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从哪方面着手呢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
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
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
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
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
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
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
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
FDI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世界FTAS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加入WTO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
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FDI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
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②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区别是什么
外商投资企业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所有含有外资成分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其所称的中国投资者包括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依照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和资产中所占股份和份额的比例不同以及其他法律特征的不同,可将外商投资企业分为四种类型:
由中外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照投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比例有法定要求;企业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故此种合营称为股权式合营。
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的。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说是一人有限公司。 但不包括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设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如分公司、办事处、代表处等。
中外合作各方通过合作企业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的企业。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份额无强制性要求;企业采取灵活的组织管理、利润分配、风险负担方式。故此种合营称为契约式合营。
③ 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一览
2013年12月份 120.8 3.30% 42.45% 1175.86 5.25% 2013年11月份 84.8 2.35% 0.76% 1055.06 5.48% 2013年10月份 84.16 1.24% -4.80% 970.26 5.77% 2013年09月份 88.4 4.88% 5.53% 886.09 6.22% 2013年08月份 83.77 0.62% -10.96% 797.7 6.37% 2013年07月份 94.08 24.13% -34.62% 713.92 7.09% 2013年06月份 143.89 20.12% 55.46% 619.84 4.90% 2013年05月份 92.56 0.29% 9.73% 475.95 1.03% 2013年04月份 84.35 0.40% -32.09% 383.4 1.21% 2013年03月份 124.21 5.65% 51.22% 299.05 1.44% 2013年02月份 82.14 6.32% -11.39% 174.84 -1.35% 2013年01月份 92.7 -7.27% -20.74% 92.7 -7.27% 2012年12月份 116.95 -4.47% 41.16% 1117.16 -3.70% 2012年11月份 82.85 -5.39% -0.35% 1000.22 -3.61% 2012年10月份 83.14 -0.24% -0.17% 917.36 -3.45% 2012年09月份 83.28 -6.81% 0.02% 834.23 -3.76% 2012年08月份 83.26 -1.43% 9.86% 749.94 -3.40% 2012年07月份 75.79 -8.65% -36.73% 666.69 -3.64% 2012年06月份 119.79 -6.87% 29.80% 590.89 -2.96% 2012年05月份 92.29 0.05% 9.86% 471.1 -1.91% 2012年04月份 84.01 -0.74% -28.54% 378.81 -2.38% 2012年03月份 117.57 -6.10% 52.17% 294.8 -2.80% 2012年02月份 77.26 -0.90% -22.72% 177.23 -0.56% 2012年01月份 99.97 -0.30% -18.34% 99.97 -0.30% 2011年12月份 122.42 -12.73% 39.80% 1160.11 9.72% 2011年11月份 87.57 -9.76% 5.08% 1037.69 13.15% 2011年10月份 83.34 8.75% -7.86% 950.12 15.86% 2011年09月份 90.45 7.88% 7.09% 866.79 16.60% 2011年08月份 84.46 11.10% 1.80% 776.34 17.70% 2011年07月份 82.97 19.83% -35.50% 691.87 18.57% 2011年06月份 128.63 2.83% 39.44% 608.91 18.40% 2011年05月份 92.25 13.43% 8.99% 480.28 23.40% 2011年04月份 84.64 15.21% -32.40% 388.03 26.03% 2011年03月份 125.2 32.90% 60.51% 303.4 29.40% 2011年02月份 78 32.20% -22.23% 178.23 27.09% 2011年01月份 100.3 23.40% -28.53% 100.3 23.40% 2010年12月份 140.33 15.98% 44.61% 1057.4 17.45% 2010年11月份 97.04 38.17% 26.63% 917.07 17.73% 2010年10月份 76.63 7.86% -8.60% 820.03 15.71% 2010年09月份 83.84 6.14% 10.29% 743.4 16.60% 2010年08月份 76.02 1.38% 9.79% 659.56 18.06% 2010年07月份 69.24 29.20% -44.65% 583.54 20.65% 2010年06月份 125.1 39.60% 53.84% 514.39 19.60% 2010年05月份 81.32 27.48% 10.70% 389.21 14.31% 2010年04月份 73.46 24.70% -22.00% 307.89 11.28% 2010年03月份 94.18 12.08% 59.76% 234.43 7.65% 2010年02月份 58.95 1.06% -27.48% 140.24 4.86% 2010年01月份 81.29 7.79% -32.82% 81.29 7.79% 2009年12月份 121 103.00% 72.29% 900.3 -2.60% 2009年11月份 70.23 31.91% -1.08% 778.9 -8.90% 2009年10月份 71 5.70% -10.12% 708.67 -12.60% 2009年09月份 78.99 18.90% 5.33% 637.67 -14.30% 2009年08月份 74.99 7.00% 39.91% 558.68 -17.50% 2009年07月份 53.6 -35.70% -40.19% 483.69 -20.30% 2009年06月份 89.61 -6.76% 40.48% 430.09 -17.90% 2009年05月份 63.79 -17.80% 8.30% 340.48 -20.40% 2009年04月份 58.9 -22.50% -29.91% 276.7 -21.00% 2009年03月份 84.03 -9.50% 44.06% 217.77 -20.56% 2009年02月份 58.33 -18.51% -22.65% 133.74 -26.23% 2009年01月份 75.41 -32.67% 26.15% 75.41 -32.67% 2008年12月份 59.78 -5.73% 12.33% 923.95 23.58% 2008年11月份 53.22 -36.52% 0.00% 864.18 26.29% 2008年10月份 53.22 0.00% -19.87% 810.96 35.06% 2008年09月份 66.42 21.60% -5.22% 743.74 39.85% 2008年08月份 70.08 20.38% -15.93% 677.32 41.60% 2008年07月份 83.36 32.50% -21.43% 607.24 44.54% 2008年06月份 106.1 0.00% 36.71% 523.88 45.55% 2008年05月份 77.61 37.94% 2.08% 427.78 54.97% 2008年04月份 76.03 0.00% -18.12% 350.17 59.32% 2008年03月份 92.86 39.60% 34.02% 274.15 61.26% 2008年02月份 69.29 38.31% -38.13% 181.28 75.19% 2008年01月份 112 109.78% - 112 109.78%
④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是否还有效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依然有效,只是登记机关不再执行其中的第5、6条而已。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同制定的部门规章,需要修改、宣布废止(失效)都要由制定的部门共同作出决定。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年8月16日发布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梳理执法依据结果的公告》,《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作为联合规章依然有效。
根据2013年5月6日发布的商务部2013年第23号公告《公布商务部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及规范性文件目录》),《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投资的暂行规定》依然有效。
(4)外商直接投资2013扩展阅读: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就业、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股权并购”)。
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以下称“资产并购”)。
第三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条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投资者资格的要求及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
⑤ 我国为什么要调控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
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政策安排。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致使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也是“Mde in China”唱响国际的原因。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制造业供求关系出现较大变化,供大于求的矛盾日前突出,整体上出现产能过剩;同时制造业由于受到环保、生态的压力,出现了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经济欠发达或经济落后地区的闰业转移现象。因此,为了抑制外商直接投资将国外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转移到我国国内,我国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外资直接投向,使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能真正促进高科技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GDP的增长。
⑥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权威解读
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发布实施《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4年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就《办法》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相关配套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问《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年10月,我委颁布施行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2号,以下简称“22号令”)。22号令实施9年多来,在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投资环境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外商对华投资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6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11]6号)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届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的通知》(国发[2013]47号)等新规定发布,对下阶段对外开放工作做出了进一步明确部署。为积极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必要对现行规定做出相应完善和调整。
问:本次《办法》制定过程中,曾分别于2012年8月和2014年1月两次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请简要介绍这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情况。
答:自启动对22号令的修订工作以来,我们于2012年8月通过我委门户网站首次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出台后,我们对《办法》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与2012年稿相比,在修订原则、框架结构等方面有了较大变化,为保证《办法》制订工作程序的严谨性,我们于2014年1月通过委门户网站再次就《办法》公开征求了社会公众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委坚持“开门立法”的工作要求。
本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得到了各界有关方面的积极反馈,收到了来自外国政府、机构、跨国公司、境内企业及个人等许多有效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使得本次《办法》制定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我国外商投资管理的实际需要。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了对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以及增强透明度等方面的诉求。经研究,对于各方提出的合理建议,我们积极予以采纳,在发布的《办法》中都得到了体现。
问:《办法》将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由全面核准改变为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请介绍主要有何新变化?
答: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项目全部实行核准制,政府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市场准入和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有关要求,《办法》改革了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方式,将项目全面核准改为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其中,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中方控股(含相对控股)要求的鼓励类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以及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第一至十一项所列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外,其余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等要求,《办法》是否对此有所体现?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此,《办法》予以积极贯彻落实,最主要的就是在准入管理上对外商投资探索试行国民待遇,即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中方控股(含相对控股)要求的鼓励类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外,其余外商投资项目管理方式与内资项目一致。从准入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方面看,《办法》加强了与《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1号)的衔接,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在申报材料、核准条件及程序等方面的要求与内资项目也基本一致。
问:《办法》在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管理内容和程序等方面都有何体现?
答:首先,从项目管理框架看,《办法》规定所有需要备案的外商投资项目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部分原由我委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也改由地方政府负责,绝大多数外商投资项目将实现属地化管理。
其次,《办法》对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的条件也进行了大量简化,不再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应有企业自主决策的内容进行审查,注重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赋予企业投资自主权,努力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再次,考虑到这是外商投资项目首次实行备案管理方式,为规范管理和防范风险,《办法》在总结吸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备案管理作了原则性一般规定,包括备案所需材料、备案条件等,都属于基本要求。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备案管理作出更加全面、具体的规定。
问: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等活动,如何体现在本次《办法》制定中?
答:总的来看,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要求在《办法》中予以充分体现。例如,《办法》要求各级项目核准和备案机关要规范自身、服务企业,切实履行核准和备案职责,改进监督、管理和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项目核准及备案的信息公开工作。又如,《办法》明确要求制定并颁布项目申请报告示范文本和《服务指南》,列明项目核准的申报材料和所需附件、受理方式、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
问: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务院多次强调政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请问《办法》对此是如何要求的?
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本次《办法》制定的主要导向之一。《办法》明确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协同监管,建立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诚信记录等信息的横向互通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电子信息系统,实现外商投资项目可查询、可监督,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同时,对发展改革部门、咨询评估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和备案过程违反有关规定的,《办法》也明确要求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此外,《办法》还将国家安全审查纳入外商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实现相关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同时,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⑦ 跪求浙江省2013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全部数据。
我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2013年1-12月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简报
2013年1-12月,我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72家,投资总额395.58亿美元,合同外资243.84亿美元,实际外资141.59亿美元,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71%和8.33%。这是连续四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2013年,新批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50家,合同外资53.3亿美元,占总数的22%,分别比2012年增长72%、132%和100%。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实际投资(含中方投资)为175亿美元。
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52577家,投资总额4296.2亿美元,合同外资2384.3亿美元,实际外资1258.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