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创业,我有好的发展项目,有投资人全部出资,这个股份应该怎么算
这个应该与投资人洽谈,资金占股多少,技术占股多少。比如投资人说他要占股40%,如果你能接受,那你的占股就是60%。
占股代表的是收益占比,假如一年盈利100万(除去全部的支出),那么投资人可以分得40万,你可得到60万。
2. 创业团队与投资人的股份分配问题
这个要考量到你们内部的协调关系,就你方来讲,股份应当获得平衡状态。一般是不宜低于35%。
3. 互联网产品的创业公司融资后的股权分配问题
通常情况下,加入就是创业团队的成员,对于他们所擅长的,A要挖掘并且培养。
我的建议如下
1:AB都有出资,并且为公司创始人,算资金股
2:C作为技术股
3:DE不算股份,作为奖励,给予培养及发展空间,并且将前期承诺的合伙创业兑现为薪资待遇。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承诺合伙创业只是负责人不专业的表现而已。
至于与天使投资的股份分配则需要谈判。大多数是签对赌协议。
4. 互联网创业,我是一个创始人,现有营销团队5人,技术团队5人,请问一下大家股份如何分配
按照商场原则来说,一般情况下,投资人尽量占51%股份,营销团队和技术团队各占22%股份,剩余5%股份,可以作为以后奖励机制。
5. 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在进行融资之后,股权一般会怎么分配
对创业公司而言,一个好的股权安排无疑至关重要,股权安排是内部商业模式的核心,很多创业项目失败在内部股权设置上。攘外必先安内,创业首先要解决好股权设置问题。

Facebook是扎克伯格开发的,他又是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因此占据65%,萨维林懂得怎样把产品变成钱,莫斯科维茨则在增加用户上贡献卓著。不过,Facebook起始阶段的股权安排埋下了日后隐患。由于萨维林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中止学业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占有1/3的股份。因此,当莫斯科维茨和新加入但创业经验丰富的帕克贡献与日俱增时,就只能稀释萨维林的股份来增加后两者的持股,而萨维林则以冻结公司账号作为回应。A轮融资完成后,萨维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烧的他干脆将昔日伙伴们告上了法庭。
Facebook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早一点寻找天使投资,就像苹果和谷歌曾经做过的那样。在新公司确定产品方向之后,就需要天使投资来帮助自己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稳定下来,避免立即赚钱的压力将公司引入歧途。
6. 互联网公司在创业初期,VC投入大量的资金,它们占的股份额度是怎么确定那创始人的股份会被稀释到很小吗
最简单的模型是一个美国连环创业家确立的, 创始团队(如5人) 占51%,剩下49%分别给一轮、二轮、、三轮融资,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估值增加,每笔股份也越来越值钱,一轮融资如果1000万能占20%,二轮融资时可能3000万占的没20%多。
另外51%,最简单的是在随着公司扩大的过程中分给每层员工,初创团队担的风险最大,可以拿10%,公司金字塔往下每层分10%,但是越往下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越少,这与每层担的风险是对应,越后期加入团队的人担的风险越少,前期草创时的人理应拿的多。
最后是股权与控制权问题,美国试行双重股权,最经典的如facebook,创始人占得不是绝对多数股份,但把股权与控制权分离,如一个人股份占20%,但投票权站占60%,风投股权占25%,但投票权只有一点点。
这样做的最合理的地方是让懂行的人既能融到资,又能掌控公司,外部投资大多是短视的,投资者催促创始团队追逐短期回报是一种自杀行为,这也是很多人不上市的原因,阿里这次在香港上市受阻就是因为香港没有这种双重制度。
所以找投资最好找一个信任、有远见的,这种人太难找了,谈的时候都会说支持你,真正入股就不一样了,谁都熬不住不回本。
以上的模型比较简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吧,也要看创始人是如何谈的,这里有死的模型,最终得多少股份,也要考虑创始人的谈判能力,和投资者的关系,还有需要钱的程度。你可以查查现在各个公司的创始人的股份。
7. 互联网项目创业初期股份划分问题
业余时间来做,那你的钱白投的可能性极大,你投资,别人只是打边鼓,这样给将来埋下祸患,即赔钱,搞不好连朋友都没得做,实在想做,自己来,花钱请朋友帮忙解决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