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面来说---判断一只股票的短线、中线、长线由下跌趋势转为上涨趋势的主要特征。短线:五日均线由下跌转为走平,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突破五日线带量向上。五日均量线同时方向。短线持股时间一般在3至5天。中线:30天线由下跌转为走平,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站稳30日线,30日均量线的方向必须朝上。中线持股时间一般在1个月至3个月之间。长线:看周线和月线、30周均线走平向上、30月均线走平向上。持股时间一般在3个月至半年、最多是一年时间。另外(30分钟、60分钟线决定日线上涨与下跌的趋势)为了有助于你尽快了解股票投资方略与实务,早日成为10%的市场赢家。在此,我们向你推荐三本投资圣经,建议你认真读完后,如果有缘,我们再交流。这三本书分别是:威廉。江恩,著《周期理论》;艾略特,著《波浪理论》;威廉。欧奈尔,著《笑傲股市》.同时,为便于交流,共同把握与分享本已不多的市场机会.现将证券投资分析五要素昭示天下:一要看大市:要研究整个宏观经济,政治,社会条件;二要看行业:着重研究高成长行业与新经济行业;三要看公司:着重研究行业领先公司及财务分析;四要看技术特点、指标:着重进行量化指标分析;五要巧妙应用各种投资技巧:做好投资组合与资金管理。
❷ 2019年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小洋财商的创始人小洋,很高兴作为请回答2019的年度回答者,来跟你分享这一年的时光。
2019是我做自媒体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一直在传统行业,安安稳稳的赚着还不错的收入,也在行业内做了一个小公司,虽然没有几亿身价,生活也能平静而舒适。
但我骨子里是个有点折腾的人,我一直有那么点不甘心,离开了这个行业,离开了xx公司的头衔,我还是谁?到了临近30的年纪,相信很多人会有跟我一样的危机感。
更重要的是,在物质达到基本满足之后,人就会思考更多关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东西,夜深人静时我会不断的想: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吗?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帮助吗?我想找到一个突破口,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财务自由是很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拥有更多的被动收入,或许这世界真的会因为我而变的更好了一点呢?哪怕只是影响了一小波人,他们回到家有了更多的笑脸,他们上班能够心态更平和,那也是我的荣幸。
理财这件事我已经做了多年,运营自媒体却是个新手,所以很多东西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摸索,这是一个不断自我重建的过程,还是挺磨人的。
但是在这一年里,有人无偿要做我的助理,有人主动帮忙推荐给亲友,有人督促我更加努力,给出的理由是你要好好干活帮助更多人…原本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却给了我很多温暖和感动;自媒体是个放大器,能让我被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见和认可,比如被知名出版社邀约出书,比如这次活动的主办方网络知道,都给了我很多珍贵的机会和坚持下去的力量。
创业难吗?其实不容易,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种明确的艰难要好过上班的温水,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从来都不在于外部,而在于自己是否具备掌控未来的能力,这世上有一些事是值得去坚守的,这人生本来就应该有各种丰富的体验
这就是我的2019,与你共勉,你的2019有什么挑战和收获?网络知道请回答2019,期待你的回答。
❸ 伦敦金短线交易要注意些什么
n he was flying. He stood with hi
❹ 外汇投资中的五种心理障碍,你占了几种
一、风险意识薄弱
不管什么投资,都必须做好两个手,一手是止损,一手就是持长,而且两手都要硬。在投资外汇的时候,亏损了一些小钱,有些人存侥幸心理,认为这不伤筋动骨,可能后面就能扳回来,结果反而赔了大钱。
外汇交易中,投资者必须要制定交易策略,策略中要包括怎样用停损单来反思和纠正错误,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怎样保护现有收益,怎样持续发展等。真相是否如你所想,反思而后才有成长,每天交易结束后,要反思当天的策略执行情况,时刻反省。
二、不能面对心理的压力
与风险意识薄弱的投资者相反,这类投资者时刻惦记着投资风险,而将自己的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天天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这种压力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心理上的忧虑,整天眉头紧锁、如坐针毡;第二种就是生理上的反应,晚上失眠多梦,有些人甚至交易的时候手打哆嗦、出汗……
想要解决我们心中的压力,就要知道这些压力从何而来,然后加以解决。心理上的压力,对我们投资过程中的决策的判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是必须要克服的。
三、心理上的冲突
投资过程中,有心理上的冲突在所难免,但有些人在外汇投资时想得太多,亏了怎么办?赚少了怎么办等等。
既想要获得盈利,但又不想承担相应的风险,这个障碍是必须要克服的,我们要找到我们心中的各种声音,然后进行协调。
四、情绪化交易
我们常说生活上的情绪不要带到工作上,同样,更别带到我们的日常交易中,因为任何一点情绪上的波动,都可能会对我们的交易策略造成致命性的影响。因此,克制好自己的情绪对我们的投资有着很大帮助。
五、大喜大悲
偶尔一两次盈利了就开始沾沾自喜,感觉喝水都是甜的,以为自己拥有预知能力;亏损后就恼怒,感觉天昏地暗,自己被陷害抛弃了。这都会导致亏损。
心态往往决定着成败,左右着盈亏,宝鲲财经建议各位投资者,进行外汇交易的时候,调节好自己的投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笑傲投资场。
❺ 徐新的人物专访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其中三位创业者还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
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类似的案例还有永和豆浆、中华英才网。没有她的慧眼,就没有这些熟悉的名字。但在闪光灯频频对准他们时,她已经悄然离开,来到下一个渴望资金的创业者面前。
这周一,她作为央视和《每日经济新闻》“赢在中国”创业大赛的特别评委,专程来到上海。凭借丰富的经验,爽朗的性格,很快与一群梦想创业的“愣头青”打成一片。活动结束后,她接受了本报《新财经周刊》的独家专访。
凭直觉千金一掷
风险投资这个圈子,是男人的天下。入行11年,徐新越发自信,放言要创中国第一VC品牌。身为今日资本集团的总裁,她掌控着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来自欧美政府和企业,可老外们却全权交给她打理,这在风险投资界颇为罕见。一问原因:外国投资者相信,这个中国女人有一双慧眼。
和同行相比,徐新常常是“温柔一刀”,笑傲投资场。女人的直觉,就是她与生俱来的杀手锏。“选人是门艺术,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多项目,动辄需要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投给谁,除了做调研看数据,还离不开直觉。女性的直觉特准,所以我总能投对人”,说完,自己乐了。
回顾起来,她1995年参与了对娃哈哈的投资,当时中国还没人喝瓶装水。直觉告诉她,这个行业肯定有戏,所以她和团队决定投资。4年后,她遇到丁磊,问他网易在行业里怎么样,丁磊脱口而出:第一。其实当时网易排名第三,但就是这股自信,深深吸引了她。加上丁磊对商业的敏感和专注,于是徐新“下注”500万美元。这两家企业的市值先后超过了10亿美元。再后来,就是中华英才网,最初不过五个员工,再加上一份歪歪扭扭的商业计划书,当时毫无业绩可言。看到互联网招聘的巨大前景,徐新破天荒投资了,2014年这个公司身价超过12亿人民币,网站的日浏览量达到1500万。“几年以后,中华英才网也将是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她的信心满满的。
有了这么多经典案例,徐新的名气不胫而走。每个礼拜,都有各式各样的人,带着千奇百怪的创业想法找到她。可投是不投,还得判断。有人豪情万丈地对她说:你投钱给我,我保证3个月后成为中国首富!徐新快言快语:“你的可信度也太差了。”还有人紧握双拳,喊着:相信我,要是公司业绩不翻一番,我马上从楼上跳下去!徐新一盆冷水浇过去:我们并不喜欢暴涨,持续成长更重要……
她的性格就是直来直去。毕竟激情不等于一切。她向笔者透露了选人的独门秘技:第一,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她会问他们:你做过什么重大决策?你怎么做决定?第三,带队伍的能力,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第四,激情不能少,具有永不放弃的性格;第五,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公开、透明、诚实可靠,这一点不能忽略,毕竟这么多钱交给他呀,能不考虑吗?
为赚钱而创业易败
徐新“创业非常艰辛,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在美国硅谷,100万个创业想法,只有6个能成功上市。”
徐新如是说。根据她的经验,不少人选择创业,可能是一时冲动,可能想赚钱改善生活。但成功的人,往往都非常热爱他的事业,一心想把事业做大。??事业心,创业者很难坚持,也难以感染团队。她一针见血地说:“你想想,如果老板只想着赚点钱,团队也是短期考虑,赚一票就走。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变了,不会有长期发展的胸怀,可能连游戏规则也不遵守了。所以单纯为赚钱,趁早打消创业念头,还不如去炒房产、卖保险。”
不过,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创业。有人甚至预测说,中国有1亿人想创业。不过,站在徐新面前的,不外乎3类人。
跨国公司中国区的CEO、总经理,可能会自立门户出来创业。从简历看,他们都是顶呱呱的,善于建立公司制度和文化,拥有专业精神,而且很会融资。但他们缺点也很明显,过去是海外公司的中国总经理,拿着30万到50万美元的年薪。出来创业,他们依然给自己开高工资,比如30万美元。可这样一来,就为公司设立了标尺,于是首席财务官的年薪20万美元,销售总监18万美元……于是,公司的成本高得不得了,毫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CEO是走格子的人,而不是画格子的人。他们被训练去执行总部的战略,却不习惯自己寻找商机。“我拒绝过一个创业者,他带领一大批人辞职创业,给自己配了秘书和法律顾问,还设立一个收购兼并部,请个老外做总裁。我心想你们公司一分钱没有,还想兼并谁啊!他们先建好了巨轮,才发现没有方向。而聪明的创业者是扔掉包袱,划着小舢板出海,能活下来,再慢慢壮大。所以,对第一次创业的CEO,我们总让别的投资者去投,先交点学费。”在连珠炮一样的语速下,徐新的机敏和幽默扑面而来。
还有一类是“海归”派,成功者不少。他们把美国的模式复制到中国,进行创业。由于华尔街的投资者喜欢会说英语的人,这些“海归”深得青睐。在互联网行业,谁拿到融资,就能养活自己,大打广告,名气就出来了,成功就不远了。但他们的劣势同样明显,太年轻,管理经验不足,而且喜欢见好就收———“在外国待过,见识过上层生活。别人出好价钱,他们就把公司卖了,然后去享受生活”。
第三类是本土派,数量最多,对市场的直觉好,而且非常勤俭节约,生命力强。可惜不会讲英语,不会与董事会打交道,而且特别喜欢多元化,不够专注。但徐新关注的恰恰是本土企业家,“中国有那么多中小企业,上市太小,从银行又借不到钱,发展又很迅速,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对象。今天的小企业,很可能就 是明天的大公司”。
不过,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多元化的问题。她感叹:“这些企业家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横跨多个领域,可能是觉得每年30%的成长速度不过瘾,要100%的增长才过瘾”,但她坚信,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能干,同时做三件事,不可能都做到第一。于是,为了避免创业者多元化,她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投资者必须把50%的身家财产放在这一个公司里,让他只有一个儿子,他就没理由不努力。而且只能投入一个行业,让他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