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帮助有多大
中国推新版“马歇尔计划”支持中国经济的走出去战略,设立规模达400亿的基金,用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及我国相关西部、东南部省份的基建、能源、金融合作等方面提供融资支持,达到输出国内过剩产能,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及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
经投入产出模型严格计算后:
1、中短期内,“一带一路”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但对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效益不大。以投入产出模型计算,1单位的基建投资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上游产业,1单位的基建投资可以推动下游产业3.05单位的生产扩张。“一路一带”将有助于国内部分行业如钢材、水泥、煤炭等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因为虽然1单位的投资走了出去,但是1.89单位的生产还是源自于国内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况下,1单位的基建投资对下游产业所产生的3.05单位的推动效应就完全贡献给了国外,而不是推动本国经济。
2、中长期内“一带一路”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且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中国将通过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带动区域间贸易活动的增长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通过充分利用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做到贸易成本的最小化,从而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着眼于能源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对“一路一带”的投资将带来经济体外延的扩张。同时,此战略有助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投资方向的多元化。
3、与美国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世界经济具有更广泛的经济效益。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无偿的“赠予”,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资金都用于购买最终产品进行消费,而这些最终产品又多数来自于美国,对于美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十分显著。而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采取基建输出的方式,基建投资作为中上游产品,其产生的引致投资、引致消费完全留给了“一路一带”的沿线地区,因此可以说“一路一带”确实会繁荣一路、富强一带,这是中国赠予地区经济增长的外部效应。
4、“一带一路”须循序渐进地展开,加强危机应对机制,并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对中国下游产品的需求。中国的地缘政治十分复杂,并且从中国多年欧洲开发的经验来看,有必要保持较高的军事水平应对海外投资可能面对的多方困难。对外的基建输出仍应当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资金的投放上采取“试水”的态度,充分保障投资的回报率。同时,借鉴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验,我们在今后海外投资和援建中应增加对我国下游产品的需求,扩大海外投资和援助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
在现阶段国内经济缓慢筑底,国内需求相对疲弱的局面下,“一带一路”为国内部分产业中短期内消化过剩产能和去库存提供了契机。依托于港口、公路建设公司等投资主体,通过“走出去”战略,投资于“一路一带”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运营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资收益。
一个仔细计算过的数字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来理解“走出去的基建投资”具体有何效应,该方法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列昂惕夫创立,主要贡献在于可以测量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对产业结构及国民收入的构成做出合理判断。
投入产出表的系数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某行业对其上游行业的总需求的拉动效应和对其下游行业的总供给的推动效应的测量方法。经过仔细计算,我们获得了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拉动效应)和完全分配系数(推动效应)。下表列出了基建行业和房地产建筑业两个大行业的系数。其中,与基建相关行业有6个(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房地产建筑业相关的行业有两个(房地产业,建筑业)。
在拉动效应方面,1单位的基建产出将拉动上游相关产业1.89单位的生产扩张,这个效应可能更大,因为我们在这里仅囊括了6个基建的相关行业,但大体上基建投资与房地产业的拉动效应是相当的,或者说略低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从中短期内来看,“一路一带”战略导致的“走出去的基建投资”将对于国内部分行业如钢材、水泥、煤炭等的去化产生积极作用,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虽然投资走了出去,但是生产还是源自于国内的。
在推动效应方面,主要指该行业对于下游生产所激发的总供给,例如1单位的基建产出将总体推动3.05个单位的供给的扩张,这集中体现了基建作为上游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用。相对而言,房地产作为下游产业,推动效应就小得多,这是符合经济直觉的。然而在“基建走出去”的情况下,基建行业这一部分的推动效应对我国经济而言就损失了,因为基建投资发生在国外,推动效应也发生在国外。我们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就描述了基建作为供给所能给其他行业带来的推动效应,若是道路修在国外,虽然修路所用的设备、材料对我国经济仍然有拉动作用,但我们就无法同时享有道路的使用给当地经济带来的推动效应了。
但是中长期内“一路一带”助力亚洲经济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并有利于外储投资多元化
虽然损失了基建投资带来的推动效应,但“一带一路”在中长期内的战略意义仍然可圈可点,因为通过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国将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首先采取资本的输出引领亚洲经济的增长,从而带来区域间贸易活动的增长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通过充分利用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做到贸易成本的最小化,从而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点与欧美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是十分类似的,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在二战中基础设施受损最小,它们比战前要繁荣的多,但是出口贸易只占经济中的一小部分,马歇尔计划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援助将被欧洲用来从美/加处购买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这就促进了区域间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一路一带”战略也将使中国自身从这一类似的路径中受益。
此外,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着眼于能源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对“一路一带”的投资将带来经济体外延的扩张。这些基建投资、尤其是后续的运营,将带来与国外更多的能源领域的合作机遇,这将会回补常年以来我国经济对于部分能源的议价权方面的劣势,而对外的投资也将逐渐带来国防外延的扩张。
第三,“一带一路”的基金融资来源中我国外储占比在65%以上,这有助于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基建投资在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基础上,长远看可能实现比美国国债更高的收益。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与美国不同,对世界经济具有更广泛的经济效益
二战结束后,为消化美国在战时的过剩产能,美国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马歇尔计划”,将庞大的资本输出到欧洲,刺激消费品、就业市场复苏,拉动欧洲对基本消费品的需求潜能、进而带动美国出口贸易,并且增强了欧洲地区的对美国中枢的向心力,奠定了美国的战略地位。美国输欧的资金总量为130亿(赠款90%、贷款10%),其中88亿流入货品采购,27亿进入原料市场,16亿流入工业机械。
欧洲经合组织OECD的前身在美国援助款项的分配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要求必须以各国的资源、生产指标、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等为依据,进行某种程度的跨国调节;因此马歇尔计划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也形成了实际上的以美国为核心,各国依据美方统筹进行经济重建的机制。
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无偿的“赠予”,对于区域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理由是美国“马歇尔计划”虽然主要为赠款,但主要资金都用于购买最终产品进行消费,而这些最终产品又多数来自于美国,由于欧洲国家在二战中耗尽了外储,马歇尔计划的资金援助几乎是它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资本,在计划最初进口最多的是必需品——比如食物和服装,而在后期消费方向转向了重建所需物资——这也是马歇尔计划最初的用意所在。关键在于消费品属于下游产品,被消费后不再对欧洲产生效益,但从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看出,它们对于美国经济的拉动效应却是十分显著的。如上表所列,服装业对上游产业的拉动系数为2.57,即购买1个单位(例如,美元)的服装能拉动美国上游产业2.57个单位的产出。而1个单位的服装仅能推动欧洲当地产业0.87个单位的产出。这于基建投资有天壤之别。
而中国的“马歇尔计划”采取基建输出的方式,基建投资作为上游产品,弱投资于国外,其产生的引致投资、引致消费并没有留给中国,而是留给了“一路一带”的沿线地区,因此可以说“一路一带”确实会繁荣一路、富强一带,这是中国赠予地区经济增长的外部效应。
“一带一路”须循序渐进地展开,加强危机应对保障机制,并增加海外援助中对中国下游产品的需求
“一路一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注意到san点。
其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基建投资收益有赖于后续军事保障。美国“马歇尔计划”有充分的军事保障,美国作为二战后第一军事强国,需保障经济的后花园欧洲与苏联对抗。当今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式十分复杂,从中国多年在欧亚开发的经验来看,必须对海外投资可能面对的多方面困难有充分的准备。
其二,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外的基建输出也应当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资金的投放上采取“试水”的态度,充分保障投资的回报率;在地区选择上,可以选择试错成本较低,国际关系相对良好的国家首先进行合作。
其三,借鉴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验,今后在海外的投资和援建计划中,可以增加对我国下游产品的需求的比重,用以扩大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
⑵ 中国一带一路是用美元还是人民币
哈哈,楼上两个无知的,中国人民币支付不到2%,美国占绝大多数,当然是美元。
⑶ 中国为一带一路花1万亿美元值吗
纠正你一个错误,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了4万亿美元的规模,不过确实是世界第一的储备规模
⑷ 前4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多少钱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17年1-4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5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39.8亿美元。

三是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潜力巨大。1-4月,中国企业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幅较大。如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直接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74.14%、809%、241.3%和162.74%。
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1-4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额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5%;完成营业额占同期总额的48.1%。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⑸ 中国投资多少钱给巴基斯坦搞一带一路
目前共计460亿美元。其中瓜达尔港投资最多。
⑹ 中国的一带一路从提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这是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中国政府已承诺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资至少350亿美元,为建造发电厂提供融资。通用电气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订单金额已升至超过10亿美元,而五年前还不足1亿美元。
2,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
2016年2月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出席了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将在42个月后竣工,随后还有5年的维护期。该项目将由伊朗基础设施工程集团MAPNA和中国中机公司及苏电集团承建。
3,老挝铁路
2016年12月25日,老挝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筑路队伍整装待发。老挝总理通伦亲自挥铲破土,鸣锣九响,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全线开工。根据规划,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全线贯通,届时从中国边境到万象只需4个小时,多山缺路的老挝将实现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的梦想。

4,卫星通信
为保障“一带一路”通信卫星信号无障碍,国内的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对“一带一路”的卫星发射进行了规划和研究,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途经国家的通信信号也将逐步实现全覆盖。从而在通信领域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
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 ,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
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带一路
⑺ 前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增长了多少
据报道,今年以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不断加深,前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同比增近两成。

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累计投资255亿美元,入区企业超过3800家,上缴东道国税费近1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近22万个。
文章来源:央广网
⑻ 去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贸易额达多少万亿元
商务部今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
他表示,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签署自贸协定,与摩尔多瓦、毛里求斯正式启动自贸协定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四是对外援助效应提升。启动“共筑援助之桥 畅通‘一带一路行动,落实重大援助举措,积极为沿线发展中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稳步推动改善民生的援助项目建设,开办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他指出,商务部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共同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⑼ 为什么不能用赚来的美元去开发一带一路
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形式是货币竞争。为什么是货币呢?因为货币是资金的载体,资金是经济的血液,而经济又是政治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说,各种形式的竞争最终都归结到货币竞争。
既然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制约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那么我们怎可忽视“华尔街”和“美元”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支撑作用呢?
然后再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偏要将“一带一路”跟“货币竞争”扯上关系。前面既已提到美元霸权对美国霸权的先导作用,那么美元霸权对美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我们的一带一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将会冲击美元霸权,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
美元的崩溃,既需要美国经济衰退到不能再支撑美国的强势地位,还需要有合适的货币能够取美元而代之,万事俱备之后,还差一个时机,也就是美元被取代的那个关键事项,能够将矛盾引爆。
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上述导致美元奔溃的因素增加筹码。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开始取得成效,国内的过程产能得到消化,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经济基础。我们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却从不敢抛售,原因之一在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捆绑在了一起,若是抛弃美债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严重依赖美国作为产品输出市场的中国企业 ,该怎么办呢?
但是有了一带一路就不一样了,我们的产品可以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必再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发展经济。此举必然带来美元成交量的减少,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如上所示,我们还可以减持美国国债,从中解脱出来,将这部分外汇投资到比美元更创造价值的地方。
经济实力的增长将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之相对的是,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另外,我们知道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可能是亚欧非一体化,若是三大洲连在一起了,且不说事成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分量增加,若是亚欧非一体化之后不再使用美元支付结算,而是使用自己的区域性货币或者人民币,考虑到亚欧非三大洲的经济体量,到时国际支付结算中对美元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少。
暂且不议取代美元的货币会不会是人民币或像欧元一样的区域性货币。当前关注的重点是,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减少美元的使用量,对美元的需求不断下滑,不再用自己的产品和资源向美国换美元了。
这相当于给美国断了粮草。
这是一个很不公平却没有对错的故事。
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当前是一个产业空心化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0点多,大约是二战后1953年的一半。这半个多世纪来,美国并没有认真去生产产品,而是去印钞票了。
美国人会说:我完全没必要自己去建厂房生产。既然别的国家需要美元用于支付结算、外汇储备,而我刚好有印钞机可以控制美元的发行。那么你们拿产品和原料来和我交换美元就好了。我得到了我所需要的商品,你们得到了可以去购买石油等大宗商品的美元。
大家各取所需似乎很公平。但是这样的交易建立在美元霸权地位的基础之上,交易本身就不公平。美国印一张100美元的钞票,成本大约是1美元;美国人用这100美元可以从中国进口10件10$/件的衬衣。
——也就是说,美国只用1美元就从别的国家买到了10件衬衣。但考虑到中国生产衬衣的人工成本、材料投入等等,谁在从别的国家攫取财富自见分晓。
民以食为天,美国人也需要大口吃饭。一带一路若是极度冲击了美元霸权,美国必然是极力反对的。
⑽ 一带一路中国一共用多少钱
“一带一路”,未来5年,中方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预计将达到15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