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万亿什么时候放出来刺激中国经济
不确定。七万亿是地方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信贷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用途以水利、铁路、公路基建为主,支持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② 4万亿投放时间
4万亿投放时间:
2008年12月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中国政府迅速、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11月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
2008年“4万亿投资”政策效果评价:
首先,政府投资效率低下。比如说,四万亿经济剌激计划中对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比例过大,造成了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在一时间大干快上,一些质量安全隐患现在正陆续暴露出来。不仅如此,铁路建设项目的摊子铺开后,现在要收也很难,收紧了很可能会遗留下许多半拉子工程或者欠民工工资的问题,而不收紧则很可能是吞食资金的无底洞。所以,现在看来,当时应该打开部分垄断行业壁垒,引进有效率的民间投资充分参与市场化竞争,而不是靠政府投资,盲目上一些效率低下的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要知道,这些政府投资项目连还本付息都困难,更别说回报率了。
其次,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的钱从哪里来?中央政府每年都是赤字,这4万亿可能大部分是印出来的。正是因为如此,到了2009年底以后,我国的CPI才会连创新高。根据11月末数据,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是82.55万亿元。更要命的是,4万亿投资计划,使得很多行业本该下马的产能又重新上马,造成产能过剩现象更加突出,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8.7亿吨,已经远超实际需求,目前在建的400条生产线还将新增生产能力6亿吨......。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在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在欧美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中国的多余产能可以通过出口来消化,而现在靠内需来消化这些产能显然不可能。
再次,“4万亿投资计划”使得社会流动性泛滥,导致2008年房地产调控成为真正的“空调”,让我们再次错失了一次良好的“去泡沫”的机会。其实,2008年如果房地产调控得以坚持下去,把房价上涨趋势给稳住,那么所付出的代价要远比现在要小得多,现在无论房价上涨还是下跌都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问题。不仅如此,正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出炉,使得地方政府也依法刨制,各地也开始跟着大上项目,大搞政绩工程。如今中国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负债规模已经高达10.7万亿。可以预见,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泡沫破灭,都将给2012年中国经济埋下不小的隐患。
最后,造成了国进民退。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95%的资金流入了国有企业,民营经济难以参与其中,而大型央企和国企在拿到政府投资资金之后,迅速加大扩张力度,这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民营经济出现凋敝,做实业很难挣到钱,又加快了资金的流出。而现在要想靠民间资金投资来拉动经济之时,发现民企老板对此积极性普遍并不高。如果消费不旺,民间投资又跟不上,中国经济明年出现滑坡可能性不能排除。
③ 今天央行宣布投放7万亿人民币是真的吗
你理解错了,不是发行钱,而是投资,投资未必就是发行钱,而是政府牵头让大家一起参与来做工程。如果是增加7万亿的流通货币,那么再大的国家, 也就马上完蛋。市场上需要多少流通货币都是有数的,哪怕增加几百亿的流动量,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央行放水是阶段性的,市场流动性差的时候,可能做逆回购来缓解。
④ 政府七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何时决定
1、首先非常重要的现状:中国经济规模,经济总量非常庞大,但是中国国内可流通的现货货币并不多,中国的货币主要体现在实物货币上,比如房地产,房地产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一个房子会引发市政、建材、家电、汽车、装修。。。。蝴蝶效应。中国近10年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房地产即代表了投资,也代表了内需。房地产一上,就会牵动银行,地产商把土地质押给银行,银行把钱借贷给房地产商,地价与房价越高,贷款的资金也就越多举个例子,你的房子100平价值300万,质押给银行起码可以贷出120万一上吧,如果只有100万的市值,也不过贷出30、40万,银行的钱都在房地产上或房地产所引发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或者伴生品的业务上,加上因为对房价进行了宏观调控,原本宽松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收紧货币,银行就要收紧贷款,原本正常的信贷或者企业的循环信贷也有很多违规信贷,突然银行不给了,很多企业尤其是地产以及中小民意企业就傻眼了,破产、转型、跑路还有跳楼的就多了。每到年底,最奇特的现象就是银行资本回笼,为了达到回笼的目的,各个银行就被迫的瞎搞,银行间拆借利率的高企,前两年淘宝的於额宝就在这中间赚了不少银行间的不义之财。说到底,银行确实没钱。央行收紧也是被迫的,一方面要给过热的经济尤其是房地产经济降降温,另一方面海外资本釜底抽薪,李嘉诚等仓惶出逃,人家带走的是美元,对应的资本走了,人民币也应该相应的减少,撤走一万亿美元外资,你就得减少6万亿多的人民币,原本这不算太大问题,问题是中国钱都在楼市当中,那么中国究竟在楼市有多少资本那,前一阵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各地新区(大概是开发区一类的)即可容纳27亿中国人,这基本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可以拥有两套住房,如果中国均价按5000元一方算,我不清楚能不能算清楚。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房地产非但没有死,貌似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实体经济差不多要撑不住了,经济一片萧条,相当的企业离开大陆市场远奔海外或者被迫转型,银行的呆坏账增加很快,因为缺钱,经济不能正常运作,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所以,所谓7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是有现实依据的,就是给银行充血,充足的流动性和资本的保障性,让死水一潭的经济活起来。但是愿望是好的,现实是冷酷和残忍的,银行不喜欢民营企业、更不要说中小企业,还有现在的无数的创业的小微,小店铺,换言之,就算喜欢你,这样一个大资本吞噬小虾米,大鲸鱼鲸吞小鱼群的现状,破产了,生意不好了,银行的钱你拿什么来还?
题外话:如果政府真的支持民众创业,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学西方整一部个人破产法出来,撑不住就让人家破产好了,而不是跳楼或跑路。
2、第二个因素几乎与房地产也有密切的关联度,这就是中国32万亿的地方债的问题,这10年的房地产开发热如雨后春笋,各地政府争先恐后,把开发房地产作为政绩来搞,要么就是高污染,高危,高能耗的企业上马,而不是民众的福祉与经济的科学持续的发展,这样一搞,地方就欠了无数的债,透支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债,如果地方政府倒闭了,那就闹出了笑话,所以一定量的资本支持地方,也有助于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机构的正常,人员的稳定,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社会才可以稳定,目前中国社会地方与群众发生严重的对立,很大因素在于地方债搞得地方当局着急了,着急就不得不不择手段,这样就会侵害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后果非常严重。
⑤ 央行宣布释放7万亿啥意思,通胀么
央行释放7万亿 对我们投资理财有什么影响
一、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逻辑跟降息降准一样,市场上水多了,就爱往股市、楼市里流。
至于说对银行股有多大利好, 则有三点:1、是个利好。2、利好有多大,全看央行如何拿捏,就是说,还要看。3、但至少,它让那些担心银行坏账的人变得挺可笑:呵呵,你以为国之大行是你们几个合伙凑钱弄出来的放贷公司呢,没看见央行正在那里晃钞票吗?
二、P2P、银行理财产品等等的收益率还得降
当市场上钱少时,用钱的成本上升,你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上升。那反过来,央行放水,市场上的钱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会下降。
看看P2P、银行理财、还有其他像货基、保险啥的,收益都在逐步的下降。所以,想买理财产品的话,优先选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比较好,尽量不买期限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生活消费将更加活跃,多跟银行借钱。
放水,意味着利息在不断减少,聪明人应该把存在银行的钱更多的拿去投资、拿去消费,尽全力的跟银行借钱,用有限的资源调动尽可能多的现金。
⑥ 央行释放7万亿资金 距离房价暴涨还会远吗
10月10日,央妈低调释放的一则信息,因其想象空间巨大,可释放的能量比核弹还猛烈,以至于有市场人士惊呼:“忘掉降息吧,央行已拔出倚天屠龙剑!” 、“央行释放七万亿,中国式量化宽松到来!”
我们先来看看存贷比的取消意味着什么?在过去,存贷比是制约银行信贷的强有力杠杆,也就是说,即使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情况下,银行体系内资金充裕,有了存贷比的制约,银行的钱也无法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于是,央妈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降息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的,解决实体经济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给实体经济,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
而降准降息对楼市构成实质性利好,毋庸置疑,无论是开发商、购房人,开发资金、购房资金成本都在下降,这点自2015年6月取消信贷比以来,楼市上涨的态势就能一览无余。对购房需求的刺激也非常明显。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先后5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开发商、购房人的贷款成本已经大大下降,这对于楼市是实实在在的大利好。在随后7、8、9月的趋势政策利好面前,机会就像是小偷,来无影去无踪,走的时候方知损失惨重。
也因为如此,买到房的人不免暗自得意,房价一夜暴涨20万也不足为奇。而没有买到房的人也不免黯然神伤,房价涨了,眼睁睁的看着钱打水漂,而更令人抓狂的是,“负利率”这个小偷也趁火打劫,在你毫不察觉的情况下,让你存银行的一万块钱,一年就缩水25元!
那么有得出个真理,银行往往是跑不过通货膨胀,钱会“越存越少”。这信贷比取消,释放的7万亿元人民币,一夜之间,人民币贬值近2%,如果你有1000万,一夜之间损失了一辆宝马1系,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有100块,可能早餐没有了。人民币贬值是切肤之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未来的钱是国家说了算,买东西一定要选择分期付款,比如说买房子做固定资产,投资才会越来越赚得多。所以为了保障我们的钱不“被偷”只有选择——投资——买房。
⑦ 2016年国家投资7万亿消息属实
不属,昨天电视,今日央广都在分析辟谣,你没注意?
⑧ 为什么今年7万亿的投资比不上2008年4万亿
通货膨胀,另外投资的方向也有关联。2008年的投资属于建设,今年的属于补救。
⑨ 国家真的投入了7万亿进去吗 会引起通货膨胀吗
不是国家,是地方政府呀
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