获得真实信息,自己选择项目进行投资。
而当p2p进入国内,从最早的宜信模式开始,加入了十足的“中国式”智慧。不得不说唐总的厉害,宜信的四方债权模式,使得宜信的资金池越做越大,成为业界龙头。什么是四方债权模式,不方便讲太多,说一个夸张的举例,宜信所有的债权都在唐总一个人身上。钱是滚雪球是扩大,沉淀资金越来越大,坏账也是频出。具体风控应该怎么做,后面再说。线下的p2p从06年蓬勃发展,满大街都是卖理财的。民间借贷正在悄然兴起。
第一家线上p2p从什么时候开设,我还真无从考究,但是在14年,绝对是达到了顶峰,并且同时14年被称为p2p的倒闭元年(15年被称为政策元年)。倒闭热潮的背后,首先排除纯粹开平台骗钱的,那个没有讨论的必要性。具体怎么研究一个平台的好坏,帖子有很多,等我有时间也写一写。真正的倒闭,是民间借贷的疯狂扩张。北方我知道的最高有月15分,你没看错,没有小数点,不是月1.5。后面还有没有更高的我就不知道了。也是从14年开始,随处可见的民间借贷的纠纷开始增多,成本也开始上升。所有有钱的没钱的都掺乎进来,其实早在10年前后,鄂尔多斯,温州,很多地方都有了泡沫,在互联网的助理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泡沫开始增速破裂。
正如@烟鬼所说,p2p就是高利贷+o2o,以我的观察到的大部分平台,资金池明显的简直过分,连最基本的修饰都不会去做。就这么赤裸裸的欺骗投资人(当然大部分投资人教育真心太差,不懂的东西麻烦你们可以先自学一点再投资好不好,就跟股票一样,看平台就是选股,不要看到高利息就去投,不害人也要不被人骗)。好一点的拿资料做假标,然后继续资金池。更好一点的,就是之前提的宜信的四方债权模式,有真有假,需要具体分析,还有就是做大之后,和渠道合作,比如找我们这种小额贷款公司。我们提供项目,他们给投资人,争取差价。这个行为我不做评价。
有时间有人看再写。
前面讲了点p2p的起源和模式,如果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朋友不吝赐教。
今天说几句关于项目和风控的内容。
首先就是融资项目类型,中国融资项目类型千千万,下面阐述的是我自己的分类方式。
首先是上亿级别资金需求,多是国企央企,大企业。他们年头长,有背景,资金用途多是扩大生产或者资金流通,这种企业一般是银行的vip客户。他们的资金需求银行基本都满足了。
第二种是千万级别,一般是大中型企业,我接触的多是生产制造型,还有农林牧渔,政府基建,他们的资金一般由银行,信托,担保,租赁,企业债满足。周期一般是1到3年。
第三种是百万级别,这个时候银行对于这些项目的兴趣就会小很多,而且这些小企业多在银行有负债,对于小贷、典当行或者民间借贷来说,多是过桥项目。周期短,利润高,风险相对上面来说,可控的非常可控,不可控的风险非常大。
第四种是信用贷,多是十几万到几十万,内容种类繁多,并且我接触的比较少,不多做评价。
有一种是单独列出来,市面上有很大投资公司,会有很多项目经他们之手,大多是股权质押,这是投资范畴,投资公司是看得企业成长。需要单独讲,这里暂时不表。
前面说过,项目最重要的就是风控,那么什么是风控呢(下面还是我个人总结)?
我认为分控首先分几个大问题。
首先,借钱干嘛用?
借钱的名目繁多,企业生产经营、分发工资、完成项目、交付货款,资金周转、个人买房买车娶媳妇,都是借款的名目。那么,风控就是要确认你借款的用途是不是真实,是不是如你所说。扩大企业生产,你扩大的原因,你的厂房,你的采购合同;交付货款,相应的合同,上下游是否有逾期情况发生;大项目最基本的企业5证,3年财报。小项目银行流水等到一系列,需要的材料清单就有几十条,只是为了证明你借款用途的真实性,以及一定程度上控制项目风险。
第二,怎么还?
借钱了,企业最看重的就是本息的归还。还款来源是什么,是相应的扩大生产利润,还是上下游货款,抑或是银行的过桥,跟刚才说的一样,确定了还款来源的真实性,然后就是确认还款来源的稳定性。
第三,风险控制。
这个风险控制,就是在一切借款用途与还款来源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加的最后一个保障。一般情况下分为动产与不动产抵押。不动产多是房子土地,动产多是设备,汽车,股权等。抵押物是否足值,抵押物是否干净(典当行的朋友就碰到过,老板抵押房产,之后老板消失了,去处理房产时被外地两个法院查封),以及抵押手续是否齐全。
简单的说了下风控与项目,接下来回到正文说点p2p的现状,我尽量不直接说出平台名称,讲几个逸闻,表达一下对这个行业的无奈。
某低息著名大平台,在帝都的出款端,业务员在人民银行打征信处“要贷款么,有房么,有房就做,1.8”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某老牌年轻化平台,主做个人信用贷,给投资人的收益最高年13%左右,对外批发成本是16%到18%,但是批发端是做抵押贷的。
某有老牌门户网站背景平台业务员小姑娘发言:“啊,你们做贷款还看人家还不还呐?不是有房子就好了么。”
某中型平台,常有8天投资标,借款内容多是“qwqwqeqrqwr”等无意义英文字母。
讲几个故事,表达一下我接触到的p2p行业现状,各位明公请自行判断。
强调一下,这个行业有好好做的,并且我认识很多,但是为什么我讲的都是这种情况呢,因为这是大多数,并且了解了不好的,才能甄别出好的。最后爆料不是能吸引眼球么。
今天先写到这,有时间再谢谢。一只还没有回答正题。
——————————原答案——————————————————
在排除资金池得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信息以及互联网的传播,真的跟金融不沾任何边。
剩下最靠近的应该就是风控了,普惠金融的浪潮下,所有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些“完善”的风控体系,可是我真心想问下,你们的人真的懂风控么?风控这件事要说太复杂,利益相关一家三年没有坏账的正规小贷贷款公司业务员。
剩下还有债权模式以及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有时间再写。
9. 两会之后,互联网金融的路要怎么走
怎么说呢,以前的路应该算是野草杂生的路,走在路上稍不注意就会被刺到内,而之容后在严管之下,路就会变成康庄大道,一些带刺的、不好的野草、杂草会被清除掉,而一些美丽的花朵如中青金服平台等则会在管理之下变得越来越漂亮,这么解释能明白么?
10.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不断冲击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巧妙结合渐入人们的视野。一夕间,互联网金融已跃升成为当下最为时髦的理财选择。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47.4%的投资者选择股票为理财产品,47.7%的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40.9%的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理财模式虽然不及股票市场的火爆,但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三大主流选择,这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悄无声息间已改变了理财市场的固定结构,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开拓金融市场的疆土,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容小觑且行业正清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明显年轻化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条“屌丝定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很适用。据相关数据统计,80后、90后占到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7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虽然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却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他们多喜欢冒险、崇尚创新、热爱自由,这与互联网能最快获取信息的特质吻合。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1000名80、90后青年里,有823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自己的理财、及小额贷款的需求。可见,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手机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催生出人们对于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较于PC端,移动端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方便携带的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通过手机移动端来进行金融活动,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钱香金融APP也即将上线。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用户不再局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线城市下沉,从91金融用户报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费群体已经占到近40%。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协办的人民政协财经智库沙龙上,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虽然大额融资的盈利模式较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概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从风险控制层面考虑,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将是控制行业风险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服务走向“场景化”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务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贷层面,未来应逐步扩展多维度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发展场景化金融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用户的生活轨迹以数据的形态加以累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促使行业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已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集节点就是场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场景化服务最多、最周到、最细致,则最容易与用户建立长期的黏性关系。
这种场景化趋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如支付、消费、打车等,通过这种金融服务无声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能以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