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赛智伯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浙江赛伯乐科创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起源于美国硅谷,是一家专注于服务中早期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系全国最大的创投及股权私募基金之一,发起的私募基金包括杭州灵峰赛伯乐基金、杭州赛伯乐晨星基金、绍兴龙山赛伯乐基金、浙江赛康创业投资基金、浙江赛盛基金、浙江赛业基金、宁波赛宝创业投资基金等,是浙江省内和地方政府合作最多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斌
成立时间:2011-08-09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3850号创新大厦21楼2146室
B. 华夏医疗健康基金收益怎么样近期适合买吗
这个基金还不错。
首先来说,华夏基金比较靠谱,连续三年一直是基金行业的赚钱王,业绩是最好的。
另外你说的应该是:华夏医疗健康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这个基金是2月2日新成立的基金,是华夏基金旗下的新锐品牌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表现一直很不错,截至到5月份,成立之后每天涨幅一个点,60余个交易日涨幅超过57%,平均每个交易日近1个点的涨幅,成绩很不错。另外,基金经理陈斌以自有资金100万元买入该基金并持续定投,坚持与持有人利益保持一致。这点也比较让人放心。
还有,5月8日的药价改革对于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利好消息,所以这个华夏医疗健康基金的潜力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需要注意,15号华夏发了通知,限制500万元以上大单申购,现在也有消息说是满50亿元后就会封闭。可能也就1周的样子,可能就买不到了。
整体来说,首先,华夏基金品牌靠谱,第二,医药行业现在是利好,第三,一直以来业绩都非常不错,不管是眼前看,还是未来的潜力,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风险的角度来说,相对而言,医药行业的抗跌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关于这个言论,你可以网络再找找,应该是有一些专家,之前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同一时期,医药行业的跌幅是要小一些的,所以如果从风险角度来说,也还不错。
但是投资有风险,不管是什么投资,总归是有风险,你可以再多了解一下,个人意见是如果手头有闲钱,是值得投的,潜力不错。
纯手工敲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C.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承担科研
西南纵向岭谷丝核菌种群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国家基金
2007-2009
杨根华
烟草丛顶病毒ORF3和ORF4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
国家基金
2007-2009
李凡
云南立体花椒园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生态机理研究
国家基金
2007-2009
李强
坡柳代谢产物中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国家基金
2007-2009
秦小萍
保护和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GEF项目
2006-2010
王云月
生防菌剂控制云南重要经济作物根腐病技术集成及应用
国家攻关
2005-2006
李成云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
973计划
2005-2010
朱有勇
中国小唇泥蜂科分类系统发育的研究
国家基金
2005-2007
李强
水稻间栽品种抗稻瘟病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
国家基金
2005-2007
谢勇
真菌志
国家基金
2004-2009
张中义
抗生素溶杆菌13-1对魔芋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作物机制研究
国家基金
2008-2010
姬广海
水稻内稃发育相关基因PAL1的功能研究
国家基金
2008-2010
罗琼
昆虫纲膜翅目方头泥蜂科方头泥蜂亚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
2007-2011
李强
2007年地区基金负责人赴港培训
国家基金
2007
李凡
西化蓟马的种群遗传及其对本地蓟马的竞争取代机制研究
国家基金
2009-2011
桂富荣
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流行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苯酰菌胺抗药性的影响及其抗性机制
国家基金
2009-2011
朱书生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信号分子关键受体及其在互作中的作用
国家基金
2009-2011
李成云
西南纵向岭谷虫生虫霉菌资源及主要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国家基金
2009-2011
陈斌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控制花椒害虫的研究
国家基金联合基金
2010-2013
李强
紫茎泽兰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国家基金
2010-2012
叶敏
重金属胁迫对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
国家基金
2010-2012
吴国星
西化蓟马的种群遗传及其对本地蓟马的竞争取代机制研究
国家基金
2009-2011
桂富荣
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的流行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苯酰菌胺抗药性的影响及其抗性机制
国家基金
2009-2011
朱书生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信号分子关键受体及其在互作中的作用
国家基金
2009-2011
李成云
西南纵向岭谷虫生虫霉菌资源及主要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国家基金
2009-2011
陈斌
科技部973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
复旦大学
2005—2010
王云月
科技部973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5—2010
李成云
马铃薯晚疫病生态调控技术集成及应用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2010-2011
何霞红
西南地区植原体病害及其相关株系的多位点系统发育研究
国家基金
2011-2013
蔡红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控制花椒害虫的研究
国家基金联合基金
2010-2013
李强
紫茎泽兰代谢产物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国家基金
2010-2012
叶敏
重金属胁迫对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
国家基金
2010-2012
吴国星
病虫害专家系统的研究与构建
省攻关
2006-2009
陈海如
紫茎泽兰代谢产物中的杀菌活性成分研究
省基金
2007-2009
叶敏
云南兰花丝核菌共生菌根的研究
省基金
2007-2009
杨根华
坡柳代谢产物抗生作用研究
教育厅
2006-2009
杨美林
白僵菌对蝇类的致病性及其机理研究
教育厅
2006-2008
吴国星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及其功能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6-2008
李成云
马铃薯块茎蛾对寄主植物的化学感应机理
教育部
2004-2007
肖春
云南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研究
省攻关
2005-2007
朱有勇
危险性病害萎焉病的监测、预防、防治技术
省攻关
2005-2008
胡先奇喻盛甫
食用菌覃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省基金青年
2005-2008
张宏瑞
天然高效抗植物病毒的活性物质筛选和特性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5-2008
孔宝华
食用菌覃蚊种类和天敌种类研究
教育厅
2005-2007
张宏瑞
蜂胶防治芒果炭疽病的应用研究
教育厅
2005-2008
兰建强
稻瘟病REMI转化突变体有性杂交遗传分析
教育厅
2005-2007
韦建福
水稻次生代谢产物与抗稻瘟病关系研究
教育厅
2005-2007
汤东生
粮食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规程集成及示范
省计委攻关
2004-2006
朱有勇
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参数与技术规程研究
省攻关
2004-2007
朱有勇
鲜切花主要病害的流行规律
省基金重点
2004-2007
李凡
云南马铃薯粉痂病分布及防治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4-2007
杨艳丽
云南天南星科植物常见病毒病原形态和细胞病变研究
教育厅
2004-2006
赵明富
昆虫病原体对花椒主要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教育厅
2004-2007
孙跃先
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及示范
省攻关
2003-2006
李强
石榴、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与示范
省攻关
2003-2006
陈海如
灯盏花病原生物多样性和根腐病发生规律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3-2006
胡先奇
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中致病蛋白的功能和效应
教育部重大
2007-2009
朱有勇
西南蔬菜主产区根结线虫病成灾规律与防治研究
农业部子项目
2007-2010
胡先奇
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小种与寄主品种抗性鉴定
农业部子项目
2007-2010
姬广海黄琼
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示范
科技创新强省计划
2007-2010
李成云
云南糯稻资源多样性及其相关因子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8
王云月
云南高原虫生虫霉菌多样性及其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陈斌
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上蒸发时间和覆盖面积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吴国星
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生态适应性机制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王海宁
镉胁迫对棕尾别麻蝇生殖损伤及交配效应的研究
教育厅
2008-2010
高熹
代谢物具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放线菌筛选
教育厅
2008-2010
王再强
云南特色经济作物蓟马种类及行为学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张宏瑞
水稻内稃发育相关基因PALI的功能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罗 琼
云南花金龟科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陈国华
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毕灵玲
东南亚薯类培训中心
农业厅
2007-2008
吴华英
云南大白口蘑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研究
教育部重点
2009-2011
桂富荣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样性栽培大豆品种评价及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
省发改委产业研发专项
2009-2012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省创新团队
科技厅社发计划
2009-2012
李强
生物多样性控制小麦条锈病及越夏菌源的机制
省基金重点
2009-2012
李成云
白背飞虱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分化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9-2012
桂富荣
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及籼稻分化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9-2012
陆春明
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省现代农业岗位专家
2009-2013
王云月
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省现代农业岗位专家
2009-2013
李强
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省现代农业岗位专家
2009-2013
杨艳丽
紫茎泽兰替代控制技术研究
教育厅
2009-2011
桂富荣
云南高原虫生虫霉菌多样性及其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陈斌
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上蒸发时间和覆盖面积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吴国星
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生态适应性机制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08-2011
王海宁
云南特色经济作物蓟马种类及行为学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张宏瑞
水稻内稃发育相关基因PALI的功能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罗琼
云南花金龟科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省基金
2007-2010
陈国华
云南干热河谷优势草种种子耐旱性研究
教育厅
2007-2009
王海宁
桉树叶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教育厅
2007-2009
查友贵
紫茎泽兰中生长素活性物质的研究
教育厅
2007-2009
王静
紫茎泽兰促生根活性成分的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10-2012
查友贵
当归-万寿菊多样性种植控制当归根腐病研究
省基金面上
2010-2012
谢勇

D. 《两生花》电视剧中颜朗到底是谁和谁的孩子
首先刘恺威是聚意的太子爷,他爸爸是聚意老总,是被欧阳腾给害死在医院的,刘恺威也是杯陷害车祸失忆了,所以欧阳腾想一切办法把他弄出国,怕被聚意的高层认出来,然后颜朗是沈洛和欧阳腾的孩子 沈洛和颜宋是双胞胎 但是从小被不同的人家收养 后来知道了在去相见的路上意外发生了 死前把孩子交给了颜宋抚养 沈洛和欧阳腾跟刘恺威二人可能都有过感情,颜宋是和男二一直有感情的,并没有刘恺威什么事情。。。 如有帮助,希望采纳!谢谢!
E. 刘国华的论文或著作
1.汪树玉,杨德铨,刘国华,张科锋. 优化原理、方法与工程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年10月.
2. 汪树玉,刘国华,陈福林等. 计算机辅助设计.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年1月.
3. 汪树玉,刘国华 等. 系统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4. 付兵,刘国华,王振宇. 饱和地基上含刚核弹性圆板的摇摆振动分析[J]. 工程力学,2006,(8).(EI收录)
5. 钱镜林,张晔,刘国华. 基于小波分解的径流预报非线性模型[J].水力发电学报,2006,(5).
6. 付兵,刘国华,王振宇,陈龙珠. 上覆单相弹性层的饱和地基上刚性圆板的摇摆振动分析[J]. 科技通报,2006,(3).
7.朱嵩,王振宇,毛根海,刘国华. 弯肘形尾水管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6,(1).
8.丁春梅,陈晓东,刘国华. 浙江省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06,(1).
9.程伟平,刘国华. 基于广义逆理论的河网糙率反演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0).(EI收录)
10.杨卫东,张海南,刘国贵,刘国华. 拱坝运行期坝肩变形对岸坡溢洪道受力影响的有限元法分析[J]. 浙江水利科技,2005,(5).
11.梅松,程伟平,刘国华. 引入因素分析法的神经网络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7).
12. 潘军校,王振宇,孙坚,刘国华. 弹性波层析成像在灌注桩检测中应用[J]. 低温建筑技术,2005,(4).
13. 王振宇,刘国华. 混凝土构件层析成像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6).
14. 刘国贵,刘国华,陈斌.红石岩水电站工程动床模型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2005,(6).
15. 刘国华,刘西军,钱镜林,陈斌. 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过程线优化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4).
16.刘远,王振宇,刘国华,梁国钱. 土石坝失事量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水力发电,2005,(3).
17. 梅松,程伟平,刘国华.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洪水预报模型初探[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3).
18. 王振宇,刘国华. 走时层析成像的迭代Tikhonov正则化反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EI收录)
19. 梅松,程伟平,刘国华. 洪水预报模型的预评估机模型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5,(2).
20. 王振宇,梁汉华,刘国华. 雨季段中长期预报模糊聚类模型及其应用[J]. 水力发电学报,2005,(2).
21. 孙红月,尚岳全,刘国华,包志仁. 拱坝坝肩单薄岩体稳定性与加固方案数值模拟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2005,(2).
22. 刘国贵,刘国华,陈斌,章军军. 山口防洪堤工程动床模型试验研究[J]. 浙江水利科技,2005,(2).
23. 楼玉,张清,刘国华,范庆来. 城市用水量预测中的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J]. 水资源保护,2005,(1).
24. 刘国华,王军,汪树玉,刘西军. 渗流场对拱坝拱端温度场的影响[J]. 科技通报,2005,(1).
25. 付兵,刘国华,王振宇. 大型钢筋混凝土长柱吊装的最优方案研究[J]. 工程力学,2005,(1).(EI收录)
26. 钱镜林,李富强,陈斌,刘国华,郑敏生. 基于自组织法求解的Volterra滤波器应用于洪水预报[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EI收录)
27. 陈斌,李富强,刘国华,钱镜林,刘西军.混凝土配合比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EI收录)
28. 王振宇,刘国华,梁国钱. 基于广义逆的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1).(EI收录)
29. 刘国华,陈斌,王振宇,曹学有. 施工现场砂石料含水率的简易测定[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11).
30. 梁汉华,王振宇,刘西军,刘国华. 温头口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2).
31. 刘国华,刘西军. 无限单元法在坝体温度场分析中的尝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8).(EI收录)
32. 申玮,郭宗楼,刘国华. 直接搜索模拟退火法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 水科学进展,2004,(4).(EI收录)
33. 刘国华,钱镜林,王建江. 小波软阈值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洪水预报中的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4,(4).
34. 范庆来,刘国华,王军,杨伟俊.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预测中的MGM(1,n)模型[J]. 农机化研究,2004,(3).
35. 刘国华,王军,蒋建群,汪树玉. 改进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其在大坝观测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3).
36. 梅松,程伟平,刘国华. 基于Elman型回馈神经网络的流域降雨-径流动态过程建模的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4,(3).
37. 王振宇,刘国华,张民强,梁国钱. 电阻率层析成像在堤坝隐患探测中的应用[J]. 浙江水利科技,2004,(2).
38.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 基于曲面拟合的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的新变换[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
39. 刘国华,程伟平. 给水管网的半理论增广混合回归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EI收录)
40. 刘国华,王振宇. 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的动态响应与抗爆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EI收录)
41. 刘国华,王振宇,黄建平. 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1).
42. 刘国华,陈斌,曹学有. 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与定量评价[J]. 浙江水利科技,2003,(6).
43. 汪树玉,刘国华,包志仁,杜王盖. 观测数据分析中几种方法的探讨(三)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4).
44. 汪树玉,刘国华,李富强,何勇兵. 观测数据分析中几种方法的探讨 (二)整体分析与多变量灰色模型[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3).
45. 汪树玉,刘国华,刘立军,张利. 观测数据分析中几种方法的探讨 (一)回归—时间序列模型和贝叶斯预测模型[J]. 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3,(2).
46. 刘国华,杨伟俊,范庆来. 拱坝坝肩抗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材料分项系数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11).
47. 刘国华,钱镜林,汪树玉. 产汇流模型参数综合率定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5).(EI收录)
48. 刘国华,王振宇,孙坚. 弹性波层析成像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 土木工程学报,2003,(5).
49. 刘国华,何勇兵,汪树玉. 土石坝沉降预测中的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J]. 水利学报,2003,(12).
50. 刘国华,程伟平,郑冠军. 序列二次规划法在多水源管网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 水利学报,2003,(2).
51. 刘国华,陈斌,汪树玉,郑志强,何国余.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Monte-Carlo法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3,(4).
52. 刘国华,王振宇,钱镜林. 混凝土蜗壳有限元分析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1).
53. 张利,李富强,汪树玉,刘国华. 观测分析中的回归-时序列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5).(EI收录)
54. 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钱塘江涌潮压力的动态测试与分析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EI收录)
55. 刘国华,王振宇,钱镜林. 水电厂蜗壳裂缝分析与治理[J]. 水力发电,2002,(4).
56. 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 钱塘江涌潮压力的分析与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5).
57. 张海南,扬卫东,刘国华. 石银电站周边缝拱坝的设计[J]. 浙江水利科技,2001,(4).
58. 汪树玉,刘国华,杜王盖,马以超. 拱坝多目标优化的研究与应用[J]. 水利学报,2001,(10).
59. 包志仁,刘国华,毛根海. 给水管网平差环方程法的改进[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4).
60. 汪树玉,刘国华,包志仁.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与进展(续)[J]. 基建优化,1999,(5).
61. 汪树玉,刘国华,包志仁. 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与进展[J]. 基建优化,1999,(4).
62. 刘国华,汪树玉,包志仁. 拱坝非线性全调整分载法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9,(1).
63. 汪树玉,刘国华,杜王盖,石教英,董峰. 大坝观测数据序列中的混沌现象[J]. 水利学报,1999,(7).
64. 张海南,刘国华. 混合线型拱坝的优化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1999,(1).
65. 孙坚,寿鸿鹄,张伟民,刘国华. 黄土岭隧道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 PP410-415.
66. 刘国华,汪树玉,包志仁. 拱坝非线性全调整分载法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
67. 汪树玉、刘国华 等. 大坝观测数据序列中的混沌现象. 水利学报. 1999,(7).
68. 施新友,刘国华,汪树玉. 三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当量损伤本构模型. 浙江大学学报. 1998,(5).
69. 汪树玉,刘国华,刘立军,李富强. 大坝监测分析中的贝叶斯动态模型. 水利学报. 1998,(7).
70. 汪树玉,刘国华,李富强,刘立军. 因素分析法在观测数据处理上的应用. 水利学报. 1998,(5).
71. 刘国华,杨贞军.景洪水电站大坝整体动力分析. 第二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10月. PP239-242.
72. 汪树玉,刘国华,刘立军,李富强. 大坝监测分析中的贝叶斯动态模型. 大坝与安全. 1997,(4).
73. 汪树玉,刘国华,李富强,刘立军. 大坝监测数据的整体分析.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1997,(5).
74.王立忠,陈云敏,吴世明,刘国华 等. 黄土岭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稳定及土层锚杆加固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增刊(3).
75. 王建江,陈张林,刘国华 等. 拱坝优化设计中的可视化算法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增刊(3).
76. 刘国华,汪树玉. 结构优化的健壮性约束与拱坝新型合理体型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增刊(3).
77. 汪树玉,刘国华 等. 高边坡工程中预应力锚索间距与开挖顺序的优化. 水利学报. 1997,(5).
78. 刘国华,汪树玉. 高拱坝拱圈混合线型体形与封拱条件优化研究. 百年校庆·土木工程论文集. 1997年3月.
79. 王建江,陈张林,刘国华. 土木工程计算机教学研究. 浙江大学教学研究. 1997,(2).
80. 汪树玉,刘国华. 拱坝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和体形优化. 浙江省水利学会“六大”论文集. 1997年12月.
81. 汪树玉,刘国华 等. 拱坝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与混合线型优化.西北水电. 1996,(2).
82. 汪树玉,刘国华 等. 拱坝非线性全过程分析与混合线型优化. 水力发电. 1996,(9).
83. 刘国华,汪树玉. 周边缝拱坝的分析与优化. 高拱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北京. 1996年10月.
84. 王建江,陈张林,刘国华,丁晓芳.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系统. 第八届全国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6年9月.
85. 陈张林,王建江,刘国华. 边界元法在中孔流场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届全国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6年9月.
86. WANG Shuyu, LIU Guohua, JIANG Hui. Optimum Design of Excavating and Anchoring High Rock Slopes. Second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Beij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5.10. PP210-215。
87. LIU Guohua, Wang Shuyu. Mixed-Type 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Arch Dam Optimization. Second China-Japan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Beij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5.10. PP122-125。
88. 刘国华、汪树玉. 基于径向纤维直线假定的拱坝分析全调整法. 水利学报. 1995,(4).
89. 王建江,刘国华,汪树玉. 土木工程优化中的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基建优化, 1995,(3).
90. 刘国华,汪树玉. 小湾特高拱坝优化设计. 基建优化. 1994,(12).
91. 汪树玉,包志仁,刘国华. Back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am Engineering. 第三届国际计算力学会议(WCCMⅢ) EXTENDED ABSTRACTS. 日本. 1994年8月.
92. 刘国华,汪树玉.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Arch Dam Optimization.第三届国际计算力学会议(WCCMⅢ) EXTENDED ABSTRACTS. 日本. 1994年8月.
93. 刘国华,汪树玉. 拱坝体形优化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994,(8).
94. 汪树玉,刘国华. Optimization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首届中日结构与机械系统优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大连. 1994年7月.
95. 刘国华,汪树玉. 高拱坝拱圈混合线型体形与封拱条件优化模型研究. 工程力学(增刊). 1994年6月.
96. 施新友,汪树玉,刘国华. 非伏格特的细化基础变位分析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论文集. 93年10月.
97. 刘国华,汪树玉. Complete Adjustment Method for Arch Dam Analysis Based on the Straight Radial Fiber Assump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OF ARCH DAMS国际拱坝会议论文集. 南京. 1992年10月.
98. 刘国华,汪树玉. Optimum Design of Concrete Arch Dam. 国际混凝土会议论文集. International Concrete Conference. 德黑兰. 1990年5月.
99. 杨德铨,刘国华.侧槽式溢洪道的优化设计. 水力发电学报. 1984,(3).
奖励与荣誉
1. 拱坝新型体型优化和全过程分析的研究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12,排名1。
2.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6。
3. 浙江省青年英才一等奖,1998.12。
4.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2000.1。
5. 浙江省青年科技奖,2000.12。
6.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2000.2。
7. 土木工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9,排名5。
8. 大奕坑水电站混合线型拱坝工程,浙江省优秀设计奖三等奖,2003.7,排名2。
9. 拱坝分析与优化方法及程序系统,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12,排名1。
10. 拱坝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和体型优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12,排名2。
11.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危害性评估与治理,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12,排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