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募基金的产品类型有哪些
证券法规定有以下来四大类:
一、自
股票
型基金:基金资产的70%或更多,投资于股票的基金;
二、债券型基金:基金资产的70%或更多,投资于债券的基金;
三、货币型基金:基金资产仅投资于金融市场货币工具的基金;
四、混合型基金: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债券及其它金融工具,但投资方向和比例,不符合第一、二、三项规定要求的基金。
『贰』 基金产品有哪些
给你推荐现在五家最牛的基金公司,它旗下的产品,你都可以放心考虑的:
易方达:易方达成立于2001年,股东由广东粤财、广发证券、广东美的、重庆国投和广州市广永国资构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易方达管理着5只开放式基金和4只封闭式基金,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251亿元,排名43家基金公司的第六位。这些基金具备了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包括有股票型(包括指数增强型)、股债平衡型和货币型等。近期,该公司正在发行低风险的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期债券基金。
招商:招商成立于2002年底,股东由招商证券、ING、中国电力财务、中国华能财务、中远财务组成,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招商管理着5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包括1只股票基金、2只平衡基金、1只债券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317亿元,排名第四位。
嘉实:嘉实成立于1999年,股东由中诚信托投资、立信投资、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组成,是一家新近转型为中外合资的老基金公司。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嘉实管理着8只开放式基金,2只封闭式基金,其中包括4只股票基金、1只含股债基金、1只债券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205亿元,排名第七位。近期,该公司正在募集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
广发:广发成立于2003年,股东由广发证券、广州科技、烽火通信、香江投资组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广发管理着3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包括2只股债平衡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66亿元,排名第21位。
诺安:诺安成立于2003年底,股东由北京中关村、中国对外经贸信托、中国新纪元组成。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诺安管理着2只开放式基金,其中包括1只股债平衡基金和1只货币基金,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42亿元,排名第25位。
五家基金管理公司概况
基金公司 管理基金数量 管理资产规模(亿元) 成立时间 主要股东
开放式 封闭式 总计
招商 5 0 5 317.17 2002-12-27 招商证券、ING Asset Management B.V.(荷兰投资)中国电力财务、中国华能财务、中远财务
易方达 6 4 10 251.17 2001-4-17 广东粤财、广发证券、广东美的、重庆国托、广州市广永国资
嘉实 8 2 10 205.67 1999-3-25 中诚信托投资、立信投资、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
广发 4 0 4 66.83 2003-8-5 广发证券、广州科技、烽火通信、香江投资
诺安 2 0 2 42.5 2003-12-9 北京中关村、中国对外经贸信托、中国新纪元
数据来源:聚源系统
综合来看,这五家基金公司除广发、诺安外,易方达、嘉实和招商已处于最大资产规模基金公司之列。43家基金公司的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99亿,广发、诺安低于这个水平。招商基金依靠货币基金跻身前列,若剔除货币基金,资产规模仅在46亿。投资管理经验方面,嘉实基金成立时间较长。并且,招商和嘉实作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在资产管理方面具有较强实力。
从目前的基金产品线看,嘉实、易方达、招商相对比较全面,高、中、低风险基金均有,诺安作为新基金公司,还处于相对弱小阶段。
嘉实、易方达以高风险的股票基金数量较多,诺安、广发在发展初期和当时市场环境更倾向开发中、低风险基金产品。
五家基金公司推荐基金名单
基金公司 投资风格倾向 重点关注基金 适合投资者类型
易方达 进取 易方达策略成长、易方达50、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科汇、科讯、科翔 中、高风险投资者
广发 进取 广发聚富、广发稳健 中、高风险投资者
嘉实 偏进取 嘉实理财增长、嘉实成长收益、嘉实沪深300 偏高风险投资者
诺安 偏进取 诺安平衡 中等风险投资者
招商 偏保守 招商平衡、招商债券、招商现金 中、低风险投资者
『叁』 什么是基金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来是指依照《公司法》设源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经营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
通俗地讲基金子公司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公司,或者是下属分支机构。

(3)产业园基金产品扩展阅读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依《公司法》成立。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二条、第三条的规定,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
在设立原则上,我国《公司法》第六条规定,符合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规范基金公司经营运作的相关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为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相关行政法规为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监管法规。
『肆』 常见的基金产品线类型具体有哪些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1.描述基金产品线的三个概念产品线的长度,就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拥有的基金产品的数量。产品线的宽度,就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所拥有的基金产品的大类有多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伍』 基金产品的介绍
基金产品是将几只基金组合在一起出售,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带有FOF概念(fund of fund,即基金中的基金)的产品。

『陆』 基金产品有哪些分类
看门狗财富为您解答,基金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开放式基金种类虽多,但按其专投资目属标、投资对象以及投资策略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2)混合基金: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风险和收益水平都适中。
(3)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以获取固定收益为目的。风险和收益都较股票型基金小得多。
(4)货币市场基金:仅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收益稳定,风险极低。
投资开放式基金,一定要事先充分估量好自己的风险承受度,然后选择相对应的基金。而极度厌恶风险喜欢稳定收益的人,应选择货币市场基金或债券基金。有一定风险承受度和较高收益偏好,但又不想冒过多风险的人,就适合选择混合基金。
『柒』 产业园区为什么一定要走“产业+基金”这条路
一、“供给”与“需求”:我国各类形态的园匙数量达数千个,若干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还在加剧。二、“建设”与“运营”:强建设弱运营是当前园匙的通病。建设者是“甲斱”心态,运营者则须具备“乙斱”心态,两者有较大的差异。三、“体制”与“丏业”:园匙运营需要与业的技能,而政府团队开丌恰好具 备这样的技能。

『捌』 产业园区为什么一定要走 “产业+基金”这条路
过往的产业园区运营,是“基地+基金”的概念,就是在提供办公场地、设施等基础物理空间外,还要为入驻企业提供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投融资服务;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不管是企业还是市场都对产业园区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化成了“产业+基金”的模式,要求产业园区不仅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还要在这个集群的共性认知上,形成一个着实有效的资本投融资机制。招商引资内参选取此文供参考。
在中国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触碰到“天花板”,呈现下滑的发展态势下;国家及时喊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口号,使得一直默默无闻、低头耕耘的产业园区一下子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撬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一时间,住宅地产开发商、互联网巨头、基金大鳄等纷纷冲入了这股大浪潮中,或开发、或投资、或服务运营,一度使一些在产业园区领域低调了十余年的老牌企业都成为行业顶礼膜拜、争相研究模仿的时代样本。
可是时代不同了,榜样的力量也在经受考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对园区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基地+基金”层面,不再仅仅满足于办公设施物理空间的提供,人力培训、法律咨询、商标申报等基础服务的提供,及成长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租金入股、股权投资、PE退出等投融资支持;还要求园区要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要求园区依靠龙头企业的联动效应,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像紧紧咬合的齿轮一样,滚动循环,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使得入园企业能够生长在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滋养沃土上。所以,以往那些仅仅是依靠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园区物业租售等商业模式赚取经济利润的产业园区商们,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
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离不开“重资产”,没有物理空间的承载,园区后期的运营服务变成了空话。但是一旦“重资产”,就势必绕不开“资金”来源的话题。比起住宅地产、互联网巨头的丰厚的资本身家,产业园区商们显得捉襟见肘,毕竟靠办公场地、厂房的租售及微薄的运营服务收入,是很难让产业园区商像住宅地产开发商们轻轻松松豪掷几个亿买地、建设,然后长期持有物业,慢慢坐等物业增值、租金上涨带来的“溢价值”。
产业园区商原有的“重资产”模式存在着资金周转的压力,需要通过快速售卖物业所获得收入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投资运营或者异地扩张。其中两种模式最为常见,一种是快速建厂房、通过强大的招商团队快速销售,快速实现品牌扩张,毕竟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没有了行业地位,进而丧失了行业话语权;另外一种就是靠住宅配套建设开发所获得的资金不断供血产业园区的运营。也许就是因为“重资产”资金的桎梏,使得很多产业园区商的模式被诟病,始终摆脱不了“地产开发”牟利的嫌疑。
但随着产业园区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就“前端”的园区建设速度、规模来看是拼不过财大气粗的住宅地产开发企业,所以产业园区商只能在“后端”的运营服务上不断地深化创新,衍生价值。毕竟比起住宅开发企业这些门外汉们,产业园区商还是具有对“产业”属性的深刻认知和把控力。
尤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产业+基金”是目前产业园区运营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产业是核心,是基础,优秀的产业区在产业层面要符合市场或产业需求,有必要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这些产业园区们通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对熟悉的产业领域的成长机理、发展特性、分化组织等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所以能够快速对区域市场做出反应,哪些区域适合哪些产业,或者哪些产业中的哪些环节存在增值潜力,规避了后期“孵化”过程中产生的投融资风险,使得一个产业园区项目呈现良性发展的状态。而且通过后期产业孵化运营、产业投融资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也成为产业园区商品牌扩张的破题之路。
讲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问,产业园区“孵化企业”跟“孵化产业”到底本质区别在哪儿?因为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孵化产业链的终端不还是在孵化企业吗,为什么非要说是孵化产业,戴那么大顶帽子?举个例子,过去产业园区在孵化器的功能上,着重点是如何将一个入园的小企业通过各种服务媒介一路扶摇直上到上市企业这个终 极目标,然后从中分享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本增值。而“孵化产业”是指,比如说我们看重一个入园的文创类企业的原创“IP”,通过这个IP衍生出一系列内容,比如以“IP”为源头的电影、话剧、培训、游戏等各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个个都是增值点,随之衍生品市场力越强就越具产业共性,进而就使得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说完了产业,我们再来说说基金,为了进一步突出“孵化器”的功能,很多产业园区商默默转化成了“投资商”的角色,从最前期对入园企业的租金入股、股权投资到PE退出等阶段性的投资行为,演变成了今天贴近市场前瞻性需求和科技研发技术的前沿,准确把脉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处,培育出特色优势性产业,进而通过分享产业中各个环节的红利来获得资本增值,也就是从产业园单个企业的“金融扶持”到产业园整个产业“金融孵化”的升级转型,使得金融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动整个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种形式的园区操作含金量很高,既要求产业园区商对所集聚的产业所产生的可持续经济效应有足够的把握和理论依据,通俗的来讲,就是专业度;又要求对投融资机制及架构的设计具有严谨的思路和科学论证,使得金融手段的操作能够贯穿园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至资产证券化的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园区开发的资金闭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产业园区商要改变发展思路,要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商业模式转型,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金融,进而分享产业发展与物业回报所带来的长期资本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