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温州爆发民间借贷,企业家纷纷跑路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资金链断了,放高利贷收不回来,企业没有资金运转就得跑路了!!
② 温州民间借贷机构怎么样
现在民间 融 资借贷 机构 都 不 多 啦
③ 温州从什么时候曝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规范监管作用,互为左右手,是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两大基石,借贷市场也不例外。但温州借贷市场的乱象,却说明市场、行政这两手都不硬,市场、政府这两大基石都不稳固。
“跑路”逃债所呈现出的种种乱象,追根溯源,都是长期存在的一体两面体制困境造成的:一面是民营企业长期遭遇贷款难、融资难等难题,另一面是民间资金投资渠道缺乏和投资范围狭窄。尤其是近两年,楼市被限,股市低迷,大量的民间资本无处可出;而另一方面银根紧缩,大量的中小企业贷款“无门”,两者一拍即合,民间借贷愈演愈烈。
首先,温州民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借钱给企业的温州人自身缺乏金融和企业管理知识,对借钱的企业情况又知之甚少,导致对民间借贷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而需要资金的企业又不知向谁去借,他们能借到的钱其实就是在高利贷手上滚动的少数资金,从而导致所借贷的资金利率越借越高,而企业产生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如此高的利息,进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
其次,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较为活跃,但这些民间借贷不规范,且利率较高。据了解,前一阶段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3—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更高。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部分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入资金用于暂时周转,但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长期靠民间借贷的企业,无法承担如此高额的利息,高利贷也大大压榨了这些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第三,少数温州本土企业家跑路,是由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所造成的。他们有的没有经受过市场经济的真正考验,有的平时缺乏对经济、金融和法律知识的学习,盲目投资,无序发展,没有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导致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就无法收拾。
无论是引导民间投资,还是解决企业融资难,市场的作用固然不可少,但政府规范、引导和监管也必不可少,尤其在市场失灵的时候。而对于违法的高利贷,政府的监管职责更是不容推脱。温州高利贷之风盛行已有时日,但却未见政府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加以规范和约束,如今,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损失难以估量。
④ 最近温州民间借贷跑路的很多,请问民间借贷合法吗
今年10月份才说合法,你可以看看新闻,我忘了。可是只是给了个“名分”,没有具体的东西啊。这个风险很大,你自己借给别人的钱呢,有借条也是合法的,要是借钱的跑了把钱花完,就是把他抓回来坐牢,没钱还也白搭啊,合法有什么用?民间借贷,就是那种投资公司的,他从散户手里收来钱,他贷给谁你都没法掌握,主要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还不上钱,都是大数目几千万几亿的,投资公司拿什么还你?他要么后半生逃亡,要么抓起来。这就是高风险,况且现在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法律说的也不清楚,我自己的体会,投资公司正常运营就是民间“正规”借贷,跑了就是非法集资!跑不跑,合法不合法,就在一念间。
⑤ 温州民间借贷崩盘是否一个阴谋
目前国家政策处于开放状态,第二批金融试点城市已经启动,你可以关注关注。
⑥ 温州哪里有民间借贷我想借笔钱。需要什么手续吗
最好 是有关系的 比如朋友啊 亲戚之类的 并且你看起来是有钱的 或者你借的钱升值空间是有的
没关系 只有拿东西担保了
民间借贷是有风险的 不要把温州人当傻瓜哦 呵呵
陌生人估计很难借到的
⑦ 温州民间借贷风险出在什么地方
泡沫总是从最高处幻灭。温州民间借贷有多普遍?根据温州官方的数据估算,民间借贷的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同时,民间介入程度之高亦令人咋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分支机构的调查,2011年上半年,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由此而见,官民皆贷并不夸张。温州危急,无非是其介入民间借贷之深的极端后果,其他地区难以与之比肩。根据中金公司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约为3.8万亿元。
⑧ 温州民间借贷是怎么回事听说最高一百万年利息可达六十万,太假了吧,跟银行借也没这么高啊。
温州民借三种,一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报道,放贷大部分是官银啊,八成左右,给这么高的利息,等同于行贿,不给这么高给你办事么?二\还有一部分是给赌场上用的,年息60%不算高,三真正民间借货,没这么高,年息也就也就20-30%
⑨ 温州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啊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此份报告同时透露,温州市大致有9成的家庭和6成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中秋前后,一直被冠以民间资本“晴雨表”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 9月21日晚,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欠款出逃。“眼镜大王”跑路这根导火线引发的金融危机,一批有信誉的甚至是龙头企业,陷入了“倒闭潮”,“跑路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至今,温州发两起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跳楼的事件。80多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公司关门、员工讨薪事件,9月以来,就有高达25起。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就龙湾区的外逃资金估计已在100亿以上,不少中小企业的负债中,银行占3成、民间高利贷占7成。
民间借贷扰乱了金融信用市场,而“人人贷(P2P) 信贷服务中介机构”一旦金融风险泛滥,则要波及纳税人的公共利益。高利贷是引爆温洲式金融风暴的祸根,究其根源:
1、过往宽松货币政策造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5%,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速仍继续走低,显示政策紧缩效应仍在持续。但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高于此前机构普遍预测的5000亿元。
从历史和国际证椐。如,印度、东南亚、拉美国家每次货币宽松,官方利率下跌反而导致高利贷盛行。
2、银行存款悄悄流失
银行“抢钱”抢不过民间借贷。存款正在加速流出银行体系,9月份前半个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比8月末减少了大约4200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天量负增长。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愈演愈烈的民间融资,可能成为储蓄分流的主要领域。
3、民间借贷市场疯狂扩张,银行充当了民间拆借的“二传手”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约有3万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如果没有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不会如此之快。
放贷者的资金来源,50%为自有资金,50%从银行贷出来的。通常做法:“将房产向银行抵押出去,用2分的月息借钱出来,再用4、5分的利率放出去给小企业主们,赚取中间利差。”
再或者“以1.5分或2分的月息从一批老板那里借资金和承兑汇票,再暗中以3分至3.5分的高利放出去。”有的甚至为5分至1毛,而“5分利”相当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有的高利贷年利率最高能达到180%。这样的利率诱惑促使民间高利贷市场疯狂扩张。
两年前,民间借贷市场初期,资金存量为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5%以上。时至今日,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4、贷款结构不合理,高利贷市场推动了金融脱媒
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不少企业向银行贷款非常难,并且今年政策紧缩,银行额度受限,小企业涌向民间借贷势头爆发。
据前不久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市大约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活动。
5、担保公司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高利贷推手
明月曾在鹏城担保公司任高管,亲身感到在高利贷产业链上,担保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高利贷产业链的灵魂。是高利贷推手。因为资金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没有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大量相关业务,温州有48家担保公司,其融资的中介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
6、人人贷等中介机构使高利贷传导效应加剧
人人贷中介公司因规避了正规的金融监管,影响高利贷危机传导效应加剧。在民间借贷市场中,牵涉面也较广。温州各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旧货调剂行共1000多家,其中部分机构假借经营之名,违规办理垫资业务,收取高额佣金及利息。
7、炒房团变成高利贷团,资本贪欲的肆意蔓延
截止2011年初,温州8000亿闲置资本不做实业炒股炒楼炒借贷利率,追求暴富。如此多的闲置资本是以牺牲实业为代价。
例如,制鞋业在温州是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在700亿元左右的规模,占年度GDP的1/4到1/3之间。温州曾有超过6000家的制鞋厂,目前的数量已降至2000余家。
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制鞋业。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鼎盛时有1000多家企业,如今只剩下100家左右。
8、投资渠道单调狭小
在“负利率”时代,国内投资渠道单调狭小,温州人觉得放贷成了最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手段。民间借贷渐渐成了居民新的“投资渠道”,为了获取高利率,不少人把存款,或者从银行套出的贷款,借给个人、公司或担保公司。温州区域性金融风暴只是全国民间借贷市场这一金融灰色地带危机的一个缩影。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借贷风险高危区除了浙江省之外,还有江苏、福建、广东、河南以及内蒙古等省区。有专家认为,若无严格监管,很快恐酿成中国式信贷危机。
⑩ 温州民间借贷问题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状
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温州GDP虽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却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从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现今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由于银根收紧,房企缺钱,加上实业制造持续不景气,于是越来越多缺钱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从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高息诱惑下,不少原本投资于实业的资本也开始发生了转向。而因利益的驱使,尽管明知道风险巨大,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利息会随着资金的倒手,越变越高,只要链条不断,参与其中的人都会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也成为很多放贷者的理由。
然而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无法履行债务。今年4月份以来,据媒体报道有90多名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仅在9月份就有20多个。围绕这些案件的媒体炒作,进一步激发了已然对银行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市场放缓产生了担忧的投资者的焦虑情绪。有关民间借贷信息的缺乏更是让问题显得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