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京津冀协同合作有何优势
据报道,京津冀三地协同合作的优势尤其明显,将有助于三地优势互补产业升级,协同走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该产业港已集聚各类机器人企业超过80家,其中75家来自北京,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集服装设计研发、面辅料一站式采购、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服装产业集群。
位于河北沧州的明珠商贸城已经聚集了8000多家来自北京的服装批发商,吸引他们真正扎根留下的,是沧州给他们打造的服装全产业链。明珠商贸城不远处,总投资500亿元、能容纳近万家企业的服饰产业特色小镇已经初具规模。
文章来源:央广网
⑵ 京津冀一体化具体内容
据2019年最新半年报统计,京津冀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河北建设与发展形势大好,GDP高达17700亿元,比2018年上半年涨了7.1%,高出全国平均值0.8%,北京GDP总量15212.5亿元,增速6.3%,和全国平均增速持平,而天津尽管上半年首超万亿元,但增速只有4.6%,几乎是全国最低建设与发展速度。
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但经济活跃程度却和两者相比差别很大。那么,究竟如何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才能翻盘,赶上长三角、珠三角的步伐呢?
实际上,在京津冀区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还很严重,中型城市的联系和支持相对薄弱,特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因此,建设与发展中等城市是提高京津冀区域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质量、优化城市群结构的重点和关键。

6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区域协同建设与发展的壁垒,形成开放建设与发展格局
要解决整个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支持形成经济协调建设与发展的协同作用和动力的机制和体系。在京津冀协调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机制和体制不协调的现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激发各地区建设与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重要保障。
加快区域的开放融合建设与发展,协同建设自贸区,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合作建设与发展相关机构和机制的建设。建立产业转移与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法治条件下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商业机会制度。尤其要推动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促进要素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⑶ 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有什么好处观点有什么看法未来发展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第一,此次改革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采取统一的步骤,是深化市场改革的重要结果。
第二,改革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减少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改革极大便利了进出口企业,除了节省时间,还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前企业在异地间申报、运输、清点等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现在半天就可以全部搞定。”陈乃醒说。
第三,此次改革表明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迈向成熟的同时,也使我国向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目标迈了一大步。
第四,海关为经济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正在逐步成熟,同时也真正落到了实处。“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进行全方位改革,其中海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
第五,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对全国其它地区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⑷ 发改委3万亿投资,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每一次zf的大额投资最后影响都是通货膨胀以及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其它影响我从来没看到过
⑸ 如果要参与投资,分享京津冀发展的红利,怎么做
我认为,可以在靠近京津冀毗邻的位置购买一套房,先交一部分首付,然后把房出租,用房租还银行的月供贷款。
⑹ 1.4万亿美元投资,华为喜从天降,张召忠的预言果然是正确的,你怎么看
芯片作为21世纪科技实力集大成者的产物,在各个电子产品当中都有它的身影,小到一个台灯、手机,大到一辆复兴号高铁,如果没有了芯片,不说远的,就说新时代的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高铁、共享单车以及网购都得陷入停摆。但因为咱们起步晚的原因,许多高端芯片都需要靠进口,根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只有30%,而当年进口芯片就花费了3000亿美元之巨,比石油还要多出600亿美元左右。

而在国内还有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严峻事实:造不出顶级水准的光刻机。中国最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而就是这家中国最牛的公司目前生产的光刻机加工制程cheng也只是90nm,相当于2004年英特尔芯片的水准。
当然也不要小瞧了这个90nm的国产光刻机,毕竟它能在“所有进口光刻机都停止工作和进口芯片被断供”的极端情况下,让我们依旧有芯可用。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国家也开始正视这一困难的局面,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将准备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大力扶持半导体行业,并且投入高达1.4万亿美元的资金。
1.4万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近10万亿元,这对于华为而言简直是喜从天降。
而此事也证明张召忠的预言果然是正确的,因为早在前段时间张召忠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三年后美国芯片就没人要,因为中国满大街都是了。
之前还有人对张召忠的预言产生质疑,但现在随着国家1.4万亿美元投资的传出,
未来在资金、政策、人才以及行业凝聚力都聚齐的时候,何愁“中国芯”不成,只需要再等个几年,最终的结果就会像张召忠说的那样。
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改革蓝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用改革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势能动能。
有了规划纲要,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在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市场,将首都“健体”做减法和区域联动算加法结合。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北京有“大城市病”,津冀则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而协同发展、协调迈进,则是化解的不二良方。至于怎么协调,有了极具针对性的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的主动作为、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
这种改革,是囊括多方面的,它旨在形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向反哺。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松绑及由此带来的巨量资金流均不成问题。前不久,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自贸区已经挂牌,河北优势产能也正在“走出去”。而据财政部此前估算,三地协同发展仅在未来6年内,就可能撬动42万亿元的投资。京津冀成为资本青睐的热土,已成定局。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放眼长远,不能只是成为资本的盛宴,还得重视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它要在“新常态”语境下形成新增长极,就得在行政规划先导的环节,以改革提升并改善政府治理,通过建设法治、责任、阳光政府来避免走弯路。
一方面,三地应在协同发展框架下谋划各自发展,完善落实京津冀协议责任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区域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切实做到平等互补、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三地都摒弃高成本与低效率的治理模式。以环境为例,作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均面临着严峻的治理形势,所以区域联动治污当在制度、布局、技术等层面更好地破题。
协同发展,还应秉持“民众福祉改善”的导向。要保障京津冀全体公民能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在地区、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均等化,其中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的目标尤为迫切。比如,消除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障碍,探索共享优质公用服务资源的新路径等等。
《纲要》落地,大幕开启。协同发展需要在改革助力下,形成更强大的势能与动能,唯有深化改革的铺路,才能消除落实中的诸多难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2015年7月,在11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意见》。其中,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重磅信息首次向社会披露:北京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控”与“疏”双管齐下,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力争疏解15%人口。
这将北京从单中心模式变为多中心模式,解决人口拥挤、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的困扰,是政府和社会达成的共识。但作为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变化敏感而复杂。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意味着,北京真正在功能疏解方面实现历史性破局。

⑻ 4万亿投资的成效与影响反思
投资直接结果带来了5年的继续增长,但是增长后劲极差,且呈现越来越慢的态势,直接影响就是又一轮的房地产泡沫的暴增。
直接影响为两方面:产业界基本都涉足地产,导致没有一个行情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地方政府像嗑药了一样无法离开地价升值。房价高企,老百姓刚需得不到满足引起了社会矛盾,愤怒的沉腚。
说到底08年四万亿刺激没有让中国经济倒退是直接结果好的一面,但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该后果就两个办法解决,加速转型,加倍专注,或者是饮鸩止渴。
反思:资金量化宽松一定要用到合适的地方,近年资金吹大了地产引发了民生问题,资金让影视行业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垃圾作品,精神文化层大幅降低。如果资金能够引导正确的市场化,就会想IT行业一样,更替和发展非常的快,而目前没有第二。
⑼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2万亿是多少
首都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