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发展母基金对我国的VC/PE行业有什么意义
母基金是VC/PE重要投资方式,发展母基金有利于促进我国VC/PE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内风险投资业发展容始于20世纪80年代,三十多年来,我国VC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母基金的成立与发展,一方面,通过吸引社会资本,为本土VC/PE机构提供了一个资金筹集渠道,有利于壮大本土VC/PE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半官方的母基金的成立及运作,势必对民间资本成立母基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专业的母基金管理人,君曜资本“循趋势、择时点、选赛手”,甄选全市场优质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稀缺投资机会。君曜资本重点把握新文化、新消费、新技术的发展大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度投研,挖掘稀缺资产。未来,君曜资本将在文体娱乐、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布局专项产业基金,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
B. 对于投资者来说,母基金的优势有哪些君曜资本有优势吗
母基金也是各种各样,有大有小的,在VC资产类别里,母基金做的不是分散投资风险,帮助客户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真正好的母基金做的是帮客户把鸡蛋放在最好的篮子里。母基金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整个行业有全面的了解,与关键的合伙人都有联系,有能力在资产类别里拿到前25%的收益。君曜资本“循趋势、择时点、选赛手”,以专业管理人视角甄选全市场优质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稀缺投资机会。君曜资本重点把握新文化、新消费、新技术的发展大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度投研,挖掘稀缺资产,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
C. 怎么看待新冠疫情对母基金行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母基金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激励因素,这个激励因素发生之后会有一些相应的对冲手段。比如说资本市场,今年的资本市场是超预期的,实现了创业板注册制,开了更大的窗户出来。让资本能够更好的去集中到一些优质创业公司,这个也是应对疫情的措施。另外从行业角度来讲,疫情推动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进程。比如,今年哪家企业能利用直播提高转化效率,就能实现疫情后的业绩反超。投资机构也要面向这种生存发展能力更强的企业进行投资配置。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发展环境,君曜资本都会重点把握新文化、新消费、新技术的发展大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度投研,挖掘稀缺资产。未来,君曜资本将在文体娱乐、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布局专项产业基金,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
D. 在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运营过程中,LP、GP、投资项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LP是有限合伙复人,一般是投制资者,出资方。他们以出资额对股权负责,享有回报的权利,不负责具体事务。GP是普通合伙人,一般就是投资机构,比如私募管理人,是那些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人。他们也需要出一定资金,主要负责投资管理和运营。投资项目我们可以看作是LP与GP这对“CP”的结晶升级,通常情况下,GP对于项目普遍是遵循2/20收费结构——即为2%的管理费以及20%的额外收益费。君曜资本作为专业的母基金管理人,以专业管理人视角甄选全市场优质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稀缺投资机会,重点把握新文化、新消费、新技术的发展大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度投研,挖掘稀缺资产,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
E. 对于影响巨大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有哪些贡献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之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于守旧势力压迫他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拒绝,表示:“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保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传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提倡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此后,他还多次发表演说,宣传白话文必然取代文言文。在提倡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持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活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重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以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领,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此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援助科学社,每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积极为科学社募集基金。
然而,在宣传新文化过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色。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说,他们宣传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动机,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作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段。而对蔡元培来说,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固然也有政治的动机,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倾向,又导致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但能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而且也能解决人生观问题。蔡元培则不同,他虽然也提倡科学,热心赞助科学事业,但他认为科学是有局限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关于存在、意识等“形上”的一部分问题是科学无能为力的。与此相关,在人生观问题上,蔡元培也不像陈、胡等新文化人士那样采取一种简单的态度,以为只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就解决了。他认为,美术和科学都是人生须臾不可脱离的,科学予人以知识,美术予人以情感的要求,指出:“世之重道德者,无不有赖乎美术及科学,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也。”他还认为,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美感具有与现实利益无关的超脱性,是人类生而固有的内在必然而不待外铄。并且,由于美感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展个性的自由,所以便导致人类罪恶的“占有性冲动”逐渐减少,而使人类趋于高尚的“创造性冲动”得以逐渐扩展。
F. 台湾新文化运动
从19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是帝国主义者殖民统治的高峰时期,殖民政策固然瞄准经济因素,但是无论在物质或精神层面,殖民领域的扩大,都被认为是某一民族显示其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依照当时的国际认知,台湾既已成为附属于日本的殖民地,那么殖民地的人力、物力及行政权力皆由日本支配,台湾在世界版图的定位就是“日属台湾岛”,这与“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性质是相同的。
日治时期,台湾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大体分为武力反抗与非武力反抗两个阶段。在1895年至1915年以武力抗日为主的二十年间,台湾人民武装抗日的暴动不计其数,其中给日本帝国主义以重大打击的就有几十次之多。
1911年,梁启超造访台湾,广与台湾各界反日志士晤谈,发表了自己对台湾前途的政见。他认为武装抗日斗争牺牲惨重,而取得胜利的希望则极其微茫,因此建议林献堂等转入非武装抗日斗争。同时建议,为争取台湾自治,争取民权,还应广泛团结日本的进步人士,取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梁启超曾经是“维新”派的重要成员,“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899年至1902年间,他接连提出政治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口号,来宣扬自己的政治、文化主张。访台期间,他的这些思想广为传播,在知识界引起很大轰动。其影响之深,确为台湾的启蒙运动播下了进步的种子。
之后,随着对台湾殖民统治的逐步确立,日本侵略者又交替使用剿抚并用的殖民政策。与残暴苛刻的政治统治、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同步,赤裸裸的差别教育制度与强迫同化政策纷纷出台,这在世界殖民史上都属罕见。尤其是其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强迫台湾人民使用日语,改用日本姓名,改奉日本天兆大神等等,妄图以此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妄图从民族认同的根基上,摧毁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联系。面对抗日的新形势、新特点,为保存抗日力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台湾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转变斗争方式,进入了非武力反抗的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兴起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台湾新文化运动。
受世界进步思潮和祖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冲破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抑,开始实行根本性变革的台湾新文化运动,是台湾非武力抗日解放运动的中坚。发轫于1924年间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则是台湾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台湾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宣告了台湾旧文学的终结和新文学的起始。另外,就用文学来唤起民众的社会功用的层面来看,这场文学的改革运动还具有工具性的意义,旨在运用一种简明的文体,启发民智、振奋民气。因此台湾新文学运动首先由语文的形式改革开始,尔后渐及文学的内容及理论建设,其间虽有日本殖民政府的刻意打压及旧文坛的垂死挣扎,但还是最终击败了旧文学,谱写出台湾文学新的篇章。
张我军恰逢其时,被称为“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急先锋”、倡导和推动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旗手,他的文学创作始于旧诗,且热衷于中国传统旧诗词的学习和钻研,但却在1924年开始撰文抨击旧诗坛,讥之为“败草丛中的破旧殿堂”。他之所以由一个旧的传统文学的爱好者而变成一个新文学的急先锋,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台湾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便有相当数量的青年赴日留学。他们目睹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发展,切身体会到自由民主思潮对社会的冲击。“早在1775年,北美大陆上,针对宗主国英国政府的苛政,已经展开了独立革命运动,根据民主主义原则,即《独立宣言》,连续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斗争之后,赢得了光荣的独立。1787年的法国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下推翻了封建专制社会,把《独立宣言》思想发展为《人权宣言》(人类和公民的权利宣言),明确地宣示了人民主权和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在震撼世界的这种革命影响下实现的明治维新,其任务就是根据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人权宣言》的理想,来打破封建制度。”〔日〕西方信纲等著、佩珊译:《日本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25—226页。台湾留日学生受到日本化了的西方新思潮的启发与刺激,怀着对祖国大陆和台湾故土的忠诚,群情激愤,却又苦于无路可循。台湾日治的第十六年(即1911年),中国大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大清帝国,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新旧转变期中的意识反映,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的鼓吹和国民革命的胜利,粉碎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建立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中华民国。”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重庆生活书店1946年2月版,第2页。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属炎黄子孙,自开拓以来即延续着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祖国大陆的情势发展和前途自然受到一衣带水的台湾同胞的热切关注。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日治下的台湾同胞无不欢欣振奋,同时也鼓舞了他们的民族复兴心志。加之日本殖民者对台湾的苛虐统治,遂使台湾人民的民族运动最终演化为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因此,正当祖国大陆轰轰烈烈地开展民族主义国民运动之时,台湾的民族运动也愈演愈烈,终成燎原之势。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的热血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众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当然不会置身事外,从他为孙中山先生所写的悼词及稍后于《台湾民报》发表的《随感录·长使英雄泪满襟》等文章来看,中国国民革命确实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指引着他为自由和正义而振臂疾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疲于应对战争,暂时松懈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中国由此获得了发展经济的机会和空间,也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它预示着民族精神新的觉醒和由此而发的文化冲突。这时,1917年,“阿芙乐尔”舰上一声炮响,列宁领导的工农大众推翻了沙皇统治,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这次革命把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推到了新的高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十四点原则”(The Fourteen Points),其中有关民族自决的主张促成了战后民族主义的发展十四点原则中有关民族自决之条款如下:第十点:奥匈帝国所属各民族,给予最自由的民族自决之机会。第十一点:巴尔干各国之独立与主权完整由国际予以保证。第十二点:鄂图曼帝国中之非土耳其民族则给予民族自决之机会。第十三点:重建波兰。见林柏维《台湾文化协会沧桑》,(台北)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民主浪潮波及全世界,东欧新兴国家根据民族自决原则,为争得高度自治乃至独立而纷纷展开民族自决运动;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及东方各被压迫民族,也高张民族主义的大旗,独立斗争此起彼伏。1919年,朝鲜爆发了“三一”民族独立大暴动,形成大规模的抗日运动,最终赢得日方答应其初步自治的承诺。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也受到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兴起民主主义运动,掀起大正民主思潮,其中又以吉野作造强调主权在民的“民本主义”影响最为深远。受这些世界性民族自决主义潮流的鼓舞,尤其受到同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以强硬态度要求民族独立而不惜流血革命换来初步自治事例的刺激,台湾知识阶层敏锐的民族意识受到极大的启发。于是,台湾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台湾向何处去”。大战末期,一些台湾知识分子曾多次集会,就该议题进行磋商。其中以林献堂主持的讨论最为著名。1918年夏,林献堂在日本东京神保町中华第一楼宴请台湾留学生,二十余位代表列席了会议,与会者群策群力,以“对于台湾应当如何努力”为题,各抒己见。虽然此次会议并没有为台湾的发展方向找到切实可行的明确道路,但由此而激发起的台湾人民的斗志和向心力,对以后的斗争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后,在大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和鼓舞下,台湾的留日学生及爱国人士在东京先后组织了“声应会”、“启发会”、“新民会”、“台湾青年会”等民族解放运动的团体。开展了“六三法案撤废运动”、“台湾议会设置运动”等爱国运动。并仿照大陆《新青年》创办《台湾青年》,宣传民主进步思想。到1921年,这种爱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日本回到了台湾岛内。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21年1月,在林献堂的支持下,由蒋渭水策划领导成立了“台湾文化协会”。此后,“台湾青年体育会”、“台北青年读书会”等致力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团体相继成立。张我军参加了以上两个组织的活动,并被日本警察列为此地两社团六十六名积极分子之一。尽管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实行武装镇压与鼓吹内(日)台融合等软硬兼施的政策,妄图瓦解台湾人民的反抗意志,但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当武装反抗陷入低潮以后,以文化为武器的抵抗运动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台湾新文学也“就是在这种由武装抗日转入非武装抗日,在政治、文化抗日日趋高涨的形势下,在历史和时代的呼唤声中,在人民和土地的渴盼与期望中,作为人民的心声、抗日的武器、时代的宠儿诞生了” 。(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张我军对台湾新文学的倡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G. 北京颐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颐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与香港资深文化项目研发团队CNC(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保持着全方面战略合作,探索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现代意义。公司设立的颐新文化基金用于支持以传统文化创新研发为目标的出版、设计、展览、教育推广等项目,颐新文化,有承古开今之意愿,致力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发展。
法定代表人:韩冰
成立时间:2014-09-29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5017957483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北花园村北里166号传媒精英总部6层601室
H. 庚子赔款的一些事
中国清政府偿付八国联军侵华的赔款。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爆发,对帝国主义进行拼死抵抗。气急败坏的帝国主义列强伙同腐朽的清政府对义和团进行了联合绞杀,并于1900年,即庚子年要求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其中具体项目见于1901(辛丑年)签订的《辛丑条约》,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列强无理要求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1254·5万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其中的相当部分金额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作为奴化思想的一部分,退款兴学给中国人灌输西方思想。如胡适,就是此次赔款中被培养出的大学生,就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可见其效果。
同时,美国一向喜欢“做坏事、留美名”,美国以赔款过多为由进行退款,目的是为自己留下一个“美名”。
至于其他国家,各有各的原因。沙俄是因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此时国内已经是北洋政府掌权,而这时的国际形势已经是美国独占鳌头,同时也操控着中国的北洋政府,列强也是忌惮美国的实力,在中国的殖民问题上作出让步。
I. 如何筛选母基金产品
筛选母基金选择合作伙伴GP的时候,要关注它是否懂政府。市场化母基金的视角下,这点不一定是要素,但是这一点对于政府母基金很重要。因为它的核心诉求和市场化母基金有差异,政府母基金的核心诉求在于通过母基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当地的产业中去,通过投资项目赚钱或者通过母基金盈利不是看重的因素,更看重母基金对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君曜资本“循趋势、择时点、选赛手”,以专业管理人视角甄选全市场优质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稀缺投资机会,并重点把握新文化、新消费、新技术的发展大势,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度投研,挖掘稀缺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