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讨论一下量子通信,潘建伟是骗子还是神人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
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
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量子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质生成量子密码,他是二进制形式的,可以给经典的二进制信息加密,这种通信方式称为“量子密钥分发”。我们下一节会单独介绍。
第二种是利用量子纠缠用来传输量子信息的最基本单位——量子比特。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A和B,不论它们分开多远,我们把其中一个粒子(A)和携带想要传输的量子比特的粒子(C)一起测量一下,C的量子比特马上消失,但是B就马上携带上了C之前携带的量子比特,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量子隐形传态”。
根据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处于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在被观测前,其状态是不确定的,如果对其中一粒子进行观测,在确定其状态的同时(比如为上旋),另一粒子的状态瞬间也会被确定(下旋)。
『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确实是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的学府。她为两弹一星而建,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建校之初即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这里要澄清一下,题主提到的钱学森先生并不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钱学森教授是中国科大建校十三系中的系主任,在建校之时即已久负盛名,他对科大的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科大的校友取得的成绩大多集中在科研领域。谢谢阅读,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叁』 如何解读中科大潘建伟项目组实现量子瞬间传输技术重大突破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合成照片,2016年1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1996年,奥地利老城因斯布鲁克,一位中国小镇青年带着朴素的梦想来到这里,那时他想,一定要在中国建一个国际一流实验室。
21年后的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最新一期的特写板块中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在过去一年里对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人,当年的这位青年上榜了。他所带领的中国量子“梦之队”,刷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在量子科学领域的国际显示度。
3个月前,从中国发出的一声问好,就这样跨越了半个地球来到奥地利,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作为近年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这一年,他已经47岁。
如今,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从太空建立了迄今最遥远的量子纠缠,证明在1200多公里的尺度上,爱因斯坦都感到匪夷所思的“遥远地点间的诡异互动”依然存在。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团队内诞生。目前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纠缠和完整测量,发布成果……
量子大厦,破土孕育。
潘建伟还有更大的目标——在地月间建立30万公里的量子纠缠,检验量子物理的理论基础,并探索引力与时空的结构。未来,希望结合中国在10至15年后的登月计划,实现Bell不等式检验实验。
在朋友圈,潘建伟曾转发脸谱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演讲,并挑出这样一段话:目标是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比自己更大的东西的一部分,是我们需要更为之努力的东西。
“只希望到60岁,我能把这个实验做完。”他说。
于家为国,潜心默守
『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哪些名人校友
哇,作为科大的一员,看到这个问题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所知道的科大著名校友。
首先就是潘老师潘建伟啦,我们同学亲切地称他为潘神,他最近比较著名的成就就是量子通讯方面的成绩,在Nature上发了不少文章,论科研,潘老师实在是令人倾佩的一名教授!
『伍』 潘建伟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该相信谁
量子通信工程是国家品牌,很多测评专家的专业知识也在那里。量子通信的国际学术界也很权威,能被这么多人认可,说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厉害。
墨子号推出已经快三年了。有哪些新发现?量子通信与大众有什么联系?是伪科学吗?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了很多话。
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以来有哪些新发现?潘建伟说,“墨子”作为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实用。为了实现卫星与地球之间非常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它还有一个基本的科研目标,需要验证爱因斯坦严格意义上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
潘建伟表示,中国目前在量子信息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部分优势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与传统的国际科技强国相比,中国以往的科研组织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项目,在满足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与发展相比
潘建伟表示,他所从事的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需要跨学科交叉融合和攻关。他希望国家在这一领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实验室。
去年,在全国政协双周咨询论坛上,潘建伟发表了“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演讲。考虑到欧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已经启动,国际竞争激烈,潘建伟建议中国尽快实质性启动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同时, 依托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创新单位开展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具体负责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实施。
『陆』 量子通信实验成功了,为什么还有人会黑潘建伟
量子通信实验成功了,但为什么潘建伟的“量子通信”理论仍被质疑?各位,这个话题非常好。首先,它涉及到的是平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经常讨论的话题,属于社会热点话题,比较接地气,也比较能引起大伙儿的共鸣。其次,这个问题具有科普的性质。我们知道,作为文字工作者,其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阐述事实,澄清谬误,引领社会舆论,起到为大众发声,为正义呐喊的作用;第二,文字工作者应该宣扬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正能量。
有些人对于我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就提出这样的疑问“量子通信这么厉害,为啥美国不去搞呢?”,好像什么科技都必须先经过美国,不然就是一种伪科技!最后说一点,理论基础科学但实际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条路又必须走!牛顿的经典力学经过了几百年才有了航天飞机和卫星的上天,我们不能因为基础科学的漫长道路就选择放弃,不然我国的科技永远只停留在表面,跟着别人的似屁股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