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罗斯,罗杰斯和巴菲特他们的投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贰』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 林奇,罗杰斯谁最厉害
各有来各的本领,表面上都是炒自股,其实方式并不相同。
个人觉得巴菲特最厉害,其他人都是招法高,而巴菲特是有绝门的内功,虽然都知道他是股神,还曾是首富,但他其实不是靠“炒”股赚钱的,也不是靠操纵市场赚钱的,是真正靠价值投资赚钱的,这招一般人学不来。
『叁』 股票常识中索罗斯投资秘决预测趋势作何解释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一项情形变的越遭,就会向上弹的越高。跌的越深,市场越乱就越可能出现大行情。很多情况常常是:市场乱,投资人跟着一起乱。所以我们常常可见到恐慌性卖压,投资人奋勇追高等新闻标题。乱局对冷静的客观投资人来说,正式天赐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机会,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候。认赔出场求生存是索罗斯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那么眼明手快,见坏就闪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1974年,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建立极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一个秘密,内容是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森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地立即决定卖出日本所有股票,由此可见眼明手快是许多基金操盘人的必备功夫。索罗斯成功的预测1987年的崩盘,秘诀为何?鉴往知来。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累积长期不稳定的情况所酝酿而发生。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的重要方式。一些平淡无奇的话,在索罗斯听起来,可能就是重要的买进或卖出的讯号。
『肆』 谁知道索罗斯的的投资理论简单说说
投资策略及理论:以“反射理论”和“大起大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市场转折
处进出,利用“羊群效应”逆市主动操控市场进行市场投机。看重的是市场趋势。
理论阐述: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理论”,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只凭直觉及进攻策略执行一举致胜的“森林法则”。
森林法则即: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2、专挑弱者攻击;3、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4、若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注重市场气氛,看重大势轻个股。认为市场短期走势只是一种“羊群效应”,与个股品质无关。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不预测在市场机会临近时,主动出击引导市场。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没有特定的投资风格,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对冲基金”这种循环抵押的借贷方式不断放大杠杆效应,应用这支杠杆,只要找好支点,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
名言及观念:“炒股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任何人都有弱点,同样,任何经济体系也都有弱点,那常常是最坚不可催的一点。”“羊群效应是我们每一次投机能够成功的关键,如果这种效应不存在或相当微弱,几乎可能肯定我们难以成功。”
其它及成就: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犹太人,1968年创立“第一老鹰基金”,1993年登上华尔街百大富豪榜首,1992年狙击英镑劲赚20亿美元,1997年狙击泰铢,掀起亚洲金融风暴。
『伍』 看索罗斯如何赚钱!揭秘大鳄投资理论的24个重点
投资大鳄乔治·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是美国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投机者、魔鬼和经济罪犯。他在职业生涯中对美元、英镑、日元、德国马克、泰铢和港币等多国货币曾造成的巨大震荡一定还让很多人记忆尤新。 索罗斯在伦敦政经学院(LSE)师从于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 Edward Meade),而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从哲学的角度严肃思考并解释世界运作的方式则对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影响更为深远。这两位大师影响为索罗斯成功的首要秘诀——反射理论(Reflexivity)奠定了重要基础。 索罗斯的反射理论也叫回归理论,指观察某一投资品种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现某种趋势,而一旦市场开始朝那个方向运动,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往往会持续。比如市场给投资者某公司“业绩好转”信号时,该公司股价通常会上涨,进而公司业绩和市场股票价格互相推动,使得趋势得以持续。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市场和现实就好像镜子那样,反映着对方的摸样并互相影响。 具体而言,索罗斯的投资理论可以分为24个重点: 1. 突破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通过早期哲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对真实的看法有所扭曲,而金融投资的核心就是要对人类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作文章。 2. 关注市场预期 索罗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不以为然,他认为供需关系的发展会受市场操纵,从而导致价格波动,而不是趋于均衡。此外,未来价格的走势却又是由当前的买入或卖出行为所决定的。因此要依靠自已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 3. 市场的无效性 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理论假定金融市场最终会走向均衡,而依据索罗斯的观点,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注定其是无效市场,即非理性。依靠有效市场理论对行情的判断依据也是靠不住的,利用和把握了无效市场所提供的投资机会,使索罗斯的基金发展状大。 4. 寻找偏差 金融市场在不均衡中运转造成市场参与者的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寻找市场可能出现过度非均衡的倾向是发现投资机会的捷径。5. 发现联系 市场参与者带着偏见操作,而偏见本身也能影响事件的推展。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现实事态的进程存在反作用联系,未来的事件被目前的期望所塑造。 6. 揭示市场偏见 根据反射理论,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偏见和认知缺陷将进一步导致市场波动,又将再次影响了投资人的期望——认知和现实间出现双向的回馈,这种不稳定将对投机者极为有利。 7. 利用市场不稳定 当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出现偏差时,金融市场会出现连续“涨跌” 的不稳定状态,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了了解市场想法的机遇。 8. 把握混乱 索罗斯以为,股票市场运作的基础不是逻辑层面,而是基于群体本能的心理层面,理解金融市场中混乱根源正是其挣钱的良方。9. 善用过度反应的市场 散户投资人的认知缺陷和盲从会使市场过度扩大,而当偏差过大至超过某个临界点时,则会出现相反趋势。索罗斯在大部分的时候会一边跟着趋势走,一边寻找趋势的转折点并准备反向投资。 10. 基本面 索罗斯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不仅决定市场价格,而且还影响到“基本面”,从而反射理论将发挥作用。一旦觉察到基本面受影响,则能快人一步。 11. 先投资再调查 索罗斯在投资实践中,总是根据研究先假设一种发展趋势,然后建立小仓位来试探市场,若假设有效,则继续投入巨资;若假设是错误的,就毫不犹豫地撤资。 12. 预测趋势 索罗斯善于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来分析行业和股票,以期发现预期和实际股票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获利。13. 勇于突破 很多投资者的错误是明明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却因为缺乏自信而错失良机。索罗斯的观点就是:如果你对某笔交易有很大的把握,就应该勇于大量注资,在高杠杆上保持平衡。 14. 兼听则明 索罗斯认为,除了凭借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之外,直觉在投资方面的作用也很重要。而他的直觉常常来自于对国际贸易状况宏观考虑以及从身边诸多国际金融权威人士了解到的他们对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看法和策略。 15. 求生自保 尽管用信用杠杆进行投资可以扩大盈利,但一旦出现错误将会损失惨重。索罗斯成功的原因之一即是他擅长于绝处求生,发现错误时趁早平仓,及时撤退,以避免更大损失。 16. 接受错误 索罗斯认为,虽然犯错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这毕竟是游戏的一部分。因此他在投资一开始常常假设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并提高警觉,如此一来,就能比大多数人更为及时地发现和矫正错误。17. 切忌赌徒心态 在索罗斯看来,承担风险本身无可厚非,但那种孤注一掷的赌博式冒险应该及时制止。 18. 思考和自省 索罗斯对待金融市场有一种超然物外的耐心,他认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因而整个投资往往是一场持久战。花时间去思考,学习和自省往往是等待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19. 忍受痛苦 索罗斯曾说过,如果你未准备好忍受痛苦,那就不要再玩这种场游戏。投资者必须懂得如何保持冷静、承受亏损。 20. 心理素质 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钢铁般的意志是索罗斯成功的重要秘诀,他理解市场有非理智的一面,因此,他就如同牧羊人一样,在大部分的时间随着牛群移动,一旦出现一个机会就会敏锐地觉察到并冲到牛群前面。21. 两面避险 索罗斯是对冲基金领域里的大师级人物,他懂得在通过在多头和空头两面下注,将投资部位中风险资产的组成多样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 22. 保持低调 索罗斯在投资方面大开杀戒的同时,对自身常常保持低调,他对自己的投资策略总是讳莫如深,也很少将自己的秘密公布于众。 23. 善用杠杆 懂得利用杠杆不但可以提高投资力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报酬率。但是杠杆投资不仅需要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保持杠杆平衡的技巧和能力。 24. 最佳与最差 索罗斯的宏观分析为关注大格局——国际政治、各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变化等。然后他会选取一行业中最好和最差的股票并忽略其他股票,他相信这种套头策略会有很好的表现。
『陆』 巴菲特 佛摩尔 索罗斯 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原文
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分别是商品股票、外汇、期货三大类资产著名的交易者,他们三位谁的投资功力是最高的呢?首先,索罗斯和罗杰斯获利都是建立在高杠杆交易的基础上,而巴菲特更多是靠资金的规模和资金的低成本获利,他的获利方法一方面在于选股的眼光独到,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保险资金追求安全性的投资风格。巴菲特的长期投资和保险资金的特点密不可分,保险资金就是追求长周期收支平衡的业务,长期投资和长期资金是匹配的。保险资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对股市的投资长期安全稳定的获利,并且高于投保者的保费,保险资金就赢了。连巴菲特自己也承认经营效益最好的不是他管理的资金而是他管理的保险公司。巴菲特的商业价值链主要赢利点在于保险,他的经营模式是保险+价值投资这种复合的增长方式,理解这一点就对巴菲特的投资功力有所了解了。巴菲特不仅要关注于投资,还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经营,因为有两个关注,所以他势必分心。
索罗斯和罗杰斯原来是合作伙伴,他们双剑合璧的时候也是量子基金效益最好的时候,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1970年罗杰斯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他们两个谁的投资功力更高确实很难说。但他们成名都源自高杆杆交易,高杆杆交易比低杠杆交易更接近投资的本质:前者更加要求风险控制和利润成长达到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杰西·利维摩尔四次破产,技术分析大师江恩也输给了高杠杆交易,谁能在高杠杆交易上长期获利,谁才是投资世界真正的王者。
高杠杆交易现在越来越复杂,期货和现货对冲,期权又和期货对冲,期权又属于过于复杂的衍生品。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流传的信条是:市场总是对的,不要和趋势做对。由于高杠杆放大了风险,就要去极其精确地判断趋势、时间窗口和波动区间。但是市场的波动率是无法控制的,大多数交易者选择了跟随市场的策略。索罗斯则提出了反身性理论,他认为由于投资者的群盲性市场经常是错误的,交易者要利用市场的错误进行交易。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外汇交易的基础。罗杰斯则是一个把价值投资用于期货这个以趋势交易为主的市场上,他常常是看到了某种商品长期的价值成长趋势,然后再进行中期的操作。由于外汇市场过于宏大与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索罗斯很难象90年代成为市场的领跑者。而罗杰斯预测未来商品市场依然有牛市,我觉得罗杰斯仍有可能在21世纪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尤其他是三大交易者中最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人。罗杰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周游列国,他比巴菲特好动;索罗斯虽然视野宏大,但是有些高高在上,罗杰斯则是依靠自己的双脚踏上每一块可能出现投资机遇的土地。我更看好罗杰斯一些,但是索罗斯对于海航的投资说明他的潜能无限,他有时会扮演股权投资者。
『柒』 沃伦巴菲特是趋势投资者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价值投资者的代表人物是对的吗
不对,
沃伦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趋势投资者的代表人物。
『捌』 巴菲特和索罗斯投资理念的差异
1.巴菲特复的特点:推崇制价值投资,即他自己所说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意思是以合理价格买入能够理解的优秀企业并长期持有。
2.索罗斯的特点:“反身性”理论,利用市场预期与客观“事实”(按照索罗斯理论,社会学不存在严格的事实)的偏差,当偏差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放手做多或做空。
3.在很多人眼中,巴菲特推崇价值投资,索罗斯擅长投机。但索罗斯一生最喜爱的学科是哲学和心理学,却对数字不敏感。而老巴却从小以对数学出其的敏感出名,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就尝试着自己画股票走势图,让人何其惊讶。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巴菲特是做股票经纪人出身的,在炒作和说服有独特的天赋。
『玖』 索罗斯如何分析股票
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在哪个时点,市场开始靠自己的动能壮大,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或者正在进行。索罗斯认为,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具有以下主要步骤:
(1)趋势还没有被确认;
(2)等到趋势已被确认,趋势往往会被强化,于是开始了自我强化的过程。流行的趋势与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趋势仰赖于偏见,偏见会变强并愈来愈夸大,此时远离均衡状况便出现;
(3)市场走向经得起考验:偏见和趋势可能经得起各种外部冲击反复的考验;
(4)当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便是“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
(5)信念与真实之间的背离很大时,是认清真相的时刻;
(6)最后形成自我强化的连续涨跌走势,情况开始逆转。
索罗斯的炒股法则:
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
投资者通常都是按照股票的基本面或者既有盈利来决定投资,但对索罗斯来说,这无疑是反应缓慢的过去式。他的做法是知微见著,一叶知秋,按现状的一些蛛丝马迹,去分析行将出现的未来转变;按预测来部署进攻策略,然后再静心等候捕杀的一刻。就像鳄鱼看见树旁的风吹草动,而预知将有兔子在某一个角落跳出来,因而在那附近等候一样。索罗斯能从世界金融领袖的公开声明以及这些领袖所作的决定中,察觉出趋势、动向和节奏。索罗斯比大部分人更了解全球经济的因果关系,也就是A发生、B决定随之而来,再下来则是C。研究、暂停、深思熟虑。索罗斯认为,整场游戏往往是长时期的战斗,因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因此需要很大耐性。索罗斯认为:“要成功,你需要休闲娱乐,你需要一段时间,紧紧缠住你的双手。”
2.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
索罗斯是少数的风险大师,他所讲究的风险,不是如何循序渐进地一边保住既有利益一边赚取微利,而是如何用尽手头上每一个筹码,在大赚与大蚀的极端中取得平衡。索罗斯认为进攻必须果断,不要“小心翼翼”地赚小钱,除非不出手,看准时机的话,必须要赚尽。索罗斯认为投资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大胆,而是太过保守。当这个时机出现时,他有胆量拿出所有身家下注,甚至循环抵押借贷以得到更多筹码,因为他认为,若有信心必涨,为什么投资得那么少?若没信心出击,就根本不应下注!在1992年的狙击英镑之役中,其手下大将史坦原本拟建立30或40亿美元的英镑空仓,而索罗斯的答案是:“你这样也算仓位?”于是提高至100亿美元。
3.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索罗斯擅长绝处求生,懂得何时放弃。求生是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策略。他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懂得何时看对股票,而且还在于承认自己何时犯错。有时他的行动看起来像最嫩的新手,卖到低点买到高点。但是索罗斯的信念是:能在另一天卷土重来投入战斗,他说:“我不相信有一天醒来时已经破产。”索罗斯在做错时能及时止损离场,为的是:放弃战斗活下来,好在另一天再上战场。索罗斯止损退场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但是如果不及时止损,会赔得更多。索罗斯了解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这虽令他失去安全感,但也使他提高警觉随时准备改正。这是由于索罗斯的哲学理念接受不完美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对失败或犯错不抱负面态度。他指出:做错事不丢脸,错误变得明显时不去矫正才丢脸。他常以此自夸,不在于他常常作对,而在于他比其他多数人更善于发现自己何时做错。如果市场变化和他期待发生的事不合,他便知道自己犯了错,但他会进一步探索找出自己什么地方算错了。一旦他认为自己知道答案,便有可能被迫修正原来的判断,或者完全舍弃,但他不喜欢只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判断。索罗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主要教训是:冒险没有关系,但冒险时不要拿全部家当赌下去。索罗斯说:千万别赌整个家当,但有钱可赚时也不要呆在一旁。索罗斯对冷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例如在套汇还是一项冷门又无聊的工作时,他把套汇研究得很透彻,一跃成为套汇理论兼操作的大师。1960年,他发现一家德国保险公司——联合,若以他的资产价值相较,股价实在太低了,他便开始推荐联合的股票,结果此股票涨了三倍。要有独具慧眼去找到低价而有潜力的股票。
5你有没有自己的舞台
人必须有舞台才有发言的余地,才会受到重视,也可以在政治上谋求更大的商机。例如1980年代末期,索罗斯曾企图说服当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支持一项欧洲的复兴计划,但是这项建议非但没有被重视,还遭受人所嘲笑,他了解必须成为公众人物才能受到重视。于是推动了放空英镑一役,让英格兰银行破产,从此声名大噪,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舞台。之后还应韩国总统之邀到韩国进行访问,以非正式顾问之名评估韩国进行巨额投资的可行性。
『拾』 索罗斯的投资方法是什么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一:突破被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总是静若止水,心气平和,即不纵情狂笑,也不愁眉紧锁,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的洞察市场的能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秘诀,则是他的哲学观。
早年,他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试图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不能存在,因为首先人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而问题在于人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已的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这个结论既对他的哲学观也对他观察金融市场的角度影响深远。
不能得出独立的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如索罗斯所言,当一个人试图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环境时,他的所知不能成其为认识。
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
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以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二:市场预期
索罗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家们所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利益的无节制的追求将使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从而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在价格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供求关系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行为的预期,而这些行为正是由这些预期所决定的。所以预期的作用在供求关系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索罗斯的投资观念,人们并不能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做出完全的认识,因此人们根据预期做出买、卖决定,对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同时这种市场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期他参与者的预期。不仅是价格的涨势汹涌吸引了众多的买家,而且买入行为本身也有推动价格继续上扬。形成一个自我推进的趋势。因此索罗斯认为正是由于供求关系与市场预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市场行为成为未来走势的不可确定的动因。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发展。
实际上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行为更具有投机性,在夸大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机会。表面上看,轻视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而关注参与者预期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然而他正是通过对市场预期与内在运行规律的偏差的纠正来达到投资获利的目的。
与金融市场所不同的是,在农产品市场上,自身季节性供求变化规律更加明显并处于主导地位。市场预期所产生的买卖行为可以短期内操纵供求关系,却无法形成持续性影响。由于农产品保值性较差,夸大了的预期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而发生价格的剧烈波动,因而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预期的夸大性表现尤为突出,对其的纠错也尤为频繁,值得参与者关注。
稿源: 世界商业报道 编辑: 倪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