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仓是什么地方
【地理位置】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537平方公里。内陆土地面积为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66万公倾。
【地形地貌】 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东部3.5米~5.8米(基准:吴淞零点),西部2.4米~3.8米。
【水运口岸】 太仓港地处长江入海口南侧,太仓市东部。口岸位于长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浏黑屋,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纬31°37′00"、东经121°14′00"。口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距吴淞口仅13海里,是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区范围内岸线基本平直且边滩稳定,终年不冻不淤,深水区开阔、稳定,能满足5万吨级船舶回转水域的要求,是长江下游地区最佳港址之一。
【气候】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历年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1078.1毫米,日照1960.9小时,无霜期226天。2004年平均气温17.1℃,比常年高1.6℃。年降水量1148.9毫米,比常年多70.8毫米,全年雨日105天,6月14日入梅,7月15日出梅,计32天,梅雨量为411.5毫米。年日照时数2255.8小时,比常年偏多294.9小时。
详细介绍http://ke..com/view/7698.htm
B. 太仓资料
太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总面积为822.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85.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537平方公里。内陆土地面积为6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66万公倾。
【地形地貌】 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东部3.5米~5.8米(基准:吴淞零点),西部2.4米~3.8米。
【水运口岸】 太仓港地处长江入海口南侧,太仓市东部。口岸位于长江白茆沙南水道,上至白茆河口,下至浏黑屋,中心位置在七丫口,即北纬31°37′00"、东经121°14′00"。口岸线38.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5公里,距吴淞口仅13海里,是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港区范围内岸线基本平直且边滩稳定,终年不冻不淤,深水区开阔、稳定,能满足5万吨级船舶回转水域的要求,是长江下游地区最佳港址之一。
【气候】 太仓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历年年平均气温15.5℃,降水量1078.1毫米,日照1960.9小时,无霜期226天。2004年平均气温17.1℃,比常年高1.6℃。年降水量1148.9毫米,比常年多70.8毫米,全年雨日105天,6月14日入梅,7月15日出梅,计32天,梅雨量为411.5毫米。年日照时数2255.8小时,比常年偏多294.9小时。
区划人口
【区划】 太仓市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管辖,市人民政府驻地城厢镇。2004年末,全市辖7个镇、126个行政村、2846个村民小组、65个居民委员会。境内有太仓港经济开发区。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61‰,死亡率为8.02‰,自然增长率为-1.41‰;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82万人,非农业人口19.64万人。暂住人口19.49万人,比上年增长26.3%。
【民族】 太仓为汉族聚居地区,少量少数民族散居。至年末,全市有回、满、蒙古、壮、佤、苗、侗、傣、彝、羌、布依、土家、纳西、赫哲、哈尼等24个少数民族、347人(不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其中以回族和满族居多,主要分布在城厢、沙溪、浏河等镇。
国民经济
【主要经济指标】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8.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815元(折合约6623美元),比上年增加8172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50.1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83.48亿元,增长14.4%。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6:58.5:34.9调整为5.9:60.5:33.6。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1.7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上升到4.9%,提高了0.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04.82亿元,增长23.2%;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9%;畜牧业产值5.94亿元,增长16.5%;渔业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全年粮、棉、油种植面积分别为2.98万公顷、0.09万公顷和0.47万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5.8:4.2。全年粮食总产量20.47万吨,比上年增长7.0%;棉花总产量0.11万吨,比上年增长3.6%;油料产量1.04万吨,比上年增长51.6%。农副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生产。全年水产品产量3.81万吨,比上年略减;生猪出栏22.89万头,比上年增长7.8%。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6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24 台,小型手扶拖拉机617台,农用运输车722辆。农村用电量19.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防汛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械化播栽达到4000公顷,三麦、水稻机收割率分别达到了98%和80%以上。
土地资源利用和农业生态保护受到广泛重视。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实行有效控制。全年新增耕地面积39.07公顷,年末耕地面积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77%。
【工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5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6.52亿元,增长32.0%,占全部工业份额由上年的58.5%上升到63.9%,上升了5.4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0%。产品销售率达98.1%。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2.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9.96亿元和利润总额27.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和3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30.82亿元和19.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5.3%。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7.66亿元,比年初增加41.09亿元,增长22.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6.43亿元,比年初增加49.22亿元,增长32.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3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5%,现金支出7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9%,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1.0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14.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5亿元,增长18.0%。外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4亿美元和0.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1.4%和14.8%。保险业收入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国内商业】 商业企业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轿车、家居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城区零售额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农村零售额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3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餐饮业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沿江高速公路、太蓬公路已建成通车,苏昆太高速公路、锡太一级公路、339省道复线工程按期推进。全市机动车辆猛增,社会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年末汽车2.57万辆,其中,客车1.81万辆,货车0.7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16.0%。私牌汽车1.72万辆,新增4603辆,比上年增长36.7%。
邮政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096万元。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252万件,特快专递19.5万件,报纸1550万份,杂志54万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8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5.81万户和38.58万户。
历史文化
【建置沿革】 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元末筑太仓城。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1993年3月,撤县建太仓市。
【文化与名人】 太仓自古为文化之乡,人文荟萃,自具特色,积淀厚实,底蕴丰富,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娄东文化,为今天留下悠久而优秀的文化财富。早在晋代,名士瞿硎等活动于境内传布知识文化。在此前后,境内兴建有多处古刹名塔,反映当时建筑艺术和佛道文化水平。双凤民歌等已经流行,之后民间舞蹈、高跷、龙灯、滚灯等在乡间流传不衰。牛郎织女降生黄姑(今南郊乡境)的神话传说很早流传,唐宋时建专祠祭祀。元代,漕运开通,刘家港发展成为“天下第一码头”。“漕运文化”的发展,推动与国内外文化交流,娄东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元代的桥梁建筑独具风格,至今保存着国内少有的元桥群。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在刘家港启航停泊,沟通太仓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并留下碑文、实物、著作等历史性重要文物。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和优美动听的江南丝竹源自太仓一带。明清园林之盛,有“太仓园林甲东南”之誉。太仓建州后学堂、书院盛极一时,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兴画,使太仓文化得到全面发展,民间读书成风。现今,太仓的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种特色文化丰富多彩,有全国桥牌之乡、武术之乡、龙狮之乡、民乐之乡等称号,文学、舞蹈、戏曲、音乐、摄影、书法等文化艺术硕果累累。
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举不胜举的文化名人,仅宋元明清考取进士者多至314人。其间最著称者,文学有文学家王世贞,独主文坛20年;文学家、史学家张溥,领导复社声震朝野,撰有《五人墓碑记》流传后世;大诗人吴伟业,开创娄东诗派,是“江左三大家”(钱谦益、龚鼎孽、吴伟业)之一;理学家陆世仪,著书立说60余种,被尊为“江南大儒”。经史学家毕沅,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撰修《续资治通鉴》巨著。书画有大画家仇英,被誉为“周肪复起,亦未能过”,为“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之一;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独步清代画坛,成为正统画派;近现代著名寿星画家朱屺瞻,画风老辣,自成一体,为“画坛的一代宗师”;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师前人技法从中脱化而出,创新开拓中国现代山水画。艺坛有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始创融南腔北腔为一体的昆曲;音乐家张野塘创制的吴中新乐“弦索”,流传江、浙一带,演变为江南丝竹;古琴大师徐上瀛,深究琴学理论,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享有一席之地;电影艺术家朱石麟,编、摄、导电影百余部,成为“香港电影拓荒者”;舞蹈艺术家吴晓邦,探索舞蹈创作实践60余年,被称之为中国新舞蹈奠基者。教育界有教育家陆宝忠,主张改革科举,设立学堂,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家唐文治,实践教育救国40余载,桃李遍天下;成人教育先驱俞庆棠,推行民众教育,指导创办民众教育机构百余家。新闻界有著名记者俞颂华,与瞿秋白等最早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主编国内和香港、新加坡等多家报刊,有“新闻界的释迦牟尼”之称。科技界有水利专家郏亶,著有《吴中水利书》,成为治理吴中水利的重要文献;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一生从事实验物理研究,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物理女王”、“华人之光”、“核物理学首席女物理学家”等;著名物理学家朱棣文,从事激光冷却捕捉原子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的又一骄傲。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邹世昌、黄胜年、吴建屏、杨胜利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科研硕果累累,在各自学科独领风骚。
著名人物
太仓籍著名科学家<按笔画顺序排列>
唐孝威 唐孝炎 黄胜年 邹世昌 杨胜利 吴建屏 朱棣文 吴健雄
突出贡献中青专家
刘金鸿
太仓优秀科技专家
蔡萌萌 谢文晓 曹全南 陈 平 张安巡 任鸿基 向 贵 马以荣
丁育麒
古代人物
李梧江 白登明 陆世仪 吴伟业 徐上瀛 张 溥 魏良辅 王时敏
仇 英 陆子岗 朱 清 郏 亶
近现代人物
陆宝忠 倪 德 洪锡范 俞庆恩 项尧仁 蒋汝坊 俞 锷 李田文
吕品生 周 斌 杨子清 朱屺瞻 宋文治 俞颂华 俞庆棠 钱抵千
钱旭沧 唐文治 朱增元 朱石麟 傅焕光 朱传茗 浦太福 吴晓邦
名优特产
大致有: 中华绒螯蟹、兴隆茄子、太仓芋艿、太仓“三豆”、美术奇葩麦秸(杆)画 、工艺鞋、红木雕刻、太仓香葱、太仓全羊宴、太仓板桥西瓜、太仓糟油、太仓肉松、春凰牌燠鸡、长江四鲜、太仓白蒜、太仓珍蔬紫葛叶等。
名胜古迹
大致有:玉皇阁、南广寺、海天禅寺、州 桥、乐荫园、吴晓邦艺术馆、天妃宫、南 园、憩 园、张溥故居、王锡爵故居、高仁歧油画馆、吴健雄墓园、港区码头、梅花草堂、郑和纪念馆、太仓博物馆等,宋文治艺术馆。
C. 上海的一本大学有哪些
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有:
1 复旦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2 同济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3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4 华东理工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5 东华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6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7 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8 上海财经大学 教育部 上海市 本科
一本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二医大),同济大学,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
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有一部分专业是一本的: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海洋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注:以上信息绝对正确,招生专业目录上的。提前录取的院校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大多有特殊要求或技能。
D. 杨胜利的个人简介
杨胜利,(1941.1.5- )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太仓市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工系。1962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新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863”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专家咨询委员等。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和代谢工程研究,所主持的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中建立了基因克隆、定位表达系统,并采用DNA体内重组提高质粒的稳定性,优化了宿主和表达的条件,构建了高稳定性、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工程菌,发展了基因工程菌膜反应器,已于1990年用于工业生产。并致力于将微生物血红蛋白、热休克蛋白、分子伴侣等基因用于工业生产菌株的优化,推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在医药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应用。他还在分子药理学、微生物血红蛋白和蛇毒基因工程、蛋白酶蛋白质工程、分子伴侣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及其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中科院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近几年来,在分子药理学研究、微生物血红蛋白基因研究、蛇毒基因研究等方面不断创新开拓,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在国内外重要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研究生14名。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享受上海市特殊津贴。

E. 杨胜利的人物信息
中国股权投资俱乐部创始人,现任北京貔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北大汇丰国际投资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红星创业扶持基金秘书长、 河北省企业融资协会常务副会长、邯郸分会会长

F. 太仓在哪里
太仓在苏州市东北方,与上海接壤.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宝山区、嘉定区,西连昆山市,北接常熟市。
G. 谁能提供一份枣庄杰出青年名录枣庄有哪些知名企业
王爱华,女,1969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党员,现任枣庄市峄城区人民检察院主诉检察官。她严格执法,公正廉洁,通过审查改变侦查机关定性15案21人,追诉漏犯12人,挖出拐卖儿童的8人重大犯罪团伙,参与起诉300余起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先后被评为枣庄市十佳优秀公诉人、优秀共产党员,“枣庄市十大杰出青年”。 孙弋,男,1969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现任山东省音像协会副会长、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组建山东省爱书人音像图书(集团)有限公司,十几年间从一个小书屋迅速发展音像连锁店200余家,成为山东省最大、全国三甲的音像连锁企业。他注重发展文化事业,成立“爱书人读书会”,主办“齐鲁书香万里行”、家庭读书等大众文化活动,援助贫困地区学生继续读书,举办爱书人慈善义演活动,为希望工程捐款130多万元。获“山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任子芳,男,1963年2月出生,党员,大学文化,现任沾化发电厂厂长、工程师。他带领职工加大技改力度,进行了山东电力有史以来最大的“油改煤”技术改造工程。本人先后获得“山东电力优秀领导干部”、“滨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被滨州市政府记“二等功”。 刘建亚,男,1964年8月出生,党员,博士,现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校聘关键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单独或与人合作完成了多项数论研究,首次提出了处理圆法增大了的主区间的一个新思想,实质性地改进了经典的圆法,20多年来首次证明了Gallagher猜测。40多年来首次定出了Goldbach问题其中重要常数k的三个具体数值。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李丰功,男,1966年11月出生,党员,现任莱钢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新产品开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他爱岗敬业,勤奋钻研,主持开发了“90系列60Si2Mn弹簧扁钢”、锚杆MG450等57个新产品,实现经济效益2.97亿元。他本人多次获得“莱钢先进工作者”、“莱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首批被评为“莱钢专业技术带头人”。 李向东,男,1969年3月出生,研究生,预备党员,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主任、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纯了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并制备了其抗体;证明HC—Pro在传毒过程中起桥梁作用,首次提供了HC—Pro与蚜虫蛋白互作的生化证据,填补了国际空白,对指导该病毒的防治,尤其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蚜传的作物品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李明治,男,1966年出生,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山东省莱州市中华武校校长、省武协副主席。1992年初,他凭着对武术的热爱,一手创办了莱州中华武校,并使之发展成为今天全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校长年龄最轻的武术学校之一,培育了近20名世界冠军。他本人获省青春立功一等功、烟台“十大杰出青年”。 李涛,男,1963年3月出生,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山东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成山牌轮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三年企业共完成产值75.6亿元,实现利税6.32亿元。企业综合实力居世界轮胎工业第14位;他本人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设备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胜利,男,1971年11月出生,党员,工程师,现任齐鲁石化公司塑料厂仪表车间副主任。他先后发明了燃气连锁和电容开关保护套管,有效地延长了装置的运行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荣获技术创新冠名,被命名为“杨胜利燃气连锁”、“杨胜利保护套管”。获齐鲁公司“技术能手”、第六届齐鲁公司“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何军之,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莱芜移动通信公司高级经济师、副总经理。狠抓业务,公司客户由2万户增到8万户,实现了98%以上的人口覆盖和96%以上的地理覆盖。他本人先后获青春立功一等功、“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山东邮电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莱芜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谷志坚,男,1971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现任武警泰安市支队司令部警务装备股股长。他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上百次追捕、堵截人犯、保卫和抢险任务。亲手抓获犯罪嫌疑人30多名,先后被共青团中央、武警总部等单位表彰为“中国优秀青年卫士”,获得武警总部“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张涛,男,1964年出生,大学文化程度,现任淄博北斗星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在他任职以来短短几年时间里,公司从一个濒临破产、名不见经传的单一棉纺企业发展成为集纺、织、染、服装、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多元化运营企业。经济效益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等规模企业前列,本人曾荣获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张贤存,男,1964年9月出生,党员,研究生,现任青岛崂山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由一个中型企业一跃成为全省十大重点商贸集团之一。他关注下岗职工,回报社会。几年来安置下岗职工1200多人,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难题。本人先后荣获“全国振兴行动突出贡献奖”、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张振武,男,1966年2月出生,党员,大学文化,现任东营市东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发展成一个总资产2.1亿元,创利税2005万元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本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山东省十佳高新技术企业家”、“山东省优秀质量工作管理者”。 张峻岩,男,1974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党员,现任济宁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七中队副中队长。坚持每天精心护送小学生安全过马路,被群众誉为“交通安全保护神”,进行交通安全教育600余课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助学岗秩序明显改观。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青年民警”、“全省政法系统创满意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最佳交警”、“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张喜验,男,1963年1月出生,大学文化,党员,现任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他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Ⅱ型海洋资料浮标的研制工作和FZF2—2型海洋资料浮标系统的总体设计、生产、海上试验等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自动化台站观测网的模块化技术研究、海岸基台站平台气象观测系统、志愿船自动测报仪、岸用声学测波仪等十几个项目的研制工作。 陈洪国,男,1965年11月出生,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晨鸣纸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担任晨鸣集团董事长以后,大力实施“内抓滚动式发展,外抓低成本扩张”的既定发展战略,强化管理,集团总资产达82亿元,净资产36亿元。经济效益7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世界造纸业120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等称号。本人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武玉强,男,1962年4月出生,博士,现任曲阜师范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他首次提出了有限时间控制系统设计,在国内外最高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优秀。 林庆表,男,1970年11月出生,党员,大专文化,现任临沂市河东区地税局相公征收分局副局长。他十几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一线,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税收征管办法。患癌症后,不畏病魔,忍着病痛坚持工作,所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在全区地税系统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省地税系统“岗位服务明星”,河东区委、区政府,省、市地税局分别作出了向林庆表同志学习的决定。 孟宪忠,男,1969年12月出生,党员,大学学历,聊城市有线电视台台长。先后制定编导了《聊城地区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方案》等多部电视技术材料,并通过省级专家认证。多次被省厅、市局和团组织评为“全省技术能手”、“市直十大杰出青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祝天勇,男,1966年1月出生,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济南槐荫区段北办事处段店党委副书记、村委副主任。他先后建成段店集贸中心山东省汽车交易中心、山东段店物资贸易中心等多个市场,人均收入由不足800元增长到1.6万元,成为省市闻名的“亿元村”、“中国商贸第一村”。他本人先后荣获齐鲁功勋奖章、济南市劳动模范、“泉城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高志鹏,男,1973年6月出生,党员,大专文化,胜利石油管理局临盘采油厂供电大队变电队电修班副班长。完成26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项,有多项成果在油田推广应用,为国家和企业创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先后荣获中石化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胜利油田第八届“十杰青年”、山东省“青春建功”二等功,连续两年被评为管理局劳动模范。 唐波,男,1964年11月出生,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11项。主持研创的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醛基三元复合肥技术,获得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桑艳艳,女,38岁,大专文化,现任菏泽市立医院胸外科护士长,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高效、规范服务程序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开导病人,打开他们的心结,用爱心抚平他们的伤痛。她曾多次被评为医院标兵、优秀护士长、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她所领导的胸外科护理组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 曹守江,男,1968年11月出生,中专文化,现任临沂费县科华兔业有限公司经理、高级畜牧师。他先后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獭兔、种猪良种繁育基地、有机蔬菜开发种植基地,带动了1万多个养殖专业户,年养殖产值达亿元。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省科教兴农标兵、临沂市“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称号。 韩方运,男,1963年11月出生,研究生,党员,现任日照市发电厂厂长。任日照发电厂厂长后,他精于管理,大胆创新,供电煤耗比去年同期降低6.24克/千瓦时,减少成本支出600余万元。建立起职工ABCD动态量化绩效评价体系。顺利通过质量/环保/职业安全卫生三标一体认证。本人先后荣获“济宁十大杰出青年”、“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董雅娟,女,1964年7月出生,现为莱阳农学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副教授。填补了我国奶牛半胚裸露冷冻保存技术领域和牛胚胎玻璃化冷冻一步法移植研究领域的空白,研究做出我国首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我国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双双”,某些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特别奖、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山东省第五批青年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 程新,男,1963年1月出生,党员,博士,现任济南大学副校长、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建材行业研究基金等科技项目十余项,并取得优异成绩。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程少博,男,1964年10月出生,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致力于生物工程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科研开发,在国内首家实现了低聚木糖的工业化生产,惟一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他本人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谭云亮,男,1964年7月出生,党员,博士,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课题研究6项,获得教育部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省级优秀自然理论成果奖励5项;主持申请了工程力学硕士授权点,开办了山东省高校第一届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为山东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