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代“基金一哥”王亚伟新增持仓曝光,会否重演牛股往事
作者 | 吴丹璐 孙建楠 编辑 | 袁畅
在公募和私募基金界,如果只能有一个“王”——那就是王亚伟。
这个曾经公募界“神一般”的男人,在任职华夏大盘基金经理期间创造了六年半1195.25%的累计业绩,年均复合回报50%。
从2006年1月到2012年5月,王亚伟至少有四年在行业内排名前三名,包括其中两年行业第一。这是一个迄今无人可以颠覆的业绩记录。
01 逆势杀入次新股
根据长鸿高科的年报显示,王亚伟发起的千合资本昀锦2号私募基金在四季度成为该公司的新晋大股东。
昀锦2号基金去年末持有该公司50万股,持仓市值约为1400万元,位列第四大股东,同时也是前十大股东中唯一的机构股东。
这是王亚伟近期曝光的唯一一个新开个股,也是昀锦2号2018年成立后,第一个公开持股信息。
王亚伟在公募期间,业绩大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重仓股亦和主流行业有较大距离,以一种“不与尔等在一个层面比赛”的姿态在行业内特立独行。如今的长鸿高科,也是其他专业机构几乎没有涉足的个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长鸿高科是去年在沪市上市的次新股。
02 公募“巅峰”
2012年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正式创立千合资本,这成为当年公募基金最轰动的事件。
这当然是因为王亚伟那迄今无法重复的巅峰业绩。
王亚伟早年是高考状元,后来在清华大学就读,双学位毕业后加盟了中信旗下一个投资公司。1995年,“聪明人”王亚伟成为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投研部经理(负责人),其后参与创办华夏基金。
2006年开始,王亚伟在海外进修归来后,开始了神迹一般的公募投资业绩生涯。
从2005年12月末理至2012年5月,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创造了近12倍的回报。
当年有一个说法,只要王亚伟在,公募基金的冠军是没有悬念的,其余同行都是来争夺“行业第二的。
王亚伟的离去,以及此后连锁反应般的高管离职,还导致了曾经的“权益投资高地”华夏基金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如今的华夏基金以指数产品著称于世,当年独步天下的盛况早已不复如初,这个结果不知道王亚伟当初离去时有否预料到。
03 逃不过的“聚光灯”
王亚伟创立私募机构后,刻意低调,自此几乎不在市场发声,除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出来发声力挺A股投资价值外,再无公开观点披露。
以他首只私募产品外贸信托-昀沣为例,买入前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延续了他在公募时期的风格:公司大股东资本运作、偏国资背景。
王亚伟对行业选择发布广泛,包括能源、传媒、运输、制造业、医药、饮料等。他对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有偏好,这类公司资产通常发生置换,主营业务切换,实控人也会变更。
截至目前,王亚伟首只私募基金外贸信托-昀沣的净值,在三方平台仅更新至2020年8月。2012年12月以来年化收益为11.08%。此外,王亚伟旗下的紫荆二号净值披露至今年3月31日,年内收益为-6.03%,2020年收益为24.3%。
04 下一个“三聚环保”
王亚伟“奔私”以来,最为长情的持仓股票就是三聚环保,这是生产环保材料的上市公司,主要为基础能源工业的产品清洁化、产品质量提升及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提供产品、技术、服务,涉及化石能源产业、绿色能源等概念板块。
巧合的是,三聚环保和长鸿高新均属于环保材料公司。
虽然“一哥”对三聚环保长情,持有整整七年,但最后的结局有些“悲惨”。
他的外贸信托-昀沣正式运作后,2013年一季报披露时,出现于近2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当时就包括三聚环保。
第一次以私募基金模式买入,当时王亚伟就以1930万股的持有量,高居三聚环保流通股东榜首。
之后不断加减仓,始终停留于这家公司的十大股东阵营。
这笔投资的开局可谓相当成功,2013年一季度至2017年一季度的四年间,三聚环保股价累计涨幅高达六倍。
当时,市场对“一哥”挖掘牛股的能力十分钦佩。
然而,2018年三聚环保迎来重大转折,这家公司的行业前景受到质疑,加之公司开始卷入违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违规等负面事件,经营业绩亦出现下滑。
基本面异动爆出后,王亚伟开始持续减仓三聚环保,外贸信托-昀沣最后一次出现于十大股东的时点是2020年一季度,当时王亚伟环比减仓幅度高达20%。
2020年半年报披露时,王亚伟终于消失于三聚环保的十大股东阵营。总结来看,王亚伟在三聚环保上虽然大幅利润回吐,应该还是赚了大钱的。
05 或为逢低建仓
值得注意的是,长鸿高科的股价曾在四季度出现过大幅回调,而王亚伟的持仓也是四季度披露出来的。这或许意味着王亚伟在该股上是逢低建仓。
长鸿高科的上市开盘价为10.54元,上市后不断上行,最高冲至37.77元,12月1日之后出现了急跌,连续收获两个跌停板,股价来到了28元下方。
目前为止,长鸿高科的股价仍在25到30元区间徘徊,浮盈仍不明显。
06 限塑令的隐形玩家
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据查,长鸿高科的主营业务为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只典型的环保概念股。其公司生产的合成橡胶新型高分子材料,被称为是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代橡胶”, 主打买点即是环保替代。
而公司的最新动作也十分惊人,为配合限塑令政策,公司2020年10月忽然宣布拟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快速切入新赛道。
此后从11月份开始,针对长鸿高科的调研逐渐增多,包括重阳投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都有参与。
公司在调研活动中曾回应,PBAT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性价比高,是生物降解塑料用途最广泛的品种。
同时公司在产品策略层面的替代目标非常明确,主要目标是去替代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包括回收比较困难的一次性塑料用品,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业用的薄膜等。
长鸿高科这一新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或许是推动王亚伟四季度买入的另一原因。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Ⅱ 2021王亚伟最新十大重仓股
2021王亚伟最新十大重仓股有江淮汽车、凤凰光学、深纺织等。
1、江淮汽车(600418):江淮汽车(600418)10日内股价上涨7.79%,最新报9.63元/股,涨2.56%,今年来涨幅下跌-27%。从近三年ROE来看,过去三年ROE最低为2018年的-5.91%。
2、凤凰光学(600071):凤凰光学(600071)10日内股价上涨13.56%,最新报15.04元/股,跌0.07%,今年来涨幅上涨24.14%。从近三年ROE来看,过去三年ROE最低为2018年的-1.78%,最高为2020年的2.85%。
一种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并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为基金重仓股。
拓展资料:
1、王亚伟,1971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毕业于马鞍山二中,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副总裁、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经理。2012年5月5日,华夏基金宣布对王亚伟曾管理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精选进行分红,在随后的5月7日,华夏基金和中信证券同时发布公告称,王亚伟正式离职,不过华夏将聘任王亚伟为公司顾问。2012年7月9日,王亚伟在香港成立Top Ace。
2、2007年,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2009年,王亚伟当选09“股基王”。2010年7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0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以48.17%的超越基准几何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
3、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1中国最佳基金经理50强榜单,华夏基金王亚伟以最近5年748.90%的总回报毫无悬念名列第一,赵凯在偏股型基金经理45强中成为唯一一个今年以来业绩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据万得资讯统计,有公开资产管理经验可考的基金经理目前达到1200多名。
Ⅲ 千石资本 王亚伟旗下有几只基金
千合资本王亚伟主要管理的有千纸鹤1号,昀沣,昀沣2号,昀沣3号这几个系列的产品。目前昀沣是月度开放认购,千纸鹤是季度开放认购,认购门槛是300万,是直接投王亚伟基金。
Ⅳ 顶级私募大佬持仓曝光!王亚伟、裘国根、冯柳……他们都买了这些票!
不管嘴上怎么说,持仓才是最真实的态度。
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还剩最后两天,私募机构的持仓情况已经浮出水面。截至8月29日, 共有614家上市公司中报出现了阳光私募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为143.92亿股,合计持股市值为1387.13亿元 。
对比一季度数据,阳光私募在二季度应该做了一定幅度减仓。截至一季度末,阳光私募共计持有881只个股,合计持股数量238.58亿股,合计持股市值2209.45亿元。二季度,A股经历了一轮明显的过山车行情,上证指数大幅震荡逾400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 私募二季度在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等三个行业持股数量最多。 从个股来看,国盛金控、贵州茅台、比亚迪位列持股市值前三名,国盛金控、君禾股份、岱美股份位列增持比例前三名。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
重点来了!中证君扒出了王亚伟等私募大佬的最新持股清单,一起来看看大佬们的二季度“作业”吧。
原“公募一哥” 王亚伟
王亚伟,原“公募一哥”,由其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实现了6年近12倍的超高回报。A股市场一度出现“王亚伟效应”,某只股票一经发现被王亚伟买入就会受到热捧,导致股价被推高。2012年他成立千合资本,任董事长。
千合资本旗下的6只产品,目前出现在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持仓市值为3.93亿元。
千合资本二季度减持三聚环保540万股,连续第三个季度减仓三聚环保。同时,新进了江苏索普、凤凰光学、博创科技、理工光科,退出了科远智慧等前十大流通股东。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行情数据截至8月29日
富豪榜“私募第一人” 裘国 根
裘国根,依靠1996-1997和2006-2007两轮大牛市中的大幅回报以及两轮牛市间的平稳收益,通过职业投资积累了财富规模,成功在2008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01年,裘国根创立重阳投资。
裘国根管理的三只产品,目前出现在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仓市值达18.32亿元。二季度增持了4245.13万股国投电力,新和成、上海家化的持股没有变动。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行情数据截至8月29日
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 邓晓峰
邓晓峰,在博时基金工作的近10年里,为持有人创造的净回报超过235亿元,所管理社保基金账户实现9年10倍的收益。在此期间,A股上冲至6000点以上,下落至1000点以下,完全是一部过山车。2014年底,邓晓峰加盟高毅资产。
邓晓峰管理的3只产品,目前出现在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仓市值达30.89亿元。
在已经披露的2019年中报中,邓晓峰加仓了光威复材、海正药业,新进了合盛硅业,减仓了平安银行、福斯特、中环股份、宏发股份。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行情数据截至8月29日
曾经的“茅台03” 冯柳
冯柳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目前已出现在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持仓市值达54.94亿元。
冯柳目前持有的股票以医药股为主 ,加仓了金域医学、海信家电、丽珠集团、国检集团、岱美股份、精锻科技、辰欣药业、海利得,新进了健民集团和健康元,减仓了一部分的康缘药业、中国科传。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行情数据截至8月29日
少年成名的私募大佬 赵军
赵军,有“少年成名的私募大佬”之称。15岁就考取南开大学数学系,获得数学学士、金融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任职中信证券、嘉实基金。2007年离开公募,与嘉实的六位同事一起创立了淡水泉投资。
赵军经历了多轮市场周期,取得了连续10年年化收益率20%的投资业绩。赵军坚持奉行“逆向投资和行业轮换策略”,与高毅资产的冯柳同被视为国内逆向投资的两大门派。
注:持股数据截至6月30日,行情数据截至8月29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Ⅳ 王亚伟旗下的基金 代码是多少
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开后,成立了千合资本公司。
旗下现在共有:版
1、昀沣;权2、千纸鹤1号;3、千纸鹤1号A;
4、昀沣3号;5、千合紫荆1号;6、千合紫荆精选A期;
7、云豹一号;8、昀沣2号这几个私募基金。
Ⅵ 王亚伟现在在干嘛
王亚伟先生,经济学硕士。现任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12月至今担任华夏大盘基金经理,2008年10月至今同时担任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经理。 王亚伟先生曾任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业务经理,华夏证券有限公司研究经理。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98年4月至2002年1月期间任兴华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01年12月至2005年4月期间任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从2005年担任华夏大盘经理,华夏策略成立以后又兼任华夏策略的经理。目前管理着大盘和策略基金。 截至2011年11月11日,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名前二十的偏股型基金中(以下简称前二十名),只有王亚伟的华夏策略分别在今年一季度末、上半年、三季度末,以及11月11日(以下所说“最新排名”均指截至这天)这四个时点业绩都稳居前十。 8月底9月初,华夏策略业绩也有过短暂大幅波动。这主要由于其重仓股美尔雅(9.36,-0.06,-0.64%)、葛洲坝(8.80,0.12,1.38%)、东方金钰(15.28,0.10,0.66%)、电科院(39.880,-0.23,-0.57%)、庞大集团(9.51,-0.05,-0.52%)等短期出现大幅下跌所致。不过短期几天内业绩的集中波动并未影响“一哥”季末业绩表现。王亚伟华夏策略在三季度末,依然排入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名。华夏策略也以四个时点业绩均进入前十名成为今年业绩最稳定的基金之一。 所以王亚伟仍然是运作较好的基金经理之一。
Ⅶ 王亚伟手下有哪几支基金啊,能列出来所有代码和名称啊
000011华夏大盘,002031华夏策略,都处封闭状态,没法申购。
Ⅷ 国内真的没有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吗
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朱少醒入行早,其次很多厉害的基金经理“公转私” 。国内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还是有的,会有的。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推进,国内涌现出较多的投资机会,境外“中国概念基金”开始推出,主要投资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和内资企业股票。90年代初,两大交易所成立,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初期也就是在1992前后成立79只基金(“老基金”)主要投向房地产、企业法人股权,实际上类似于产业投资基金,且当时监管多元化,地方政府、央行及分支行都有审批权,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基金业发展处于 探索 阶段。
中国基金业的规范化运作始于 1998年 ,1998年3月27日,南方和国泰两家基金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在封闭式基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 ,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 历史 性跨越,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朱少醒目前管理的一只基金——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 成立比较早。2005年11月16日成立,距今15余年。而要管理一只基金,说明朱少醒其实应该早就具备基金经理的素质。我们从他的从业经历也可以看出,朱少醒早期担任华夏证券分析师,后来2000年的时候,去了富国基金至今。所以,其实入行早的优势在于,拉长时间来看,朱少醒单只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可能是最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比较理想,但是很难说没有后来居上者。基金投资本就是动态的过程。
说到公募大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 王亚伟 ,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出生于1971年,朱少醒1973年,这么来看,王亚伟还是朱少醒的老大哥。而从管理基金产品的角度来看,王亚伟最早管理的一只基金是——基金兴华,1998年成立。也就是王亚伟是最早的一批基金经理,2001年开始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任期内在上证综指下跌28.5%的情况下,华夏成长净值实现13.22%的增长率。
2005年12月 开始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差不多和朱少醒接手富国天惠成长同一个时间段。只不过王亚伟2012年后开始转私募了,曾经的他在2007年的时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荣誉。2009年,王亚伟当选09“股基王”。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王亚伟以48.17%的超越基准几何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 所以其实如果不是王亚伟去了私募,这个输赢还未可知 。另外众多私募大佬,可能不为人所知,其实是闷声发大财,公募基金只不过投资者众多,广为人知罢了。
从朱少醒目前管理的基金来看,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在2017年的时候成立了C份额,而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朱少醒的这个C份额的同类排名在1925只基金里只有第335名,只能说中上,而非顶尖。目前来看,基金经理群雄争霸,朱少醒凭借的资历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而它现在也已经将近50岁,时间精力可能不如更为年轻的基金经理,比如说新生代的 张坤、谢治宇 、 葛兰 等人,可能成为后起之秀 。 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80后明星基金的表现,这股力量才是未来10~20年公募界的主流 。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像朱少醒、傅鹏博、谢治宇、董承非、张坤、萧楠、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何帅、王浩、王崇、傅友兴、冯明远等人都是基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朱少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乎十几年只管理富国天惠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还有十几个点。
Ⅸ 王亚伟管理的基金
估计是没有希望买了!华夏策略刚上市的时候,一天就吸引了100多亿元!如果华夏取消这两支基金的申购,你想想得多少人抢购!华夏没这么傻,资金多了会影响业绩的!这两只基金是华夏打出的广告!
Ⅹ 王亚伟私募基金名称是什么
王亚伟的私募公司名称是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