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让你推荐一个基金经理,你会推荐谁
有过几年基金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中国,主动基金的收益远超指数基金。但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会挑选主动基金,不是看平台推荐就是追逐短期排名高的基金。而这样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频频亏损。今天方法来了,我们知道主动基金的灵魂就是基金经理。我会给出我珍藏的十位优秀基金经理和其代表基金,大家只要从这十个里面选就能选到最优质的基金。这十只基金可以说是当下最优的组合了,过去三年的平均收益是123%。部分也是我的重点持仓基金。
点评:曾在一天募集300亿资金、获得多次金牛奖的大佬。
谢经理投资年限7.47年,年化回报25.88%。拿过多次三年、五年期金牛奖,现担任兴全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要知道目前行内公认权益类投资做的最好的是兴全基金。能在投资大佬云集的兴全公司担任投资总监,实力可见一斑。
⑵ 如何评价基金经理及基金的选择
很多投资人比较关注看一些基金评价和排名,但是又很无奈,会发现历史业绩好的时候未来并不一定好,怎么会选到未来好的基金。其实这里面有四点大家需要注意。
第一点你对基金评价了解和预期一定要正确
首先我们基金评价的是历史,在未来过程中有很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业绩的稳定性。比如说基金公司股东变化,基金经理变化,基金规模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业绩的稳定性。那么退一步来讲,假定这些因素稳定,基金业绩还是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什么?如果你评价短期的话,短期收益可能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所以,我们评级通常采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来衡量这个人的能力。比如他牛市,熊市都经历过了,他的能力可以认可。所以,在我刚才提到那些因素都不变化的情况下,那么你可以在未来2到3年里面能够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但是你不能预期你买到五星级基金,在下一个月就能获得很高收益。
为什么?我们每一个基金经理都是一个运动员,他有自己擅长领域。我们评级就是铁人三项赛,OK他得到比较好的评价,可能市场是无情,我今天去比马拉松,明天比骑自行车。对于一个五星级基金经理他特别擅长是马拉松,如果说下一个赛季,我们比骑自行车他就不一定能胜出,甚至有可能他收益还不如其他人。所以,首先第一我们对基金评价要有一个清楚认识和预期。
第二融入对市场判断,选择适合下一个市场的人。
基本面研究只是表明,基金的业绩是可分析、可判断的, 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基金的基本面决定了基金的相对业绩,而市场因素与基本面因素才共同决定了基金的绝对业绩。
因此我们要分三步走,第一竞选合适的基金经理,第二了解这个基金经理的特长和风格,第三结合市场选择合适的管理人。我们要在这方面做大量工作: 第一步我们对每个基金经理都有一个打分,选到合适的管理人。 第二步我们会对每个基金风格,他是擅长马拉松,还是马场游泳,我们都有一个区分,知道他擅长领域和不擅长领域。 第三,我们通过一些定性调研,以及我们对市场判断,最终选择一些合适的基金。
但是我们现在发现,虽然基金业我们目前称之为专家理财,但跟我们自己实际需求还是存在脱节。特别是公募基金产品是以追求相对收益为主,大多数基金经理主要能力还在选股,在择时上面做的相对比较小。但是对于我们基金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他帮我们两块都做了,资产配置,择时也做了,选股也做了,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因为对于基金公司来讲,规模一般比较大,且不说择时难度,单单就规模来讲很难出现,我看空市场的时候,那么大规模能够短期内降的很低,所以对整个市场冲击成本是很大的。所以,对于基金公司来讲更多专业还是放在选股上面。
第三资产配置和择时对基金投资者收益影响巨大
很多发生亏损,基金选择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时点选错了。所以,可以看到择时影响对基金投资者收益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不同的投资者他对风险偏好不一样,对资产配置需求也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我们基金投资者来说,对于资产配置和择时这一块有着非常非常大的需求,而这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所不能满足的。
如果择时大家都说难,难的原因有两点。我觉得第一点是在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因为第一,任何一个资产配置的方法也好,择时方法也好,都不可能告诉你最高点在哪里,最低点在哪里,没有人能做到,除非上帝。但是,我们的需求,而人有一个恐惧心理,可能会对市场希望能够捕捉到短期表现,因为短期收益肯定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举一个简单例子,你有幸认识了巴菲特,他告诉你一只股票,给你说这个股票很好,你就买了长线拿着,未来肯定有非常大的增值潜力。你后来就这买一个股票,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股票大幅下跌,这时候你找巴菲特找不到,就有很多人跟你讲巴菲特老了不行,或者有人跟你说巴菲特推荐的这只股票是基于他对当时市场判断和理解,而现在的市场变了,现在不是巴菲特当时市场,所以这个股票不行的,你赶紧卖吧。
我相信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90%投资者都会选择把它卖掉。这就因为你对短期收益,还有你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会使你迷失了方向,会不由自主跟着自己的人性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买的最高点卖最低点,这就是追随人性。即使作为专业投资顾问我也做不到告诉他最高点,最低点在哪里,可能我会告诉他在07年,假如说4千点以上,我觉得高估了,你应该逐步减少投资。但是当第二个月过来发现从4千点涨到4500,很多人会来骂你,不相信,因为短期收益有一个影响,他觉得你是错的,不会坚持你的观点。
下跌的时候也一样,你跟他讲在08年2200点以下可以逐步买入,这时候没有人相信你。可能他买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就亏了2千点,他会恨死你,不会相信你。就是因为人性困扰,使我们择时都择对相当难,如果能克制住自己的人性,把基金当成一种中长线,把握一个中长期市场高估,低估,我相信择时资产配置是可以做的到,只要你忽略短期的现象。
第四制定严格的投资策略来去控制住自己的贪婪和恐惧
对于基金选择我们有非常多的方法,而对于时机选择我们是相对缺乏的。择时是很困难的事情,有一些专业投资者都做不到,为什么我们投资者自己要做这件事情,怎么来去完成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时机选择问题也是争议最为激烈的一部分,其实我们可以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历史的估值。其实这样的话,也可以建立起这样一个方法,在市场相对估值高的时候,泡沫的时候逐渐退出,贵的时候逐步卖掉一点,便宜的时候逐步多买一点。
当然我们的人性不仅仅这么简单,这是其中一个核心思想,可能也会有很多的人问,这方面很简单,贵的时候逐步卖掉一些,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对一般投资者都可以看的到。比如超市有打折,促销的时候大家都去买。但是我们却发现你在购买金融的产品不是这样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这就是我们说人性贪婪和对短期收益的关注。
所以我们能做怎么样遏制我们人性,如果顺着你人性走很难赚钱,只能说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投资策略来去控制住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个方法,关键能够遏制住自己对短期收益关注,以及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如果能够把择时资产配置和我们选基结合在一起,我相信超额收益会更高。
网络郭小贺
⑶ 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炒股
那为什么基金经理人不能炒股啊?------基金经理自己炒股的话,中国股市就完了,中国股民就完了。
道理是这样的。基金经理手中少则几十亿资金,多则几百亿资金。只要拿出十几亿操纵一只股票(小盘的)就不成问题,也就是说他可以控制股票的涨跌。基金注资,股票就涨;基金撤资,股票就跌。
正因为,有庞大的资金以及高水平的投研团队,基金的收益才会超过普通散户投资股票的收益。
比如在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经过分析,决定投资A股票。那么,A股票在基金注资后就一定会涨。基金经理当然知道是A股票是哪一只,如果这时他自己也买这只股票的话,能不赚钱吗?,而他的收益完全得益于集中起来的广大基民的钱,你说这公平吗?如果他用你的钱挣了1亿,才给你分1000,你会满意?
基金经理用内幕消息建仓的行为就叫“老鼠仓”,也是现在严厉打击的对象。
⑷ 到哪里才能看到对基金经理的评论以及业绩
好买基金中有基金经理排名
⑸ 做股票跟着电视台点评的人做怎么样
跟着他们做大多时候是赔钱的,要是交钱的更不要去了,不能说是骗子,反正不能跟着他们做,有交给他们的钱不如自己买Level-2自己选股
⑹ 基金经理的媒体评论
短评
《基金经理》描述了国内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基金行业所暴露的问题也进行了严肃地批评,这对于促进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为广大投资者了解基金行业提供了一本比较通俗的教材。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范小云
这是一个传媒掌控的年代,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这个年代太容易产生英雄,也太容易导致盲从。在喧嚣的市场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或许这才是《基金经理》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吧。
——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首席评论员 吴佳
《基金经理》是一本中国新基金史的普及读物,既具专业性又相对较为通俗,对市场中人了解这个行当很有帮助。
——《中国证券报》深圳总部专题部主任 陈雪
这是一部值得每一个从业人员细心品味的作品,笔者用娴熟的文字功底和写实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基金世界,并由此提出考问;需要思考的是,我们面对的究竟是宝藏还是荆棘?答案,留给每一个对资本市场感兴趣的读者。
——金元证券深圳投资理财中心总经理 冉兰
《基金经理》扬言要揭开基金内幕
《都市快报》,2007年4月17日 作者:徐奕琳
2007年是基金年,从来不理财的人,也都开始计划着买基金。很多基金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在这种热潮中,第一部描写当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内幕的财经小说《基金经理》也及时出版。它的作者是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编导、《基金视点》制片人赵迪。
一个基金经理掌控上百亿资金
赵迪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系,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双重学位。采访他之前,我没想到他这么年轻——25岁。“基金经理们也都是非常年轻的。”赵迪告诉我,在国内,有300多个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拥有金融类学科的硕士学位,有些还是“海龟”,其中80%年龄在30-40岁之间。这些基金经理们是投资领域内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基金经理往往“掌控着数亿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财富”,根据赵迪的估计,仅仅是五六十家公募基金,就掌握着约1 万亿元的资金。公募基金加上私募基金、海外基金,对整个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基金就类似于股市上的“庄家”。年薪百万以上的基金经理,因为对股市的影响力,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带有很强的神秘和传奇色彩。
“这些人都很有能力。”赵迪说。
2004年从南开毕业以后,赵迪到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由深圳证交所控股,是一个多媒体证券信息传播平台。赵迪做编导、做制片,对证券投资业有了较深的了解。而《基金视点》栏目更是让他有机会对新兴的基金市场和基金经理们做近距离的观察。两年来,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基金行业的利益输送、变相承诺收益、刻意控制业绩、夸大产品宣传等。
2007年推出股指期货、对冲基金进入A股之后,对股市也会产生很大影响——赵迪于是把丰富的思考、素材及人物融合起来,写进了《基金经理》这本小说中。
小说很新,在国内,这个题材还是第一次被触及,而且时间也很近,小说的时间背景从2005年10月开始。
也想做一个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非常好看:财经大学的毕业生雷胜平、于淑云、李旭政都进入新兴的基金行业。雷胜平聪明又不失单纯,而李旭政富有冒险精神。雷胜平和于淑云是一对恋人。认识了电视台的财经女记者方芳后,雷胜平和于淑云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这时候,雷胜平管理的基金卷入到一场股票操控的斗争中,各方力量进行了激烈的博弈,雷胜平虽然险胜,但因股价有被操控嫌疑,管理层出面调查,李旭政被取消高管资格。这以后,李旭政加盟海外对冲基金,而感情受创的于淑云则成为私募基金经理,这三方力量又开始了较量、博弈与联合。
南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范小云认为,这部揭示基金行业内幕的小说,同时也是一本“投资者了解基金行业的通俗教材”。
对此我深有同感。
我对投资理财一窍不通,不炒股,也没买基金,但阅读这本看似非常专业的财经小说,却一气呵成——这本小说情节很曲折,特别是开头几种基金争斗操纵股价的那段,惊险异常,看得人喘不过气来。小说同时也是股市和基金等知识的普及,随着情节的进展,自然而然就了解了什么是开放式基金,什么是封闭式基金。
小说很真实,即便外行如我,读了小说,也知道了:当基金炒题材的时候,某个股票的价格就开始活跃,紧接着大量资金投入托盘,股价涨停涨停再涨停,这时候再有利好消息,也许就是基金要诱散户“到山顶上当哨兵”(指在股价最高时进入),在这之后基金一定会慢慢抛货,股价下跌。
当然这是最简单粗浅的。相信懂点理财知识的读者,从小说中复杂多样的股票基金操盘手法里,可以琢磨出更多的东西,从而悟出散户卖出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
做过电视财经节目,写过财经小说的赵迪,现在正在写一本有关基金的专业读物。
不过25岁的赵迪最向往的,还是像他书中写的雷胜平一样,做一个基金经理,在“遍布宝藏与荆棘的道路上”,叱咤“基坛”。
⑺ 基金经理:我为什么不推荐股票
基金经理手中掌握大量资金,他购买哪支股票,那只股票就会涨,他的亲戚朋友炒股的话,得到消息就很容易赚到钱,这就是“老鼠仓”,对其他炒股的人事部公平的
⑻ 我认识一个真正的上海的基金经理,能听他的买股票吗
做股票就像做菜,要是跟着别人买,永远都是吃别人吃剩下的。
但我也不排除某一个人特别菩萨心肠,把做好的菜与你共同分享,除非你能付出一个让对方值得这么一做的代价。
做股票就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或获取相等的回报。就像做菜,刚开始谁也不会,会把菜炒糊。但是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总有一天你会把菜做好。至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就是看你个人的天赋跟造化。炒菜是一门学艺,股票也一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若你真想对股票感兴趣可以去书店买几本好书,可以到论坛找几个民间高手互相交流。(请擦亮双眼,10个中8个是骗子)
做菜分菜系,股票也一样,现在基本大致分为长线价值投资,短线波段投机。天下武功各有千秋,每一个派系存在都有他存在的理由跟追随者,我不说谁好谁坏,只能说哪个更与你适合。
⑼ 怎样评价基金经理的业绩,目前国内基金经理排名情况如何
国内基金经理更替过快,稳定性非常差,而实际上3年以内的业绩不说明任何问题专.
因此评价通常属对基金来作.
考核通常通过历史收益和历史风险的对比来排序,比如前10%可以是第一类.
历史风险可以用净值的波动率来计算.对比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RN-RF)/S RN是当期收益率,RF是当期无风险利率(当期国债收益率)
S是当期净值方差.
然后得到各期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进行排序.
⑽ 基金经理在金融界是什么地位和股票经纪人哪个职位吃香点
在国内,都复是差不多的,按照国外制的应该是基金经理统筹较多,负责大的战略方向,而股票经纪人只是坐守几个客户的交易与联系,股票经纪人私人关系会好些,基金经理认识的都是公司上层,你觉得呢?
国内的话,差不多的,都是干活的命,股票经纪人好一些,会有人宴请意思一下,基金经理就是公司内部的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