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公司未来的展望
对公司未来的展望:
1、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写写公司在哪个市场,能做到什么程度,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公司未来的目标有个设想与愿景。
2、在组织机构、营销、品牌、生产、薪酬等方面展开讲讲
2. 日本野村控股公司的改革启发
1997年,为了拯救公司,野村证券董事长铃木政志越过几位高层管理人员,任命氏家纯一出任首席执行官。时年51岁的氏家曾在苏黎世和纽约的野村证券风险管理机构任职。氏家改革措施的核心是采取“滑轮”式重组和用新思路拓展业务。“滑轮”式重组有点类似于张瑞敏的休克疗法,其根本是对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氏家解困思路如下:
提高效率严控成本
野村证券之所以在市场环境艰难、业务增长较少甚至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盈利,关键在于对成本费用的成功控制。1997年,氏家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砍掉赔钱的机构,同时削减失控的成本。在2002年中期,野村证券免息费用下降了58.4%,费用削减对利润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在总收入下降 44.4%的情况下,由于利息费用和免息费用分别下降了53%和58.4%,从而使公司税前利润由亏转盈。
费用成本的降低主要归功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具体包括:
首先,进行控股公司的改造,提高管理效率。2001年10月1日,野村证券将总公司改组为专门负责资本运营和战略管理的控股公司,具体业务由下属证券子公司执行。在控股公司模式下,控股公司不从事具体业务,能够专注于集团战略的制定和资源的调整,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子公司通过业务专业化也能够提高经营效率;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业务部门的调整和设置,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控股公司模式还能够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整个集团的纳税成本。目前,野村控股公司有以下几个子公司:野村证券公司、野村资产管理公司、野村信托银行公司和野村资本投资公司。
其次,将管理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收缩非核心业务,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自2000年以来,野村证券在美国裁员20%,合并了野村证券从前独立的资产管理分部,重新进行集中式管理。野村证券自2001年10月将业务部门整合为国内零售、全球批发以及资产管理三大部门,根据服务对象进行业务整合,提高经营效率。
最后,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为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基本标准,以使野村证券更好地和西方公司竞争,氏家将野村证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采纳了美国的会计准则。氏家还聘请了2名外部董事,并设立了有外部董事参加的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用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设立战略管理委员会及咨询委员会,统一负责集团的战略制订及管理、资本的分配和公司经营方针。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野村证券的竞争力增强,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调整经营思维方式
氏家改变了零售人员(特别是那些能给公司赚大钱的员工)在公司享有特殊地位的做法。在氏家上任以前的几十年中,那些给公司赚取大笔佣金的人在管理职位上得到快速提升。但是,氏家尝试了一条新路子。重组后的控股公司中,零售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资本和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以充分利用机会来获利。这一做法改变了野村证券的收入结构,野村目前最赚钱的业务不在于出售股票,而是公司并购等新型业务。
拓展国外金融销售业务
氏家抛弃了野村证券只销售国内设计的金融产品的做法。当时,日本投资者对外国证券投资基金或者全球债券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氏家坚持让野村证券的资产管理分部销售信诚投资、美林和高盛等公司的共同基金。氏家说:“如果产品很好,我们会卖。谁做的,我们不在乎。”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东京股市不断下跌,野村证券仍然从日本的零售客户中赚到了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投资者纷纷涌向野村证券经营的国外债券产品,比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债券收益率达到5%,而日本国内债券的收益率几乎为零。
注重伦理道德和遵纪守法
氏家对公司在遵纪守法方面的要求极其严格,坚持让每名雇员随身携带一个钱包大小的任务报告书。这份任务报告书强调了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根据氏家的规定,如果出现腐败的迹象,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关闭野村证券500万个零售账户中的任何一个。
3.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展望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商务地产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2010年,是金融街控股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金融街的规划、建设、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金融街控股自 2000 年实施资产置换上市以来,十年如一日坚持稳健经营,规范运作,健康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在商务地产开发领域取得了出色的业绩。金融街控股从发展到壮大,从优秀到卓越,在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毫无疑问,北京金融街区域始终是公司的重要根基,在致力于北京金融街区域的总体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同时,依托北京金融街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大对全国其它重点城市的投入,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面向全国重点城市的业务发展格局。
业务发展模式上,公司逐渐形成了以商务地产开发为主导,适当持有优质物业,快速销售型项目为补充的发展方式。截至目前,公司在全国多个主要城市拥有30多个房地产开发与自持物业经营项目。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得益于众多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更得益于公司全体成员的敬业拼搏。
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公司还将以建筑城市精神、提升区域价值为宗旨,在树立商务地产开发领导品牌过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4. 后金融危机时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机遇与展望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但是,世界经济回暖、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日本民主党新政权“东亚共同体构想
”的提出,为后危机时代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低迷的日本对华投资可望走出低谷。
长期以来,日本对华投资与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并称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日本对华投资不仅在两国经贸合作的链条上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
也成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内涵。在不断扩大的日本对华投资的带动下,两国经贸关系业已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目前,在华的2万多家日资企业采取与中
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合作经营或设立独资企业等各种形式在中国进行经营,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经济。随着日本对华ODA的结束,日本民间企业对华投资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对华投资近年来出现低潮,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状况愈加严峻,值得中日两国政府和企业界高度关注。目前,中国国内、日本国内形势以及世
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为日本对华投资带来新的机遇,后危机时代的中日经贸合作将在新的起点走得更好。
当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特征表现为,在以往以制造业为主的投资基础上,对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份额在增大。可以说,这种动向反映了中国在发挥“世界工厂”的作用之外,
还具有巨大的“世界市场”潜力。加入WTO后,伴随着中国的市场开放,日本企业开始相继进入零售批发业、金融领域以及其他服务领域。也就是说,对华投资正在从以往的“以制
造业为主的投资”转向“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并存的投资”。后危机时代,制约日本对华投资的因素有些在消失,有些在减弱,而刺激日本对华投资的因素在增强,机遇大于挑战,
处于低潮的日本对华投资可望走出低谷,2009年下半年已出现了好兆头。
1.日本对华投资的新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中国国内正在积极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人为本,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经济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正在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转型。在这种大方针的指导下,将会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特别
是沿海发达地区对引资更加慎重,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很难进入沿海地区,这对外商投资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另一方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外商投资质量会越来越高,风险越
来越小,随着新投资领域的出现,投资空间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这又为,日本对华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复苏。目前,金融危机的杀伤力在减弱,在各国政府实施的积极的金融财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终于出现了转机。日本经济出现了平稳的恢复势头。
2009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第二季度为2.3%,第三季度为1.3%,但仍有变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也出现复苏苗头,但市场依旧疲软;中国实现“保8”目标已无悬念,但
完全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源自美国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频遭打压。而且中国企业还面临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激烈竞争,后危机时代,中日经
贸合作还面临许多变数和挑战。
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发生逆转。众所周知,中日经济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中日两国的范围。中国从日本进口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在国内进行组装,然后销往美国、欧
洲等最终消费地区,这样就形成了“日本—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欧美”三角形贸易结构。尽管这种结构很不合理,加重了日本、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需依赖
度,但这种结构短期内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日经贸合作已经和世界经济紧紧地融为一体。世界经济的复苏自然会给中日经济合作带来新的
机遇,自然也会给日本对华投资带来新的机遇,2009年日本对华投资出现大幅度回升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东亚共同体构想”给后危机时代的日,本对华投资带来了又一个机遇。鸠山首相提出的构筑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在构筑东亚共同体大理念的
冲击下,阻碍中日经济合作的所谓“自由繁荣之弧”和“价值观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将会大大削弱,也就是说,制约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不利政治因素在下降。东亚共同体构想的
提出,意味着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更加重视中国。民主党新政权执政后,鸠山首相与中国领导人频繁会见,两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为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深入发展和日本
对华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未来日本对华投资的领域与区域极其宽广。可以说,在机电、化工、家电、服装、金融、保险等目前已经进行投资的各种领域,仍有巨大投资潜力,此外,汽车,特别
是节能汽车及其相关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核电站等领域可望成为未来中长期日本对华投资的重点领域。上述领域实际上都与能源环
境相关,毫无疑问,在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全球关注、温室气体减排成为重大历史课题的今天,中日两国在绿色经济、节能环保领域加强合作也是历史的必然。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
重要的国家,同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环境领域拥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和合作潜力。日本在节能环境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明显技术优势,对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中国将大量采购相关技术和设备,仅建筑节能一项就有2000多亿美元的投资潜力。“十一·五”期间的环保投资需要1.4万亿元人民
币,“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环保投资还会大幅度增加。中国节能环保市场的巨大潜力则为两国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最能体现互补和双赢
效果。
从此前日本对华投资的区域来看,分布很不平衡,在东部地区集中扎堆,这必然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沿海地区的未开发地区,社会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投资环境很好,产
业配套便利,具有投资风险低、投资回报快等明显优势;中部地区、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成长蓄势
5. 中国信托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展望未来
公司将持续秉持创造股东最大价值的理念,拟定经营方针、厚植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管道和更多元的金融服务,以打造本公司成为金控公司的领导品牌,成为全球华人的最佳金融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