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投资家
世界著名投资家罗杰斯、索罗斯
世界著名成功投资家巴菲特“如果不能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瓮,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上跳下去。”??沃伦•巴菲特
全球有60多亿人口。在茫茫人海中,最富有的不是沃伦•巴菲特,就是比尔•盖茨。巴菲特
精明过人,风趣至极。也正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品格高尚、专心致志,思维清晰以及反应敏捷,才使得他在人类投资的名人录上占有崇高的位置。
一、出生于股票崩溃时期(独家证券内参,365天资讯情报站……)
1930年8月30日,天气闷热,巴菲特出生于奥马哈市。其时正值经济大萧条的中期。
小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他对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做数学计算题,特别是涉及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时喜欢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小时候,他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的孩子,他总是弯曲着膝盖走路,这样就不会跌出去太远,但是长大后,他却能够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这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布赖恩特夫人说。
二、6岁: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
他母亲回忆说,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10岁时,巴菲特最喜欢卖的软饮料是百事可乐。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这个早熟的少年非常聪明并且勤奋刻苦,他可以就美国城市人口问题滔滔不绝地谈上半天。他在小学读书时,就曾因学习成绩优异跳了一级。“他是个好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英语也很好,我记得他还曾纠正过我的错误,那是个有关词的缩写式的问题,而他是正确的。”他二年级的老师玛丽•麦得逊这样回忆说。
三、10岁:帮父亲绘制股市涨跌表
尽管年轻的巴菲特是个数学天才,但是,他对金融的痴迷程度仍让他虔诚、节俭的父亲感到非常吃惊,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神职人员,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儿子对万能的金钱力量非常着迷,像是被其咒语所镇住了似的。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
巴菲特八岁的时候,他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我对和数字和金钱相关的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后来巴菲特把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对公司做出基本分析的东西都叫做“小鸡走路的痕迹。”
巴菲特10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四、11岁:投资股票赚了5美元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
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
1942年,他的父亲被共和党人选为美国国会会员,巴菲特在奥马哈的生活受到了影响。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尽管他的两个姐姐都为此而兴奋不已,巴菲特却有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13岁时,巴菲特从他华盛顿的家里离家出走了。“他是和一个名叫罗杰•贝尔的朋友一起跑掉的。我想他们后来被警察收容了,”他的姐姐多丽丝回忆说。
巴菲特的离家出走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并且理所当然的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在那儿他被警察送回了家。巴菲特曾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很显然,他没有收购那家公司的打算。
五、15岁:投资买下一家农场出租
在华盛顿,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很糟。但是,他主要的追求还是要成为一个勤勉刻苦的报童。巴菲特一度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取报纸、送报纸对他来讲真是太重要了。任何人都不敢碰他放钱的抽屉,一个硬币都不能动他的。”他的母亲说。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
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
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巴菲特说,“当时我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一元的银币那样欣喜若狂。”
随着越来越多的理发师对这种弹球机需求量的增大,威尔逊游戏公司已经扩展到有7台弹球机,每周的赢利额高达50美元。同时,他每个月投递报纸的收入还有大约175美元。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六、17岁:大学期间组织报童送报
1947年,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
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他父亲费了很大劲才说服巴菲特继续读大学,而不是继续他的商业经营工作。于是,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顿商学院读书。在这里,巴菲特学会了打桥牌。他大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并于1950年获取了他的理学士学位。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他依旧打桥牌,所学课程得A。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他担任《林肯》杂志发行部的营业部主任,负责60个报童在6个农村地区的投递工作。同时,他还利用暑假和圣诞节在彭尼连锁店卖男式衬衫,一个小时的薪水是75美分,他自己开玩笑说:“我成了最低工资法案的权威人士。”但是,这份工作带给他的收获是,他掌握了企业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他收集了220打高尔夫球并把它们以1200美元的价格卖出。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带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钱包里到底装了多少钱?“我来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钱包,大约数了8张100美元的钞票。
巴菲特总是量入为出,坚持以最低的成本运作。他现在拥有350多亿美元资产(相当于石油富国科威特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他的负债为零。多年来,他仅有的一次负债是1971年用于购买一栋三室两卫的房子,而负债的原因仅仅是贷款利率低。
巴菲特身高5英尺,中等身材。他很容易被看成是职员、会计师、银行家,或是美国沃尔玛连锁百货公司一个普通员工??一头乱糟糟的头发,皱皱巴巴的衣服,高声说笑中夹带着中西部的口音。他一生精力充沛,坚定果断,热情风趣。专栏作家约瑟夫•诺柯亚说:“巴菲特的才能是别人无法超越的。通常,他所要做的,就是快速扫一眼资产负债表,以便了解他是否有兴趣收购一家公司??因为他在数字中能发现我们其他人发现不了的含意。”
Ⅱ 请问各位,世界顶级大师,比如索罗斯,彼得林奇等,他们和中小投资者的区别什么
首先告诉你索罗斯是一个基本面的操作者,和彼得林奇一样,但是他们的投资品种不一样。
因为他们的基金性质不一样,索罗斯有点像私募,而且它的投资品种非常广泛,从股票到期货再到外汇黄金期权,而且他们经常跨市场交易,彼得林奇则是股票基本面的投资者,另外从资金规模上来说,索罗斯的基金规模要大于彼得林奇,索罗斯属于巨无霸级别的,而彼得林奇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基金,所以他们的投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这样的小投资者。
索罗斯主要是通过他的反射理论来赚钱,他的反射理论指的是一个宏观的市场是否过热是否疯狂,也就是整个市场的趋势是不是见顶,而不只是一个股票的走势,因为他的基金规模非常强大,只要他全部进入股票市场,整个市场都会疯狂。所以他都是分散投资,并且只把握市场的主行情,所以对大众投资者他的这种方法我觉得不适合。
对于彼得林奇,他是股票基本面的投资者,这在中国不适合,因为中国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你不可能给你孩子买一筐股票,靠分红就能保证他以后的生活,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而且金融监管不到位,我国是受害人举证制度和国外正好相反。
如果你希望通过彼得林奇的方法赚钱最好投资美股。
另外就是他们赚钱的程序是大规模资金的操作程序,对小资金不适合。小资金最大的优势就是船小好调头。大资金完全相反。
Ⅲ 世界上最值得精读的十大证券书籍都有哪些
一、投资方法类(技术 基本面)
1、《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作者:罗伯特·D·爱德华兹,迈吉。图形图表类的鼻祖,已经是第九版了。各种顶和底,各种形态学都在这里。约翰的一句格言很精彩:“当您走进股票市场,您是在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在这里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将会遇到行业中最敏锐的、最坚毅的头脑的挑战。您是处于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之中,其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部门,它们全都处于深入的研究之中——这些研究者在经济上的生存依赖于他们能做出的最好判断。您必然会被方方面面的劝告、建议或帮助所包围。除非您能够发展起您自己的一套市场哲学,否则您就能分清好与坏、真实与虚假。”
2、《日本蜡烛图技术》
作者:(美)史蒂夫·尼森 ,丁圣元翻译。美国人写的日本人发明的东西,流传这么多年,好不好看过才知道。K线是值得下功夫去研究的,练好了成了基本功就可以拓展至基本面和行业的研究中,但是K线基础是必不可少,V们都精通此道,乃不传之秘,只能自己用心学了。
3、《史丹·温斯坦称傲牛熊市的秘密》
台湾版名为:多空操作秘笈,通俗易懂的佳作,“一贯性”是核心纪律,看了就会心潮澎拜的。史丹·温斯坦介绍他的投资哲学时说:第一课就是一贯!在过去的25年里,我始终一贯遵守我的方法和纪律,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这个星期是基本面分析者,下个星期又成了技术分析者。不要这个月跟踪A指标,下个月又研究B指标。找到一个好的方法,遵守投资纪律,并且始终坚持。
4、《以交易为生》
作者:亚历山大·埃尔德,译者,符彩霞。从普通散户做起,直达成功交易者的经典指南,操作生涯不是梦!“有四种动物经常在华尔街被提及:牛和熊,猪和羊。牛代表买进的人,熊代表卖出的人,猪代表贪婪的人,羊代表追随者。只要市场开盘交易,牛就会买进,熊就会卖出,他们都会赚钱,但猪和羊却会被人踩在脚底下。”
5、《股市真规则》
作者帕特·多尔西是著名的晨星公司的股票分析负责人,该书的股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学派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公司基本分析方法和股票估值的投资方法和原则。
6、《怎样选择成长股》
作者:费雪。巴菲特在1969年说过:“我是15%的费雪和85%的格雷厄姆的结合。” 格雷厄姆思想的精华是“完全边际”,费雪的思想的精华是选择数量不多的成长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费雪指出想找到真正杰出的股票,并不需要什么内幕消息,通过“闲聊”法就可以找到。费雪认为真正出色的公司,绝大多数的资讯都十分清楚,并不需要十分专业的投资经验。而很多投资者都偏好于打听公司的内幕消息,当然他们不知道70%以上的情报来源于公开信息这样的道理。
7、《通向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是范K·撒普博士(Van K.Tharp)。书中认为,交易有三个组成元素:心理状态、资金管理和系统开发。范K·撒普博士认为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大概占60%),其次是资金管理/头寸确定(大概占30%),而系统开发是最不重要的(只占约10%)。该书在考察了各种交易实战之后,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长期趋势跟踪、基本面分析、价值投资、波段交易、价差交易、套利、周期等等。作者认为,这些理念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更有效(或更有价值),对任何一个理念也不会表达任何个人倾向;只要你有一个期望收益为正的系统,你就可以利用任何理念进行交易。
二、传记思想类
1、《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Livermore就不多说了,大家太熟悉了,十分精彩。
重庆大学金镝:有史以来最伟大证券投机者“杰西·利维摩尔”的传记小说,当代最杰出的30位证券交易员心中排名第一的伟大著作,《十年一梦》作者青泽老师强烈推荐之作品,翻译稍嫌不给力——95分。
2、《专业投机原理》
作者:维克托·斯波朗迪。它之所以如此畅销不衰,是因为其内涵丰富,每读一遍都另有领会,读之如练功,层层增进:对道氏理论的理解与研究深刻明了;对趋势变动的说明让人豁然开朗;结合市场阐明各种经典技术分析指标;重视风险管理和自我认知。“123理论”和“2B理论”实战性非常强。
3、《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选择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如下内容:如何找到最佳的赚钱机会,在去公司参观时应该查看什么、避开什么,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如何使用年报进行分析,如何利用那些能带来最好收益的其他信息资源,以及如何对待那些经常在股票的技术分析中用到的各种数据(如市盈率、帐面价值,现金流等等)。
4、《战胜华尔街(Beatingthe Street)》
书中精选了21个选股经典案例,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本书还归纳总结出25条投资黄金法则,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凝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于心,从而在股市迷宫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5、《大投机家》
作者科斯托拉尼是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20世纪股市见证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有如美国股神巴菲特。作者的书很多,这是代表性的一本。最后一章被翻译为“写给敢做敢为的人”、“为那些有意从事这一行业者而写”,我理解为是对职业投资者的建议。
科斯托拉尼绝不会建议向某人建议去做投资者,因为他知道“失败在所难免”。在人们真正了解股票交易所并掌握一定的经验之前,是要交不少学费的。他反复强调,在股票投机中挣来的是痛苦之财,首先得到的是痛苦,然后才挣到钱。
6、《戴维斯王朝》
作者:(美)约翰·罗斯查得 著,胡雍丰、傅晶 译。戴维斯以低市盈率买入潜力股票,等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尽享EPS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买入低市盈率有很多安全边际的保护,卖出策略提醒投资者持有再长的期限也只能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7、《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
巴菲特对罗杰斯的评价是“把握大势无人能及”。吉姆反复强调:“你必须看懂数字,数字能告诉你一切答案。你最好能多读读历史和哲学,它们会帮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判断,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视野决定成就,一点没错。
8、《炒股的智慧》
我不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对这本书的钟爱,我几乎能够背下来,自己看吧。本书是为那些和作者一样、真正想以炒股为生的投资者而写的,很多人赚钱时,不知道为何赚到钱,不知下次要怎样做才可以重复赚钱的美好经历;亏钱时,不明白为何会输,下次要怎样才能防止再次亏钱。单靠运气,你永远无法不断地从股市赚到钱并把它留下来。
9、《股神:是川银藏》
日本人氏川银藏百发百中的判断力,预测经济形势和股市行情的准确性令人吃惊,因此被称为股市之神。世界上著名的股市投资家巴菲特、索罗斯、邱永汉等都对是川银藏的投资手法推崇备至。是川银藏验证了下面这句话:股市中赚钱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知道内幕消息的人,一种坚持自己操作原则的人。这本书现在好像不好买了。
10、《投资生存战》
作者:吉拉尔德·勒伯,该书于1936年、1937年、1943年、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65年和1996年进行了重版。重版次数之多,相当罕见。欧奈尔在他的著作《如何在卖空中获利》(How To Make Money Selling Stocks Short)的序言中推荐的书籍包括《投资存亡战》和《股票作手回忆录》。最经典名言:“在过去40年中,我在华尔街上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无知,而且自己也是那么的无知。”
11-13、曹仁超的《论势》、《论战》、《论性》三部曲
曹SIR大家很熟悉了,这三本书精彩之极。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商杰西•利弗莫尔认为投资的三大难题分别是:时机、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曹仁超《论势》、《论战》、《论性》三本书似乎分别回答了利弗莫尔的这三大难题。《论势》是投资哲学,讲进出时机,《论战》是投
三、股史心理类
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是法国的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冯克利翻译。这本100多年前出版的经典著作经常在其他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以及其他投资书籍中被提到。勒庞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灭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任何一个人,作为个体来看,都是足够理智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如果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立刻成为白痴一个。《乌合之众》中提出的观点是:“群众孕育着愚蠢,而不是集体的智慧。”
2、《投资者的未来》
作者为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西格尔教授在该书中提出了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这个原理,不管真实的利润增长率是高还是低,只要它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取高额收益。
3、《股史风云话投资》
西格尔,本书对股市200年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股市与经济环境的关系作了精辟论断,并介绍了相应的投资策略、工具和技术。
4、《投机与骗局》
包含了两部投资经典:《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和《混乱中的困惑》。该书收录了与投机和金融市场直接相关的三个章节:密西西比计划、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潮。该书探讨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价格的变动,在群众性癫狂背景下,经常会走过头,“显然”已经被高估了股市有时还会被进一步高估;在到达最高价格之前,每一次卖出都被迅速证明是错误的。
5、《非理性繁荣》
作者罗伯特J·希勒(RobertJ.Shiller),该书是行为金融学领域重要的一本著作,行为金融学是关于心理因素如何影响金融行为的研究,是继技术分析、基本分析、有效市场理论之后,解释证券价格波动的一种最新理论。
6、《逆向思考的艺术》
作者是汉弗莱·尼尔(HumphreyB.neill),中文版译者丁圣元。尼尔于20世纪中叶提出“相反意见理论”,不长时间后便成为市场研究理论中的一支,尼尔本人也俨然是该理论的创始人。“当所有人想得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根据尼尔的思想,前面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因素,正是这项因素潜在地驱动着经济繁荣和萧条的更替,困扰着我们的文明。密西西比的地产泡沫、荷兰令人难以置信的郁金香球茎狂潮、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都是灾难性的历史教训,这些灾难的发生无不经由从众心理的作用而扩大、加速。
7、《与天为敌》
作者是彼得L·伯恩斯坦(Peter L.Bernstein)。描述了西方社会1200年迄今的风险史,是一本轰动全球金融界的风险方面的名著。该书讲述了一群思想家的故事,这些人靠卓越的洞察力提出了如何让未来服务于当下。如果认识与管理风险,伯恩斯坦讲述的故事总是以不同观点间持续的剑拔弩张为标志: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最佳的决策应该建立在数量和数字的基础上,依靠过去的模式决定;另一部人则将决策更大程度在建立在他们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主观信仰之上。
8、《成事在天:机遇在市场及人生中的隐蔽角色》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Nassim Nicholas Taleb),该书另外一个中译本取名为《随机致富的傻瓜》。塔勒波在《成事在天》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导致极端成功的最经常原因是运气使然。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如果有人把不计其数的一群猴子放在一些打字机跟前,让他们胡乱敲击键盘,其中肯定有一只猴子会打出一篇一字不差的《伊利亚特》。我个人的理解,目前一些非常成功的股票投资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与那只打出《伊利亚特》的神猴差不多,可能就是由于运气使其成功的。
Ⅳ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投资人,或者是很有传奇色彩的投资者
1、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享年94岁(1870年8月19日-年6月20日)
2、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享年63岁(1877年7月26日-1940年11月28日)
3、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享年82岁(1894年5月9日-1976年9月21日)
4、是川银藏,享年95岁(1897年-1992年9月)
5、杰拉尔德•勒伯(Gerald M. Loeb),享年76岁?(1899年-1975年?)
6、罗伊•纽伯格(Roy R. Neuberger),享年96岁(1903年7月21日-1999年)
7、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享年93岁(1906年-1999年9月14日)
8、菲利普•费舍(Philip A. Fisher),享年96岁(1907年9月8日-2004年3月11日)
9、斯尔必•库洛姆•戴维斯(Shelby Collum Davis),享年85岁(1909年-1994年5月24日)
10、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享年95岁(1912年11月29日-2008年7月8日)
11、约翰•伯格(John Bogle),(1929年5月8日-)
12、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1930年8月12日-)
13、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14、约翰•聂夫(John Neff),(1931年-)
15、威廉•欧奈尔(William J.O’Neil),(1933年3月25日-)
16、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1942年10月19日-)
17、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
18、安东尼•波顿(Anthony Bolton),(1950年3月7日-)
18位最伟大的投资家,陶博士的博客推荐,你可以看看。
Ⅳ 一个专业投资者的至深感悟:股票的本质是什么
(慢慢看,细细品,或许你能豁然开朗起来。。。。。)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会提出一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甚至在正统的“投资者”看来有些离经叛道、听起来惊世骇俗的观点。我希望认同我的朋友继续读下去,不认同我的朋友一笑置之,不要较真,也不要企图通过辩论来改变我的看法,更不要愤怒地谩骂。对我的观点抱一丝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将是我非常乐意见到的。因为我这些言论是深思熟虑的。我说的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说出了我所知道的全部,但我保证我说的全是实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你有十年以上的股票理论和实战功底,我这些文字对你来说也许更容易理解;如果你是初学者,虽然过一段时间再来读这些文字更为合适,但是现在不妨先跟随我的思路读下去。为了化繁为简,有些地方我将不得不采取直接给出结论的做法。因为做股有许多流派,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有“专业人士”站出来“批评指正”,很抱歉那样的探讨恐怕会使这本书偏离主题而在枝节问题上走得过远。大家记住这里说的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认知,有些地方乃至整体上不符合你的思想观念那是再正常不过的。 我们不得不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 什么是股票?股票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那样简单、基础,但是两百年来却是愈辩愈模糊。在投机客看来,管它什么股票、商品期货、石油、美元乃至股指期货,统统给它们取了个统一的名字,叫做“筹码”。“筹码”者,金钱魔术师之道具也!在电子交易的时代,你叫它们电子符号、游戏砝码也行。同样是这些电子符号,在“价值投资者”眼里,它们却具备了贵族的血统:他们的“一股”代表一个企业,代表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行业地位、代表该企业董事长的个人魅力、代表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代表一只能下金蛋的母鸡……总之它被赋予了太多的神圣意义。在无神论统治下的国度,“价值投资者”对他们购买的那“一股”所抱持的感情和期待与神的子民对神的崇拜有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美国当代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价值投资派”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则是价值投资派的开山鼻祖。人们都知道巴菲特和他的两位老师并不完全相同,两位老师之间也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巴菲特、格雷厄姆和费雪这三个人对价值投资理论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从而走出了一条和以“道氏理论”为指引的技术分析路线完全不同的侧重个股研究的新道路。他们的理念和方法深深的影响了后来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顶尖投资大师威廉·欧奈尔和彼得·林奇等人。然而不幸的是,美国的投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就象巴菲特本人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是美国造就了巴菲特,是在美国的经济土壤上诞生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就象香港造就了李嘉诚、台湾造就了王永庆一样。这些人在中青年时期只要换个位置、挪挪窝,就会象盐碱地里种植的庄稼一样无声无息地死掉。个人认为,在美国之外的其它各国照搬价值投资理论,下场正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象美国那样充满勃勃生机和几乎无穷无尽的创新力,以及在创新力基础上维持如此之久的经济繁荣。看看那些执世界各行业牛耳的伟大企业,那些曾经高速成长的“百倍股”、“千倍股”,成批成批地诞生在美国:微软、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沃尔玛……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成百上千以“十倍股”面目出现的中小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尽管格雷厄姆将他一生的经验和理论都无私地写在《证券分析》、《财务报表解读》和《聪明的投资者》三本书中,但是后人能象它的作者一样掌握这些弹性很大的理论吗?巴菲特则是迄今为止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年长的企业家、金融家和投资家,他一生的经验,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传授给后人呢?这些人500年未必能够出现一个,他们是不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派”的信徒们有集体沦为“伪价值投资者”的危险。 好在世界上业绩突出的顶尖交易员没有几个是价值投资者 ,他们多数属于本书将要重点讨论的另一类人——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迄今为止,他们的队伍之庞大、业绩之出众,普通的“价值投资者”难以望其项背。尤其重要的是,以维克多.斯波朗迪为代表的“专业投机者”所取得的成就是可以复制的,他们的分析方法也是能够通过培训来传授的(指初级的、基本的内容,高级的技术和经验还是得靠自己领悟)!因此这时常争吵、争抢“正统”的两派哪个更适合中国投资者已经不言自明:在中国,专业投机,才是踏浪股海的王道!综上所述,得出一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国内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们可能是一些连做股票的门都没进入的一些人。他们中的部分人虽然赚到了钱甚至是大钱,但是他对自己所赚的钱很不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能否在下一次交易中复制自己的成功!所谓的长期持股的信心也经常因为盲目和缺乏方向感而倍受考验和煎熬,在做假成风的中国股市这种矛盾错乱的心情更为突出。他们是盲目的,更是懒惰的。
Ⅵ 帮我解释下这个金融观点
美国,日本,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资金流出国.在经济正常期间,大量的美国资金,日本资金流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去投资.经济世界的规律是,人均GDP越高,发展越慢,人均GDP越低,发展越快.和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一样,GDP高低之间有引力,在经济正常期间,发达国家的资金总是涌向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
在经济危机期间,因为投资回报率有可能形成负数,为避险,资金会回流到输出国.除投资资金回流外,还有更大的套息资金回流.套息交易已经完全左右着全世界的外汇流动和外汇市场.人们总是从低息国家借入货币,通过美元中介,换成其它国家的高息货币.懒惰的投资者就是直接存在银行,享受息差收入.由于有杠杆,息差又很容易达到2%-8%,放大个三五倍就利润惊人了.所以息差交易控制着外汇交易.这样,高息货币的价格实际是被严重扭曲的,低息货币也是.金融危机一发生,意味着高息国家要降息.投资资金加套息资金的回流,,促使了资金流出国国家货币的大幅升值.最近的七十天,美元升值了17%,其中10%以上得益于这两种资金的回流.而日元70天升值了10%,几乎全部得益于这种回流.
既然在经济危机期间,尤其是后期,必然是资金流出国货币大量升值,所以资金流出国国债受追捧.资金流出国货币受追捧.
除此之外,美国的降息趋势让美国国债比日本国债更加受追捧.现在美元仅仅是对日元和人民币没有升值,在经济危机后期没有投资方向,所以美国国债成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如果在半个月前买入美国国债,现在收益是5%,而买入黄金,现在收益是-13%.国家如果按照刘军洛谢国忠的金融小白菜投资思维就完蛋了.国家投资都是长期投资.美国已经接近于没有降息空间.预期在2009年10月,石油价格由147元跌到50美元,黄金由980美元跌到500美元,黄金跌幅较好于石油.全世界可交易的黄金价值只值4000亿美元,我国有外汇1.9万亿美元,投资黄金无法投,而且会严重亏损.而买美国国债,每年的债券利息可以稳拿在手,而且可以享受美元升值利益.我国享受美国升值并不多,其它国家享受美元升值才利害.
至于说投资能源那就更愚蠢了.经济没有走出低迷,能源只能不断下跌.底部应该出现在一年后,石油有可能走到45-55美元,现在远不是投资时机.危机期间投国债的投机定律是不会变的.要投资石油,也要到半年至一年后再逐步进入.
说投资俄罗期也很愚蠢.这次危机,受损比例最大的将是俄罗期.第一俄罗期也是外汇富余国,不缺投资.第二俄罗期的管制非常严格,对中国资金尤其忌讳.第三投资能源必然要等到经济接近复苏的时候.
还有说投资美国蓝畴企业.这种说法看似可行,但还是不行.现在美国的股息回报远远低于债息回报,时机未到.而且现在美国大企业倒闭的风险非常大,因为他们和中国不同,大企业都类拟金融机构.
Ⅶ 世界最出名的十大投资人
世界十大投资人出名
1 沃伦巴菲特——美国最大和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个全球公认为现代“久经磨练”的经理人和领导人。一个比杰克韦尔奇更会管理的人,一个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管理和影响公司的人。
2 彼得林奇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伦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3 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老师”。
4 邓普顿爵士是邓普顿集团的创始人,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资者之一。福布斯资本家杂志称他为"全球投资之父"及"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
5 乔治索罗斯号称“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他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
6 约翰内夫,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见经传的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理财专家。
7 先锋集团(VanguardGroup)的创始人、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博格尔.
8 麦克普莱斯是美国价值型基金经理人中的传奇人物,以价值投资著称.
9 朱利安罗伯逊管理的全球第二大避险基金———老虎管理基金的规模,仅次于国际知名金融炒家索罗斯所创办的量子基金。
10 马克莫比尔斯 1999年被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指派为董事及全球公司治理工作团队负责人
Ⅷ 根据学过的投资心理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管从何种角度讲,约翰.D.洛克菲勒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首富了。他简直能点石成金:股票、债券和油井,样样做得都很出色,这位大富豪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的神话激发了《纽约时报》记者的兴趣,他绕有兴趣地问起洛克菲勒致富的秘诀。
“您是如何取得这般伟绩的?”记者问道。
“很简单,”洛克菲勒回答说,“我的成功有赖于三件事情,只要认真遵循,人人都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财富:第一,我比别人更早地来到办公室,对工作更加投入、更加热情;第二,每天下班后,我总是很晚才离开办公室——一天结束之后,有很多收获;第三,我财运当头!”
不幸的是,如何交上鸿运,本书作者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我们可以让你找到妙趣无穷的“油井”,潜力巨大,在期货市场获得丰厚的回报——这口“油井”就是你自己!我们意在帮助你认识并能够充分挖掘
个人潜在的自然资源。所谓潜在资源就是个人的心理素质,它将决定你的自信、自尊、信仰、注意力及心态。心理素质在期货市场中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既可以让你稳操胜券,也可以使你一败涂地。为了在期货市场获胜,得到满意的结果,如何学会调整心理状态,就是我们要涉入的主题:投资心理规则。
我们注意到,充斥市场的书籍读起来要么像是部队军用手册,内容如出一辙;要么像是东京手表制造商发行的说明手册,由日文译成捷克斯洛伐克语,然后译成斯瓦希里语,最后译成英语。内容则是告诉你如何将数字手表调成第三时区。我们希望本书自始自终能成为你开卷有益的读物,在实际交易中有所裨益。欢迎你在书的空白处随意笔记,让本书伤痕累累吧!总之一句话,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你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人。作为专业投资者,在多年的期货生涯中,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下一些言论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同时也经过我们采访的期货大师的验证,那就是:
●商品价格并非无序可寻。任何市场和价格运行都由其内在的规律。
●卓越的投资技巧都可以学而知之。投资技巧可以学会;也就是说,想要做期货市场的迈克尔·乔丹,没有必要强调天生资质应该如何骁勇聪慧。
●在期货市场中,只要善用成功的投资策略和技巧,就可以做到连续盈利。
●决定投资成败的是你的心理、注意力和个人思维模式,而不是交易系统。
●信心源于不断的磨练。
●你必须清楚交易的动机和目标,然后采取行动。
在列举了有关期货交易的一些通论之后,我们还必须向读者朋友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交易?
向熙熙攘攘的投资人提这样一个问题,得到的答案自然是千差万别。当然,赚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倘若把赚钱视为从事期货投资的唯一动力,那么你注定会失望的。正如吉尔·格林伯格讲的,“投资就像玩七巧板,我喜欢这种游戏。财富是诱人的,但智力挑战是激励我在期货市场拼搏不止的真正动因。”按照我们的经验来看,在成功的投资者中,很少有人只关注金钱的。事实上,金钱反倒是成功的投资者内在动机的次要因素。“我喜欢同美洲鳄较量。如果一天结束之后,我去舞厅跳舞消遣,这没什么说的;不过,滋养我的是期货市场日复一日的较量。正是这种无休止的挑战呼唤着我重归市场。”另一位投资高手如是说。
清楚你的投资动机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在开篇就提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交易?请不要想当然地给出答案,请记录你选择投资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吸引你入市?请详列在下面:
分析上面你所列举的投资动机,期货市场是实现上述意图的康庄大道吗?假如你的投资动机是寻求刺激,蹦极或者帆板运动不也同样可以达到这种目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止步,不要再往下读了!不要再看了!就此止步!如果你在书上还没有涂涂抹抹,我们劝你按原价退回《投资心理规则》;不过,考虑到书眼下的处境,你也许更愿意把它放到旧书店。或者,你还可以将它转手给那些渴求投资成功的朋友或同事,他们更愿意了解自己,了解期货市场。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自己投资的真正动机,或者说是涉足期货市场的理由,但是这又与成功交易有什么重要的关系呢?答案很显然,你的投资动机将决定你在期货市场中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意向及投入程度。因果相袭。例如,你投资的主要动机是同市场在智力上决一胜负,那么你就要有意识地将这种理念糅合在个人的投资风格和策略中去,这样有助于确定你的市场行为。
动机决定你怎样关注、关注什么、自信心水平和成就感,个人信仰的有效性或者是局限性(都与交易有关)、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总之,动机决定与成功交易相关的一切重要因素。
“激励自己,确认动机,照此行动!”
——齐格.齐格勒
只要浏览四周有关投资方面的书籍,你会发现这样的交易原则几乎随处可见:
●做好资金管理。
●切勿过量交易。
●不要扭盈为亏。
●顺势而为。
●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指令。
●不要加死码。
●扩大盈利。
●接受小亏。
●莫刚愎自用。
●高抛低吸。
●避免跟风。
●买传闻,卖事实。
●市场永远是对的。
●避免恐惧和贪婪。
●远离交易清淡的市场。
●不要单纯因为价格决定买卖。
●保留资金。
当然还可以列出许多,几乎每位投资者都熟悉这些交易原则,但问题是,为什么优秀的投资者却是凤毛麟角?其根由与客观的原则和交易体系并无太大的联系,却与主观行为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总是通过眼观、耳听来“感觉”市场,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形成个人的观点,然后才采取行动,进行交易。
传统的交易书籍认定投资心理技巧是天生的。人们认为,投资者要么天生具备这种技巧,要么天生不具备。通俗地讲,一个人要么生性坚强,勇气可嘉,要么就缺乏投资者应有的素质。可是,正如投资本身,心理技巧也可以通过筛选、学习和实践来获得。
成功投资者必备的心理技巧:
●强烈的个人动机。
●设置目标。
●自信。
●控制焦虑。
●专心致志。
●精神调节。
●积极而振奋的自我对话。
●心态调整。
列举上述几项内容时,我们必须向自己提两个基本的问题:(1)抑制多数投资者实现他们愿望的市场行为有哪些?(2)交易过程中,阻碍他们运用特别技巧的心理因素有那些?
通过我们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几位优秀投资者的采访来看,我们认定走向成功交易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确定止损。
●不能及时止损出局或获利了结。
●固守成见。
●怯懦型交易。
●冒险型交易。
●过度乐观型交易。
●犹豫不绝,错失良机。
●错失突破行情。
●没有盯准机会。
●方向正确不等于赚钱。
●交易体系不连贯。
●资金管理不良。
●心态不正常。
1.不确定亏损
没有人已经意识到亏损还入市的,没有人预期到市场已经到顶还勇敢介入买多的。同样,也没有人意识到价格还会创新高还积极抛空的。但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却频频发生。所以不管交易什么品种,每次入市前,你必须首先要留有回旋的余地,不是在入市后,而是要提前!如果你害怕遭受亏损,不要交易。
2.不能及时止损出局或获利了结
交易场上有句老话,“及时止损最为高。”说的很对。亏损是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反也一样,要及时获利了结。如果市场已经达到你预订的目标,及时获利出局。多数情况下,市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3.固守成见
这简直就是吧自己锁入牢狱。正如乔治.西格尔一语道破,“市场就是指挥棒。”市场告诉你一切。多倾听!记住神秘人物贝拉讲的,“观察出真知。”
4.怯懦型交易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流传着一个“年轻人哈尼”的老笑话。那时候,波士顿的精神病人还没有受到警察的监控。一天,有个人正在客厅看晚报,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轻轻地走到门前,没有开门,问道,“谁啊?”
门外的精神病人说:“波士顿杀人犯。”
那个人就转回来,穿过客厅,走进厨房,对他的妻子说,“亲爱的,找你的!”
我们常常在学术交流会上引用这一轶事,将之比作你从别人手中承接一项自己无法控制的交易。或者说,听小道消息就像是陷入这种波士顿怪圈中。不要这样做!这是一扇你本不想打开的门!
5.冒险型交易
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空军敢死队一样进行交易。也许你会感到背叛,怒不可遏,你想要报复,趁早撤身!你会撞的粉身碎骨。
6.过度乐观型交易
同冒险型交易相反,你感觉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要当心!
7.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该做的你都做了:日线、周线和月线;你研究了江恩、费波南齐、维可夫以及艾略特波浪。市场已经走到你预定的点、线位,可你就是裹足不前!
8.错失突破行情
就像赶到飞机场,却眼睁睁看着飞机起飞。如果能搭乘这趟班机到底理想目的地,是多么美妙!
9.没有盯住机会
市场总是纷繁复杂。你应该如何集中精力、按图索骥?如何保持头脑清醒、辨伪查真?
10.方向正确不等于赚钱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交易场所,总有这样一些人,到处向同事张扬,他们几乎在所有的市场都找到了高点和低点,然而就是没有获利。这项游戏的名字就是获利,是的,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11.交易体系不连贯
如果你采用的交易体系不错,坚持下去。正如常言所说,“如果你不用......丢弃它。”
12.资金管理不良
你早已听过多遍了,“可是,眼前的机会看上去那么合情合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
13.心态不正常
依照我们的经验来看,期市交易80%的失败是由于心理不稳定造成的。只有心态正常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正如吉恩.阿加斯里特所言,“心想事成。成功因你自己而为。”
成功的投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跨越你的心理障碍,调节自己的心态,自信、自尊、自立,这样自然会产生良好的判断,综合利用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你就能获得满意的战绩。然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地?耐心。
你是否曾想过改变你的人生,但是未能如愿?你是否曾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但难以持之以恒?你是否曾渴望在某项事业上获得成就但因意志脆弱而以失败告终?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该庆幸,我们是人类。对于上述任何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不同程度地作出肯定的回答。但这与交易有什么关系呢?其关系如下:假如你立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期货投资者——正如我们希望在其他事业上有一个重大突破一样,想要成功,你就必须达到一种境界。成功投资的特点如下:
●设定目标。
●制定计划。
●反复斟酌、反复调整。
1.设定目标
了解你自己最终的想法。你对自己的理想要有一个具体的、可行的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人,这就意味这我要......只有......我才能成功。”
2.制定计划
你必须制定一套程序,符合个性的投资策略,然后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和节律来实现你的理想。
3.反复斟酌、反复调整
成功交易就像成功本身一样,不是一座等待攀登的孤峰,也不是一件等待你去捕获的“静物”。如果你想在期货市场取得成功,你必须把它看做一个过程:内心起伏动荡,心惊肉跳,饱受恐惧与忧虑的折磨,但又有极高的回报。所以你必须学会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如果你的方法能够随心所欲,坚持就是,但是你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来辨别成功和失败的策略,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你观察过正在学习走路的孩童么?在学会走路之前,他们曾经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同样,成功的交易也要依赖灵活变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期货投资者的共性
所有的期货投资人,从新手到最成功的投资者,他们都有这样的共性:亏损的时候,他们会有挫折感,甚至是绝望——心灵的空虚,精神的负重,一起向他们袭来。但不同的是,成功的投资者在其生涯的不同时期,会采取一些个人的战略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他们自己探索一些具体不同的方法,修正心理潜在的固习。这些技巧和策略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从心理角度来看,要想成为出色的期货投资者,同实际生活中在某些方面希望有所建树并无差别(比如说减肥)。成功投资需要四个步骤,我们称之为四个Cs:
●付诸实施。
●苦心笃志。
●创建新的行为模式。
●不断调整。
1.付诸实施
人生任何重大的变化都源自强劲的成功动机,想象一下拉里·伯德、皮特·琼斯或者“魔术师”约翰逊。成功的投资者为了实现理想,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事业中出现的任何困难和挫折。他们勇于直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有一则轶事,讲的是一位穷人,不辞劳苦去教堂祈祷。
“仁慈的上帝!”他顶礼膜拜,“求求你让我中奖把!”
一个星期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又一个星期日,他重新来到教堂,再次祈祷,“仁慈的上帝,难道我中奖真的会伤害到你吗?”他还是没有中奖。六个月过去了,他决心中奖,对祈祷的神力深信不疑。他又回到教堂,仰首向上,用近乎祈求的声调,动情地说:“噢,上帝啊!但愿本周能让我中奖。”
正当他祈祷的时候,突然从教堂的上空传来一个神圣的声音,打断了他。
“约翰,”声音说,“你得先买张票。”
交易也一样。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先买张票。选定目标就是拿到了通行证。
2.苦心笃志
你看到过孩子们怎样学大人的车么?他们饶着方向盘,忽前忽后,忽上忽下。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开动车子,但是车子并没有动,因为需要用钥匙启动,车子才能动起来。期货市场也一样,你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思路.它就是启动你成功交易发动机的钥匙。关键是,自己要拥有一系列积极的信仰,并且在期货市场取得一定成功,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成绩。正如布卢斯·约翰逊讲的,“你得相信市场存在机会,你可以赚到钱。”
3.创建新的行为模式
如果你想减肥,就不能吃法式干炸土豆,吃冰激凌。否则是异想天开!你必须屏弃旧的习惯,取而代之以新的行为。如果你在困境中能够接受亏损,或者说在别人抛空的时候买进,或者是能抓住突破,想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怎么做!优秀的投资人开发出了适合自己的、新的行为模式,在交易时候能够果断、自然地出击。你也能!
4.不断调整
最后,当你抛弃旧的操作思路,而代之以新的获胜技巧,就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你要不断调节自己——突破时候买进、反弹时候抛空、根据自己设定的价位入市,等等——按照你的思路去交易。简要地说,就是要节制自己,合理地调整你焦虑的精神状态,使之自然、客观。节律可以产生信心,最终使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