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证券公司次级债券和次级债务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次级债券,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回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答。次级债务是指银行发行的,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2.分类不同
次级债券根据有无偿还期限还可分为高级附属资本和低级附属资本两类。次级债务的分类为一般债务 > 次级债务 > 优先股 > 普通股。
3.应用不同
次级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国内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发行资金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次级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Ⅱ 什么是次级投资
次级债务(Subordinated Debt) 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约束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次级债务(Subordinated Debt) 次级债务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强银行资本监管,但未将“次级定期债务”规定为银行附属资本组成部分。目前,银行资本来源除增资扩股、利润分配和准备计提外,缺乏相应的可操作债务工具。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下降或不能满足监管要求时,难以迅速有效弥补资本,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银行实力。
编辑本段次级债务计入资本条件
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 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编辑本段次级债务的发行程序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1)限制较少、灵活性高:仅对次级债务机构投资者提出要求、借贷双方同意即可,不需要监管层审批、手续简便;没有规模上的明确限制; (2)期限在3 年以上,属于中长期融资工具; (3)可以计入净资本,提升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水平和流动性,且由于净资本将是证券公司监管的核心指标,业务准入、融资等资格的获得都将直接取决于净资本。 因此,借入次级债务不仅可以提升资金实力和改善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将有助于证券公司的业务开拓。这些特点正好弥补了股权融资以及其他债权融资的不足,也将成为吸引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的主要动力。但短期来看,除少数几家优质证券公司外,证券公司的次级债务并不具备投资吸引力;长期来看,随着证券业投资价值的逐步提升,次级债务将成为中国证券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
编辑本段次级债务的作用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务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编辑本段美国次级债务危机
了解次级债危机,先要了解次级按揭。所谓次级按揭,是指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 次级债务
人提供住房贷款。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此时,次级债危机就产生了。 2007年7月26日,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从而带动全球股市连锁暴跌,东亚股市除中国内地以外均未能幸免,而尤以中国香港股市跌幅为甚。受次级债务危机继续扩散影响,欧洲和澳洲一些金融机构受到牵连,美欧日等国央行也纷纷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救市。 美国次级债务危机掀开了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冰山的一角,全球知名基金公司如贝尔斯登、贷款机构高盛和大型银行花旗银行等等,均被受困其中。各国央行目前已注资逾3200亿美元,并密切关注次级债务发展的最新动向,应对未来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不良资产泡沫被挤压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这也是一个将风险彻底释放,将相对资产价格和风险重新估值的过程。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面向信用较差或收入较低的借款人提供的抵押贷款,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该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4年期间经历了快速发展,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1400亿美元,而如今可能高达 8000亿美元。这一时期的繁荣得益于当时的政策环境、宽松的信贷环境,以及资产证券化盛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然而,次级贷款的发放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及低利率假设的基础上。大部分次级贷款基于浮动利率,即贷款利率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一旦房价回落利率上升,次级借款人将会面临无力还贷风险。从2004年中开始,美联储先后17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使得借款人还贷成本激增,远超出实际还贷能力。另一方面,近两年来美国住房市场逐步降温,使得房屋所有人的再融资变得更为困难。这最终导致了2006年以来次级抵押贷款拖欠、违约及停止抵押赎回权数量的攀升,并使美国包括新世纪抵押贷款公司在内许多贷款公司撤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寻求破产保护或者被收购。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次级债务次级债务 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 20%计。 次级债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银监会此举是近期银行业最实质性的利好,可补充银行资本不足,并缓解了银行一味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伸手的现状。2003下半年银行股由于频频发出再融资的计划,而遭到市场的巨大抛盘。次级债准予发行,则可缓解银行与二级市场的矛盾。
编辑本段相关概念
次级债券是指在清偿顺序上排在存款和高级债券之后,优先股和普通股之前的债券品种。作为债券持有人只能获得发行条件载明的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额,即次级债券的持有人不能分享银行的超额收益,但却承担了较大的违约风险 。 次级债务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 次级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国内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发行资金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
Ⅲ 银行发行的次级债与普通企业债有啥区别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Ⅳ 普通投资者可以投资银行次级债吗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属于商业银行附属资本。
次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其投资人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投资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
次级债券发行结束后,经人民银行批准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由于次级债券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并且相对于发行股票补充资本的方式来说,发行次级债程序相对简单、周期短,是一种快捷、可持续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特别对于那些刚刚发行新股或未满足发行新股条件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亟需扩大资本金来捕捉新的业务机会,通常会倾向与先发行次级债。如果投资者判断整个商业环境走好,企业及个人贷款需求旺盛,银行能够顺利发行数额可观的次级债扩大资金规模是偏利好新闻。不过,次级债的风险和利率成本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发行的其它债券。
所以,综上个人是不能购买银行次级债的。
Ⅳ 银行为什么要发行次级债
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专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属资本的债券,属于商业银行附属资本。
次级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其投资人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投资人。次级债券发行结束后,经人民银行批准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由于次级债券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并且相对于发行股票补充资本的方式来说,发行次级债程序相对简单、周期短,是一种快捷、可持续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特别对于那些刚刚发行新股或未满足发行新股条件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亟需扩大资本金来捕捉新的业务机会,通常会倾向于先发行次级债。如果投资者判断整个商业环境走好,企业及个人贷款需求旺盛,银行能够顺利发行数额可观的次级债扩大资金规模是偏利好新闻。不过,次级债的风险和利率成本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发行的其它债券。
发次级债是为了补充资本金,达到央行要求的资本充足率,而在财务制度上,次级债不计算在债务内不影响资本充足率,这就是银行愿意发行次级债的原因
Ⅵ 普通债,混合债,次级债的投资主体有什么不同。
普通债:
是“参加公司债”的对称,是指资金需求者(发行公司)发行债务凭证予资金供给者,约定其票面利息计付及本金之偿还方式,此债务凭证即为公司债代表发行公司之负债,于该公司债存续期间内,不论其获利情况如何,均需依发行条件按时支付一定金额或比率之利息,并依约按按额偿还本金。目前所有公司均得发行普通公司债,惟未对外公开发行公司其所发行之公司债以私募为限。
次级债券:
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的一种债务形式;
次级债里的“次级”,与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里的“次级贷款”中的“次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次级债券里的“次级”仅指其求偿权“次级”,并不代表其信用等级一定“次级”;
而五级分类法里的“次级”则是与“可疑”、“损失”一并划归为不良贷款的范围。
混合资本债券:
属于混合型证券(Hybrid Securities),是针对巴塞尔协议对于混合资本工具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债券形式,所募资金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商业银行可通过发行一定额度的混合资本债券,填补现有附属资本不足核心资本100%的差额部分;
巴塞尔协议按照资本质量及弥补损失的能力,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划分为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二级资本又可以分为低二级资本和高二级资本;
混合资本债(混合资本工具)就是属于二级资本中的高二级资本。
Ⅶ 个人投资者如何参与债市
今年以来,债券 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债券品种也从原来的国债 、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扩展到次级债、普通商业金融债、外币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并且境外机构发行的人民币 实际上,不同债券流通场所决定了个人投资者介入债市的途径。我国债券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交易所市场通过交易指令集中竞价进行交易,银行间市场通过一对一询价进行交易,银行柜台市场则通过挂牌价格一对多进行交易。 交易所市场属场内市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广泛参与,而银行间市场和柜台市场都属债券的场外市场。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者都是机构投资者,银行柜台市场的交易者则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其中大量的是个人投资者。 目前在交易所债市流通的是记账式国债、企业债和可转债,在这个市场里,个人投资者只要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开设债券帐户,就可以像买股票一样的来购买债券,并且还可以实现债券的差价交易。而柜台债券市场目前只提供凭证式国债一种债券品种,并且这种品种不具有流动性,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更多地发挥储蓄功能,投资者只能持有到期,获取票面利息收入;不过有的银行会为投资者提供凭证式国债的质押贷款,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 个人投资者要想参与更广泛的债券投资,就只好到银行间市场寻宝了。除了国债和金融债外,今年债市创新的所有品种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包括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和外币债券等。这些品种普遍具有较高的收益,但个人投资者尚没法直接投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到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储蓄存款、购买保险、委托理财 等渠道,把资金集中到机构投资者手里,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 近年来,基金管理公司发展迅速,除了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外,商业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经启航。基金被认为是个人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种更为规范的做法,基金和理财业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通常是以自有资金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入一定数量的债券,然后按其总量,向个人投资者进行分销。理财资金与商业银行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运作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基金则不同,其资金与银行资金没有任何关系;并且投资者借基金投资于债市所取得的收益完全取决于该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水平。
Ⅷ 请问什么叫次级债和金融债
金融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专发行的,按约定还本属付息的有价证券,这些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次级债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和其他负债,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属于银行的附属资本。
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其投资人范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所有投资人,发行结束后,经央行批准后,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其特点是发行程序简单,周期短,如果投资者判断整个商业环境走好,企业及个人贷款需求旺盛,那次级债是对债券市场一个很好的补充,不过,次级债的风险和利率成本一般都会高于银行发行的其它债券。
Ⅸ “次级债”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次级债?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
市场人士则认为,银监会此举是近期银行业最实质性的利好,可补充银行资本不足,并缓解了银行一味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伸手的现状。2003下半年银行股由于频频发出再融资的计划,而遭到市场的巨大抛盘。次级债准予发行,则可缓解银行与二级市场的矛盾。
Ⅹ 什么是次级债为什么要买这个债券,而导致金融危机
次级债是指偿还次序优于公司股本权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债务(包括高级债务和担保债务)的一种特殊的债务形式。次级债的次级只是针对债务清偿顺序而言。
所谓次级债务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是: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的,以100%计;剩余期限在3-4年的,以80%计;剩余期限在2-3年的,以60%计;剩余期限在1-2年的,以40%计;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的,以20%计。
次级债务发行的程序是,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募集方式为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这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次级债相对于上市银行前期喜欢发的可转债来说,后者属于股权融资,而前者属于债权融资。次级债到期不会转成股票,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而是向机构投资者定向募集资金,从而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没什么风险可言,到期后转成股票,不用还本,还会增加每股净资产;而次级债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净资产也不会增加,因此银行通过次级债融资就必须要考虑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相反,对于投资人来说,购买可转债的风险当然要比次级债大得多,次级债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