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世界各国外资在中国的份额比例是多少
作为世界上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阴霾中少有的亮点之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变化中的主要受益者。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利用外资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2002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可以预计,2002年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总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创下历年外资引进规模的最高记录。而且,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流入中国的外资构成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资比重在明显提高。从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构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仅根据台湾的统计,在1991-2000年间,台湾对大陆电子及电器制造业的投资仅占其对大陆投资总额的28%,而2001年则提高到45%,而相应地,纺织与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则从12%下降到3%。
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
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
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❷ 哪些国家在中国的投资最多排名是怎么样的谢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0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长1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
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82家,同比增长12.8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
1-7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1541家,同比增长22.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8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4%。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886家,同比下降0.3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6%。欧盟二十七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11家,同比增长2.8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
1-7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359.47亿美元)、台湾省(41.23亿美元)、新加坡(30.23亿美元)、日本(24.65亿美元)、美国(24亿美元)、韩国(16.43亿美元)、英国(10.51亿美元)、法国(6.5亿美元)、荷兰(5.99亿美元)和德国(5.55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89.9%。
说明:上述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数据包括这些国家/地区通过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华进行的投资。
❸ 民营国企合资外资对中国的经济贡献最大占到中国的GDP比率是多少呢
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和利用较长时期内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外资战略、方针和政策。1.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充分发挥外资在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弥补外汇缺口方面的作用,发挥外资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对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2.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更应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大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它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4.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引资的步伐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是重要的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5.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外资规模控制在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理区间。实施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视考核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项指标,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以及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可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流向、企业股权比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6.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选择国际投资进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平台,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中国经济中,国有经济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国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综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作为社会公平均衡的物质保障,实质上是为社会弱势阶层保留的最后“一块蛋糕”,对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经济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既不走全部国有化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面私有化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一个国家经济全部国有化肯定没有效率,经济命脉完全被跨国公司掌控肯定十分悲哀,经济全部私有化肯定十分无奈。提出实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结构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恒天集团自身发展实践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其一,从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成功。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是西欧、北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成功的国家,加在一起也就是二三十个国家,其中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这些国家GDP占全球的将近一半,人数只占1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同样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发展的南美、南亚和非洲等国家,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道路的东欧各国,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样迅速步入到富有国家的方阵里来,这至少说明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绝不是万能良药。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分析研究自身的国情,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纯粹的私有经济,一部分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且法国、英国还一度很流行国有企业。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到现在也还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日本、韩国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时,国有企业在经济崛起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成为维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单一的私有制无法解决政府权力与私有资本之间的制衡,看似拥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政府权力与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在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占有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状况下,政府的收入支撑不了为满足社会保障而需要的支出时,矛盾突显,为此英美等国家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大型金融企业和制造企业注资,“国有企业”数量明显增长。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许多人士都认为,“混合经济”应当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常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其二,从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股力量支撑的。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1.2%和20.1%。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这三种经济成分基本上各占1/3,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应当说,对国有、民营和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分别作出的独特贡献,人们一般并不持有异议。之所以近年来人们对“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争议很大,关键是对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就是采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有不同看法。在有些人眼里,国有企业应当完全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发展,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成分中,并不是非国有即民营的“楚汉相争”,而是国有、民营和外资的“三国演义”。国有企业一旦退出,民营企业就必然代替吗?恐怕未必。这需要搞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❹ 中国股市纳入国际指数叫什么来这的
第一财讯:MSCI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HenryFernandez10月25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股何时纳入MSCI全球指数需视中国市场对外资开放的时间表以及具体的开放方式。中国自2003年推出QFII制度以来,截至今年7月末,已经累计授予103家机构QFII资格,累计批准额度206.9亿美元。即便如此,外资占A股可流通市值的比例仍然很小。Henry Fernandez表示,A股对外资的限制以及中国实行的外汇管制使得MSCI无法将A股纳入MSCI全球指数,即使MSCI中国指数也只是针对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H股和中国概念股等,并未包含A股。他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以及更多投资者希望布局A股市场,MSCI最终会讲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但这个时间表无法预计。A股对外资开放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台湾地区。台湾股市曾经按照一定市值比例逐步对外资开放,但Henry Fernandez表示,MSCI将台湾纳入的步骤与其表面上的开放程度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他解释说,MSCI必须站在境外投资者的角度看待一个市场的可进入性,一些行政审批、外汇管理方面的门槛都会限制境外投资者进入一个受管制的市场。“A股将来的开放模式会不会继续按照台湾地区的模式还很难说。对于我们而言,如何客观反映一个市场的可进入性,并且准确的计算其权
❺ 中国股指加入国际主流指数是否通过
A股努力700天未入MSCI指数 机构:牛市不受影响证券要闻腾讯证券[微博]2015-06-10 07:41我要分享249腾讯证券综合 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MSCI明晟在其官网公布了年度市场分类审议结果,宣布只要中国市场自由准入问题得到解决,MSCI将把A股纳入其全球市场指数中。这意味着,A股6月将暂不纳入MSCI指数。
MSCI大门敞开 A股“问题”解决再来
此次MSCI公布的结果中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A股暂时不纳入;MSCI将与证监会合作解决相关问题;A股以后纳入的时间上灵活。
MSCI的董事总经理和全球研究部主管Remy Briand指出,中国股市在向机构投资者开放方面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咨询中发现全球主要投资者热盼中国A股进一步自由化,尤其在额度配置过程、资本流动性限制及投资实益拥有权等领域。
也因此,MSCI官网表示,公司将与中国证监会组成工作组,未来几月将进一步落实投资份额分配、资本流动限制和受益所有权上的问题,宣布纳入A股的时间不会限于年度审核安排。
MSCI发布的新闻稿指出,MSCI与证监会组成的工作小组,旨在促进讨论并了解国际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准入问题所提出的顾虑及解决方案。这些顾虑包括但不限于额度的分配、资本流动限制以及实际权益拥有权等问题。
未纳入符合预期 将倒逼监管者尽快行动
对于此结果,中金公司表示,暂时不纳入基本符合预期,对市场影响不大;纳入只是时间问题,有可能在2016年开始逐步纳入;与此同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东方证券邵宇则表示,纳入条件可能包括扩大沪港通额度,开启深港通,QDII2等(包括交易便利和税收体验让“接盘侠”觉得爽);而这将倒逼监管者尽快行动;估计2016一季度可以纳入,尽管执行还要一段时间,并且开始接盘量比较小;此外,邵宇表示,目前评估人民币今年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的概率仍然是30%,答复估计跟MSCI格式一样;他称,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不变,全球化4.0正在来临,一切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投资决策支持工具提供商,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衡量发达地区之外股市表现且追踪人数最多的基准指数。据统计,全球有超6000家指数基金跟踪MSCI指数,约有1.7万亿美元的资产持有MSCI新兴市场指数。有评论称,MSCI确定纳入A股,跟踪这一指数的指数基金将按照相关比例配置A股。数以百万的外国投资者得以参与全球估值最高、波动性最大的股市之一的中国股市,中国市场将迎来超千亿美元海外资金。
700多天!A股仍在“努力”
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最初掀起波澜是在2013年4月19日,距今已有700多天。
当日有消息传闻,证监会主席肖钢密会大摩,而大摩与证监会、外管局就其MSCI新兴市场指数加入A股权重正式沟通,并指一旦双方达成协议,并得到中国政府批准,必将带动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大量配置A股,QFII总量和单一QFII规模的限制都要突破。
受此消息影响,A股沪指当天大涨超过2%,随后证监会证实了正在推动A股纳入国际指数。而实际上,自2012年开始,沪深证交所在国际市场进行了多场路演,希望吸引海外资金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兴趣。而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2013年“两会”期间曾表示,“推动境外主要指数机构将深市股票纳入投资指数”是深交所当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不过随后A股迅速加快国际化步伐,2013年6月,MSCI公司公布了2013年市场分类评估结果,A股市场首次入选“潜在升级市场观察名单”。
但经过一年的努力,2014年,MSCI新兴市场指数依然未将A股纳入权重中,原因在于我国当时的QFII和RQFII配额制度的投资局限,根本原因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但此后A股一直在不断努力清障。在这700天中,中国QFII和RQFII配额不断增加,外资参与内地股票渠道拓宽,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28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累计审批投资额度已分别达到736.15亿美元和3637亿元人民币。
外资进入A股的途径也在逐步扩宽。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闸,随着沪港两地的互联互通,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A股被认为是A股“全球通”的必经之路。
此后,公募基金出海、放松保险公司海外投资资产以及QDII2等一系列举措可能显示监管层有引导资金关注海外资产的考量。
而近期于5月22号落地的中港两地基金互认都为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添加筹码,两地基金互认意味着在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向境内投资者直接销售,并且境内符合条件的内地基金,也可销售至香港的国际投资者。
MSCI的竞争者:富时抢镜
而实际上,在MSCI指数拒绝A股之际,已经有别的“小伙伴”抛出了橄榄枝。
英国指数公司富时集团(FTSE)就已经抢占先机,5月26日富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启动包括中国A股在内的2个新的新兴市场指数。作为全球制定基金基准的两大龙头之一,FTSE指数已向中国敞开大门。
而近期,美国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基金和ETF。
而实际上,从MSCI方面来看,中国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目前与中国市场相关的MSCI指数主要包含:旗舰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MSCI China A Index)、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MSCI金龙指数(MSCI Golden Dragon Index)、MSCI中国海外股指数(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等,而其中仅仅只有MSCI中国A股指数与A股有关。
不过MSCI在年初就已宣布考虑在2015年11月将中国ADR(美国存托凭证,如阿里巴巴,网络等)纳入指数;分析来看,目前MSCIChina中有140只标的(H股和B股),而符合纳入MSCI的A股的标的有311只,A股数量上在已经超过现在BRIC金砖四国总数(296只)。
A股纳入MSCI指数意义何在?
当年为何一则消息能引发尚在熊市的A股大涨,还得从MSCI指数本身说起。
目前全球直接或间接跟踪MSCI指数的资金规模约为9万亿美元;布局全球股权投资时,95%的美国退休基金选择以MSCI为业绩基准;全球排名前100的基金经理人中有94位是MSCI的客户;最后,跟踪MSCI指数的ETF基金数量超过750只。
而目前海外资金只能通过中概股、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和民企股投资中国市场,A股如能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指数,增量资金的进入将如何搅动市场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
如果从权重看,高盛预计,如果A股在2016年加入MSCI指数,加上已经纳入其中的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按照当前价格,到2017年年中,中国权重将分别占到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非日亚太指数的31%和29%,是单个影响最大的地区。
而也有预测认为,这将带动3000亿美元资金进入中国股市。
外资活水作用几何?或许是小水滴汇入大海
但波澜或许并无外界预期那么大。分析人士指出,按纳入5%市值计算,增量资金约为170亿美元,在当前两市2万亿人民币的火爆成交下十几分钟便消化完了。如按最理想的100%市值完全纳入,增量资金规模约为3490亿美元,但最终实现预计要到5~7年后。“单个股票境外投资者合计持有比例不能超过30%,因此完美的情形不太可能,资产只有接触的到才行。”业内表示。
历史上印度、香港市场纳入MSCI指数后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此番A股如成功纳入是否有望重演历史?
从韩国、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虽然当期对当地股市行情产生过重大“利多”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推动了海外投资者增加对韩国股市的配置,但中期实际依然是受股市的大趋势影响。
而如果以近期A股25.6倍的整体市盈率与港股12.4倍市盈率对比,海外资金有估值上的担忧。
当然,与投资者强烈关注相比,机构淡定得多。机构称,即便A股此次不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回想1年前,A股没按计划被纳入MSCI指数,照样开启了本轮大牛市。毕竟对A股而言,改革与转型是最根本动力,而充裕的流动性又为A股奔向更远提供了可能。
❻ 国外和中国股市指数相关的期指有哪些
指数名称 指数期货名称 交易所 契约乘数 币别
台湾加权股价指数 台股期货 TAIFEX 200 TWD
Mini台指期货 TAIFEX 50 TWD
MSCI台湾指数 摩根台指期货 SGX-DT 100 USD
恒生指数
恒生指数期货 HKEx 50 HKD
Mini恒生指数期货 HKEx 10 HKD
H股指数期货 HKEx 50 HKD
Mini H股指数期货 HKEx 10 HKD
沪深300指数 沪深300指数期货 CFFE 300 CNY
中国相关指数
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 SGX-DT 10 USD
E-mini新华富时中国A25指数期货 CME 5 USD
已停止交易的
1997年9月推出红筹期货(停止交易)
2001年5月推出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期货(停止交易)
2005年5月推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停止交易)
2007年4月推出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停止交易)
新加坡 美国也有
❼ 近几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数额
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允许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经批准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权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独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按照有关规定和与建设项目的投资规划相适应的原则,其注册资本最低不得少于100万美元。合资、合作房地产开发经营,原则上外同须与我省具有三级以上城市综合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组成合资、合作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外商独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经批准可与我省境内的已拥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单位(企业)合作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外双方按合同规定所分配的房地产允许进入房地产市场交易。
❽ 2020年中国成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为何外资投资商会选择中国投资
我认为外资投资商之所以会选择中国投资,主要看中了中国社会稳定的环境,再加上非常完善的社会基础。这些外资投资商才会来到中国投资。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他们的投资能够有很高的回报率,并且投资的风险会降低很多,因此很多外资投资商来到中国投资。正是这些因素,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外资流入国,也让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
第一方面:国际方面。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重视。再加上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所以很多外资投资商喜欢来中国投资。同时中国也非常欢迎他们来投资,而且拿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这一点,因此中国才能吸引很多外资前来投资。
总结:随着中国十四五计划的开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商会来到中国投资,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犹如一支强心剂打在了心脏上面,将会使中国的经济行稳致远。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依然坚信中国的市场是最好的,在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只有保持包容的心态,中国的地位才会越来越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随着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加,我们相信中国肯定还会继续辉煌下去。所以我们作为年轻人要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做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❾ MSCI中国指数的外资投资
鉴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日益引起国际关注,为顺应国外投资者需求,MSCI编制了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
(1)基本情况
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的设计旨在代表可供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中国公司。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以港元为计算单位,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段内每15秒实时计算及公布一次。
(2)合格股票。
全球合资格被纳入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的证券包括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股及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以港元为单位)、以N股形式在纽约上市(以美元为单位)的证券或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之公司证券: ?a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并于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 ?b其主要股东(直接或间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家、省或市级组织或企业,或于中国注册成立的公司。
(3)编制准则
MSCI根据适用于全球MSCI标准指数的指数编制方法编制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可归纳为4个简单的步骤: ?a界定整体股本市唱—中国市场 ?b就外国投资者的公众持股量调整中国整体市场内全部证券的总市值。 ?c按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就证券市场分类。 ?d根据MSCI指数的编制准则及指引挑选可纳入指数成份股的证券,包括:以纳入每国家每行业组别的经公众持股量调整后的市值85%为目标;选择有相当市值、流通量及公众持股量的证券。
(4)样本股基本特征
MSCI一般选择规模较大、流通性好的股票,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样本股中即包括中移动、中联通、中石化等行业龙头股票。
❿ 外资投资评级fir什么意思
是投复资评级的专业用词,制就是一种评级的方法。
股票的外资投资评级是根据不同评级公司划分了不同的评级标准的,具体需要看是什么等级。一般而言是A等级最好,C等级或D等级最差。
股票评级是指通过对发行公司的财务潜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有升值可能的股票给予高的评级的行为。
(10)外资投资中国指数扩展阅读:
投资评级是指股票分析师根据股票的预期回报给予该股的买、卖或持有的投资建议。投资评级是一些评级机构或研究员等相关机构和个人对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潜力进行评估,从而给出的参考标准。
股票评级系数:1.00~1.09强力买入;1.10~2.09买入;2.10~3.09观望;3.10~4.09适度减持;4.10~5.00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