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国铁路建设
http://..com/question/4583627.html?si=1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铁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以来)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代表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要翻两番的伟大目标。并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运输能力同运输量增长的需要很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铁路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重点建设,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运力。"根据这个精神,铁路把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加强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上,并适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新线建设,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的战略。同时加速牵引动力的改造,提高机车车辆的修造能力,着重铁路各项运输设备的配套,以提高运输能力,解决运输薄弱环节。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在从1981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和1986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里。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历次五年计划中最多的时期。其中既有铁路改造的投资占33.2%。双线铺轨1,870公里,使营业铁路中的主要干线大都建成双线,改建和新建电气化铁路2,483.5公里,内燃牵引的铁路增加3,421公里。机车保有量中内燃、电力机车的比重增至34.6%,因而在完趁的牵引任务中,内燃、电力机车已占39.1%。在运输组织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组织单元重载组合列车,提高货物列车的重量;扩大旅客类车编组,挖掘运输潜力;采用零担运输集中化,减少沿零列车和办理沿零的车站,提高运行速度;改革机车乘务制度,实行长交路轮乘制,充分发挥机车运力;发展集装箱和集装化运输,提高货运效率等等。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1986年开始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铁路实行了投入产出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更加调动了全路职工的积极性。京秦、大秦(第一期工程)等双线电气化铁路相继竣工。全长14公里以上的大瑶山隧道胜利打通,使南北主要大干线-京广铁路双线全线通车,大大提高了通过能力。兰新铁路修到了阿拉山口,完成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的钢铁运输线。其他旧线改造和机车车辆工业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有重点的进行新铁路建设
贯彻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煤运任务大量增加。煤炭运量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为此,这一时期铁道部把新铁路建设的重点防在解决煤炭运输上。
新建的衮石铁路是衮州和腾枣煤田煤炭的一条出海通道,新衮铁路与衮石铁路、太焦铁路连接成为平行于陇海铁路东段的东西干线,是山系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正在建设中的大秦双线电气化铁路,更是中国第一条以运煤为主、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现代化铁路,这一条铁路将是山西、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开发山系煤炭基地,增加内蒙、宁夏煤炭的调出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自乌鲁木齐到国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相接的兰新铁路西段,是中国通往前苏联的另一条重要国际干线,也是连接亚欧两洲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国防上具有重大意义。
◆京秦铁路
惊奇铁路自北京枢纽双桥至秦皇岛,全长290公里,是晋煤外运北线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新建的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并首次采用AT供电方式。该线北京端155公里是1975年修建的通坨线增建第二线而成,其余为新建。京秦铁路于1981年9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5年运营,1986年建成光缆数字通信系统。右图:电力机车牵引运煤列车。
◆衮石铁路
衮石铁路起自京沪铁路的程家庄至黄海之滨的石臼所港,全长308公里,是山西、山东煤炭出海的一条通道,1981年开工,1985年交付运营。
◆新衮铁路新衮铁路
自京广铁路的新乡,在长亘跨黄河,进入山东东明而抵衮州,全长315公里。济宁至菏泽段于1977年开工,1982年竣工,新乡到菏泽段于1983年开工,1985年竣工。长东黄河大桥全长10,282米,有桥墩301个,桥上设有1,243米长的会让站。大桥于1985年10月建成。该段黄河"有水不能行船,无水不能行车",河床冲瘀变化剧烈,素有"豆腐腰"之称,工程难度很大。
左图:长东黄河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桥梁
◆大秦铁路
大秦铁路起自大同枢纽韩家岭至秦皇岛,全长653公里,在河北省怀来与丰沙铁路交叉,在京郊怀柔又与京通、京承两铁路交叉,,1985年开工,将与1992年建成。这条铁路是雁北、平朔、内蒙、宁夏等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年运量可达1亿吨。全线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
◆兰新铁路乌阿段
兰新铁路乌阿段自乌鲁木齐至边境阿拉山口,与前苏联铁路接轨,全长467公里,该路曾与1958年动工,1961年停建,1985年复工续建,1990年9月竣工。
◆通霍铁路
通霍铁路自内蒙的通辽至霍林河,全长419公里,是运输霍林河露天煤的铁路,1978年5月开工,1984年通车,1989年12月31日交付运营。这条铁路对褐煤外运,解决东北、内蒙地区能源不足,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京九铁路
左图:蜿蜒于崇山峻岭的京九铁路(红箭头所指为线路位置)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全线用于环保工程的投资将达十二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纪录。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十日在此间发表题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白皮书中披露的。
白皮书说,青藏铁路建设论证之初就确定了"建成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的目标。
在铁路的线路选择上,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对无法避让,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针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习性、迁徙规律,在不同地段布设了二十五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在许多地段还专门架设了作为野生动物迁徙过往通道的旱桥,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如在六、七月份,为了藏羚羊顺利通过工地前往繁衍地产仔,青藏铁路有关参建单位为此停止施工四天,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撤离工地。
白皮书说,为了不破坏草地、湿地等自然环境,在施工中,非常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路基和施工车辆所经之处的草皮要保留下来,逐段移植,易地保存,待后覆盖到已完成的路基边坡或施工场地表面,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对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段,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适合的播种繁育技术,尽最大努力恢复地表植被。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试验,辅以喷播、覆膜等技术,在沱沱河长江源区,高原路基植草专项试验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白皮书说,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各车站,取暖使用以电能、太阳能、风能为主的环保型能源。车站的废弃物收集后集中处理;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排放,尽量用于绿化;客车采用封闭式车体,车上垃圾装袋,运至高原下交车站集中处理。管理上适应高原特点,采取中心站的管理模式,全线设置七个中心站。每个中心站管理控制半径在八十公里左右,对行车和维修全面负责。尽量采用远程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维修,减少高原上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
解决铁路运能不足的跟被出路在于采用先进技术,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在机车车辆方面采用大功率牵引动力和新型车辆以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重量,加快行车速度。为此研制了几种新型内燃、电力机车及客货车辆。同时引进技术,进口了一批内燃及电力机车。从1949年到1989年铁路机车车辆工厂共制造了电力机车1,139台,内燃机车4,953台,燃气轮机车3台,蒸汽机车9,659台,客车26,922辆(包括地铁客车447辆),货车450,678辆。
在信号方面大力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闭塞系统,推行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及调度监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行车安全。通信方面发展长途小同轴电缆,增加长途电缆;载波机向300路、960路等多路方向发展;铁路长途电话自动化,向容量300至6,000门多门纵横制自动交换几方向发展。此外还发展了光纤通信,专用通信,如调度电话、去段电话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
货运方面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机械化装卸水平,以减轻劳动强度。
线路养护机械化方面,除自行研制的捣固机、铺轨机、卸渣机、道床整形机、长轨运输车、清筛机以外,还引进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提高了线路质量。桥隧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修建了一批桥式新颖的桥梁和技术复杂的隧道;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制造钢梁和混凝土梁的桥梁厂。
◆大瑶山隧道
大瑶山双线电气化隧道位于京广线坪石、乐昌间粤北南岭瑶山山区,是修建衡广第二线的重点功臣,长14,295米。隧道施工采用4条斜井和竖井分段开挖,洞内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按新奥法施工。同时采用配套的大型现代化机械,实现爆、装、运和喷锚支护、混凝土衬砌全面机械化流水作业。右图:钱塘江新铁路桥位于老桥下游,1987年开工修建。图为施工现场夜景
◆上海的磁浮列车
世界将为中国上海的磁浮列车工程震动,“磁浮速度”将改写人类地面出行的新速度,世界交通发展史也将掀开瓦特发明蒸汽机和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以来的又一崭新一页。
『贰』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什么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指在传输一定的信息量所消耗的信道资源的多少,信道的资源包括信道的带宽和时间;而可靠性是指传输信息的准确程度。有教性和可靠性始终是相互矛盾的。在一定可靠性指标下,尽量提高消息的传输速率;或在一定有效性条件下,使消息的传输质量尽可能提高。根据香农公式,在信道容量一定时.可靠性和有效性之间可以彼此互换。
一、传输速率 :
1.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码元速率或传码率。其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常用符号"B"表示。
2.信息传输速率:传输速率还可用信息传输速率来表征。信息传输速率又称为信息速率和传信率。通常定义每秒钟传递的信息量为传信率,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
二、差错率:是衡量系统正常工作时,传输消息可靠程度的重要性能指标。差错率有两种表述方法:
1.误码率: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误信率:又称误比特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送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叁』 为什么数字通信系统占用的带宽比模拟通信系统占用的带宽要宽
emmm,我觉得楼上某一部分说得有点不对。
带宽更大的原因不是采样频率是2倍,因为采样频率直接是影响的时域上的函数形状。还是得看频域上,时域离散,频域周期,所以我觉得是频域周期延申了导致的频域跨度变宽,所以信道变宽
『肆』 光通信系统中光纤光缆的成本占比一般是多少
OADM具有选择性,可以从传输设备中选择下路信号或上路信号,也可仅仅通过某个波长信号,但不要影响其他波长信道的传输。OADM在光域内实现了SDH中的分插复用器在时域内完成的功能,且具有透明性,可以处理任何格式和速率的信号,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降低节点成本,提高网络运行效率,是组建全光网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设备。
『伍』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其主要含义是什么
可以参考下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一 有效性可用 传输速率来衡量。系版统的可靠性具体可用差错率权来衡量
二 传输速率
1 码元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码元速率或传码率。其定义为每秒钟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常用符号"B"表示。
2 信息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还可用信息传输速率来表征。信息传输速率又称为信息速率和传信率。通常定义每秒钟传递的信息量为传信率,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bps)。
三 差错率
差错率是衡量系统正常工作时,传输消息可靠程度的重要性能指标。差错率有两种表述方法:
1.误码率: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或者更确切地说,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误信率:又称误比特率,是指错误接收的信息量在传送信息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或者说,它是码元的信息量在传输系统中被丢失的概率。
『陆』 求:关于铁路通信方面的论文
世纪之交的通信技术是先进的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光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它将向着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高速化及个人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通信要彻底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出行的旅客也需要在列车上享受如同在办公室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比如同其它人进行语音、数据、传真、图像等信息交流,还要接入国际互联网。另外,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迸,为保证行车安全,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高运输效率,要求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随着我国电信业垄断格局的打破,拥有仅次于中国电信的庞大铁路通信网络的铁道部,可以利用现有的专用网络设施积极参与竞争,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信业务。
要想使上述构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打破常规的铁路通信网的接入方式,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固定位置的车站(场)、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仍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同时应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比如采用“双纤单向环”接入方式,其不仅具有高速、安全、传输质量高、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特有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等特点,从而具备自愈合功能,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DLC)设备,组网更灵活、方便。组网的过程中要把投资与效益综合统筹来考虑,使系统不仅满足现在乃至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并且还需具备便于扩容的功能。
按照通信网被分为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三部分的构思来看,铁路通信网也可以通过上述划分方法进行。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情况与电信的接入通信网相似,铁道部将在未来的1~2年内建成可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互联网,它是由铁路部门依托于基础铁路电信网,组织建设的可以支持众多信息服务的、具有多媒体通信能力的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铁道部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六个面向大众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单位,为铁路通信走向市场做准备。关于有线接入这里不再叙述,下面主要讨论铁路的无线接入网,为此首先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1.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由模拟到数字,由频分多址到频分+时分多址,再到码分多址(CDMA)的发展过程,并即将向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大体可分为二代,第一代是以模拟技术为主,频分多址,工作在400~800MHz频段。由于模拟系统存在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设备复杂、抗干扰性能差、保密性不强、价位高、业务面窄等固有缺点,不能满足通信市场急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诞生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化、时分多址方式等全数字化技术,克服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缺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的移动通信数模兼容,以数字系统为主。随着用户对信息接入量的需求呈指数的增长,电信工作者们着手建立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全球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工作在2000MHz波段,采用宽带的CDMA技术,涵盖地面系统和卫星系统,包括海陆空三维服务面,集成话音、数据、视像、ISDN和多媒体多种业务。这一系统以多种空中接口和接入方式,可向高速和慢速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2.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
铁路通信网是为旅客和铁路公务、应急抢险、行车维修等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以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达到高效运营而建立的,它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但是铁路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铁路通信的无线接入部分目前仅有的是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它完成车站值班员与进入其管辖区段的列车车长以及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联系。当列车即将进站或即将出站时,这些通话才进行,否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则在列车运行于区间时,通话一般不进行,这主要是从节约频率资源,减少同频干扰的角度出发的。但是,随着铁路现代化改造进程的迅速推进,从前单一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这样就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铁路现代化运营指挥需要的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采用小区制,并完成大三角功能。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可以实现调度中心与车站值班员之间、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列车司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话功能,必须可以实现线路管理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功能,同时还必须能够实现调度中心与列车司机室之间实时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基于这一想法,构成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的集群通信方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式、CDMA移动通信方式。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集交换、控制、通信于一体,通过无线拨号的方式把一组信道自动最优地动态分配给系统内部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资源和频率资源,降低系统内呼损,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它具有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功能,特别适合于调度指挥以及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合理分配的问题,因而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现行铁路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但是这一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即将动工的秦沈客运专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和800MHz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考虑到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在越区切换过程中会存在信息的损伤,因此将数据通信部分交由无线列调系统来完成,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仅进行区间通信(如大三角功能的话音通信,公务通信以及应急抢险通信等),并留有调度电话进入的余地和接入公用通信网的功能。这一系统也是我国铁路以集群通信的方式为无线接入系统的第一例,是我国铁路通信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二、铁路无线接入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不仅要求铁路通信网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而且要以铁道部的全程全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及经营与中国电信业务范围一样的电信业务,参与同中国电信的竞争,使旅客和网络覆盖区的广大用户方便地享受信息的服务。比如随时随地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资讯信息、订购火车票等服务,在列车就能享受语音、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不过,铁路现有的通信网络设施庞大而落后,这是目前该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
80年代开发应用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信道利用率高、组网灵活等优点,能够确保旅客通话的高质量和优先等级,可供列车公务人员进行业务通信,也可利用调度功能组成临时的应急通信和收容沿线的移动作业通信,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的铁路通信的需要,秦沈客运专线就是采用这一系统来实现铁路移动通信的功能。但从更高的通信目标来说,比如为了实现列车的实时定位、追踪,让列车上和列车下的公务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整个路况信息,实现列车运行、调度等自动控制,能够为广大旅客提供除语音服务外,还能提供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还有向铁路沿线的居民提供电信业务,随着这些业务的出现,原有的通信系统就不能满足要求,应该应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对铁路通信网进行改造,建立新的、必要的移动通信系统,比如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是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当然,建造铁路通信网,应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线和无线接入系统。
考虑到未来铁路发展对通信的需求,认为在通信系统寿命期内,运输会出现明显的增加,作为用户联络手段的通信系统,在规划其指标构成时,必须计算一定的弹性需求。此外还要考虑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充性问题,选择便于扩容的通信方式。从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出发,还必须与别的系统(如微波/租用线路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此提供必要的备份。
在欧洲,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决策,最初确定的是两种系统,一个是GSM,另一个是TETRA(泛欧集群无线通信)。后来由于GSM的技术日趋成熟,使用范围迅速扩大,造价逐渐下降,并且又由于在用户迅速扩展的情况下,集群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鉴于此,欧洲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最后定位于GSM的方式,并将铁路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特色(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加进去,构成GSMR(用于铁路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铁路通信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与公用网相融合的方向,并达到与公用网的统一。从而使得用户无比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还是在铁路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进行如同办公室一样方便的信息交流,如进行电话联络,宽带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接入Internet等。而要满足这一要求,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远远不够,GSM(R)和现行的CDMA技术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惟有第三代的CDMA技术才可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铁路通信网的无线接入部分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必须是朝着第三代CDMA的方向。当然,并不是说第三代的CDMA技术就可以直接用来完成未来的铁路无线接入系统的功能,如同GSMR一样,必须将铁路通信所必备的功能(如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融入这一技术之中,形成具有铁路通信特有要求的公用无线通信接入网。
另外,考虑到铁路已经延伸到很多较为偏僻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公用通信网尚未建立起来。利用已经建立好的铁路通信网,并将其经过适当的扩容改造,比如建立单基站无线接入系统,增加移动交换功能,广泛发展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从而取得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铁路通信网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有力工具。本文讨论了无线接入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铁路通信网应该顺应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和市场的需要,在保证铁路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接入方式,特别是无线接入方式,逐步达到同公用网的统一,从而参与同其它电信部门的竞争,为出行的旅客以及网络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高质量、方便、快捷的电信服务。
『柒』 铁路通信系统由什么组成
铁路通信系统包括如下子系统:
(1)传输子系统为其它通信子系统和信号系统等提供信息传输及交换信道。该系统由光数字传输设备及光纤环路组成。
(2)无线通信子系统为固定用户如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与移动用户如列车司机、维修、公安等流动人员之间提供通信手段,它对行车安全、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应付突发事件提供保证。该系统由数字集群设备组网。
(3)程控电话子系统供工作人员与内部及外部进行公务通信联系的通信子系统。该系统由数字程控交换机网络构成。
(4)数字专用调度电话子系统是列车运行调度指挥、电力调度、防灾救护及维修等部门提供作业指挥而设置的专用直达电话系统。该系统由数字调度主系统、分系统、前台及分机组成。
(5)闭路电视监视子系统为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各车站值班员、列车司机等提供有关列车运行、防灾救灾以及旅客疏导等方面的视觉信息。该系统由图像摄取、图像显示及录制、车站控制、中心控制、视频信号传输等部分组成。
(6)广播子系统用于向旅客通告地铁列车运行以及安全、向导等服务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布作业命令和通知。该系统由中心控制设备、车站及车辆段广播设备和传输接口组成。
(7)通信电源由交流电源切换及配电屏、电源、高频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组组成。
(8)其它系统包括光缆光纤监测、动力环境监测、时钟等系统。
『捌』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指在传输一定的信息量所消耗的信道资源的多少,信道的资源包括信道的带宽和时间;而可靠性是指传输信息的准确程度。有教性和可靠性始终是相互矛盾的。在一定可靠性指标下,尽量提高消息的传输速率;或在一定有效性条件下,使消息的传输质量尽可能提高。根据香农公式,在信道容量一定时.可靠性和有效性之间可以彼此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