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4万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4万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发布时间:2021-07-26 04:45:25

1.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计划从2009年开始三年内投入4万亿人民币,用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4万亿”

将4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万亿=40000亿=4×104
故选:C.

2.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你认为这些做法有效吗有什么可供

四万亿的功过各半。四万亿:让中国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但是负面的作用也不少,首先导回致通答货膨胀稀释了民众的财富。其次:地方政府趁机大兴土木,结果导致现在地方政府欠下一屁股的债务,也催生大量的工程腐败。第三: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现在的gdp增速为什么落到8%以下,就是这四万亿的遗毒。

其实当时还是有其他的手段的。第一当然是降息(08年也做了)第二是:可以减税让企业渡过难关,中国税收率世界出了名。第三:减除行政触角,打击垄断,给市场构建良好的环境。

3. 简评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得与失。

得:房地产缓死,地方政府暂时没破产,投资引擎继续开动,地方政府带动下一轮“大跃进”发展,失业率稳定,泡沫没破,GDP增加。
失:失去改革调机构良机 泡沫继续扩大 通胀率会卷土重来 人民水生火热

4.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这是 温 家 宝 总 理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上所作的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发言,其中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里既有“十一五”规划内加快实施的项目,也有根据发展需要新增的项目。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和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我们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我们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我们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我们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今年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5. 谁会用经济学来阐述问题啊 中国政府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4万亿的财政支出投资对于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但其中大部分被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保障领域。而这些领域里资金的使用管理者主要还是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资金从政府的一个口袋转入另一个口袋,对于企业来说,只有相关的行业才能从工程施工、产品订单上分得一杯羹。
在主要投向中:
“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解决低收入水平的群体居住条件改善,可为建筑、建材行业提供一部分就业机会,但如果适应面过小则杯水车薪,适应面过大,则冲击房地产业,造成因房地产业不景气而给建筑、建材业景气和就业减分。
“农村民生工程”--确切内涵不清楚,所以不敢冒昧点评。
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可解决一部分建筑施工方面的就业,对钢铁行业、建材业、机车制造业和配套产品制造业有所帮助,但其中获得帮助的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且可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生态环保--绝对是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很少涉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帮助有限。
地震灾后重建--赞成。
2008年,政府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此减税计划对政府来说减少的收入不足10%,但仍然是值得称许的举措。但是,减少了收入还需要以减少支出来平衡。这方面政府可以做而尚未做的事情很多。譬如:严厉杜绝各地政府豪华办公场所建设、控制政府办公轿车购买与日常车辆使用的开支、减少政府会议、出国考察、宴请费用支出、控制日常办公费用、政府公务员薪金暂时下调,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每年5000亿减税收入空缺,也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三个代表”,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有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增加无疑对经济复苏为有利的条件,但中国经济此次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企业资金链中断或运行呆滞,而是市场与成本双重挤压下的经营运转困难而导致的企业倒闭、歇业、半歇业。而企业的这种状况又导致了失业率攀升和刺激消费的难度加大,即使商业银行可使用资金再多,企业也未必愿意借贷负债维系生存。至少到目前为止,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方案尚未浮出水面,因此可否乐观也无法予以判断。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一种应对经济危机的积极合理之决策。对此,应该予以高度肯定。
中国的钢铁业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前列,而能耗和矿石则有赖于国际市场,未来发展的空间并不广阔。中国的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受制于本国能源、环保的制约,更大的市场空间应该在海外。而海外市场准入门槛的跨越具有相当的难度,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足以带动中国经济复兴和二次提升的前景。那么,选择这两个高耗能、有环保问题且若干年内市场扩大空间有限的行业是否合理有效呢?
至于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适销对路产品,这是一个正确的政府行为。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的发展策略。但这要看企业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固然要注意远大的经营策略,也要注意远水不解近渴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到新技术等因素转化为新产品出现的周期要求,以此作为大多数企业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手段显然值得商榷。
突破关键性技术瓶颈是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撑点,这是应该赞许的远见谋划。但是政府还要注意在应用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尤其要大力促进。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经济应用的关键技术研发必须走出单纯科研院所项目的传统模式,更倾斜于企业研发和企业+科研机构的模式,特别要鼓励民企与国家共同承担科研风险的研发模式,实现科研与企业应用密切的结合与互动,提高应用的效率。
总体而言,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投入、带动公益型就业都是以往曾经行之有效并具有现实作用的举措,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但是,中国政府是否应该考虑在这方面收拢五指,集中力量将资金使用于某一关键性的领域,达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效果。譬如,集中资源首先解决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完成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和全民大病、重病免费医疗的问题?
中国有约2000个县,以完善基本医疗条件、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福利性医疗保障体系进行基础性投资有2000亿足矣,加上“赤脚医生”、“社区医生”的培训和乡村医务网点的基本建设也就需要1000亿的投资。在采取社会福利性医疗保障体系由国家统一招标和监督药品、医疗器械及用品的采购模式下,普通公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所承担的费用将大幅度下降,而因此近期内新增的就业机会足以消化全国所有医学院若干年的毕业生。至于如何保障其运行费用,一,可恢复农业税并转为专项使用资金(今后从事农业的未必是农民,且本着社会公平原则,任何人都应该承担纳税义务,何况是集约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使用城市社保中的医保费;三,政府财政收入予以补贴。

6. (18分)材料一 读以下两个图表 材料二 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


小题1:图l反映了200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幅逐年增长,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较大。(2分)图2反映了 2006 2009年上证指数先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飚升,后来又受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迅速回落,投资者信心不足。(2分)表明了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具有重要的影响。(2分)
小题2: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2009年,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外贸政策都作了重大调整体现了这一原理。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善于抓住主流;材料中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体现了这原理。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胜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材料中促内需.保增长应成为下阶段政策的中心体现了这一原理。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原理。
(每一点3分,共12分)

7. "中国政府确定4万亿投资应对金融危机" 涉及到的题目与解答

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十大措施的出台,是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海啸及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需要尽快见效。但实际上,十大措施中,很多内容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原本就是着眼长远的举措。诸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调控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十大措施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而打出的有力“组合拳”。但其中至少有五项以上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比如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刺激经济和经济转型相结合。刺激经济诚然是当务之急。但是,我国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诸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民生短板、文化教育短板等举措,都是有利于促进整体经济发展转型的。着眼国内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相结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期待她为由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肇始的这场金融风暴承担过大的责任,是不切实际的。中国仍然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眼、着力搞好国内经济,确保中国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发展,这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增强信心和赢得民心相结合。初步匡算,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此明确的举措,必然能够极大地增强国民乃至国际社会应对金融风暴的信心。与此同时,十大措施都是利国利民之举,充分体现了对百姓的照顾,必然能最大地赢得民心。而民心的支持又会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信心,这将形成良性循环。应对风险与抢抓机遇相结合。国务院会议强调,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从十大措施来看,国务院部署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等一些积极进取的举措,通过抢抓机遇战胜风险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稳定出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增速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因此,尽可能稳定出口形势是重要的考量,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利用中国内部需求潜力巨大的特有优势,加强扩大内需。从长远来看,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就是国内需求能否拉动。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十大措施的出台和推行,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诸如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等,都将进一步推动原本就倍受关注的改革进程。中央积极性和地方积极性相结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就目前而言,4万亿元支出计划中有多少已经列入中央、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有多少是此次新增项目尚不清楚,但中央的坚强意志和有力举措,也必将充分调动起地方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将使十大措施得到很好落实。有效扩大投资和积极拉动消费相结合。4万亿元的巨额投资,十分重视对住房、医疗等民生保障领域的投入,减少公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切实增强公民的消费能力。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必将能够拉动内需扩大,刺激经济增长。综上所述,“十大措施”无一不是精心设计之作,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此次金融海啸上的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十分健康,回旋空间仍然很大,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为应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的、更加健康的发展势头,是世界经济回升的重要引擎。

8. 4万亿救市对防止通货膨胀有什么作用

中短期内是没有影响的

4万亿救市要做到“三个防止”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范围广、影响大,是历史上罕见的。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救市,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出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本月初,中央决定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用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是应对危机的明智之举,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但是,在救市过程的实施中,要确保把钱用好、用活、用实,坚决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等,不能拿中央政府的救市钱当人情、当权力、当幌子,做到“三个防止”:
一是防止滋生腐败。或许一些贪官或老板对政府的这4万亿正虎视眈眈,认为肥肉又来了。应该采取切实管用的措施管好用好这笔钱,加强监督检查,专款专用,把好审查审批关。也可以把这笔投资作为特殊专款,谁滞留、挤占、截留、挪用、贪污等,从重从严惩处。为管好用好这笔钱,中央成立了24个检查组,可谓动真格的了,但愿能够真的管用,让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抛弃杂念。
二是防止通货膨胀。今年上半年,市场不容乐观,美元持续贬值、石油价格持续高涨、通货膨胀现象加剧。经济刚趋于缓和,却出现了金融危机,并快速向全球扩散。美国政府将逐渐大量发行国债用于收购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这钱从哪里来?其必将大量增印钞票筹款,其结果将会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中国政府在果断地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也显现了经济过热苗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等问题。如何防止通货膨胀也是政府当前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三是防止乘机裁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剧,这是一个现实。我们要看到,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政府正在下大力给予企业支持,企业也应该担负起企业的责任,本来就已经火烧眉毛了,不能乘机裁员而引发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政府在这方面也应该加大监管。

9.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投入4万亿元内需资金,其中我市某工程被纳入改建行列,现要对某路段进行公开

设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x天,则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
2
3
x天;
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1
x
,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
3
2x

根据题意可知
1
3
2x
×10+
1
x
×30+
1
3
2x
×30=1
解得x=90,则
2
3
x=60.
答: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60,90天.

10.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

拒绝就拒绝

与4万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谢克对人民币汇率多少 浏览:354
看看货币基金 浏览:424
安泰丰贵金属投资公司58同城 浏览:162
股票价格还有负的吗 浏览:825
丹麦对人民币汇率计算器 浏览:867
中国农业银行外汇转帐 浏览:214
今天美元对人民币中间汇率是多少钱 浏览:50
南京商厦古今内衣价格多少钱 浏览:1000
黑角现货交易 浏览:730
乐投天下投资 浏览:638
社保基金怎么进了盐湖股份 浏览:567
560002基金发行价 浏览:241
贵金属深加工流程 浏览:395
债券价格表 浏览:309
炒外汇图片 浏览:222
德州线下贷款 浏览:725
后市融资 浏览:735
一块钱人民币等于多少比索 浏览:362
欧元汇率人民币最高多少 浏览: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资 浏览:333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