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要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贸区建成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刺激贸易量的增加,因为大部分产品的关税降到零,非关税壁垒也将减少。
其次,双方相互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扩大。这得益于两个条件的成熟:第一,2009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投资协议》,双方开始开放投资市场;第二,中国—东盟1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基金也将启动。两者将刺激投资力度的加大,也可以扭转目前中国在东盟投资低于东盟在华投资的失衡问题。
此外,在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将加大,尤其在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建筑等敏感领域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展开。
还值得一提的是,自贸区对于双方产业链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带来契机。
㈡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协议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各国愿同舟共济,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投资协议》包括27个条款。该协议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
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了自贸区的谈判,2003年“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2004年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 2007年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

㈢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投资
商业策略
中国-东盟基金的投资团队对潜在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内容包括行业吸引力及增长潜力,企业的财务表现和竞争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和项目的环保贡献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基金帮助企业及项目实施有效的商业模式,为其提供增值服务。
基金的具体投资策略包括: 单笔投资额通常介于5千万至1.5亿美元之间; 希望与其他战略投资者实现共同投资; 采用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包括股权、准股权及其他相关形式; 不谋求企业控股权,持股比例小于50%; 可投资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 绿地投资与褐地投资相结合 社会责任
基金遵守所投资区域的法律法规,采用国际上社会环境管理系统中的高标准来规范旗下投资项目的社会责任,并遵循多种国际通行的反腐败和反洗钱政策。
基金的被投资公司需要采用世界银行所倡导的环境和社会(E&S)准则。

㈣ 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3.2286万项,合同外资金额1119亿美元,实际投入520.1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的6.08%。2003-2008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从29.3亿美元增至56.4亿美元,平均增速达31.1%。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盟对华投资增速仍达到了24.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越南,增幅达83.6%。东盟对华投资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宾馆、饭店、住宅、金融、零售、石油化工、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业。
同时,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2008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由1.19亿美元增至24.84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速331.2%。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幅仍达156.1%,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等国,投资领域分布较广,涉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额达69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9.3亿美元。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在自贸区的框架下,未来中国还将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泛北部湾合作,并参与东盟东部增长区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尤其是其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未来,中国与GMS合作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将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启动一批优先合作项目,以海上合作为纽带,促进区域内各国港口与物流领域的合作,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海洋运输通道和沿海经济带。未来,GMS和泛北合作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亮点,为推动中国扩大对东盟的开放合作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将以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伙伴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东部增长区的合作中,落实已经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与成员国在农林渔业、资源开发、交通、旅游、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能源、环保、通信等领域的合作也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中国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
㈤ 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背景
中国-东盟基金是专注投资东盟地区的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的募集的一期资金规模为10亿美元,目标总规模为100亿美元。
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在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印尼的九项投资。

㈥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主要是哪些产业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双方投资合作逐步加快,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通讯、电力、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等诸多领域的投资合作进展顺利。 2003年至2009年,东盟对中国实际年投资额从29.3亿美元增长到46.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实际年投资从2.3亿美元增长到30亿美元,增长超过13倍。2009年,东盟国家在华投资居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其中,新加坡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2010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
㈦ 如何解决中国与东盟各国相互投资的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8日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从而为中国与东盟双方于10月正式签署加入该条约,在法律程序上铺平了道路。 这项以“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为宗旨的条约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76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订立的,两个修改议定书的制定则是为了使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可以加入条约。条约是东盟基础性政治文件,被视为东南亚国家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对条约的宗旨和原则及相关条款表示赞同。自1998年以来,东盟多次表示希望中国作为该地区以外的大国第一个加入条约。 东盟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十分重视维护和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坚信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以及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关系大幅度提升,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思想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上再一次得到体现。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双方一致同意将《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不断增强,经济交融日益紧密,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果。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双方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和平解决争议,开展南海合作达成共识;今年4月,双方领导人就非典型肺炎问题举行特别会议,开辟了双方合作的新途径;在本月中旬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外长会上,双方就中国作为第一个域外大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达成共识,双方将于今年10月正式签署这一文件。 中国与东盟在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合作,努力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已成为东盟与中日韩(10+3)、亚洲合作对话(ACD)等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将继续支持本地区逐步建立完善的贸易与投资框架,最终形成物资、人员、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以积极、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支持亚洲多层次合作机制齐头并进发展,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强合作基础,扩大参与范围。 随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中国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关系将得以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㈧ 直接投资的东盟已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今日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发布会上表示,截至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4大经济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介绍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经贸合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燕表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为301亿美元。10年来,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信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77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236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4大经济体。
据悉,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截至目前,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与此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额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为71亿美元,增长一倍多。2013年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达41亿美元,累计超过80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6%。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