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绿色金融的存在问题
我国绿色金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绿色金融发展还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我国环保政策、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也还处于酝酿和探索阶段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不力等现象在环保领域还比较普遍,环保信息也还不透明。2008年来,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四次环评执法,靠的全是直接叫停大项目、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行政手段,长期效果十分有限。虽然,我国已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但在具体领域、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环保政策的实施还不是非常顺利。我国对环保违规信息还缺乏完善的发布机制。金融机构不仅缺乏环保专业知识,也面临信息获取的高成本问题。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企业基本信用报告》所能提供的“环保信息”涉及的企业范围还很窄。金融机构对大多数不属于国家监控范围的企业、项目的环保违规情况,只能通过实地调查或媒体报道获得,有的甚至难以获得,信息极不对称。
二、绿色金融的发展还缺乏内外部激励和监督
我国金融机构股东、投资者、员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强。金融机构内部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与绿色金融配套的制度,也缺乏符合绿色。
金融发展需要的约束激励机制。这样,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还很容易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诱人的经济效益冲淡。从外部来看,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我国企业和个人“绿色消费”意愿还不够强烈,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不足。
三、金融主管部门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比较欠缺
现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也还主要停留在限制对“两高一资”企业的信贷投放和促进节能减排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对绿色金融缺乏完整的战略安排和政策配套。金融主管部门还没有全面承担起绿色金融理念的传播、引导职责。在国际合作领域,金融主管部门也未见有积极动作。金融机构缺乏对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最新趋势、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和环境风险管理经验的了解、学习渠道。
四、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准备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
绿色金融还没有完全提升到我国金融机构的战略层面,战略准备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部分已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的金融机构,其绿色金融发展实际上也大多还停留于某些具体经营层面,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绿色金融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我国金融机构也还没有有效展开组织保障、企业文化(包括信贷文化)、人才、政策的战略准备工作。我国金融机构在如何将环境因素嵌入业务决策流程、如何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何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学习。
B. 当前养殖业主要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或痛点
一、幼雏之痛
幼雏是家禽养殖业的基础,幼雏健弱,是目前中国养殖产业成败的根本;由于中国人的“小利”思维和分段效益考核思维,致使各环节仅仅考虑本环节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孵化环节为了提高健雏率,则经常采用“降低标准、技术提健、以次充好”等手段,这就导致了养殖环节问题频出,“发病率、死亡率、料消耗、药费比”纷纷攀升,养殖风险高启,养殖效益走低。幼雏之痛,是家禽养殖业的初痛。
二、饲料之痛
饲料是家禽养殖业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饲料成分是否合理,会对家禽的成长速度、健康状态甚至是否发生病变等影响都很大,由于饲料属于配方式复合产品,专业性、知识性较强,而与此同时养殖户大多层次较低,辨别判断能力有限,这就助长了饲料构成的神秘感,经常造成活禽腹泻和营养不良等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出现类似问题,也经常被桃代李僵蒙混搪塞。饲料之痛,是家禽养殖业的过程之痛。
三、用药之痛
家禽用药,对家禽养殖业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用来保命的东西,就是这种东西,让养殖户痛不欲生。药厂和龙头企业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常常采用标配的方式强制用药,即使这样,由于禽药市场透明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对药厂的赢利要求又多,这促使药厂经常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确保收益最大化,最终买单的养殖户“多用药、不见效。”用药之痛,是家禽养殖业的绝望之痛。
四、失水率之痛
禽肉制品由于其新鲜指标要求较高,目前主流的保鲜措施主要有:低温、真空、气调三种方式,其中低温保鲜最为常用和有效。冻品禽肉在产品消融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的融水流失,在业内称之谓“失水”;一般情况下不同企业、不同批次产品的失水情况不一。这让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在产品采购过程中头痛不已,很难保障产品重量符合要求。
五、规格之痛
禽肉制品企业,由于毛禽养殖不均匀再加上生产精细度不够,常常导致产品规格出入较大,对于规模性采购的熟食加工企业和以宴席为主的餐饮企业来说,适合要求的同规格产品的规模化供应难度较大,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
六、产品质量之痛
由于家禽产品在终端供应的主要是胴体,消费者很难通过胴体去判断所消费禽肉的健康程度和药残情况;经常出现的是吃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甚至吃了以后感觉身体不适才发觉吃出了问题。病死禽畜需利用无害化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设备的普及是当务之急。
七、产品口感之痛
作为终端销售的家禽胴体,没有日龄标注、没有生活图影,消费者很难从产品肉体判断出禽肉的口感倾向,只有在消费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出来。因此很多情况下,禽肉产品的购买过程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次赌博或者大考,输赢之间,总是后怕和痛苦。
C. 我市服务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当前总体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 1.三个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失衡,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不仅高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且高于工业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大大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 2.第一产业效率仍然很低。自动化程度低,基础不稳定,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抗灾能力下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3.受传统因素和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第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观 : 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务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 基础产业成瓶颈,制造业比重偏高,轻纺工业生产严重过剩,加工业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不相称。 4.第三产业全面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从产业角度看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较高,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在拉动。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保持上升态势,尤其在2007—2008 年之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说明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尚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自然发育不足。
D. 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金融业对整体经济贡献度较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2、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存贷款差距日趋加大。
3、银行贷款集中度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
E.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1)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机构网版点分布不均匀。在东部地区,网点权过于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乡镇都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2)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2003年以来,作为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3)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数达到13.4%,而这个比例高于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
(4)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5)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没有形成合力,在农村地区进行信贷资金投放缺乏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