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护城河说明这个股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保障股票的分红或者增版长预期。
说白了就权是经济护城河比如盈利能力、现金流入能力等等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那么就会在股票市场上形成“有回报、低风险”的预期,就是信心。
买了这支股票放心的意思。
Ⅱ 如何寻找股市的护城河, 来降低股票投资的风险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如果谨慎的话,就不要入股市,一入股市深似海啊,从此内心挣扎。是赚也挣扎,亏也挣扎,赚了想再赚,亏了想回本。
进入股市不是为了不亏钱,而是为了赚钱,而且是赚大钱,否则买余额宝就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就是炒股的机会成本,收益不超过它,就是亏。可是,多少人不但没赚到机会成本,而是本钱被腰斩!股市高风险高收益,不要以不亏钱的目的,一定要有盈亏同源的意识,然后再有止盈止损的意识。止盈止损是反人性的,而且也会不时让你后悔止盈止损,甚至想抽自己耳光。
炒股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学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当相信K线技术指标导致抄底失败或放跑牛股,又会关心消息面。消息、新闻、国内国际各种经济数据,努力关注,似乎没多大用,看到二八行情就觉得公司基本面更有意义。今年是蓝筹白马股狂奔,涨得差一些的白马股,也比中小股好,似乎基本面是炒股真谛。
其实今年也有基本面优秀的白马股得了马瘟,不涨还跌。当然这些马瘟股也有曾经的辉煌,风水轮流转,今年没轮到。也就是说买股票的时机很重要,所谓“择时”很重要。近期高位买茅台的,很可能择时错误。
价值投资者常以格力电器、万科为例,说价值投资多么可行,其实都是马后炮。股价是涨出来的,公司也是一路拼杀出来的,一开始家电、空调厂也有很多家,九死一生活下来,你凭什么当初就知道他后来的壮大?苏宁电器曾经很牛,股价也牛,但现在呢?
想当年,一大拨蓝筹股,低市盈率,分红也超过银行利息,就是不涨,但中小创的垃圾股不断上涨,你又如何?
答案就是,你有闲钱,也不指望快速发财,在蓝筹低市盈率时买进,以分红为目的捂着,却收获了翻倍。这就像买房以居住为目的,却收获房价暴涨。
在概念题材股上,靠好运气、好技术或者好关系,也许能每年赚几倍。但这种事和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强求不来。
股市没有护城河,价值投资不是,波段投机也不是,没什么方法能保证不亏,做庄失败也有的。股市一赚二平七亏损,亏损的是多数,赚钱的是高手
Ⅲ 投资的护城河pdf格式谁有连接
经济护城河说明这个股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保障股票的分红或者增长预专期。说白了就是经济护城属河比如盈利能力、现金流入能力等等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撑,那么就会在股票市场上形成“有回报、低风险”的预期,就是信心。买了这支股票放心的意思。
Ⅳ 寻找投资护城河和巴菲特的护城河的区别
就好象有的人喜欢面包,有的却只喜欢米饭
Ⅳ 投资者的护城河和巴菲特的护城河哪本好
大陆股市根本就没有,看看巴菲特买的中石油H股,跌到哪里,他抄底,还有比亚迪
Ⅵ 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企业的护城河,是指可以抵御竞争对手侵袭的坚实稳固的壁垒。
有这么几类: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递减的优势,行业的新玩家想进来,利润空间比不上拥有成本优势的先发者。一旦竞争到焦灼状态打起价格战,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很难坚守住。
早年间的家电行业,行业增长放缓打起价格战,格力的财务报表就相当难看,利l润率下滑严重,但过了群雄混战的草莽阶段,行业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润空间,可见价格战是短期的,断绝外来者后,家电行业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尔三寡头并立的有序竞争局面,没人再打价格战,行业寡头都有了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新玩家没有成本、品牌、规模优势,进来也是送死。这就是成本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
关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容易有一个误解,误将性价比当成护城河。成本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更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价比,雷总对外宣称学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润高周转模式,但好市多只是在零售环节薄利多销,生产等环节还是有利润保证的,而小米的定价是涵盖了生产制造、营销等全部环节,没有充足的利润意味着难以在服务等其他模块迅速升级,并且好市多是收取会员费的。因此小米的性价比不能算是护城河,原因是并没有深度整合产业链,拥有明显高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只是牺牲了自己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长期看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互联网打造了现象级的产品爆款,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电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转策略,确实能玩转薄利多销模式。
但一旦线上增长到达瓶颈,开始线下扩张,OV等品牌就迎头赶上,核心的一个因素,其实是定价策略,OV品牌有着线下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线城市将产品分发出去,但走经销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小米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给到经销商,经销商是提不起动力去卖小米手机的,因此虽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点位太少,在线下竞争中完全落于后手,可见性价比不是护城河,没有高毛利的性价比甚至是企业很大的短板。
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品牌优势。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农夫山泉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拥有了一定的溢价空间,农夫山泉占领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样当你感觉到燥热想喝饮料时,可能王老吉会进入你的脑海。
这都是品牌的价值,需要长久的营销和历史文化来积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恐怕要属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极低,而且商品还有投资属性,白酒是越陈越香,几十年的飞天茅台,已经是天价,这就是企业拥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专利技术和行业准入许可也是无形资产,比如保险牌照,就是极难的行业许可证,能拿到已经意味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再比如高通在芯片领域的专利技术,让高通吃下了手机产业链的丰厚利润。
三、转换成本
《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好赛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腾讯的强大护城河:熟人关系链。对用户来讲,迁移成本太高,换一种社交工具,意味着要将整个熟人关系链同时迁移过去,就算你愿意费时费力迁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迁移,是不现实的。
腾讯的这一护城河很难被颠覆,就算微信、QQ过时了,出现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来通讯都是通过虚拟投影交流,但拥有熟人关系链的腾讯,依旧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重构熟人社交链,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给了腾讯充分的时间去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社交形态。我们不妨复盘下移动互联网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对腾讯的社交壁垒造成了威胁,但随着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导入QQ好友的时候,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领域,获得垄断性地位。
四、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产品价值也随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的平台效应,诸如BAT等头部企业,当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的水、电一样,你无法离开,所以互联网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当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护费”。
五、渠道优势
渠道优势算是国内独有的护城河,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地域宽广,人口密度大,有着复杂网络式分布的三四五线下沉城市,网络的触角几年内很难完全触达,至少十年内,渠道优势还将拥有很强的竞争壁垒,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联网的红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军线下拼刺刀时,被OV等有渠道优势的企业,迎头赶上。渠道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经销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产品以及过硬的产品品质,毕竟保证经销商有充足的利润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而对经销商的把控,体现在能否避免不同区域经销商的窜货现象,以及避免经销商随意提价对品牌的损毁。而经销渠道是需要时间经营的,没个几年功夫,难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渠道网络。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专卖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优势,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难以复制。
但互联网时代,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渠道优势慢慢淡化,但也难以完全取代,水乳交融才是未来方向。
六、虚假的护城河
还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资人的虚假护城河。意指那些属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长期看是不稳定的,比如优质的产品、能力强悍的管理团队,极高的市占率,往往只是一时优势,长期看不能借此抵御竞争对手进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护城河,长期看,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回报率远高于没有护城河的。
因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往往赚钱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经营好,而没有护城河的企业,则是赚点辛苦钱,或者是看天吃饭,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赚钱。
如果投资了有护城河的企业,就可以闭着眼睛躺着赚钱,相反,怕是得时刻关注企业基本面变化,睡觉也不踏实。
来源:雪球
Ⅶ 护城河理论是什么
他的理论就是要维护这个制度,保护这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