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指投——专注于成长型企业股权投融资
金指投线上投资学院,将用最靠谱的态度教会大家如何真正掌握股权投资。金指投在为靠谱的项目找到靠谱的钱的同时,打造一个真正的资本圈层。
“很多创业者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无所谓,现阶段不考虑收入,不考虑商业化,不考虑成长问题,只要先圈用户。”曾经的创业者,现为投资人的抱团创投创始人李欣告诉你融资路上,如何看清投资人心里打的算盘。
如何看待融资与企业战略
投资人带给创业者带来的远远不只是钱,以前我们觉得投资人像上帝,他给了我一笔钱,相信我能够把事业做起来,给了我钱就别管我。现在的情况远远不是这样了。
脸书的天使投资人,PayPal创始人、《从零到一》的作者彼得·蒂尔不仅给了扎克伯格一笔钱,更教给他一个保护条款,用来管理公司治理结构。
看当当和京东这两家公司在融资上的选择,当当在纽交所上市,目前市值在5.58亿美金;而京东在上市之前的融资就高达28.6亿美金。当当的创始人李国庆夫妇在华尔街有着多年的摸爬滚打经验,而对比刘强东的普通经历和背景。“现在来看两家公司,京东的市值是当当的一百倍,为什么两种同样的业务却有了不一样的选择,而关键就在于二者在企业战略和融资上走向不一。”
京东的表现就是不断融资、不断烧钱,但烧钱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你看京东到今天为止还在烧钱,它的财务报表销售收入还没有盈利,但是他却释放给投资者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烧的钱已经产生了一定积累,从而使得在市场形成垄断优势,既拥有定价权,又拥有竞争优势。
知名投资机构为创业公司背书
其一,知名投资机构的品牌能对创业公司进行一些背书。红杉资本曾投资过思科、苹果、谷歌这样伟大的公司。
其二,知名投资机构的专业行业知识能帮助创业者;
其三,知名投资机构有庞大的资源库,能帮助创业者左右逢缘,快速成长。
投资人想看的和创业者不一样
第一,永远是公司收入和现金流的成长。在绝大多数投资人看来,投资一家创业公司就是要让它产生商业价值,这或许和许多创业者“满腔情怀”的想法不一样。很多创业者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无所谓,现阶段不考虑收入,不考虑商业化,不考虑成长问题,只要先圈用户。
第二,公司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用户成长和用户活跃度能反映企业的商业潜质。
第三,模式和方向。在互联网领域是赢家通吃的,以社交软件为例,市场上排名第一的是腾讯,排名第二的是陌陌,而陌陌的日获用户只有腾讯的五十分之一。以“汽车之家”为例,占据了汽车社区和内容领域55%的市场,甩第二名非常大的距离。
第四,竞争格局。竞争是杀死创业者最大的威胁,太多的项目因为竞争而死掉,因为第一名已经带走了所有。要做就做垄断,在一个细分领域内垄断,就好比知乎这样的产品。
如何高效地与投资人沟通
首先,给投资人要的“故事”。我不是教创业者去忽悠,而是通过一个方法有效地传达内容,学会与投资人引起共鸣。在沟通中,要将项目的整体结构阐述清楚,通过各种对比、推理、证明去阐述项目的细节,然后推动投资人作出决策行动。
“假设你跟投资人沟通一个小时,你有一个小时讲你的故事。你能不能在15秒之内概括性的语言说清楚你项目的核心,定项目的基调,最后是5分钟构建全图。你能够很快地涵盖痛点、市场、模式、竞争、团最、格局等等。然后用大幅度篇幅回答投资人的问题,最后给他一个结尾,让投资人参与到你项目里来。”
第二,谈话技巧。大多数的投资人都喜欢直来直往与诚恳诚实的沟通方式,创业者要学会有问题说问题,不要试图掩盖问题;再者,要学会主导沟通,“投资人作为一个合伙人,他是希望你来立整个项目,如果能够主导跟投资人的沟通以证明创业者对这件事情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来立这件事情。”
第三,展现热爱。每个投资人都希望创业者能把他未来职业生涯大部分贡献在创业这件事情这上面。因此,在沟通中,创业者要展现对于行业的理解,特别是行业中细节的理解,用来证明自己的“热衷”。
第四,避免使用描述性语言。比如“说我这个项目市场前景很大!我团队很强!我学习能力很强!”
② 黄金定价权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黄金定价权不在中国,在伦敦!这个非常重要.....产品定价权,是指企业对其产品价格的制定拥有主动权,改变产品定价不会对企业销售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拥有定价权的企业,在成本上升时可以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转移给下游而不影响销量。拥有定价权的企业通常是行业龙头、技术领先企业,或替代产品少、有刚性需求的产品提供者。定价权是获取产业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的定价中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期货交易所。铝、铜、铅、锡等金属的价格主要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确定,小麦价格形成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能源价格的中心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由于资本市场可直接作用于各经济体的合作、竞争关系,对各经济体的综合实力影响重大,因而国际市场对金融产品定价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同时,原材料、粮食、能源等实物商品以及利率、汇率等金融产品,都需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来发现价格、对冲风险。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获取定价权的重要途径。 回顾西方主要交易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国际商品定价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市场规模足够大,有大量的交易参与者,接近主要产地或消费市场。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全球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交易,传统定价中心的地域优势大大削弱,决定哪个市场拥有定价权的重要因素可最终归结为买卖双方能否在该市场中最有效率、最低成本地达成交易。哪个市场能够提供透明、有效的监管服务,保障交易有序完成,并能恰当控制金融市场风险,交易就会流向该市场。当今主要的交易中心集中在欧美期货交易所,主要原因就是其市场法治体系更为完备和有效。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产的定价权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我国海外上市企业逐渐增多,国内A股市场虽然还没有与海外资本市场连通,但由于对资本项目开放的预期,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中国股票价格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股票的估值水平。境外一些交易所推出的有关人民币和国内A股价格指数的金融产品,也开始对我国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和A股市场产生一定牵制作用。拥有对国内本土金融资产的定价权,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定价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金融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所谓资本市场的深度,是指市场中是否存在足够大的经常交易量,从而可以保证某一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成交量变动不会导致市价的失常波动。资本市场的广度是指市场参与者类型的复杂程度,参与者的类型和数量越多,市场被操纵的可能性就越小。稳健发展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适时推出股指、利率、外汇期货以及各类期权产品,扩大债券市场等,都是拓展我国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 如果我国能够抓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创造更多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更具流动性和透明度的资本市场,强化对国内金融资产的定价主导权,最终影响全球其他市场的定价,那么,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竞争中将会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十分必要和紧迫。
③ 期货里为什么美国的价格有定价权,我们国家的价格没有定价权
我来说一下,中国期货现在的交易量已经全球第一了为什么没有定价权
因为在中国期货市场上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投机的
而美国大部分都是套保的
市场上有一个风吹草动,国内的投机户就会进出很明显不稳定
国外都是大企业大机构的套保所以价格更具有代表性
国内还处于发展期,相信随着国内企业的大部分参与也会逐步拿下定价权的
④ 石油定价权怎么从生产方转移到金融市场
我本人不是非常专业的石油经济研究人士,只能把自己了解的知道的告诉你,还请你自己决定是否正确,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简单的说,生产环境就像卖方者,当石油生产国货石油生产方把石油生产出来想卖出,那么要由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市场形成的一套机制来定价。但这中间涉及到用那种货币定价、以什么标准定价、如何调价(降价与升价)、以及计量单位等等。但卖方在这些因素中占据主动因素或者优势较为明显,再配合强劲的军事做后盾和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就逐步演变成了石油金融市场。
以天然气为例——
天然气气价形成因素复杂,天然气定价机制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页岩气开发及利用的相关价格及市场拉动政策也没有出台,成为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天然气的定价权尚在争夺之中,哪种货币最终将成为天然气主要结算货币尚属未定,伴随着天然气重要性的上升,围绕天然气定价权的争夺将会愈演愈烈。目前全球天然气贸易存在四大定价系统:一是北美以亨利枢纽为核心的定价系统;二是英国的虚拟平衡点(NBP)定价机制;三是东北亚的液化天然气贸易定价体系;四是前苏联地区采用的双边垄断的政府谈判定价模式。
目前,美国在围绕定价权和结算货币的争夺中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各方力量明显相互钳制,无论哪一方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为中国在天然气市场上的崛起提供了时间窗口。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国,中国消耗着全球40%的金属、20%的能源和21%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中国有着全球最为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开采前景广阔。换言之,中国同时在国际商品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两端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借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的良好时机,多措并举,提升自身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参与国际天然气财富版图的再分配。应尽快完善国内非常规天然气价格的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并鼓励市场竞争和多种经济成分进入非常规天然气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我国的天然气产业。稳步筹划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香港商品交易所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天然气期货合约。利用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优势,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天然气期货交易,增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⑤ 完全垄断型市场对投资者选择个股的影响
中国石油、电信、电力、通信等领域就属于完全垄断型市场,但是它们有没有垄断利润呢?它们的垄断利润是否会给投资者带来福音呢?它们的垄断利润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呢?……事实是,中国很多垄断公司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回报。
⑥ 机票定价权该如何交还给市场
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日前发布通知,要求5家以上(含5家)航空运输企业参与运营的国内航线,国内旅客运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航空运输企业依法自主制定。通知指出,每家航空运输企业每航季上调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经济舱旅客无折扣公布运价的航线条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本企业上航季运营实行市场调节价航线总数的15%;每条航线每航季无折扣公布运价上调幅度累计不得超过10%。

取消“价格下限”,最大的意义在于政府部门放弃对市场主体的价格干预。一方面,把定价权还给航空公司,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灵活自主的竞争权,这是民航生存发展的内在呼唤;另一方面,在价格下限禁令下,机票低于5.5折就意味着违法,如果再不把定价权交给企业,民航怎么面对高铁的竞争?
如今放开限价令的最大意义,在于机票低价票的名正言顺,从此可以直面与高铁竞争了。尤其是取消机票价格下浮限制后,航空公司会迫于竞争压力,选择更低廉的劳动力,制定更精准的营销方案,实施更严格的绩效管理,如价格下来了,服务水平却上去了,最终赢得更多的客户,无疑是双赢之举。
⑦ 定价权交给航空公司会引发票价大幅上涨吗
对航空公司来说,市场化定价航线增多,意味着有更大自主权,可以依据自身经营、市场竞争情况,对不同时段、淡旺季灵活定价,甚至针对不同消费者区别定价,有助于更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对旅客来说,很多人担心定价权交给航空公司会引发票价大幅上涨。

本次民航局推出采用市场竞价机制的306条航线,总体占比不大。可理解为在竞争较充分的航线上自主定价,提价航线条数不超过15%和涨幅不得超过10%是确保民航票价整体涨幅的涉及面和绝对值,控制民航票价上涨的节奏稳定,尽量消除民航服务提价引发的社会影响。
⑧ 为什么日本掌握橡胶期货定价权
日本掌握橡胶期货定价权的原因在于:
1、交易时间早。日本期货交易所内成立时间比中容国早,交易橡胶期货的开始时间也比中国要早,而且日胶期货早盘开始时间是8点,也比中国交易时间早1小时。日本的天胶市场的定价权对国际市场价格有着重要影响,国内盘依据国际走势,就跟随日本期货价格标准。
2、法律法规的完善。日本政府对期货市场的监督与管理首先从立法开始,每5年对法律进行1次修改。如1992年的法律将海外会员的入市管理及投资者的保护纳入其中。
3、合约设计的科学性。在新品种上市之前,都会成立品种管理委员会,由交易所成员&专业人士组成。
4、交易参与者的国际性。日本期货法从1992年开始规定,允许国外会员以准会员的形式入场交易,即国外会员入要参与交易,只能由日本本国会员进行代理,但与一般的投资者不同,享受较为优惠的待遇。这是为了鼓励国外会员参与日本期货市场的交易,提升日本期货市场的国际地位,使本国的期货交易在国际范围更具影响力。
5、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产胶国的期货市场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其无法取得橡胶的定价权。
⑨ 决定上品定价权的因素有哪些
许多人总在批评说市场中有大量未销售的“空置房”,其实不过是提供人们按其他消费需求进行选择的展示过程。如果没有了可以挑选的机会和产品,那么必然产生的结果就只能是消费者退而求其次了。一旦到了消费者失去了主动的消费选择权和拿脚投票的权利时,也就无法甄别品牌的优势和产品的优势了,形成了买方的定价权转移到卖方手中的趋势,而这并非正常的市场秩序。
正常的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本应是一种协商机制。但当市场中的某个生产环节中出现了行政的垄断时,这种协商的调节机制就被破坏了,就从土地供给中的价格博弈传导到消费层面。
土地供给的环节是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让土地的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配置。但当这种垄断在数量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就向消费层面转移这种博弈,不是投资者在生产中消化土地的涨价因素,而是向消费者转嫁,从而使政府与投资者的博弈变成了直接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经济学家们在观察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时,很关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同时也更关注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产价格的变化,因为生产资料价格是整体物价预期的基础条件。但近几年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都大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却没有引发全面物价的上涨,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买方市场为主时,供大于求或供求相对平衡时,生产者不敢也不能将生产资料的上涨压力向下游消费者转移,只能压缩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去消化。
但房地产则不同了,前者的“生产资料”的垄断和稀缺性供给无法扭转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收入的增长给了向下游消费者转嫁的机会,并且让这种转嫁在无消费倾向选择余地中放大,并让市场价格扭曲。
必须从消除市场垄断性障碍、还市场机制的完整入手才能恢复价格机制对市场调节的作用,让消费者拥有选择权和定价权。否则房价就会从政府的土地垄断性定价权变成市场供求不平衡中的卖方定价权。
当市场集中于打开发商的板子时,却不知道这种定价权的垄断性并不在开发商手中。只有供不应求时才能让开发商“打鬼借助钟馗”,拥有了优势地位。只有加大供给才能打破这种优劣的对比局面,让市场在竞争中恢复其本来面目,让消费者有机会成为决定价格的一方。
⑩ AH股的市场定价权
这首先说明A股市场重新夺回了对于国内大型企业的市场定价权。随中铁之后的太保集团拟发行不超过9亿股H股,H股发行价格将不低于A股价格,再明确不过地说明了从国际投资者手中夺回定价权的目的。
H股定价权存在天然缺陷,由于港币是非主权货币,必须由挂钩的主权货币如美元代为定价,其中的汇率风险、市场风险通通表现在过低的定价之中。香港民众虽然分得杯羹,但利益的大头被国际投资者俘获,因为国际市场的路演无法避开这些体形庞大的国际投资者。中石油中石化1块多港币的IPO价格形如明显的利益输送,谁让你自己拱手将定价权拱手交给了别人呢?
先H后A模式同样存在境外投资者大肆获取无风险溢价的问题。根据摩根大通分析,在11家回归A股上市的H股之中,A股上市前的三个月H股股价不论市况都会逐步上升,逐步上升是一种温和的遮羞说法,在A股上市前中人寿等公司的股价暴涨,提早收割内地溢价的红利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而内地不得不一再在投资者不胜寒的高价发行新股。一旦A股正式上市后,H股表现各异,差价逐渐收窄。据摩根大通估计,A股与H股差价可以收窄至35%,主要是由由内地可望有300亿美元QDII资金投资于港股所带动。主要也因为先A模式挤占了剪内地投资者羊毛的空间。
以往发行H股或者红筹股一为收集外汇,二为在东亚金融危机后扶持香港市场,三因A股市场容量过小,只能在“大局”之下行无奈之事。如今随着政府做大内地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逐步市场化决心已定,收回定价权宜早不宜迟,让国际投资者动辄收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港币,以有限财力行无限好事的无谓利益输送不能再干。大型企业在香港市场定价从一开始就是权宜之举,行之于长远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