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实收资本科目的外币核算
1、实收资本按当日汇率入帐,这是会计准则的规定,涉及外币,要用外币会计凭证,同时登记的也是外币账簿,分录为
美元 汇率 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100 7.8 780
贷:实收资本 780
从确认以上分录后,实收资本的余额不再受汇率变动影响。
2、如果你们资本金结汇了,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户 760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失20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100 7.8 780
3、如果月末美元帐户有余额,按新的汇率从新计算对应的人民币,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借:银行存款-汇兑损失**元
贷:银行存款-美元户 **元
(1)长期股权投资外币折算扩展阅读:
实收资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二)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本科目。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将其持有的债券转换为股票,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余额,借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利息调整)”科目。
按其权益成份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贷记本科目。
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如有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还应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的,应按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账款”等科目,按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本企业股份的面值总额,贷记本科目。
按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相应的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科目。
(四)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在行权日,按根据实际行权情况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应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本科目。
Ⅱ 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什么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Ⅲ 外地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于
实收资本 按 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确定入账,而不是合同规定的
资本公积 按 业务发生内时的即容期汇率确定入账。
盈余公积是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进行外币迅速腾飞报表的折算时,利润表项目按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在实际工作空间中,多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因此,盈余公积也应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折算,因为净利润的产生是在一年中不断积累的。
未分配利润 要根据 净利润、派发的现金股利、提取的盈余众多创造公积确定。
有什么问题我们继续讨论。
Ⅳ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外币折算方法有哪些规定
外币交易折算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环节,
一、在交易日对外币交易进行初始确认,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1、企业发生外币交易的,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2、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而是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这样,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相等,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
1、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货币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2、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2)由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因此,在以外币购入存货并且该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反映的情况下,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当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
(3)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基金等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当先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再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如属于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3、货币兑换的折算 。企业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以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Ⅳ 长期股权投资外币汇兑损益计入什么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不产生汇兑差额 投的时候是多少钱 就是多少钱 以后汇率在变他都不变 这个跟实收资本是一样的
Ⅵ 外币报表折算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哪个汇率
取得长投时肯定是按主体的本位币核算长投成本,后续在单体层面不涉及汇率变回化的问题。
外币答报表折算,资产一律按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实操中可能存在孙公司,子公司,母公司三者本位币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存在先折算再合并,或先合并再折算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再最终层面结果一致,但折算汇率都是资产负债表日汇率 。
Ⅶ 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如何处理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分录: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大致有两种方法:
(1)递延处理.
在递延法下,将折算差额列入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递延处理有利于保持会计报表有关项目原有的比例关系,便于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2)计入当期损益.
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列入利润表.这样做的优点是能真实反映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但是将未实现的损益记入当期损益,有可能引起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将折算差额借方发生额,即折算损失,记入损益;将折算差额贷方发生额,即折算收益,加入递延,记入所有者权益.
采用现行汇率法(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采用时态法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列为当期损益。也称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当企业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和分支机构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时,在将企业的境外经营通过合并报表、权益法核算等纳入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时,需要将企业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企业记账本位币反映。
由于资产负债表不同项目采用的折算汇率不同,在折算过程中会产生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而每年折算差额的变动则构成其他综合收益,在综合收益表中列示。
(7)长期股权投资外币折算扩展阅读
外币报表折算是对会计报表的一种处理,处理的是以外币为币种的报表,处理的目的是将其转化为以记账本位币或要求币种的报表。进行外币折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单纯的转化成特定币种的报表。会计报表是给有需要的进行阅读的,既包括企业的领导人员、企业的员工、政府、投资者、银行、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阅读人群可能来自不同国家,语种不一样,因此阅读会计报表的习惯也就不一样,为了方便需要的人阅读,而将财务报表转化成阅读人需要的币种,这只是一种单纯的币种转换,这种方法并不会产生折算差额。
第二个是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先折算外币报表。一般而说,跨国公司的总公司会设立在一个大城市,而在其他城市甚至是二线的成立会设立很多的分公司。
跨国公司在计算其资产负债情况时,需要将各个子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这时就需要先进行财务报表的折算,以满足母公司的计算需要。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折算,会打破原先各个子公司已经平衡的资产负债表,因此会产生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
Ⅷ 被投资企业接受外币投资,不考虑汇率折算,为什么投资企业不做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当然是,要按变动后的账面价值按比例划分
Ⅸ 在编合并抵消分录时对境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是调整为权益法核算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成本位币么
资产类账户按照资产负抄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按交易发生时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使用近似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除外)。
这样折算后,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折算汇率不是同一时点的,所以会出现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Ⅹ 企业所得税 企业股权转让 外币确认汇率的问题
初始成本按1:8折算为本位币确认,但需保留100万美元的外币计量,每年年末进行汇兑损益调整
出售是按1:6折算本位币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外币长期股权投资的折算,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关于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