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中外金融机构异同

中外金融机构异同

发布时间:2021-05-06 23:43:46

㈠ 中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造成了两者后来在行政管理诸多领域的不同。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统一后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所以在东方的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央号令和约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间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微妙矛盾关系。

不管是古时候的盐铁专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分税制改革,都清晰地体现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这种矛盾。

对应过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是按照严格的自上而下的逻辑构建的,“一行三会”从几个方面对金融系统的各个领域进行监管。

一句话,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出于中央稳定金融领域全局安全,进而保证全国基本面稳定的一种需要。

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体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的,西方是个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参与者主体是民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领导下的混合特色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兰---英国----美国 。

其实现在全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设置及业务监管模式,还有金融业态大体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险 证券 银行业 三大板块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创新程度不一样导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西方的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更好更完善,他们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业态也比较丰富

(1)中外金融机构异同扩展阅读:

反观西方,其文化传统上的地区自由主义导致了中央集权迟迟不能产生,所以西方人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的。

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集权体制,但是从总体上说,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观念依然很强烈。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西方的很多金融监管机构,不是因为中央要对其加以监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出现了混乱和恶性竞争,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公议,讨论建立一个能够维持市场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监管主体,这样,才有了美联储等机构的诞生。

虽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盛行不衰,但是西方传统的地方和个体自治主义倾向一直是存在的。

㈡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其主要宗旨和业务有何异同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根据199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所拟订的《国际货币基本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总部设在华盛顿。有成员国148个(1984)。
该组织的宗旨: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
该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成员国所缴的份额。成员国的主要权利是享有提款权,即有权按照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该组织创设了一种称为“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帐)单位,根据成员国的份额按比例分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成员国的特别提款权,可作为货币储备,也可用于向其他成员国购买外汇,解决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成员国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理事会,由各成员国派正、副理事一名组成。处理日常业务的机构是执行董事会,由22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5名董事由份额最大的5大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派任。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中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中国代表权得以恢复,1980年以来,中国代表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
2、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银行”,它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拥有184个成员国。 这些国家对世行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共同负责。世界银行正在与整个发展社会一道,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实现联合国成员国于2000年达成的新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的减贫工作上。 世界银行为那些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进入国际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提供低息、无息贷款或赠款。
“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约有1万名从事发展工作的专业人员在世界银行设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总部和其109个国家的代表处工作。
除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外,世行集团还有另外三个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 通过对高风险部门和国家提供支持来推动私人部门的发展。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和贷款人提供政治风险保险(担保)。国际投资纠纷解决中心(ICSID) 解决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纠纷。
3、国际清算银行。
最初成立目的:处理一次大战后德国赔款分配事宜 。
目前为办理中央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
宗旨: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
主要职能:协助各国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投资服务和流动资金,作为代理人和委托人为实践国际金融贷款协议提供帮助等。
4、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以促进亚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合作为宗旨,为亚太地区的发展中成员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它由成员国或地区共同出资兴办,不以盈利为目的。
亚行成立于1966年12月19日,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行现有成员57个,包括本地区41个成员和非本地区16个成员。亚行的组织机构由理事会、董事会和亚行管理局组成。

㈢ 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经营内容和风险上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在经营上也和普通企业类似。 
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特殊的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2)特殊的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3)特殊的经营风险影响

㈣ 大家好,请问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 都属于金融机构
银牙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还有一些别的中间业务
证券就是股票市场
保险就不用解释了吧 财险,寿险等
信托就是包装产品后面向社会募集资金、
基金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类似于信托 但是监管比信托松多了

1、按地位和功能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
第四类,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2、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3、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如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如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各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
4、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 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5、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可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又可划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按照所属的国家,还可划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

㈤ 体系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有何异同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体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的,西方是个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参与者主体是民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领导下的混合特色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兰---英国----美国 。其实现在全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设置及业务监管模式,还有金融业态大体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险 证券 银行业 三大板块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创新程度不一样导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西方的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更好更完善,他们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业态也比较丰富,。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政府在金融制度监管方面比较保守,相对来说,中国金融机构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够,因为中国几乎所有大金融机构都是政府经营,大家也知道体制内保守而又缺乏创新,所以导致中国投融资市场主要由银行承担,主要以间接融资,金融产品不丰富,辐射群体不广泛,社会资产分布也冷热不均。当然,随着中国金融业逐渐全开放也会与国际主流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趋同,同时中国未来金融业发展也会反向影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政策。
这个课题太专业而又宽泛,涉及的知识也很多,这里没法一 一 展开详细描述,如果你喜欢的话,自己多到网上搜罗些相关知识学习。这样更能系统专业化得了解这行业,及这行业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㈥ 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有何异同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国外的金融体系咱国家都有,但每个内市场里,品种不如外容国多,比如人家外国有期货、期权,咱国家正在酝酿中,股票人家国外没有涨跌限制,也可以T+0,但国内还是有涨跌限制,并且T+1的,最大的区别还是法律法规的监管没有外国严格和严禁,咳,慢慢进步吧

㈦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中央银行具有一般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在从商业银行演变而来时,依然还有货币信用等业务,但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它又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主要表现在经营目的、经营业务、经营对象及制度类型上。

(1)经营目的。

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从事的银行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为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性的金融服务

(2)经营业务。

中央银行不从事普通银行业务。

中央银行不从事一般银行的业务,因为它的使命和地位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很多的特权,主要是从宏观上把握货币和金融政策,负责协调和监管其他金融机构,做银行最后的贷款人,其实就是“银行的银行”。

(3)经营对象。

中央银行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经营对象。

中央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和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对社会上的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存款、结算业务,而是与政府、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通过这些往来调控国家宏观经济和监管金融机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制度类型。

中央银行一共有四种基本制度。

中央银行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政府控制,在其存在的组织形式及运转的制度模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复合型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和准中央银行制。

另外,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中央银行不能在国外设立分行,只能设立代表处、代理处。

㈧ 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异同,相互关系以及在整个金融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这种划分标准应该是按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划分的。银行性金融机构的版主要业务是表内权业务,即间接融资,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当然还有一些表外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我国叫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虽然也募集资金从事资产管理业务,但是这并不是间接融资,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是投资主体,并不是融资媒介。两者的相互关系当然是十分紧密,尤其在我国,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同时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在美国存在的金融脱媒现象

㈨ 准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差异(求解牛人)

1、狭义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基金等。

广义的金融又包含如货币、证券、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各种基金(私募、公募)、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

银监会(各地银监局)审批并颁发牌照的属于金融机构,同时受银监会监管。类金融机构比如融资租赁、咨询、保理、投资公司等也都是商务部管理的,这些严格上都不算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是有明确的定义的。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如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等。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以上各种金融机构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监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

3、准金融机构。这时近年新出现的名称。目前尚没有权威的定义,也无法律上的划分。相对于“金融机构”是法律上的概念,“准金融机构”并非一个法律上的概念,目前并未有一部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使用“准金融机构”的概念。

因此对准金融机构概念的使用除了一些地方政府,更多是一种研究的分类,类似的概念例如“新型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等。目前可以从被冠之准金融机构名称的企业包括,一是小额贷款公司;二是融资担保公司;三是典当行;四是PE和VC等股权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

4、还有些地方将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也列入了准金融机构的范围。这一类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活动性质,但是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业务,服务主体定位于中小企业以及个人;二是规模一般较小,不跨行业跨领域经营,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三是资金来源为私募而非公募,涉众面相对较窄。四是监管体制特殊,没有金融许可证,不受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直接监管,而是下放到地方政府监管或缺乏监管。五是非国有性,这主要体现在准金融机构向民营资本完全开放,甚至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

因此,目前呼声较高的定义是从事金融活动,但是并未获得金融许可证,非由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直接监管(即非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准金融机构虽未有金融机构之名,但具有金融机构之实。

(9)中外金融机构异同扩展阅读

准金融机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近几年我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步放开了民间融资渠道,国内准金融机构发展迅猛,成功的填补了我国在民间融资方面的空白,截至2012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达到608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071家,共向社会提供融资总量达到3万亿。

随着准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融资机构正发生着变化,银行贷款在整个社会融资总规模中的比例正在下降,据统计这一比重已从2002年的92%下降到2012年的5%,因此准金融机构的出现,对于完善金融体系,改善金融结构,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

1、金融市场风险。由于金融市场因素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其中,利率风险尤其重要。

2、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更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债务人信用评级降低,致使债务的市场价格下降而造成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一种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的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另一种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机构破产。

资金收支的不匹配包括数量上的不匹配和时间上的不匹配。(环球网校咨询工程师频道为您整理)流动性风险是一种综合性风险,它是其他风险在金融机构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

阅读全文

与中外金融机构异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知识知乎 浏览:813
北京专业珠宝翡翠小企业贷款2016 浏览:935
富国中证指数分级基金净值 浏览:196
通过c轮融资 浏览:700
哪些基金收益高稳健 浏览:286
融资平台融资模式 浏览:321
中国黄金集团投资公司 浏览:937
如何把握股票时间和价格关系 浏览:459
燃油价格和PTA有关联吗 浏览:958
银融国际融资公司 浏览:966
2019年5月22日纸黄金价格 浏览:478
后门融资假说 浏览:367
中国银行理财很低 浏览:872
私募基金持股合伙企业 浏览:683
金易国际期货平台 浏览:397
做医药理财 浏览:155
波涛系统交易方法pdf 浏览:294
股权融资协议范本 浏览:409
股票荷兰上市什么意思 浏览:532
信托中的资金池业务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