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柳传志在杨澜访谈中都说了哪些话
柳传志:关于他的另一个“联想”当美国人办公桌上的电脑出现&联想的字样;当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家庭中出现了联想这一标示,无疑伴随着柳传志的联想,他以一种中国式的智慧让全世界慢慢地接受了联想,接受了这个来自中国的民族计算机品牌。杨澜印象过去我们提起中国式的智慧,脑海中浮现的形象往往是仙风道骨、高深莫测、超然于世、又无动于心。今天的柳传志还在动心,不仅为他的企业,也为未来的中国。随着柳传志慢慢退出自己一手打拼的企业江山后,他也同时建立起了另外一个投资业帝国,而由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变的布局,早在退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他以一个东方的投资巨头的姿态,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他身上始终不变的,是联想的烙印。一块电脑芯片记录了很多的信息,而我身后的这片芯片记录的是一个企业所发生的变化,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无论你是否喜欢,变化都是一个关键的词。有的人想逃避变化;有的人适应变化;也有的人领导变化。几年前,当柳传志还当任着联想集团董事长的时候,我曾经和他做过一个访问。今天作为联想控股的董事长,我们再次有机会和他长谈。那么柳传志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杨澜:柳总,大概也时隔有六七年了,《杨澜访谈录》重新访问您,觉得比那个时候黑了,还比那个时候略微瘦了一点,这大概跟打球有关吧?柳传志:是的。杨澜:现在是不是生活得比较清闲一点了?柳传志:跟那时候比要清闲多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些比较轻松的事情。杨澜:可是我听说您的高尔夫技术不怎么好?柳传志:对,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边人家说我黑了瘦了,我挺高兴,但是还得马上告诉一句水平没什么提高。杨澜:您觉得自己的状态是跟前几年相比,是处于一种已经退下来的心态呢,还是属于半退半进之间的状态?柳传志:不完全是退的心态,到现在应该讲还是在退的一个部分。在2000年和2001年的时候呢,就是我呢,实际是从制造业领域,从电脑领域里边基本上算退出来,退出来以后呢,实际上是进到一个新的领域,进到新的领域里边呢,实际上也是一种为股东负责的做法,因为原来呢,我们联想集团,分拆为联想、神州数码两家公司。这两家都是IT类的企业,总体上讲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就是说如果从股东的角度上讲,这个投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杨澜:就是集中在一个产业里面?柳传志:这种风险,除了本身对股东有影响以外,对两家企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有着影响的。比如像这两家企业,它有时候需要做一些带有激进的冒险的动作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的小心,弄不好会压制住它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我觉得实际上我们有能力有条件进入到新的领域了,所以我们就认真地研究了这个多元化领域进行中需要哪些必备的条件,比如说组织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资金够不够,当这些条件研究透了以后呢,我就站在一个控股的角度上说,现在再新成立几家新子公司,现在不是五家吗?我再控股,就等于是股东的脚色,做一个投资的这么一个业务,然后给那几家公司来做,我就觉得到了那个步骤上去,要把这个业务做好,能够做稳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到现在大概做了有六七年了,我估计还得要有三四年就很稳定了,然后我就从个位置上,再一步步地往后退,所以,这些事情应该讲,当时都有过考虑,我觉得我在当时从制造业退下来的时候,相当重要的因素是觉得自己的这个能力,包括了体力,都不能够在IT行业里边,就是在第一线再进行竞争。杨澜:但是在那个时候实现了自己从一个企业家到投资家的这样一个转变,心里没底的部分是什么呢?因为当时我记得,有很多评论在谈到这件事情的是也不无观望甚至有一点调侃的这样的一种语气,就是说你看做一个行业做大了,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行了,这个是不是开始盲目地多元化,做投资行吗?你这是靠卖PC起家的,等等,也有一些风言风语,当时您对自己的这种评估怎么看?柳传志:我不敢说当时是想做一个全面的投资家,我只是说对风险投资领域呢,当时呢,做了一定的研究,风险投资领域,跟后来做PC、做(××基金)的投资呢,有相同的地方,他有四个重要环节:一个就是融资,去哪儿去弄钱;第二个就是选项,选什么项目去投;第三个是帮助,第四个就是退出。融资跟退出本身呢,是属于纯金融领域里的内容,而选项和帮助本身这个应该是说有一定企业底蕴的是人能做的事情,当时我分析呢,因为恰恰我们所掌握的这两个最重要最难做的环节,这个虽然我以前没融过资,没投资过,但是我们本身被人们投入过,这个也看见人家怎么推售,就是没吃过猪肉吧看见过猪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那个并不太大的难关的地方,所以再加上,我对当时负责的(朱力楠)本身的信心,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学习型的人,就是能够很快的去掌握这里的节奏和具体的做法,所以在当时的时候呢,我其实还是很有信心的,我知道外面会有一些说法,但是我相信最后会成功。所以冒的风险并不大,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我已经准备用3500万美元,是自己的钱,就是联想控股自己的钱投下去,一个钱的数量不大,再一个没有名誉的风险,我没有用人家的钱,这个投下去,就是做个学费,没有什么,这个应该讲预算之中的事情,所以这么一想,又安排实际心里是有底的。杨澜:在风险投资这个领域,您认为做的比较漂亮的一宗是什么案子?柳传志:我们做了有几宗漂亮的吧,一个就是关于软件外包的,一个是专做日本的,一个是专做欧美的。这两个都做得非常成功,这个就是我们投下去以后有很多的翻倍。这个利用汇报,而企业本身由一个中小规模变成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企业。
Ⅱ 格力集团又出手:从零持股到举牌 为何看上欧比特
格力电器的资本棋局又开始布下新子。
8月1日晚间,上市公司欧比特宣布已被格力金投正式举牌,而后者正是格力集团旗下公司。从持股时间来看,格力集团仅有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欧比特持股从0到5%举牌线的突破,出手动作快速而精准。
而这也是格力集团继买下长园集团(维权)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战略布局。不过,格力集团先后持股新能源 汽车 、卫星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公司,其投资跨度不可谓不大。
8月2日,欧比特因格力系资本举牌消息利好影响,逆势高开,当日股价触及最高11.59元,市值大增3亿多。截至午盘收盘,欧比特股价为11.29元,涨幅1.99%。
格力集团欲战略入股欧比特
格力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出手速度也越来越快。
昨日晚间,欧比特发布了一则简式权益变动报告称,截至8月1日,格力集团旗下企业格力金投合计持有欧比特3510.8万股,占其总股本5%(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5.02%),已经触及举牌线。
而从持股时间来看,从7月15日到8月1日,格力系资本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来零持股到5%的持股举牌的跨越,跃升成为欧比特第二大股东,其持股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具体来看,格力金投在7月15日至8月1日期间,通过集合竞价,以平均11.05元/股的价格,增持2272.8万股,增持比例为3.24%(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3.25%);7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增持1238万股,平均增持价格为10.01元/股,增持比例为1.76%,(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1.77%)。
从公开资料看,举牌方格力金投是持股100%企业,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资本运营管理、资产管理、资产重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等,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为汪永华。
据官网信息披露,格力金投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理念,主要定位于为格力集团和集团各业务板块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资产管理、资本运作和项目投资等业务;同时围绕珠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创新的目标和要求,为珠海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实际上,格力集团的强势入场,并不是无迹可寻。
早在两天前,欧比特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公告。据公告显示,2019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颜军减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颜军于2019年7月30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本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2,3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的1.7716%。
据悉,此次实控人颜军减持的目的,主要是是引入合作伙伴。同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颜军承诺:连续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的股份将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而这一举动,也被市场理解为,实控人颜军有意将为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进场铺路。
涉足卫星大数据领域?
那么,已经逐渐适应资本市场节奏的格力集团,为何如此看好欧比特呢?
公开资料显示,欧比特是国内首家民营卫星大数据领域的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宇航电子、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业务板块。2010年,欧比特正式登陆创业板市场。
2014年,欧比特提出了“卫星空间信息平台的战略构想”,并启动了“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计划。该计划将由34颗卫星(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及红外微信等)组成“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由珠海、漠河、石河子、贵阳、上海、青岛等卫星地面站组成卫星测控和接收网络,再由珠海、贵阳、上海、青岛、澳门等数据中心组成的卫星大数据储存、处理和分发网络。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球在轨卫星大约1980颗。其中对地观测卫星约661颗,高光谱卫星不超过24颗,同期欧比特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就有4颗。
6月10日,欧比特发布公告称,确认公司为珠海市“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的中标单位,该项目合同金额为8362.33万元人民币。
中信建投研究认为,此次中标是公司“卫星大数据”战略实施以来,加强市场拓展,落实卫星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成果,开拓了卫星大数据应用服务的新模式,对后续推广数据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公司将依托本次“绿水青山一张图” 项目实施,打造并形成卫星大数据应用服务样板示范,加强在广东省及其他省市推广应用的力度,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比特从事的卫星大数据业务属于高精尖方向,但上市后公司表现却始终不温不火,直到出手进行不断并购动作,业绩才有了起色。
数据显示,2015-2017年连续三年净利润连年高增长的高光时刻(分别增速130.74%、46.26%、42.89%),但是2018年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其中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21.47%。
而具体来看,欧比特前几年高增长业绩离不开频繁的并购动作。2014年后,欧比特先后收购铂亚信息、智建电子、绘宇智能,分别耗资5.25 亿元、1亿元和5.2亿元。但其中铂亚信息业绩承诺期过后,去年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内部管理层变动也非常频繁。
截止去年底,欧比特账上商誉高达8.36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25.91%,同时,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3.36亿元、4.65亿元、5.4亿元、6.72亿元,应收账款数据不断高企,而同期的坏账损失也在不同增长,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不过,这些情况并没有消减格力集团强势入场的决心。据上述股权变动公告显示,格力金投的控股股东珠海格力集团看好欧比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意战略入股欧比特。在此次举牌之后,格力金投存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欧比特股份的计划。
8月2日,二级市场上,欧比特股价逆势高开,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截至午盘收盘,欧比特股价为11.29元。相比买入均价10.58元而言,格力金投的这笔投资已经有所盈余。
曾高调增持问题公司
今年以来,格力集团频频发起入股动作,其动作和力度又快又狠,似乎对其投资布局已有长期的战略节奏。
5月底,长园集团公告披露,格力集团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通过不断持股已经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之列,合计持股比例高达4.96%,逼近公司举牌线。在格力集团的带动下,市场资金纷纷经常跟风买入,从5月30日到5月31日,连续两日,长园集团股票连续两日出现一字涨停,累计涨幅20%。
然而令格力集团意外的是,高调买入长园之后,长园却在5月31日收到了证监会一纸调查通知书,由于去年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事件,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尽管长园集团设法从长园和鹰业绩造假事件中进行补救,并对前两年业绩进行追溯调整,但公司仍不断受到该事件的负面影响。而长园集团的突然被启动调查,无疑也令格力集团的这笔投资遭受重挫。
从6月13日开始,长园集团股价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公司股价已经从6.62元下跌至5.70元,跌幅13%。
据7月24日,长园集团公告显示,拟以总价款6.03亿元人民币出售子公司长园南京名下的办公楼、附属设施及土地使用权,长园集团方面解释称,出售部分存量资产,有利于盘活公司资产,降低负债,缓解资金压力。
由于针对长园集团的调查还没结束,目前长园子公司造假案对公司影响尚难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集团的这笔投资短期可能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格力电器股权转让仍在进行中
当然,格力集团资本动作最让市场不解的是,就是出让千亿市值的明星企业——格力电器的股权,而且还涉及控制权的出让。
今年4月8日,格力电器公告复牌,并透露格力集团转让持有的格力电器15%的股票。本次转让价格不低于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最终转让价格以公开征集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的结果为准。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将发生变更。
按照停牌前的收盘价47.21元计算,这笔股权转让涉及400亿资金。一时之间,谁来接盘引发市场巨大猜想。
5月22日,格力集团召开股份转让意向投资者见面会,据悉当天见面会共有25家意向投资者出现。
从公开的意向投资者名单来看,厚朴投资、淡马锡、高瓴资本等国际战略投资者,以及博裕资本、珠海通沛等本土私募均在名单之列。除此之外。华能贵诚信托、汇添富基金等具备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
对于外界最关心的转让方案、转让价格和转让条件,珠海国资委、格力集团方面表示,目前具体征集方案尚在研究制定中,且相关具体的条件和要求后续均需要履行国资监管部门的审核程序后方可公开披露。
而据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公司股权的转让,主导方是珠海国资委和格力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让以后,格力集团虽然失去了格力电器的控制权,但格力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在已使用的领域内继续无偿使用“格力”商标作为的公司名称、公司标识。就其未来任何投资或扩张的主体和领域等如需使用“格力”商标、“格力”商号的,应由双方另行协商,书面确定。
这也意味着,虽然格力集团失去了格力电器这样的核心资产,但在商标权使用上,双方仍可共用“格力”商标。
未来,格力集团又会有怎样的资本布局,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