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可能导致什么问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形势,可能导致国家出台更为严厉或更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和货币投放过多,从长时期看,最终是要导致通货膨胀的。
2. 经济增长过快为什么会引起通货膨胀
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一般经济发展都伴随着通货膨胀。
打个比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司的钱越赚越多,工人的工资逐渐提高,而生产粮食的农民也必须靠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来提高粮食的收入。如果物价不变,农民收入停止不前,将严重打击农民的积极性,迫使农民转行,种粮的人减少,粮食价格也必将上涨。因此,只要有经济发展,就会有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就越厉害。
当通货膨胀速度超过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3. 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会引起通货膨胀
先说什么是固定资产
在中级会计实务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中规定的,不属于生产经营回主要设备的物品答,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企业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劳动资料,应当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扩大使本来很多资金流动比较缓慢的行业加速了资金流动.例如房地产业,如果与03年以前的水平做比较的话,资金的流动速度和规模都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这样导致低流动性行业同时加大投资扩大经济规模.
货币不会消失,流动性的提升和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都是单位时间单位经济规模流通的货币量的增大.
另外外资投资固定资产会使上述流动性*2增快.
因为央行还需增发等值人民币投入市场.
4. 从上面这段资料来看,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建筑业税收增速与投资增速是成正比的关系。税收增速越多说明投资也就越多了。
5. 为什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会引起通货膨胀
衡量固定资产规模过大的价值就是货比,价值越大,货比值越高。货比值决定消费指数,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多余的部分继续在流通中流转,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两种原因
1、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或平衡汇率(例如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等原因增发货币。
2、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3、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4、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5)引起投资增速过大的原因扩展阅读:
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一般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3、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5、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6、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才是通货膨胀。
6. 为什么高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你的答案里没有 主要因素是 不断增长的出口 中国经济只要靠 三驾马车 一 出口 二 投资 三 消费 投资只要指政府投资,民营投资比重太低 限制太多 物价高 工资低 社会保障薄弱 所以消费也基本刺激不起来 所以只有出口还好 否自就没有这么高的增长率了
7.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增速太快、结构不合
答案B
此题用排除法。材料没有体现出按客观规律办事。投资规模过大、增速太快、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事物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8. 试论述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一)成本推动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提高工资或者是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起的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又称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为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已十分明显。
(二)需求拉上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就是在经济运行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从而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的持续上涨。目前世界市场上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西方一些国家加大对大豆等的需求,使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引起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热
近十年来,我国gdp增长迅速,而这样高速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来实现的。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过快上涨,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四)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
2005年中央银行开始宣布实行新的汇率制度,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无论是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大量流入,还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9. 如何理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拉动经济增加主要看这个国家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作为农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些项目的启动、开发还有消费都是靠资金来完成。农牧业靠投资发展生产力、制造业靠资金扩大规模采购物资、服务业靠投资带动消费,只有资金的投入才能让产业运行,就像汽车的燃料一样。
10.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首先,“高投资”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应该说,较高的资本形成率是许多亚洲国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共同特征。日本从1953年开始到197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高达35%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新加坡在1971年至1985年间的高速发展时期,其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率超过40%。马来西亚在1990年代中期也有几年高速增长的时期,而它在此时期的固定资本形成率也超过40%。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也都认为,高资本形成率和大规模投资是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引擎。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高投资不仅来源于国内储蓄,而且来源于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众多的外国公司被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吸引,大举投资中国。据中国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年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83年的6.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15%。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累计
利用外资总额达到6180亿美元。外资的大量流入,不仅补充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而且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有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比较优势,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不仅每年都有近100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而且在广大乡村有超过1.5亿的剩余劳动力等待到城市就业。二是“人优价廉”。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很高。
第三,效率改进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效率改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改善和劳动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僵化的集权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种生产要素被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部门或经济领域,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带来资本,而且也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劳动力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无疑这也是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第四,剧增的国际贸易拉动支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自1980年以来,中国始终把对外贸易发展作为拉动和支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政府不仅主动减少国际贸易的政府垄断和控制,降低贸易壁垒,而且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这些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
增加,进而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位居美国和德国之后的第三贸易大国。
第五,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组织的效率来源于一套能够对经济主体行为进行激励的产权制度安排。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