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谁知道股民放到股市里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被你所买的股票的公司拿去用了
B. 股票 投资者的钱用到哪里
首先我们要明白股票是什么东西。其实股票就是公司的入股凭证,当你拥有了一个公司的股票的时候,你就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享受着这个公司的利润分红。
最早的股票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当时荷兰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决定要去遥远的东方去攫取财富。但是这样一个远行的计划需要很多的钱,但就是连当时的政府都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完成这一个计划,眼看这个计划就要搁浅。这时,聪明的荷兰人就决定发行股份的办法来筹集钱,他们把股份分得非常细,就连荷兰的一个女仆都可以拿自己的200荷兰盾来加入股份。人们纷纷入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组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购买了很大的船只,雇佣了很多的工人,然后就到了东方来攫取财富。在东印度公司赚到钱了以后,就按照股份的比例把利润分配给股东。当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还在印度,货物还没有运回,还没有看见利润,但股东急需要用钱了,这该怎么办呢?于是政府就给了一个专门的地方给那些急需用钱的股东卖出自己的股票,这就是最早的证券交易所的来历。
在证券交易所,有人会以某种价格卖出股票,如果有人接受这个价格并且买入。这个价格就是成交价格,也就是当前的股价。如果有人又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也有买家接手了,那么成交的价格就会变得更高。也就是你看到的,股价上涨了。
所以,你在证券交易所买股票,是把钱交给了那个愿意把股票卖给你的股东。而股票价格的上升,是有人以更高的价格成交股票。
C. 请问股票里的钱去了哪里了
公司发行股票时,钱到了公司手里,然后股票在股票市场的交易,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运动,买者将钱给了卖者,并没有给公司。
股价变动不仅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能预示经济周期的变化。实证研究显示,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波动。往往在经济还没有走出谷底时,股价已经开始回升,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周期的一致判断所引起的。
通常称股市是虚拟经济,称与之相对的现实经济为实物经济,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彼此都能对对方有所反映。

市场的稳定与否跟场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密切关系。从宏观的角度讲,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断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内市场方向的依据。
而且,无论中外的股市,总是走着螺旋式攀升轨迹向前发展,以波浪形态来讲,尽管浪型由诸多起伏组成,但将周期拉长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时便不难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与之对应的是所谓“谷底”也将随之抬高,投资者可以看看沪市自开市以来K线图便看一目了然。
或者看看周边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等等。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投资者投资股市即便尚不精熟于各种投资获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对股市以及影响股价的诸多因素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慢慢学会综合所有已知的知识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
D. 股民买某企业股票,那花的钱到哪里去了是否是到所买企业里去了 股民买股票跌了,那损失的钱去哪里了
1、除非是买新股发行,花的钱才到所买企业里去。
2、平时股民买某企业股票,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花的钱没有到所买企业里去。
3、平时买了股票的钱仍在银行,但不算利息。(但本人认为银行是可以支配这笔钱去投资的,就是收益与国家如何分成了。)
4、平时股票的价格就是一个故事:
就象你家有只碗,别人觉得值100,你也愿意100卖,一拍即合,卖了,别人拿了碗,你拿了100元钱。
如果你不卖,有消息说,你家的碗是古董,别人加价到10万,你家的碗就值10万;
如果你仍不卖,有消息说,你家的碗是仿品,只值20元,你家碗就值20元。
你看:市场上的钱并没有增加、减少,但你家碗的价值在10元~10万元变化,所以市场总市值是虚假的,市场损失的钱是虚假的钱,但因为契约关系,股民损失的钱是真实的。
E. 普通股民购买股票花的钱,到了哪里去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F. 股民用钱买了股票,那些钱去哪里了
花在了以下方面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G. 投入股市的钱哪儿去了
如果在一级市场买就进入企业运营。而且永远拿不回来了。只能取点红利。
在二级市场买的就跟企业完全没有关系了。只是给了卖家了。就比如你这1万元万科,过几天说不定有人愿意出2万元向你买。好,这2万元就到你腰包里了。你想想这与万科这家公司有什么关系?毫无关系对吧?你把万科是1000元卖掉还是100000元卖掉跟王石一点关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