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阿里巴巴影业投资图表

阿里巴巴影业投资图表

发布时间:2021-04-22 13:12:16

㈠ 为什么阿里巴巴的商表(图表)是那样呢

简历: 现任支付宝用户体验部总监。 1995年开始参与阿里巴巴,是创始员工十八罗汉之一。 1998年任阿里巴巴设计部经理、首席设计师。2001年任阿里巴巴国际网站设计部经理、首席设计师。2003年任阿里巴巴中文网站用户体验部总监。2005年任支付宝用户体验部总监。 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网站“中国黄页” www.chinapages.com 的第一位设计师、中国第一个网上商品交易市场官方网站www.china?鄄market.com.cn的第一版设计者、全球最佳B2B网站之一 www.Alibaba.com 的首席设计师;阿里巴巴公司标志“Smile Logo”的设计者、支付宝公司标志“心诚支付”的设计者。 Logo“a”的设计者:盛一飞 人们使用产品时,常忽视这样的细节,比如肯德基厕所的门,没有把手,人们会下意识去推;而一扇做了把手的门,人们通常是拉,发现拉不开,才去推门。这便是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鄄sign),简称UED。 正如我们忽视了很多生活细节,我们也会忽视一些人群,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他们研究的对象正是人———人们的需求和思维。 盛一飞就是这样的人,他既是为用户体验设计而忙活的人,也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工号位列第五,阿里巴巴logo“a”的设计者,现就职于支付宝用户体验设计团队。“我们团队有两种人,一种是理性的人,一种是感性的人。感性的人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和主意,思维发散;理性的人逻辑性强,可以将发散的想法组织成实际的产品和事物。” 他是一个感性的人,但并非不理性;他思维活跃,却又能付诸实践将想法变为现实;他充满艺术气息,却又能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他专攻美术,却深居互联网。他在支付宝的用户名是“蓬莱大仙”。蓬莱之境罕见,如同对于用户体验设计的追求,没有现实的价值可衡量,却能感觉其美好和意义之所在。 投身商业美术 盛一飞的艺术感,并非一蹴而就。他从小接触美术,一直在美术这个领域里学习。“小学到大学,学的都是传统的美术,然而我更喜欢商业美术。” 他用“务实”来形容自己对美术的追求,“我认为艺术更多的是体现自己的个性,把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思想体现在画面上,让别人去感受你的生活和对生活的领悟。商业美术不一样,它关注用户的感受、用户的需求,通过设计拉近用户和企业的距离,让用户喜欢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它很直接。” 投身于商业设计的想法,在读大学前就已成型。考入中国美院的前一年,盛一飞接触了很多商业应用方面的作品与知识,比如怎么在汽车上做广告,怎么用油漆在墙上画广告,怎么做报刊杂志的广告等。那时,他已开始尝试将自己的设计偏向于商业应用。 “那一年挺不容易,频繁换工作,工资一两百元,但学到的东西倒是很多。”盛一飞聊起他结束高中生涯开始工作的那一年,很感慨。频繁地换工作,他还当过《中华工商时报》华东部的发行主管,“这份报纸在北方很有名气,当时真的很兴奋。但我做了两个月就辞职了,因为我更乐意做设计,尽管工作苦一点,但那是我的兴趣!”他毅然辞职,继续自己的专业设计,继续考试上大学,攻读商业设计专业,继续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修炼电脑设计 1995年大学毕业后,盛一飞花费1600多元去学电脑,然后去了一家制作3D广告的公司。他的目标很简单,一年之后学会所有计算机美术设计,开始有自己的设计在电视台播放。 广告公司排期很紧,当时的计算机远没今日先进,这给工作带来不少麻烦。他几乎一周有6天在公司加班,有时甚至忙通宵。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DOS系统、苹果机操作、soft image操作……当时最流行的设计软件他都会使用。 一年后,他设计的3D片头在电视台播出。“现在想来,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日子可算我人生转折点。此后一次机缘让我成了马云的中国黄页的第一位设计师,然后跟随马云,一直到现在,在阿里巴巴已经10年,这一切都是基于那一刻。”盛一飞说。 1995年,中国黄页正在做“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的项目招标。广告公司的设计一举中标。顺理成章地,1996年,他成了中国黄页的第一个设计师。 logo“a”的诞生 在中国黄页工作一年后,盛一飞曾与马云共赴北京设计外经贸委的官方网站。 1998年2月9日,盛一飞与马云回到杭州,一起投身阿里巴巴的创业。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 他出任首席网站界面设计,设计了阿里巴巴的英文站和中文站,现在阿里巴巴“Smile Logo”的公司标志就是他设计的。当时,一个月内共做了100多个方案,但领导仍不满意。殚精竭虑之际,他想到了耐克的Logo。据说,一个小男孩对耐克的产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在调查表打了一个勾,这一无意之举成就了耐克的经典标志。他觉得,耐克标志的经典就在于从顾客角度出发去设计logo,而不是从商家展示自己的角度。所以,设计也要以用户为第一。 盛一飞想到了人脸。很多设计中,人脸能让人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能够感动人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于是,我渐渐地有了现在这个Logo的雏形。”盛一飞首先画了一个a,a是开始,也可以是结束,正如阿里巴巴的英文名一样,开始和结束都是a。a在西方的意义是第一、优秀和卓越的意思,同时a也象征阿里巴巴能有始有终。在盛一飞看来,这个a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用户满意的笑脸。因此,这个Logo传达的是用户用过产品之后的感觉,或者说,表达着用户对阿里巴巴以顾客第一为服务理念的赞许与激励。 有理想请来阿里巴巴 从美好的“a”开始,盛一飞在互联网UED的事业也打开了一扇窗。当时在支付宝,除盛一飞以外,只有一个设计师,公司资源也不多。困惑的是,设计该如何体现它的价值。不过,随着IT不断发展,更人性化的设计日益体现出其价值。盛一飞这一代的设计师,就是要在困境中找到一个正确方向,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盛一飞认为,阿里巴巴的设计团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阿里巴巴的环境对于搞设计的人来说,非常不错。阿里巴巴更适合设计师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最能体现一个设计师的成长。“公司很OPEN的文化,让设计师可以快速成长,不断更新自我,每天都在学习和接受新的理念,许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而正是这种暴露,促进他们不断改进。” “阿里巴巴人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如果你只想赚钱,别来阿里巴巴。如果你有理想,憧憬将来,那你应该来阿里巴巴,因为这个团队能把人带入‘正道’。”盛一飞说,所谓的“正道”,指对事物的关注、参与、主动思考和不计较得失等。也就是说,你来到这个公司,你会真正考虑如何提升你的能力,如何实现你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你的收入。 追问: 你好:你是阿里的工作人员吗??阿里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商务平台,我有注册体现。还有淘宝。你说的感性我感到非常的奋兴,因为我也用同样理念的人,也是有思想远见的人,现在也有一个自己的设计,还没的到施展,我的现在处境不好,但也想有一个像阿里的平台,来展示我的思想精华,我信任网络的力量,它像生活:是虚理我实际结合的一个东西,是深不可侧的。有挖掘不完的新东西值得我们去开采。反过来说:笼子大了鸟都有,都得有防范和谨慎意识。才能翼展乾坤。有机会的话我也想了看一下阿里巴巴,也是我的心愿噢,嘿嘿… 回答: 很多地方都有阿里巴巴的分站 总部在杭州。

㈡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文化抄中国”袭全年营业额为7.5亿港元,同比减少5.3%,主要由于电视广告收入及其他收入的减少,不过全年净利润约为2.1亿港元,同比增长18%。去年一年的营收中,电视剧制作及发行贡献70%,其中《英雄无敌》、《左手亲情右手爱》、《美丽诱惑》等多部电视剧的销售是主要收入来源;电影制作及发行占全年分类收入的30%,《西游·降魔篇》的投资回报颇高。
另据公告显示,“文化中国”已经与周星驰、陈可辛、柴智屏签订相关电影创作开发合作协议,获得电影优先投资权;2013年7月,“文化中国”还收购了台湾私营公司“华文创股份有限公司”37.3%的股份,该公司主要在台湾从事制作及分销电影、电视节目版权。

㈢ 阿里影业投资靠谱吗

不靠谱,网上的影视投资都是骗人的,没有一个是真的。如果回报率这么高,这么多的大明星,大导演怎么不投资呀!这么天大的好事还能轮到你吗!

㈣ 阿里影业的财务状况

阿里影业抄2014年中期报告显示,报告期公司亏损4.47亿港元;其中制作及发行电影、电视版权亏损2.29亿港元。
阿里影业也对亏损进行了解释:“一个原因是部分影视项目延迟,造成集团上半年营业额减少;另一个原因是公司预计了控制权的变动,前管理层决定延后执行若干战略决策。”

㈤ 预亏6亿 阿里影业靠什么支撑300亿市值

阿里做电影的计划,进展并不顺利。

去年3月,文化中国宣布,阿里巴巴将斥资62.4亿港元,入股60%,这意味着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这比文化中国收购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买下这家公司60%股权之后,阿里并不省心,很快发现这家公司的种种财务问题,并展开调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业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直接导致大幅亏损。今年1月26日,阿里影业发布了成立以来的首份盈利警告,称2014年全年可能出现最多6亿港元的重大亏损。

财务问题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业务也出现了种种变化,有消息称,阿里入主之后,不少文化中国的老员工也相继离职。

阿里影业前主席董平也于1月22日于场外以每股1.5港元,减持6.25亿股,涉资9.38亿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对于阿里影业的未来,赵薇夫妇看好。去年12月20日,赵薇夫妇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买下19.3亿股,这一价格几乎是阿里影业近几个月的最高价。

最新的消息是,CEO张强也将与这家公司深度绑定。

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张强将以每股1.67港元的价格,获得这家公司2.1亿股股份的购股权。1.67港元,几乎是阿里影业近几个月以来的最高价,有网友称,阿里影业几乎是以一张白纸支撑着300多亿港元的市值,这也意味着,张强要想从资本市场获利,必须带领阿里影业奋力一搏。

□新京报记者 郑道森 北京报道

阿里陷文化中国“财务陷阱”

2014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相继布局电影领域。腾讯成立了腾讯电影+,网络成立了电影事业部,优酷和爱奇艺则分别成立了合一影业和爱奇艺影业……不难发现,这些互联网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孕育电影项目,或者成立主营电影的子公司。

与这些公司选择内生性的发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国。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将通过认购新股的方式,获得文化中国近60%的股权。

文化中国是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掌门人是国内影视圈“大佬”级人物董平。这家公司曾投资2013年国产片票房冠军《西游·降魔篇》,获得该项目30%的股权,并与周星驰、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等诸多电影圈大咖有长期合作协议。

阿里对文化中国的高估值,曾让众多业内人士颇为惊讶。

阿里出资62.4亿港元,认购了文化中国近60%的股权,这意味着,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为104亿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国的市值仅为53.4亿港元,阿里对文化中国的估值几乎是这家公司市值的2倍。

这家重金买入的公司,还没有让马云实现电影业务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这桩交易,随后将公司更名为阿里影业,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业才发布了第一个项目——《摆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业发布停牌公告称,新任管理层对财务和经营状况做出初步审阅后,发现“以往会计期间可能存在不恰当财务处理及可能存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足”。

这一次停牌长达4个多月之久,复牌时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这期间,阿里聘请了普华永道,对入股前公司的诸多财务问题进行调查,时间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终,阿里影业宣布计提约3.93亿港元的减值准备,直接导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亏损。这些减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内地销售艺术品、电影、电视版权时在缴纳税款、适用税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

资产减值,只是阿里影业业绩大幅亏损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这家公司原有电影、电视剧发行业务的延迟。

2015年1月,阿里影业宣布去年全年亏损可能达到6亿港元,原因就是推迟发行了原定于2014年发行的若干电视剧,取消或是推迟了若干原定去年制作、发行的电影,并且,杂志行业不景气、运营团队变更(文化中国旗下还有《费加罗》杂志的运营权)。

300多亿市值背后的资产

业绩大幅亏损预期,导致了阿里影业股价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业股价长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复牌之后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个月当中,股价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赵薇夫妇持股的消息,股价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盘,阿里影业报收1.54港元。

这样的股价,对应阿里影业的市值已是32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260亿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视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

有港股分析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326亿港元的市值,已经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业的业务事实上并未充分开工。

有股民在投资者论坛中发言称:“支撑阿里影业300多亿港元市值的,只有对阿里集团的想象,以及公司与几个影视大咖的长期合作协议。”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国曾与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周星驰,都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且向这四位影视界资深人士分别支付了5000万元预付款。

正因为此,阿里影业获得了2014年国庆档大卖的电影《亲爱的》的投资份额。阿里影业2015年开年后宣布的第一个项目——《摆渡人》,就是由王家卫监制。

此外,阿里影业旗下的资产还有《还珠格格》的电影改编权,以及《狼图腾》的海外发行权。

赵薇、张强与阿里影业“深度绑定”

与阿里影业前董事会主席董平减持不同,与马云私交很好的赵薇夫妇却入股阿里影业。

阿里影业获得了赵薇夫妇31亿港元的巨额资金入股,并且入股的价格为1.6港元,已经高于上周五的收盘价1.54港元。

换句话说,赵薇夫妇的入股已经出现了浮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里影业方面曾回应称:“既然股票没卖,所谓贬值的情况就不是定论。阿里影业接下来将会有一系列大动作,赵薇买我们的股票肯定不会亏!”

比赵薇入股价格更高的,未来可能是这家公司的CEO张强。

1月28日,阿里影业公告称,将授出2.85亿股的购股权,这其中的2.1亿股由CEO张强获得,购股权10年有效。不过,这一购股权的价格是1.67港元,比当前的股价还要高。

这也意味着,张强如果想真正从股权激励中获得资本收益,必须努力让阿里影业的股价获得大幅提升。

“支付宝+中影”组合靠谱吗?

阿里正在给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业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已经发起了大规模的招聘计划,招募的员工几乎都是90后,而一些文化中国的“老人”则悄然离职。

接受新京报采访时,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我们的主力电影观众平均年龄是21.8岁,很年轻,但主力导演的平均年龄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来,电影制作人员必须实现年轻化。

在选择投资哪部影片时,阿里影业的原则是“接地气”。张强说,既然主力观众都是年轻人,他们都是在网上泡着的,那么电影从演员到台词,都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电影,台词非常不对味,这种片子一看就很危险。”

阿里影业第一部主投的影片并非大制作,而是一部由畅销书作家张嘉佳执导的情感喜剧片,这样的投资路数,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韩寒在电影领域的成功。对此,张强回应,大明星、大导演并非电影票房的保证,相比之下,他更愿意信赖热门文学的销量、点击量、口碑等数据。

在电影发行业务上,张强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国最大的地网发行团队。目前,这一风声已在电影圈悄然发酵,在电影发行领域,光线和乐视是地网发行做得最好的两家。

所谓地网发行,通俗地说,类似于厂商在超市里派驻的促销员,他们的任务,是帮助电影在各家影院获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张强表示,这支发行团队将由原来阿里B2B的业务骨干负责搭建,未来人数将多达200到300人,一个人负责10家电影院。

张强交给这些地网团队的任务,与以往的电影发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张强的话说,就是通过支付宝的用户数据系统,帮助电影院将周边3公里的支付宝用户发展为电影院的会员,而另一方面,这些电影院的售票系统,未来都会“搭建”在淘宝电影的平台上。

与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做法类似,张强要将全国电影院的售票系统全部搬上阿里云;与现有的在线售票网站不同,未来阿里强调的并非自己来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统,让影院实现在淘宝电影平台上的电影票销售。

此外,阿里还打算为全国的电影院免费建立电商平台。“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用手机对着屏幕就可以实现付费购买衍生品,最后送货上门。”张强说:“由于是在电影院产生的利润,我们跟电影院分成。”

对于这样的计划,国内前四大电影公司一位资深人士表示:“这些计划如果能在阿里影业真正实现,那么这家公司将获得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这一系列宏伟的蓝图,都需要具体的执行者,阿里影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一位长期从事院线管理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阿里拥有淘宝电影的平台,在线上发行上有很好的优势,做好线上的工作,对影院排片就已经可以有强大的说服力,庞大的地网发行团队固然有助于疏导用户、组织活动等等,但对于阿里来说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规模的线下发行可能也要斟酌。

■ 对话

马云的电影情结

专访阿里影业CEO张强

马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说,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能坚持下去。

自从去年6月更名为阿里影业以来,这家上市公司尚未对外正式发布过公司的发展战略,只是在今年1月发布了主投的首部电影。

坐拥300多亿港元的市值,阿里影业已是国内影视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仅次于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这家上市公司的未来方向如何,一直是众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今年1月,阿里影业CEO张强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表示,阿里影业要建国内最强的地面发行团队,不仅服务于电影院,也服务于观影人群,把数亿支付宝用户变成电影院的会员。

新京报:马云为什么要做电影?

张强:阿里做电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虑。

感性方面,马总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说,是《阿甘正传》这部电影,鼓励他能坚持下去,这个情结是很深的。去年10月,马总带队去洛杉矶,专门去了派拉蒙的片场,坐在“阿甘”坐过的椅子上拍了一张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马总深谈过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未来这个市场会达到2000亿的规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们一致认为,2000亿的市场规模中,票房只占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费点播再占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现在另外两块几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报:在线点播这一块,您曾说要用60多亿资金来购买版权,是这样吗?

张强:这一块可能大家有误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业来做,而是阿里集团旗下的数字娱乐事业群来做,阿里影业与阿里数娱打配合。

新京报: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视公司有什么不同?

张强:我们会更加关注年轻一代观众的审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数据作为参考的首要条件。

我们要拍中国年轻观众最喜欢的电影,主要集中在三类:

第一类是奇幻类电影,尤其是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把视觉做到极致;第二类是有情感共鸣的本土喜剧;第三类是青春爱情类、怀旧类题材。

未来,我们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剧。对于奇幻大片,故事是国内的故事,特效我们可以请国外的团队来做。

我们的下一部电影会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也是一本超级畅销书。我们非常看重IP的价值,IP可能是书、漫画、游戏。

新京报:您对题材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张强:我们要做的是接地气的东西,“接地气”这三个字我一直非常强调。

现在的主力观众都是年轻人,是比较新兴、独立、有特点、有个性的一代。这一代,他们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各种冲击,从演员到台词,都必须符合他们的审美。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电影,台词非常不对味,这种片子一看就很危险。

新京报:阿里影业成立至今一直没有公开发布公司战略,一些投资者也比较困惑。未来阿里影业要做哪几件事?

张强:我们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电影模式”,也就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影模式;第二是在电影和电视剧业务里面打通电商模式;第三是拍电影和电视剧。

新京报:电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么不同?

张强:过去我们看到,电影的线上发行,就是格瓦拉、猫眼;线下发行,就是乐视、光线。

未来我们既有线上的淘宝电影,也要建国内最强的地面发行团队。过去阿里B2B的铁军有1万多人,我们地面部队就是从B2B那边抽调了核心成员来组建,会有两三百人,一个人负责10个电影院。

300多亿港元市值的支撑点

与影视大咖的长期合作协议:文化中国曾与王家卫、陈可辛、柴智屏、周星驰,都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市场空白:衍生品,付费点播

管理层与公司绑定:CEO张强会认购股份

明星股东站台:阿里影业获得了赵薇夫妇31亿港元的巨额资金入股

“支付宝+中影”组合战略模式

㈥ 阿里巴巴从初创到现在已经投入了多少资金

这个没有办法统计,只能通过几年来阿里巴巴的财务报表来做一个粗略的统计,但可以知道的是最开始阿里巴巴获得日本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

㈦ 阿里影业的电影合作

虽然阿里巴巴入主阿里影业的时间还不到1年,但公司还是与众多重量级导演达成了合作协议。
2014年3月,阿里影业在与柴智屏签订了电影创作开发合作协议书,计划在五年内投资制作五部电影。随后又在5月与国际知名导演王家卫授权的春光电影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书,于未来5年内,优先投资最多5部王家卫担任导演或监制或编剧等核心职务的电影作品。
2014年上半年,阿里影业还在合作投资拍摄由李少红监制的电视剧《继承者》,购入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和电影《临时同居》的内地电视剧播映权和网络传播权。还购入了《还珠格格》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和电影《狼图腾》的海外发行权,购入了网络小说《鬼吹灯》的电视剧改编权并计划制作成电视剧。
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于2014年12月20日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耗资30.88亿港元买入约19.3亿股阿里影业(01060,HK)股份,持股比例9.18%,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阿里影业的大股东是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其通过子公司拥有阿里影业60.98%的股份。
电影摆渡人
2015年1月11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启动首部电影《摆渡人》;该片将由王家卫担任监制,张嘉佳担任导演,梁朝伟、杨颖主演 。
据阿里影业CEO张强透露,《摆渡人》是阿里影业自2014年8月由文化中国集团更名而来之后的首个电影项目,也是阿里巴巴集团进入文化影视娱乐领域之后第一部拥有全面主控权的电影产品 。

㈧ 上海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线上金融投资真的假的

应该是真的,阿里巴巴的三厢线上融资可以去这个公司的官网去查询一下

㈨ 阿里影业的发展历程

2014年6月24日,阿里巴巴完成对阿里影业的收购,耗资约62.44亿港元。
2014年12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晋身华人新首富之际,旗下刚入驻不久的阿里影业却正受困前身财务不合规事件,或导致上半年净利减少近4亿港元。
2014年12月22日,阿里影业在宣布,李连杰由独立非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2014年12月20日,赵薇及其丈夫黄有龙于以每股1.6港元的价格,耗资30.88亿港元买入约19.3亿股阿里影业(01060,HK)股份,持股比例9.18%,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
2015年4月14日,阿里影业巨亏6个亿。
2015年8月13日,阿里影业宣布了最新的人事任命:任命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张蔚为阿里影业公司总裁,直接负责公司海外业务以及投资并购等业务;任命阿里巴巴前资深副总裁、首席人力官邓康明为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全面负责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市场公关等公司管理事务以及公司的电商业务,均向阿里影业首席执行官(CEO)张强汇报。阿里营业的内容研发和制作业务仍将由张强亲自管理。
2016年1月1日,阿里影业对外发布公告,公布了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邵晓锋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包括首席执行官张强,首席运营官邓康明,总裁张蔚以及樊路远;李连杰为非执行董事。备受关注的此前担任阿里巴巴影业公司执行董事的刘春宁被免去职务,后者正因涉嫌在腾讯任职时受贿而接受调查。
2016年3月29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发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经审核的全年综合业绩。阿里影业2015年每股盈利人民币1.99分,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6亿元,2014年同期为净亏损4.17亿元。

阅读全文

与阿里巴巴影业投资图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对象分 浏览:728
凯裕金银贵金属 浏览:394
展博投资管理 浏览:980
壹理财下载 浏览:144
贵金属看盘技术 浏览:930
外汇ea三角套利 浏览:389
宝盈转型动力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311
abl外汇软件 浏览:817
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 浏览:315
中翌贵金属老是系统维护 浏览:225
历史期货松绑 浏览:23
信托借款平台 浏览:214
吉林纸业股票 浏览:324
贵金属元素分析仪 浏览:30
融资打爆仓 浏览:645
分级基金A还能玩吗 浏览:289
网络贷款平台大全 浏览:358
13月房地产到位资金 浏览:744
姚江涛中航信托 浏览:518
coding融资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