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息下降,对投资有什么影响
在经济学理论上说,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但同时也会造成流动的货币数量增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所以,利息是否下降,下降多少取决于多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2. 利率影响投资,利率指的是什么
利率定义:
利率就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至今,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利率是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3. 利率,税率和汇率,哪个更重要
目前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大势已定,中国正在向货币政策回归。那么存在一个问题,是先调利率还是先调人民币汇率?
这里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前提:一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由来已久:二是中国经济出现“潮涌现象”:
国研网预测,2010年流动性生成机制将发生较大的结构转换。以新增贷款派生存款为主的内生货币创造占比将由2009年的超高水平回落;而以人民币升值、外贸复苏为主的外汇占款增加将弥补2010年新增贷款量下降所减少的流动性损失,并将形成2010年流动性的主要补充力量,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曾引入“潮涌现象”形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由于后发势力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而非前沿)的产业,企业对哪一个产业是新的或者是有前景的很容易“英雄所见略同”,于是纷纷涌向相同的某个产业。[1]
由于企业投资过度集中,难免出现产能过剩,于是企业又纷纷涌向下一个产业,再产能过剩就再涌入下一个产业……企业这样一波接一波地涌向相同的某个行业,就出现了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中国的经济正处于“潮涌现象”。
一是房市存在“潮涌现象”,房地产泡沫不胜枚举。
二是股市存在“潮涌现象”,以创业板为甚。在2009年各大银行的突击放贷中,流入股市的资金规模恐怕更大。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关紧资金的闸门,阻止当前资产泡沫化过度发展,防止其威胁到经济的整体健康。
三是产业存在“潮涌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泡沫。
无论是国际的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还是国内的新兴产业(比如物流、旅游和消费品等),“潮涌现象”导致中国实体经济投资领域呈现“非理性繁荣”。
四是区域存在“潮涌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蔡仿指出,从2000-2007年的情况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体现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和贡献率都高于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
这种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各地区在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理性的“潮涌现象”。
由于流动性过剩,引发产业过剩、房市过剩、股市过剩、区域过剩。因此,中国似乎存在一个流动性陷阱,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房市、股市、产业和地区。
“潮涌现象”还说明高投资并不一定会带来高回报。按照凯恩斯解释,如果储蓄大于投资,将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他将自己的论证建立在三大心理定律的基础上,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问题。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货币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呈现的不同特征。
人们不禁要问,调整准备金率有力度够吗?
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是中国的特征。并且处于二大的预期:一是通货膨胀,二是就业。
鉴于中国仍然处于人口参与率较高且长期持续的状态,鉴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将长期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三高格局将在我国长期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必定无疑。
目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以收缩货币和信贷减少外汇占款压力,也使商业银行间的不均衡发展扩大。真正能通过货币乘数起到明显收缩货币作用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缩,而乘数作用较小的中小银行却刚性地大力收缩,弱化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不利于货币政策效率的提高。
如果“潮涌现象”持续不退是由存量投资项目造成的,用加息来抑制投资增长就无效。加息只对抑制新上项目有效,而对存量投资项目是无效的,因为对于投资人来说,废弃已经发生大量建设费用的项目,其损失远比加息所形成的财务负担要大得多。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对于已经出现的资产泡沫而言,利率手段的效果是不明显的。用利率手段来抑制效果也会极为有限,因为中国外汇储备仍是美国的第一债务国,加息会对国际“热钱”流入形成新的刺激,迫使中国央行继续投放更多的货币,却导致了增加货币供给,是得不偿失的。
应对流动性过剩,采用加息政策,中国进场的热钱和产业“闲钱”会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这反而增加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恶性循环;应对“潮涌现象”,启动税收政策,会更加影响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进程。
中国的利率、税率和汇率应该是相互关联的。虽然人民币汇率上升有N个不利,权衡之下,人民币汇率转为浮动的重要性更大。
中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已越来越紧密,货币政策调控下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才能“硬着陆”。
4. 投资利率与投资利税率有啥不同
投资利润率,指项目达到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对生产期内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幅度较大的项目,应计算生产期年平均利润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式中: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费用+其它业务利润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评估时。利润总额—般可以从损益表取得,总投资可以从投资估算表取得。
投资利润率指标反映项目效益与代价的比例关系。当项目投资利润率高于或等于行业的基准投资利润率或社会平均利润率时,说明项目是可以接受的。在将投资利润与基准经济效益指标比较时,应注意口径的一致。基准经济效益指标可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查得。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税总额或项目生产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其汁算公式为:
式中: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投资利税率高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投资利税率时,证明项目可以采纳。投资利税率和投资利润率不同,它在效益中多考虑税金。这是因为在财务效益分析中,为了从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衡量项目为国家所创造的积累,特别是一些税大利小的企业,用投资利润率衡量往往不够准确,用投资利税率则能较合理的反映项目的财务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投资利税率指标,更具有现实意义。
5. 利率变动对投资影响有哪些
利率是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的因素,投资与利率呈反比关系,即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反之,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凯恩斯则认为利率不可能仅对储蓄本身或等待本身的报酬,因为货币能满足人们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的需要,货币具有流动性偏好,从而利率由流动偏好函数与货币数量函数决定。麦金农等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货币资本与实物资本呈互补关系假说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在发展中国家适当提高利率水平,有助于增加储蓄,从而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在目前这种转轨时期,中国的投资需求是否缺乏利率弹性,利率是符合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完善条件下的投资理论,还是符合麦金农等经济学家对市场不完善条件下投资行为的分析,或者对中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来说利率是中性的,目前还很难有统一的认识。
低利率是造成内部失衡、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对于经济的稳定,对于收入的分配都是不利的。中国的利率低最主要还是储蓄高和项目的管制问题,使得国内的资金不充裕。所以要解决利率的问题关键就是要完善市场,这个市场不仅包括国内资本市场,也是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在进行制度创新、消除传统体制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让市场利率机制在投资规模决策和投资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即使有了适宜的制度环境,改善投资状况仍将是一句空话。
6. 利率对消费与投资的影响
利率下降,对于居民来说,利息收益下降,不如消费
对于企业来说,贷款成本利息降低,增加贷款促进投资。
所以利率和 消费与投资成反比
7. 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税率对收入,利率,投资的影响
财政支出,也属于支出,降低税率属于降低成本的范畴,单纯理解这两个条件,是直接影响利润的,和收入无关,收入起决于你的经意能力。
至于利率,有点模糊,这里的利率是指银行的?还是债券的?还是其他金融工具的?
最后,投资,这个所包含的意义更为广泛,无法正面回答
你如果能完善下你题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希望能帮到你~
8. 利率和产量如何影响投资
一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根据正常强度下的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国民收入是既定的,则货币的交易需求是稳定的。因此主要是货币的投机需求(资产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了均衡利率。
①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货币的需求量与货币交易需求中国民收入和货币资产需求利率存在如下关系:
即货币需求量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如果用坐标的纵轴代表利率,横轴代表货币需求,就可以得到一条斜率为负的货币需求曲线,如图9。
由图可知,货币需求中交易动机是关于收入Y的增函数,而投机动机是关于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② 货币供给量分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和实际货币供给量(M/P;其中P表示价格水平,实际货币供给量即为名义货币供给量剔除价格因素后的货币供给量),在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中将货币供给量视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在上述的直角坐标系中,货币供给函数图象表现为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如图9所示。
那么现在就可以借由货币供求函数图象来分析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的实现。必须声明的一点是,我们此时分析的货币市场利率均衡,是没有考虑产品市场均衡状况的一种简化分析,如果要在封闭市场条件下结合产品市场来考察货币市场均衡利率的变化,需要用的汉森-希克斯模型,即IS-LM模型,当然若果要进一步分析开发市场条件下的情况需要用的IS-LM-BP模型,我们现在只针对货币市场进行简化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货币需求函数和货币供给函数的交点E就是达到货币供求均衡的点,在这一点实现了均衡货币供给量和均衡利率。在这一点的左边货币需求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此时利率下降,直到均衡利率水平,同时可以发现货币需求量随着利率下降而增加,与货币供给量相等实现供给均衡。在均衡点的右边,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此时利率上升,直到均衡利率水平,同时货币需求量随着利率上升而减少,与货币供给量相等实现供给均衡。
9. 税率和利率有啥间接关系
税率高了,政府的收入就高了,如果政府把这部分钱用来投资了,那么就会挤出私人投资,也就是发生了挤出效应,利率会提高。反过来说的话,税率高了,人民收入就少了,消费就少了,带动产出的能力就会下降,那么投资就会下降,与之对应的利率就会上升。所以间接关系是税收高,利率就高。不过这些假设非常牵强和脆弱,一般来说,税收属于税务,利率属于财政,二者没有必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