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华盛世招聘哪些职位
招聘岗位 出纳人员
招聘人数 1
招聘要求
岗位要求:
1、负责日常现金及票据的收付、保管及费用报销;
2、划转、核算内部往来款项,到款确认,及时登记现金、银行日记帐;
3、现金、银行凭证制作、装订、保管;
4、协助会计准备每日、月单据及报表,完成月末结账报税等工作等。
岗位要求:
1、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学历不限,有会计证;
2、熟悉银行结算业务;
3、熟悉会计报表的处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4、善于处理流程性事务、良好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5、工作细致,责任感强,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
招聘岗位 物流人员
招聘人数 1
招聘要求
1、男 22-30岁;
2、大专以上学历,并能熟悉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3、有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
4、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性格开朗、做事条理性强,记忆力佳。
5、工作细致严谨、吃苦耐劳者优先。
招聘岗位 产品讲师
招聘人数 1
招聘要求
1、具有医学专业或营养学专业背景或接触过健康食品;
2、二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医生工作经验优先考虑;
3、良好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
4、具有丰富的健康食品销售培训经验;
5、必须为专职。
② 盛世康和
我来这个公司一年半了,比较喜欢吧……
不好的地方就是晋升慢了点,钱上还可以,不算小器……
也不知道老板是谁,好像没有董事长,只有个总经理,姓孙。人品上不是很了解,但是感觉还可以,能学到点东东,我一共问过他两次问题,耐性倒是有,有一次回答的比较管用……
比较好的是同事之间关系不错,我的上司是个“洪姐”,来了好像七年了,确实对人很好。
其实我倒是认为,好公司不如好上司。她的上司也是个女的,姓马,长的很黑,有的时候不像个女的……。她上司的上司也是个女的!更不像女的……
反正还不错吧,比较喜欢而已,仅供参考,呵呵……
③ 盛世康和公司简介是什么
看来你是刚毕业的吧。呵呵……。我两次来这个公司了,总共前前后后6年多了
你要是喜欢双休 这勘定不好,而且还老加班。
想学东西或者你要是很喜欢赚钱,很好啊,我就是啊。其实我们在这里三年以上的好几个人没事的时候聊天也讨论过我们喜欢这里的原因,最后发现没有什么好不好,只是慢慢喜欢了才发现什么叫“好”或者“不好”。
我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赚钱,也比较努力,所以我的收入在这里是所有员工里比较高的,后来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发展了就出去走了一圈,相当出了这个公司两年,回来的时候才发现变化好大,真的好好啊。在这里的时候没发现,离开就知道了。
我们在这个公司很长时间的人知道这里的发展过程,很坎坷也满传奇的,我们很瞧不起那些不了解却说我们公司不好的人,真的。我的客户都很喜欢我们公司的,我们今天在青山开会要带顾客去韩国玩,很火爆的,真的好好啊。
你有机会到这里看看就知道了,祝你好运喽!
④ 康乾盛世的人才~~急用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 麻城镇官堰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69岁。周培公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
康熙年间刊刻的《先贤诗佩》卷五记载:周昌,字培公,宛城人。父早丧。先生娠甫十岁,李自成寇荆郢间,母孙夫人殉难死,先生落魄无依。为州卒小吏,旋附显者入都门,充内阁供奉。康熙丙辰,固原 提督 王辅臣叛,先生进谋曰:“关陕天下之脊也,吴逆(三桂)不从川据陕而恋栈常岳间,诚出下策。今辅臣举足轻重,实系天下安危。虽因一时激变通吴、耿(精忠)二逆而心念国恩,犹盲之不忘乎视,痿之不忘乎起也。倘得能言士谕之,必复降。
《清史稿》也清楚地记载了周培公“说降”之事。
1674年(康熙十三年)腊月,吴三桂等“三藩”起事谋反,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毫不迟缓地派出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1676年(康熙十五年)康熙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进兵,他也没把清兵放在眼里,对10万清军围困毫无惧色,目空一切。图海一到平凉,诸将勇气顿增,纷纷请命攻城。周培公向图海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陕西关中地区是天下脊梁,吴三桂这次造反不及时从云南取道四川进取陕西,而盘踞在湘鄂之间与荆襄官兵对峙,实在太不会算计。现在,王辅臣起来造反,举足轻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势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禄,这好比白内障患者渴望重见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去劝诫,王辅臣必然会悬崖勒马,投降朝廷。这样也就用不着兴师动众与他们硬碰硬了。图海闻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怀,可是眼前并无合适的人可派。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周培公奶娘龚嬷嬷的儿子)与周均是同乡,曾屡劝王辅臣归降,王举棋不定。他们设法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说:“往而魁,公受其福,往而不继,昌受其祸。”意思是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
图海闻听此事后十分高兴,星夜赶写奏本送至京城。康熙皇帝当即传谕周昌进京,并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听完周培公的设想后,康熙皇帝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周培公领旨出京,单枪匹马进入王辅臣军营。周培公七进七出,终于说服王辅臣。王辅臣迫于势穷粮尽,听从了周培公的劝告,便派手下一副将随周出城,面见图海,表示投降。图海派人驰报京城,康熙欣喜,颁发大赦令。次日,图海命周培公携带皇帝赦诏,再次进城抚慰。王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名册,其子王继贞及总兵等上缴吴三桂投递的函札及“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接受清廷招抚。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母亲孙氏予以嘉封。1676年(康熙十五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荆门家乡。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北方少数民族首领葛尔丹率众叛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皇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1701年(康熙四十年),卒于任上。
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在其陕西军旅时写有:“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晚年,他写有一首诗寄朋友、兵部左侍郎张可前,诗云:“青山作障水环洲,遥念名园花事稠。别后孤舟对明月,归来卧病又新秋。门无剥啄皆因懒,邑有流亡徒抱愁。何会与君重会面,晚风同上仲宣楼。”周培公的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他曾绘制了《清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