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金融体制的利弊是什么
与其说美国的金融体系有什么弊端,倒不如说美国整个经济社会体系专有什么利弊。美属国奉行自由经济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很少干预,以致形成今天“小政府”的格局。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就是在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去经济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咨询或是实体经济)而不是像中国都去考公务员。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作为经济活动监管者的政府永远追不上那些经济领域的天才的脚步,体现就是立法的脚步远远落后市场发展的步伐。举个例子,今天华尔街交易的金融衍生品,或许50年后国会的那帮人才会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然后制定法律进行监管,但是那个时候,金融衍生品或许又已经跑出去一百年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贰』 美国金融体系的介绍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叁』 美国金融体系是什么样的
美国的国债不愁卖不出去,美国只要缺钱了就可以发行国债,自然有人买
『肆』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金融体系吗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兴旺的金融业,其金融监管严厉而不失灵敏性。纵观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变革的历史,大致遵照了自在竞争——金融管制——放松管制——重新管制的变化过程。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的金融业较少遭到管制,处于自在竞争时期。直到1914年美国依法设立了中央银行——联邦储藏体系,才标志着美国现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制度的构成。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布了经济自在主义的破产,美国政府对金融业的态度从较少干预转为全面的直接收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堕入“滞胀”危机,新经济自在主义重振旗鼓,并开端影响政府的经济政策。放松管制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到达高潮,这一方面带来了金融业的蓬勃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在放松管制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监视,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迸发的储贷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监管进入了理性变革时期,在监管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停止了变革。1999年《金融效劳现代化法》的出台,废弃了美国66年的分业运营制度,揭开了金融业混业运营的序幕。
从以上金融监管制度的革新过程来看,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一次次整治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树立并完善的,每一次危机都迫使监管当局对监管重点和监管方式停止调整和变革,以顺应金融环境变化的新请求。
『伍』 我国金融体系融资结构与美国的区别是什么
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我国一高七偏的金融结构.,非金融机构(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融资结构偏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偏商业银行机构,银行市场结构偏大银行垄断。银行所有制结构偏国有银行,银行贷款类型结构偏企业生产经营贷款。银行贷款对象结构偏国有大型企业贷款。金融区域结构偏大中城市。结构性扭曲的低效能效应个人和企业“借钱难”与“投钱难”同时存在。较多年份国内投资小于国内储蓄。外资进入和内资外逃同时存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企业的资金利税率相差迥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的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每况愈下。作为银行主体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累了太多的不良贷款

在美国,银行资产对GDP的比重为53%,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相反,美国的股票市值对GDP的比重为82%,大约比德国高三倍。因此,美国英国的金融体制常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
一个金融体系包括几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第一,金融部门(FinancialSector,各种金融机构、市场,它们为经济中的非金融部门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融资模式与公司治理(,居民、企业、政府的融资行为以及基本融资工具;协调公司参与者各方利益的组织框架)第三,监管体制(RegulationSystem)。金融体系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适应与协调。
因此,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的区别,不仅是其构成部分之间的差别,而且是它们相互关系协调关系的不同
『陆』 美国和中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1、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调控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有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
3、中国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
2、中信实业银行
3、中国光大银行
4、深圳发展银行
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
7、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
四、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除了银行体系以外;包括证券机构
在中国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兴市场,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我们市场本身的尽管也还是不太完善,所以责任追究机制还不是那么有效。我觉得我们的央行还不是独立的,还是政府的一个部分。所以我认为我们国家要避免大的金融危机,有效的机制其实是有一个强大而负责任的政府。
首先中国的金融体制的确效率不高,但是这个效率不高要放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比较落后的格局,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需要。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微弱的金融压抑体系,而政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比较有意识地放缓对金融业的开放,利用不是太开放的金融业状况,比较廉价地从金融体系里面借钱。能够维持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从而减轻改革的痛苦,这是整个改革的大思路。
当然我们的改革到目前为止非常成功了,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怎么提高金融体制的效率。
金融业里面资金的流动跟金融服务的开放恐怕是两回事,金融资金的服务是指可不可以允许百姓自由地把人民币资产转化成美元、日元、澳元出国投资,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完全放开。
另一方面是金融业的放开,在我们的金融没有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我们已经邀请到很多境外的跨国金融机构在境内运作,通过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我们提高了竞争程度和效率。
完全放开金融市场会带来很大冲击
『柒』 美国金融发展中形成现代金融体制特征,
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已明显呈现以下十大特征和趋势: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化;二是金融创新化;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四是融资证券化;五是银行经营国际化;六是银行业务全能化;七是银行资本集中化;八是金融业电子网络化;九是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十是金融监管国际化。
一、金融管制放松化
1、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放开汇率管制,取消证券交易中的固定佣金制度;
2、公平竞争: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
3、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改革金融市场,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丰富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
4、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相继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
二、金融创新化
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于期权和期货交易的发展,证券市场上大量新的交易方式和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银行国际业务中货币和利率的互换、票据发行便利和远期利率协议等新的交易技术和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是指由于科技进步、金融创新及金融管理的自由化,使得各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连接,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四、融资证券化
美国,融资证券化表现得最为显著,几乎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成为投资银行业新的角逐领域,近20年来,国际融资证券化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
五、银行经营国际化
银行经营跨国界发展,不但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90年代以来,银行经营国际化进一步向全球化发展,并逐渐形成银行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的合理分工,即大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争,中小银行则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发展。
六、银行业务全能化
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专业化模式向“综合经营、综合管理”全能化模式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七、银行资本集中化
银行并购活动将银行资本的国际集中化程度再次推上了新的高度,它既向全球吸收资金,又向全球贷放资金,成为货币和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此可见,这些活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银行业务向更高层次的全球化方向发展。
八、金融业电子网络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服务电子网络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全球金融一体化深深地依赖金融服务电子网络化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各国金融业电子网络化的时代特征。
九、国际货币结构多元化
1、从金本位到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工;从60年代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日益趋向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历程。
2、90年代以后,美元地位有所削弱,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地位则不断增强,从而形成了美元、日元和马克三币并重的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
十、金融监管国际化
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地区范围以及双边范围内各个层次上的国际银行监管合作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表明,监管当局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加强对国际性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2、各国监管当局对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都十分关注,以便其本国银行参与其中的竞争。
3、1995年哈利法克斯和1996年里昂高峰会议的公报都表明,人们对不受监管或监管不充分的金融活动所产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开始给予极大关注。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世界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监管当局在90年代给予国际银行监管合作的优先考虑甚于以往任何时候。
『捌』 美国的金融体系和商贸体系与中国有什么不同详细一点!!!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目前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只是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金融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房价下跌导致次级贷款者断供,依靠高杠杆生存的地产商如房地美房利美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付息而倒闭,而这些次级贷款又被投资银行和SPV机构资产证券化后做成CDO,CDS打包卖出,即是债券,投行自己也买下很多,此时次贷者无法偿还贷款,这些资产就成为不良资产无法产生现金流,于是购买者大量亏损,一批投行,保险公司,银行倒闭。由此产生的悲观预期使得股指大跌。
中国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于出口的骤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有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倾向,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受到影响不在话下。另外就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很不幸也购买了些次级债券,亏损严重,比如中国银行。对股市的影响也主要来自于由于出口下降导致的悲观预期和一些国际游资的撤离。
从目前的情形看,美政府主要侧重于救金融(救金融机构),而中国政府则侧重于救经济(四万亿投资计划)。本人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不能片面的感到悲观,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另一方面促进产业调整,又未必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