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权益法下内部交易存货的净利润调整
如果是分次销售的,只需要在个别报表中将未实现销售的那部分存货的销售利润转出即可。如果需要,我这有例题
❷ 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调整净利润为什么调整存货
存货公允价值调整这样理解吧:
【1】因为a公司是按公允价值计量1200,而b公司是按账面价值计量700,因此,如果这个存货卖出去了,对a公司而言应该是按1200来结转销售时的主营业务成本,但b公司却是按照正常的账面价值700来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所以,对a公司而言,b公司在结转成本时就少结转了500,因此,利润就多了500,所以要扣除。
【2】这里面所谓的b公司卖了多少钱,和你要扣减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关系,因为那只和b公司的净利润有关。不管他卖多少钱,他要结转的成本是按照账面价值来处理的,也就是700,而卖到1200,那时业务收入,只会增加净利润,和调整没有关系。而调整公允价值差异是说的就其持有存货的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比较,而不是说销售价格和公允价值的比较。
❸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 净利润是怎么调整的
调整:
一个是投资时点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等的调整,一个是对内部交易的调整。
投资时点是指初始投资取得股权的时候,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此时会告诉具体的项目,比如说甲对乙公司投资,投资时乙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是由固定资产引起的,其公允价值是100万,账面价值是50万。
内部交易就是指的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比如说甲对乙投资,然后甲向乙销售货物,或者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货物。这里是内部交易。
这两种情况,主要区别就是在于第一种是在投资当时的时点上,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第二种是在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
调整销售出去的:是指在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而进行的调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是按照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并且可以按照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对其初始确认金额进行调整,所以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也要按照公允价值也核算,即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口径对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如果被投资企业当年将存货出售一部分,那么被投资企业不是按照账面价值来结转出售的存货成本的,而按照公允价值来调整时。由于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所以结转的成本大于按照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所以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减该部分差额。
调整未销售出去的:是指在投资企业投资后,与被投资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如果存货没有全部对外销售,在期末就会存在未实现利润,这时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是就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减这部分期末的未实现利润。日后未销售出去的,仍然没有对外销售时,不需要调整,实现对外销售时,调整加回。
❹ 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的调整总结
基于净利润调整的事项有三种情况:
1、基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一致的调整
当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时,应先将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调整为与投资企业一致,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损益的确认。
2、基于投资时点公允价值的调整
当投资日被投资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某些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应将其调整为公允价值,再确定对净损益的影响。
3、基于投资期间内部交易的调整
当投资期间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发生内部交易时,应将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再确定对净损益的影响。

(4)存货取得投资时调整净利润扩展阅读
1、基于公允价值的调整,存货调减已销售,销售完毕不再调。固定,无形调减当期折旧,摊销,使用期满不再调。
2、基于内部交易的调整,存货当年调减未销售,以后调增已销售。固定,无形当年调减毛利调增折旧,摊销,以后调增折旧/摊销。
❺ 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这个净利润是全年净利润吗
一个是投资时点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等的调整,一个是对内部交易的调整。
投资时点是指初始投资取得股权的时候,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此时会告诉具体的项目,比如说甲对乙公司投资,投资时乙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是由固定资产引起的,其公允价值是100万,账面价值是50万。
内部交易就是指的顺流交易和逆流交易,比如说甲对乙投资,然后甲向乙销售货物,或者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货物。这里是内部交易。
这两种情况,主要区别就是在于第一种是在投资当时的时点上,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第二种是在投资后发生的内部交易。
调整销售出去的:是指在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而进行的调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是按照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并且可以按照应享有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对其初始确认金额进行调整,所以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也要按照公允价值也核算,即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口径对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如果被投资企业当年将存货出售一部分,那么被投资企业不是按照账面价值来结转出售的存货成本的,而按照公允价值来调整时。由于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所以结转的成本大于按照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所以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在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基础上调减该部分差额。
调整未销售出去的:是指在投资企业投资后,与被投资企业发生内部交易,如果存货没有全部对外销售,在期末就会存在未实现利润,这时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是就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调减这部分期末的未实现利润。日后未销售出去的,仍然没有对外销售时,不需要调整,实现对外销售时,调整加回。
❻ 投资时点与后续计量中对净利润的调整有什么区别
下述内容可供参考,但是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要重在理解:被投资方的净损益是经过如下调整后的金额(不考虑所得税因素)一、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1.存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资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
/
尚可使用年限—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或者是=账面净利润—(资产公允价值—资产原价
/
预计使用年限*已经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二、顺流、逆流交易1.存货(1)在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
(1—当期出售比例)(2)在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
当期出售比例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1)在交易发生当期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资产售价—资产成本)/
预计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份/12)(2)在后续期间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资产售价—资产成本)/
预计使用年限*(当期折旧、摊销月份/12)
❼ 长期股权投资下,以存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利润的问题
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 (存货公允-存货账面)*投资比例
注意:这部分调整,是在期末存货没有卖出的情况下,才调,如果存货在本期未出售,这一步就不调了,即不动要调,一动不调,因为卖出后,利润实现了,就没差异了。如取得投资时的账面存货有80%卖出,则按按出售的比例调减被投资单位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❽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这段话怎么理解
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x当期出售比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投资时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例如存货:
假设当年已经出售了60%,在年底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时就要减去(100-80)x60%,因为投资单位认定的是公允价值,存货出售后成本需要按照公允100x60%进行结转,被投资单位是按80x60%结转的,所以最后要调减利润。

注意事项
1、净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在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但以后以折旧形式在其估计的使用年限内作为利润的冲销。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时期,如果资本支出超过折旧,超过数额就是现金流量低于净收益的数额;反之,则相反。
2、存货的周转。
存货的增加,在购入付款时是一种现金流出,只有以后在售出而取得净收益时才能冲销。因此,在一个会计时期,如果库存增加,现金流量就低于净收益,其所低的金额就是这一增加额;当然,如果库存或在制品减少,则正好相反。
❾ 会计问题,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计算某年的投资收益时,调整净利润时什么时候要把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评估
因为被投资单位核算的净利润是根据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的,而对于投资单位,应该根据取得该项投资时点的资产公允价值进行持续计算。比如取得时,存货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时,就需要将出售部分的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从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中减去。而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在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基础上减去因资产评估增值部分而产生的多余这就和摊销(计入费用)。
针对下一张截图,是因为该内部交易的存货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可以视为未实现内部交易的实现。即未实现内部交易部分是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按相同会计政策同时折旧后的差值。
两道题的区别是前一个是取得投资时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而下一题是内部交易的抵消。
❿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核,调整存货公允价值算出的净利润。
因为A公司是按公允价值计量1200,而B公司是按账面价值计量700,因此,如果这个存货卖出去了,对A公司而言应该是按1200来结转销售时的主营业务成本;
但B公司却是按照正常的账面价值700来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所以,对A公司而言,B公司在结转成本时就少结转了500,因此,利润就多了500,所以要扣除。
这里面所谓的B公司卖了多少钱,和要扣减的公允价值调整没有关系,因为那只和B公司的净利润有关。不管卖多少钱,要结转的成本是按照账面价值来处理的,也就是700,而卖到1200,那时业务收入,只会增加净利润,和调整没有关系。
而调整公允价值差异是说的就其持有存货的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比较,而不是说销售价格和公允价值的比较。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10)存货取得投资时调整净利润扩展阅读:
公允价值确定方式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
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