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基建投资还有多少空间

随着专项债和资本金管理两项财政逆周期政策的落实,基建项目融资能力将显著提高,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在政策多措并举打破基建投资瓶颈的宏观环境下,市场热情也将持续高涨,当前市场对周期板块的高度关注便是最好例证。
展望2020,基建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以及“基建补短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项目都有望提振经济。当然,在大幅“加力”之外,继续“提效”仍然是基建发展重点,补齐投资短板、提高投资效益,应是下一阶段逆周期调节加力的重点。
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当前基建投资受地方财力不足和严控隐性债务制约较大。提前下发专项债和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助于基建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强化逆周期调节。当然,被寄予厚望的基建投资能否赢回市场期望,仍有待政策及时落地、配套措施精准实施。
② 中国经济每年都以什么速度增长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个百分点。比较之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乏力,31.5%的同比大幅增长确实可喜。似乎也在表明,中国经济开始有企稳的迹象。不过,需要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比上年12月份显著提高。受石油、钢铁等行业影响,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可以看到两点:一是1-2月份的工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与原材料密切相关的工业企业:二,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国有工业企业,而非民企。而这种增长,主要跟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上马有关。在民间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基建成为地方政府稳定投资的主要力量。从各地两会公报来看,不少地方都把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作为2017年的重要经济政策。各省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有学者估计,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8%左右,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整体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市场对此也有非常强的关注。从去年年底以来,黑色金属系价格有不小的涨幅,就是受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刺激。工业国企中很多不少是原材料企业和基础设施相关企业,业绩上自然也就可以获得很大支撑。然而,扩大基础设施投资难以真正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这也是几年前的教训。要想让经济健康增长,从投资层面,关键是民间投资的恢复。近期,民间投资开始有些恢复,但是增长幅度仍然有限。国家统计局在对1-2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进行分析时,也是非常冷静地表示这是“恢复性增长”,这是正确的。从去年年底以来,一些经济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有企稳的迹象。但是,这只是迹象而已,不能够说明太多。要实现中国经济真正企稳,结束下行惯性,要做的事情还有不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引擎是民企。只有民企重新恢复投资意愿,经济才能够实现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怎么去唤醒民资的投资意愿,是相关部门应该着重考虑的,切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沾沾自喜。
③ 中国用50万亿投资新基建,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下,我国技术是越来越成熟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建等方面的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的,如今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了不起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也拿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就连外国人看到后都对我国称赞不已,西方媒体还因此称呼我国为“基建狂魔”,而我国的基建技术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我国的发展依然在不断向前进步,但是由于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的生活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疫情期间人们都待在家里,不外出,很多行业都处于停工状态,国家的经济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我国决定加快新基建的进展步伐,新基建的建设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实在2018年我国就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建设,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与先前我们理解的基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新基建的内容有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在2020年我国对新基建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另外在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除了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以外,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这五大领域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国家的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被极大地提高,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都会提高人们生活的效率,相信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那么大家对于这件事情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
④ 中国基建为什么会那么强大
中国的基建行业一直都走在世界的前沿,像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铁等建成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也不会被世界称为是“基建狂魔”。但可能很多人都会中国基建并不是很了解,仅仅只是知道一些著名的工程而已,其实除了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以外,更多的还是那些造福人民群众的小项目。

我觉得中国基建之所以强大,不是为了要想外国人显摆,还那句“人民需要”。
⑤ 什么是基建投资
广义的基建投资是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狭义的基建投资是指企业或地方政府对项目的建筑物投资部分
⑥ 中国每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少资金 都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
没有公布吧
⑦ 国家是否发放5O万亿搞基建
结论:国家没有直接发放50万亿投入基建,媒体报道的50万亿是各地未来多年、涵盖各类投资的计划投资金额。
参见南风窗报道《50万亿!新基建的风口在哪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项目投资规划,项目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元。
在各地的投资计划中,基建仍是重头戏,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部分省份均提到了有关5G等新基建的规划,一时间,这波约为5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被解读为“新基建”狂潮来袭,备受资本追捧,在市场引起热议。
根据央视的表述,“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7大类: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此轮约50万亿元的投资是各地涵盖多年的投资计划总额,其中,已公布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合计不到10万亿元。事实上,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60万亿元,2019年的基建投资也达到17万亿元,这些都是不小的数额。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有11个省份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甚至比2019年下降了1%,这些都说明,今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大小并不足为奇,因为各地每年都会争相发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背后有未来争取中央项目和相关资金支持的考量。
其次,这笔巨额资金只是计划投资金额,并非实际投资金额,也不会全部用于基建投资,投入新基建的投资更少。
⑧ 基建项目投资包括哪些
(一) 按建设性质划分。
1. 新建项目,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项目。有的建设项目原有基础
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项目。
2. 扩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为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新建主要车间或工程项目。
3. 改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或改变新产品方向,对原有设备或工程进行改造的项目。有的企业为了平衡生产能力,增建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算改建项目。
4. 迁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上级批准搬迁到另地建设的项目。迁建项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5. 恢复项目,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按原有规模重新恢复起来的项目。在恢复的同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二)按建设规模大小划分。
基本建设项目可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分为限额以上项目、限额以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新建项目按项目的全部设计规模(能力)或所需投资(总概算)计算;扩建项目按扩建新增的设计能力或扩建所需投资(扩建总概算)计算,不包括扩建以前原有的生产能力。但是,新建项目的规模是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建设规模,而不是指远景规划所设想的长远发展规模。明确分期设计、分期建设的,应按分期规模计算。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以下的为小型项目。
(三)按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
1. 生产性项目,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工业项目(含矿业)、建筑业、地质资源勘探及农林水有关的生产项目、运输邮电项目、商业和物资供应项目等。
2.非生产性项目,指直接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项目,主要包括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社会福利、公用事业建设、行政机关和团体办公用房建设等项目。
(四)按建设过程划分。
1.筹建项目,指尚未开工,正在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等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建设项目。
2.施工项目,指报告期内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的项目、上期跨入报告期续建的项目、以前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项目、报告期施工并在报告期建成投产或停建的项目。
3.投产项目,指报告期内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形成设计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包括部分投产项目和全部投产项目。
4.收尾项目,指已经建成投产和已经组织验收,设计能力已全部建成,但还遗留少量尾工需继续进行扫尾的建设项目。
5.停缓建项目,指根据现有人财物力和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在计划期内停止或暂缓建设的项目。
(五)按项目工作阶段划分。
1.前期工作项目,指已批准项目建议书,正在做可行性研究或者进行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的项目。
2.预备项目,指已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准备待转入正式计划的项目。
3.新开工项目,指施工准备已经就绪,经批准,报告期内计划新开工建设的项目。
4.续建项目(包括报告期建成投产项目),指在报告期之前已开始建设,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项目。
(六)按项目隶属关系划分。
1.中央项目,亦称部直属项目。它是指中央各主管部门直接安排和管理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基本建设计划,由中央各主管部门编制、报批和下达。所需的统配物资和主要设备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由中央各主管部门直接供应和解决。
2. 地方项目,指由省、市、自治区和地(市)、县等各级地方直接安排和管理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基本建设计划由各级地方主管部门编制、报批和下达,所需物资和设备由各地方地方主管部门直接供应。
⑨ 政府基建投资回报的周期大概是几年
5-20年
⑩ 什么是 基建投资
你好复 很高兴为你解答
基建投资制是以货币表现的基本建设完成的工作量,是指利用国家预算内拨款、自筹资金、国内外基本建设贷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的,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的工作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
基建投资概念
建设投资是2009年版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组成,其中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