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资大师是如何选择操盘手法
很多人说“做投资;做股票;做期货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本事,方法并不重要。”个人对这句话表示认同,在任何一个市场只要能赚钱就是王道。赚钱的方式有很多种,事实上,有些交易者对他们的特殊风格推崇之至,以至于其他任何风格都难入他们的法眼,我没有这种偏见,任何方法只要有效都是好方法,固执地坚持一种方法,排斥其他所有方法是愚蠢的。
一、趋势跟踪
使用这种方法是试图利用几个月内的大趋势进行获利。趋势跟踪这在市场处于历史高位或低位的时候入市,如果市场逆转,而且逆转趋势维持了几个星期,他么就会退出。为了准确地判断出一种趋势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交易者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了许多判断方法。但是殊途同归,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类似的特征。
二、反趋势交易
当市场没有形成趋势时,反趋势交易者通过与趋势跟踪截然相反的策略来赚钱,这类交易者不是在市场创新高的时候买入,而是在价格近新高的时候卖空。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新高的突破大多都不会引发市场趋势,确实就现在的市场而言,绝大多数创新高的突破都很难持续。
三、当日交易
当日交易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短线交易的代表。一个真正的当日交易者总是试图在每天的交易结束之前退出市场。这样一来,即使凌晨爆发了负面新闻引发了开盘之后的剧烈变化,他们的头寸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他们避免了隔夜风险和持仓风险。
而当日交易大致又可分为三种交易模式:套利,抢帽子,头寸交易
对于新人投资者如何选择投资方式是一个很慎重的思考,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新人如同一张白纸,若没有专人指点,若第一部走错,养成了错误的思考方式,后期想要纠正是非常困难的。一样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同样一个坏的习惯也会毁灭一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投资培训机构更愿意“教”一张白纸的新型投资人,“新人”的“投资思维”是空白的,“交易理念”更容易植入,而“老人”已经培养出了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
欢迎讨论,关注,实时分享“干货”理解,理念方法是基础,基础打牢才有机会走得更远!
㈡ 在投资领域中最高的投资大师年收益是多少
拉瑞. 威廉
1年1万变成110万,威廉指标的创始人
㈢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买入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人们恐慌中抛售的股票。”这话对么
关键是后句,因为恐慌抛售的股票
恐慌而错抛的股票。
不过这种散户不学也罢,是不是错抛,散户根本不知道。
散户投资基本面,不可能。
㈣ 投资大师都是什么学历
应该都是高学历的吧,因为那些人都是脑筋好点的人
㈤ 投资大师在做决定之前是如何思考的
10000个人心里有10001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于投资交易的理解相差甚远。相同的是,我们都可以向大师们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大师们的“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么大师们在做决定之前是如何思考的呢?
认真阅读,思考一下这个例子,学会独立思考是走向金融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一、1、肯定会输9000元;
2、5%的机会绝对不会输,而95%的机会会输10000元?
二、1、肯定赢9000元;
2、95%的机会赢10000元,而5%的机会什么都不会赢?
请问您会如何选择呢?请独立思考,你思考后得出了怎样的“产物”支持你的选择呢?
人门一旦手里握有利润时,是如此害怕这些利润会跑走,以至于在任何极小反转迹象时就急于获取肯定盈利部分。即使之前已经制定了“计划”,他们也不想让利润跑走以至于很多投资者和交易机构们都在不停地后悔错过的大笔利润,因为他们只获取了肯定能赢的小利润部分。
您是如何选择的呢?
欢迎留言评论,明日揭晓你的“选择”和大师“选择”的差异,你离大师只有一个“关注”的距离:)
关注“价值投资”,分享实时“投资真谛”,
㈥ 中国投资大师有哪些
没有什么算得上大师的吧?
赵丹阳算吗?王亚伟算吗?
缠中说禅很强,不过ta应该不喜欢这种头衔。
㈦ 为什么投资大师对科技股很谨慎
巴菲特老爷子不是说过嘛,传统行业产品、设备,专利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很好估算价值,方便投资;但是科技股,一项技术到底好使不好使,到底价值多少,是没有办法估量的,这对价值投资很不利,所以对科技股很谨慎。(实际上,巴菲特也说过错过科技股,使他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是作为价值投资大师,他的原则是不碰自己不知道价值的东西——这是原则,虽然我反对不投科技股的论点,但是对于能够坚持自己原则的投资家,我非常佩服)
㈧ 要成为投资大师应当具备怎样地心理素质
耐心,最重要的。股票赚的就是个“耐心钱”。
逆向,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保本,投资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你的本金”。
需要做一下投资者教育工作啊,呵呵。
打个比方,所有投资均象硬币,一面是风险,一面是收益。不幸的是,大多数普通人都在幻想低风险甚至无风险而获取高收益,当然其中极少数人把这个做为终生奋斗目标,穷其一生来实践和研究,这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人在生命结束之前成功了,我们称之为“投资大师”。
而大多数人,只能刻薄地称之为:发梦。
对于金融产品,以低风险经营为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做到保本,低收益,但要知道,这是相对而言的保本,根本没考虑通货膨胀或汇率的变化而对本金实际购买价值的巨大影响。庆幸的是,中国老百姓理财意识已觉醒,才有了这几年股市的汹涌人流。
另一个极端又出现了:投资者眼光越来越高,对年收益的要求也无理由地攀高。可还念念不忘保本。此时希望想到硬币的另一面。
目前,通行的受各国政府监管的投资品种,基金,私募信托产品,银行和股市挂钩的结构性产品,甚至投连险,均不能在任何合同或宣传材料上注明保本和收益。这样才是最尊重资本市场的现实:任何对市场的承诺都是靠不住的,唯一可相信的是已出现的结果。
如果任何人在投资市场上承诺保本或保多少收益之上,在资本主场发达国家,会被认为是骗子或愚蠢的自大狂。在国内不同,可能会让人觉得他们敢承诺,有能力,是条汉子,掷地有声。骗子多不是最可悲的事,只能说明我们的天真给了他们最好的造神的土壤,可悲的是天真的人们。
说了这么年,拐回这个简单但意义非凡的问题。阳光私募基金是投资产品,所以不保本。目前国内近三百只阳光私募基金尚未满一年,很巧又横跨熊牛。大部分收益,去年基本跑赢大盘,今年大多跑输大盘,09年收益率前十名的,其年收益率均在100%以上,但明天如何,只能等待答案。
如果您还是觉得各种金融产品还是不能达到您的完美追求,建议您耐心等待观察各种投资工具的成熟,然后再选择。当然您要是对自己绝对自信,也可以万事不求人,亲自操刀,炒股票,期货,甚至外盘。对于保本和年收益,你在去问自己了。成功后,也会有人怯怯地向您问上述问题。
有点尖刻,不符合忠厚的国人的叙述习惯,博大家一笑或一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