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2012年1-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6%,GDP为519322同比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70.25%
2. 今年铁路投资规模如何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5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显示,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专长6.1%。其属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8.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8%。

铁路投资今年也将保持相当规模。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按照规划,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3500公里。来源:新华网
3. 2010年和2011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是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专资产投资完成属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966亿元,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101048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136401亿元,增长25.6%。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比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增长23.8%;农户投资9089亿元,增长15.3%。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02亿元
2011年前11个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29.3亿
4. 2017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了多少亿元
2017年,中铁总持续加大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力度,确保回2017年铁路固定资产答投资8000亿元以上、投产新线2100多公里等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据中铁总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铁总今年拟新开工项目已批复可研项目49项,开工建设35项。京张高铁建设、雄安新区铁路布局规划调整、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规划等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5. 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是多少钱
谈及2018年,陆东福指出,这是“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起步年”。据介绍,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3500公里。

此外,要积极发展互联网订餐、网上商城、旅游酒店等旅客出行关联业务,加快推进站车Wi-Fi、“高铁+共享汽车”等项目,打造高铁网与互联网“双网旅行生活”。
6. 中国铁路的统计数据
2013年,铁路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改革有序推进,铁路部门以改革为动力,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基本建设,维护铁路安全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1.06亿人,比上年增加2.04亿人、增长10.8%。其中,国家铁路20.75亿人,增长10.7%;非控股合资铁路0.24亿人,增长15.0%;地方铁路0.07亿人,增长18.4%。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0595.6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83.29亿人公里、增长8.0%。其中,国家铁路10550.32亿人公里,增长8.0%;非控股合资铁路38.02亿人公里,增长17.7%;地方铁路7.28亿人公里,增长5.9%。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发送量完成39.67亿吨,比上年增加0.63亿吨、增长1.6%。其中,国家铁路32.22亿吨,下降0.4%;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全国铁路货运(含行包)总周转量完成29173.8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3.20亿吨公里、下降0.05%。其中,国家铁路26845.01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94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4亿吨公里,增长13.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61亿吨,比上年增加0.66亿吨、增长1.7%。其中,国家铁路32.16亿吨,下降0.3%;非控股合资铁路4.95亿吨,增长12.6%;地方铁路2.50亿吨,增长9.1%。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9031.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61亿吨公里、增长0.2%。其中,国家铁路26702.85亿吨公里,下降1.1%;非控股合资铁路2173.82亿吨公里,增长18.8%;地方铁路154.93亿吨公里,增长13.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598万吨,比上年减少340万吨、下降36.2%。其中,国家铁路593万吨,下降36.3%;非控股合资铁路5万吨,下降23.1%;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8.9%。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142.2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76.81亿吨公里、下降35.1%。其中,国家铁路142.16亿吨公里,下降35.1%;非控股合资铁路0.12亿吨公里,下降22.9%;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12.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3.22亿吨,比上年增长2.7%。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1亿吨,下降0.8%。石油运量完成1.39亿吨,增长0.8%。粮食运量完成1.10亿吨,增长5.4%。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87亿吨,下降6.0%。集装箱运量完成0.88亿吨,下降4.5%。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8亿吨,增长7.3%。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6亿吨,增长4.5%。
换算周转量。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完成39769.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770.10亿吨公里、增长2.0%。其中,国家铁路37395.3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非控股合资铁路2211.9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8%;地方铁路162.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
运输收入。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6050.35亿元,比上年增加741.45亿元、增长14.0%。
运输效率。国家铁路货运机车日车公里493公里,比上年延长2公里、增长0.4%;货运列车平均总重3548吨,提高18吨、增长0.5%;货运机车日产量139.7万吨公里,增加1.4万吨公里、增长1.0%。全国铁路日均装车完成168482车,增加2410车、增长1.5%;国家铁路货车平均静载重完成64.4吨,提高0.4吨、增长0.6%;货车周转时间完成4.72天,延长0.04天。
运输安全。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车较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7%。
服务质量。客运方面:继续深化客运改革,完善售票组织方式,强化站车服务措施。实现12306网站技术升级,推出手机购票业务,推广自动售取设备。210个车站实现二代证刷卡进站功能。货运方面:大力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实货制运输取得成效,货改以来铁路发运客户增长8%,零散白货当日受理率达99%以上。全路门到门运输办理站数量达到1909个。全路零担办理站从货改前的29个增加至181个。
二、铁路建设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完成6657.45亿元。
基本建设。全国铁路共完成投资5327.7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投资5308.88亿元。路网大中型项目332个(含23个台帐管理项目),完成投资5308.05亿元。其中,新建铁路完成投资4291.0亿元,既有线扩能改造完成投资1017.05亿元,分别占80.8%和19.2%。地方铁路完成投资18.82亿元。
全年共投产新线55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72公里,津秦、西宝、宁杭、盘营、杭甬等高铁开通运营;投产复线4180公里、电气化铁路4810公里。完成新线铺轨7025公里、复线铺轨5954公里。
更新改造。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91.75亿元,比上年增加23.10亿元、增长8.6%。
路网规模。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万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1万公里;合资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2万公里,地方铁路营业里程达到0.4万公里。路网密度106.9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7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4.8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复线率4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5.6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4%,电化率54.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2245公里、增长6.0%。
移动装备。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购置完成投资1038亿元。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08万台,比上年增加38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内燃机车占47.8%,电力机车占52.1%。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5.88万辆,比上年增加0.11万辆;其中空调车4.86万辆,占82.6%,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和谐号”动车组1308组、10464辆,比上年增加225组、1800辆。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68.8万辆,比上年增加1.74万辆,增长2.6%。
合资建路。2013年,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9家,铁路建设规模约1600公里,投资总额约1800亿元,项目资本金约88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协议出资约340亿元。
三、科技创新
铁路安全技术创新。研发了高速列车追踪接近预警系统、动车组防脱线技术装备等安全技术装备,并逐步推广应用机车安全防护系统(6A)。会同国家电网公司开展高铁雷电防护技术研发,与中国地震局共同开展高铁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试验,取得重要进展。
重点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推进30吨轴重机车车辆关键技术深化研究和样车研制。深入推进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长大复杂桥梁、列控系统、牵引供电、30吨轴重重载铁路道岔、轨枕、扣件、无砟轨道技术及评估监测、新一代客票系统、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维护等关键技术研究。
重大综合试验。组织开展了既有线27吨轴重综合试验、75米长钢轨普通平车运输装载加固运行试验、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运输试验、接触网防融冰、京广高铁坪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试验、浮置板道床试验、福厦地震监测试验等试验工作。开展大西客专、沪昆客专高速综合试验和山西中南部通道重载综合试验相关准备工作。
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继续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发布了五批共73项行业标准,发布了铁路专用产品标准性技术文件151个。推进标准国际化工作,主持和参加修订了国际铁路联盟(UIC)标准、国际电工组织牵引电器标委会(IEC/TC9)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共11项。
知识产权及获奖成果。铁路行业5项科技成果荣获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其中《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建造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装备》、《桥建合一及功能可视化立体疏解客流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制备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铁路6项专利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分别为“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机车用四轴高速转向架”、“既有线三维约束测量方法”、“无砟轨道系统”、“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货车及其底门装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3年结题项目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及论文1249项,其中,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40项,论文或专著869项。
四、劳动效率
劳动用工。国家铁路从业人员为218.44万人,比上年增加3.91万人。其中,运输业从业人员为175.41万人,比上年增加6.77万人。
劳动生产率。国家铁路多元化经营劳动生产率完成48.2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6%。运输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完成35.9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9%;实物量完成221.9万换算吨公里/人,比上年下降2.6%。 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发布的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全年收入9948.53亿元,全年实现利润6.36亿元。虽然收入同比下降4.65%,但是相比2013年2.57亿元净利润,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7%。在收入当中,运输收入为5920.36亿元,占总收入59.5%;其他收入为4028.17亿元。在运输收入中,客运收入保持微涨态势,全年完成2127.2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95%,占总收入比重的21.4%。货运收入则出现下滑,全年共完成收入2578.85亿元,较上年下降3.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达到3.675万亿元,创下新高,同比增长13.94%,负债率为65.52%。
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2015年前四月国家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至4月,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铁路建设投资完成1172亿元,同比增长20%;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购置149亿元,同比增长45%。此外,2015年第一季度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完成8.7亿吨,同比下降约9%。但大量新线的开通推动了铁路客运量增长,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59077万人次,同比增长8.8%。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负债增至3.747万亿元,较去年底再增717亿元,负债率为66.2%。

7. 十二五期间。固定铁路资产3.58亿元,新资产3.05万千米问问平均资产多少
确实,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应当在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按照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额时,改为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额。举一例说明。某固定资产初始成本210万元,预计可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企业选择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则,根据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依次如下(计算公式略):第1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210.00万元;年折旧额:42.0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20.00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2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68.00万元;年折旧额:33.6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7.56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3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34.40万元;年折旧额:26.88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5.55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4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07.52万元;年折旧额:21.5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3.92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5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86.02万元;年折旧额:17.20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2.67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6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68.82万元;年折旧额:13.76万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11.76万元,小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第7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55.06万元;年折旧额:11.27万元;(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年折旧额:11.01万元,小于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额,因此改按平均年限法法计算折旧)第8年:年折旧额:11.27万元第9年:年折旧额:11.27万元第10年:年折旧额:11.25万元(较上年年折旧额少0.02万元,为尾数调整)十年累计提取折旧额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27 + 11.27 + 11.27 + 11.27 = 200万元由此可见,上述改用平均年限法以前的每年,都需要计算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的年折旧额,又要计算改为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并将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当年应当提取的年折旧额。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较为复杂。为简化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运用,在我国,对双倍余额递减法采用的是变通的一种方法,即无需每年比较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以确定应当提取的折旧额,而一律在预计可使用年限的最末两年改为采用平均年限法。由此,上述例子在我国则应当如下运用:第1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210.00万元;年折旧额:42.00万元; 第2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68.00万元;年折旧额:33.60万元; 第3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34.40万元;年折旧额:26.88万元; 第4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107.52万元;年折旧额:21.50万元; 第5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86.02万元;年折旧额:17.20万元; 第6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68.82万元;年折旧额:13.76万元; 第7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55.06万元;年折旧额:11.01万元; 第8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44.05万元;年折旧额:8.81万元;第9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35.24万元;年折旧额:12.62万元第10年:年折旧额:12.62万元十年累计提取折旧额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01 + 8.81 + 12.62 + 12.62 = 200万元由此可见,按照我国所惯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上述例题中在第9年将出现年折旧额大于上年年折旧额的现象,违背了加速折旧法年折旧额逐年下降或者持平的特征。而只有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才能避免一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前期的年折旧额大于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满足“加速折旧”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使得固定资产提取的年折旧额逐年下降或持平。但不管怎样,我国所使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由于其计算的相对简便,而成为法定计算方法。
8. 在三类产业中,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明显高于上年的是:拜托各位大神
正确答案:A 解析:总体增长率为20.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分别是32.2%,20.2,20.6%,只有第一产业增长率高于整体,根据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增长率则比重上升可知只有A是满足题意的。 查看更多答案>>
9. 中国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8.36亿元,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542.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2.56亿元,机车车辆购置投资完成323.3亿元。
1.基本建设。
全年投资完成1542.50亿元,同比增长75.2%。其中铁道部投资完成1300.92亿元,为年计划的98.1%,同比增长75.0%。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首次突破1500亿元,比历史上完成投资最多的2005年(880.18亿元)多662.32亿元。
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在建的大中型项目119个,投资完成1507.20亿元(复线及扩能342.85亿元,电气化92.19亿元,枢纽、客站110.99亿元,新建铁路961.18亿元),同比增长80.6%。其中铁道部投资完成1281.54亿元,为年计划的87.7%,同比增长79.4%。新线铺轨868.8公里,复线铺轨1145.3公里,新线投产1490.9公里,复线投产816.4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3921.2公里,其中既有线电气化投产里程3807.7公里,是“十五”期间的1.5倍。
地方铁路投资完成15.92亿元,同比下降5.3%。新线铺轨?70.5公里,新线投产156.7公里。
小型项目投资完成16.93亿元。
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海拉尔至满洲里、兰州至西宁增二线,陇海线徐州至连云港、石家庄至德州、大同至包头、萧甬线电气化,武汉北编组站,沈阳枢纽东环线,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张家口至集宁铁路,乐坝至巴中铁路,太中银铁路,伊敏至伊尔灺铁路,临河至策克铁路、龙厦铁路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完成157.46亿元。新线铺轨1.8公里,复线铺轨90.8公里。新线投产1.8公里,复线投产50.3公里。
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提前一年通车,西格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同步建成投产;浙赣、沪杭、京沪线电气化,兰州至武威南复线,昆明、上海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陇海线郑徐段、兰新线武嘉段电气化,胶济线,烟大轮渡,敦煌铁路,迁安北至菱角山铁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资完成251.93亿元,新线铺轨103.2公里,复线铺轨548.6公里,新线投产1413.6公里,复线投产654.7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3921.2公里。
客运专线建设全面推进。郑西、武广(含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石太、京津、武合、合宁、温福、甬台温、广珠、福厦、广深港、胶济等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全面推进,投资完成644.69亿元,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线铺轨46公里,复线铺轨53.2公里。特大、大中桥完成41.69万折合米,隧道完成29.58万折合米。
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建设项目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53亿元;铁路专项基金446.46亿元;银行贷款326.29亿元;铁路专项资金106.41亿元;利用外资25.95亿元;铁路建设债券293亿元,比历史上使用铁路债券最多的“九五”和“十五”时期总和还多31.71亿元;企事业自筹资金49.81亿元;地方政府及企业投入铁路建设资金225.66亿元,接近“十五”时期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铁路建设的资金总和,铁路吸引国内外、民营企业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合资铁路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建铁路项目中有达成,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武广、郑西、石太、广深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温福、福厦铁路,迁安北至菱角山铁路等42个合资铁路项目,占在建铁路项目数的35.3%,其中新建铁路项目有34个,占新建铁路项目数的72.3%。合资铁路投资完成794.38亿元,占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大中型项目投资完成的52.6%,其中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174.68亿元;新线铺轨501.8公里,复线铺轨210.5公里,新线投产325公里,复线投产86.7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5.3公里。
2.更新改造。
铁路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22.56亿元,其中国家铁路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09.23亿元,同比降低4.2%;合资铁路公司投资完成13.33亿元。
完成的国家铁路投资中,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77.41亿元,为计划的99.6%,同比降低4.9%。
在国家铁路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中,铁道部管理项目投资完成33.48亿元,同比降低41.9%;铁路局管理项目投资完成143.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7%。
国家铁路利用专项资金进行的技改投资完成31.82亿元,与2005年持平。
铁路局管理项目投资完成从分组构成上看,各局运输生产力新布局调整后相应减少了对各类辅助性生产设备的投资,用于提速、扩能和安全保障等运输生产一线的投资得到充分保证,并且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更新改造资金用于基建大中型项目的配套,以补充建设资金的不足。
各铁路局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投资。局管生产性项目投资完成139.7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2%,占全部投资完成额的97.1%,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3.机车车辆购置。
2006年铁路机车车辆购置以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和新型70吨货车、大秦铁路新型80吨级重载货车等为重点,投资完成323.3亿元,其中国家铁路投资完成319.4亿元、合资铁路投资完成3.9亿元。
国家铁路完成投资中,机车57.69亿元(含引进大功率机车预付款12.70亿元)、客车33.04亿元(含22型客车翻新7.36亿元)、货车155.54亿元(含K2转向架改造43.35亿元)、动车组购置预付款69.31亿元。购置机车451台、客车880辆、货车26693辆。
合资铁路公司完成投资中,机车1.97亿元、客车1.89亿元、货车403万元。购置机车23台、客车69辆、货车9辆。

10. 2017年中国铁路投资额有多少
据报道,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持续加大铁路建设力度,版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权产投资完成801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06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新增投资规模356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
统计数字显示,2017年,铁路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39亿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动车组发送17.13亿人次、同比增长18.7%,占比56.4%;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

此外12306和95306网站功能升级完善,铁路客运电子支付和货运POS机支付交易额同比分别增长28.2%、159.7%。依托京张高铁等重大项目,复杂艰险地质条件下桥梁、隧道等重大工程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希望中国高铁可以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