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货铜走势图怎么分析
现货铜,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判断它的趋势。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低迷,工厂效益低下,因此,铜依旧是下行趋势。具体技术面操作,详聊
Ⅱ 哪些因素会影响铜的价格走势
影响铜来价格变动的自主要因素
供求关系: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美国铜期货指数周线图
进出口政策、关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个铜资源不足的用铜大国,因而在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铜及铜制品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家逐步降低出口关税,铜基本可以自由进出口,从而使国内国际铜价互为影响。
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例如LME、COMEX价格影响
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铜的生产成本: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成本为1400-1600美元/吨,湿法炼铜成本为800-900美元/吨,近年来使用湿法炼铜的总产量在迅速增加,1998年达200万吨左右,到20世纪末,湿法冶炼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
有关商品如石油、汇率等价格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Ⅲ 现阶段经济形势及有色金属市场走势有何分析
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大幅震荡,每8年左右要经历一次大涨,尤其是2004至2006年间的涨幅最为突出,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处在2008年中后期大幅下跌后的价位波动。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最近国务院公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因此深入分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的原因,把握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变化特点
纵观近30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价格高幅波动,自1982年以来出现过3次大幅上升,分别是1988年、1996年和2004年,即每8年左右,有色金属价格要经历一次大涨,其中尤以2004年以来涨幅最为突出。而最近几年以来,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
1.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1984至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连续5年供货不足,1987年底开始,秘鲁、加拿大出现罢工浪潮,以及智利、赞比亚铜生产出现问题,1987年底开始世界性库存急剧下降,导致1988年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突破前期平稳走势,大幅上升,伦敦市场铜现货价格在1988年12月12日达到3562美元/t的空前高峰。1988年铜价比上年上涨了45%,铅、镍年均价分别达每t813英镑、14256美元,铝、锌价也一度上升到每t4290美元、660美元,锡价亦猛涨到8149.69美元。
2.1995~1996年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衰退,加上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成员国经济恶化,进出口贸易秩序混乱,不法出口商大量廉价对外抛售有色金属,冲击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经历连续4年下滑。1994年开始世界经济摆脱连续3年在2%上下徘徊的局面,增速提升至3%以上,伴随着粮食价格大幅上扬和原油价格从16美元/桶上升到21美元/桶,有色金属出现一轮中级程度的上涨,6种金属价格均达到阶段性高位,其中铜年平均价比上年度上涨了27%,最高时达到每t3150美元。
3.2004~2006年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性高幅攀升。2004年,世界经济从“9·11”事件中强劲复苏,伴随着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国际粮价大幅上涨,2004年初开始,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也持续性高幅攀升,至2006年中达到历史性高位。2004~2006年,铜价年涨幅分别达到61%、28%、83%。而随后的两年中,6种基本金属价格在这一高位持续徘徊。期间,铜、铝、铅、锌、锡、镍分别达到每t8900美元、3272美元、3989美元、4570美元、25331美元、540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增长受限,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直线下滑,半年时间国际铜价从历史高位跌至2810美元,跌幅达到68%,铝价跌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铅、锌、锡、镍价格分别跌至961美元、1080美元、10165美元、9374美元的阶段低位,均低于1988年时的价格,比历史高位跌幅分别达到75%、76%、60%、83%。近几个月来,有色金属价格在低位有所反弹,但基本处于2005年、2006年水平(见图1)。
纵观这几次金属价格波动,后两次价格上升与国际粮价、油价上涨同时出现,但持续时间不同,较粮价持续时间长而比油价持续时间短。2004年以前,前两次上涨明显,下跌并不迅速,而较之粮食、钢材等其他商品,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相差不大,2004年开始无论是从日交易价格还是年度价格来看,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明显扩大,宽幅波动已经成为其走势的新特征。有色金属已经与原油一样,成为新的最易出现“过山车”行情的商品,而金属价格尤其是铜价波动,已经成为市场判断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近几十年来,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供需变化频繁,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期货市场的逐步发达,资本市场的充裕,影响金属价格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总体来看,有色金属价格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求关系是影响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循环变化。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当供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推动价格下降。1988年有色金属价格突破性上升起因为秘鲁、加拿大工人出现罢工浪潮,智利、赞比亚铜生产不足,全球铜供应缺口达到17万t,但随着全球产能的增加,1989年、1990年铜供应过剩27.5万t、51.5万t,铜价连续4年走低;1994年全球经济向好,铜需求增长2.1%,铝、铅、锌需求均增长3%左右,出现10万t、11万t、7万t的供应短缺,供需关系逆转;而2003年至2005年,全球铜年平均供应缺口达到125万t,铝连续3年缺口在40万~80万t。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导致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就有色金属而言,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库存。供求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库存下降;反之,上升。利用1998~2009年9月份的每个交易日的数据分析,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库存与铜价的相关系数为-0.67,在统计的2948个数据中,有57.6%的交易日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铝、铅、锌、锡、镍库存与价格反向变化的概率分别为56.2%、55.3%、53.9%、56.8%、55.1%,这表明库存变化与价格波动具备明显的负相关性。
2.价格走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价格上升,经济萧条时,需求萎缩从而促使价格下跌,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金属价格影响较大。通过分析1982~20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关系,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746,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变化对有色金属需求影响很大,经济发展与国际铜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见图2)。
3.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价格关联性很强,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增加。
长期以来,六种基本金属产品之间的价格走势密切相关,尤其是铜与其他几个品种。1998年至2009年8月,除锌锡之间价格关系相对较弱外,其他几个品种之间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而伦敦市场铜价与铝、铅、锌、锡、镍价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4、0.887、0.873、0.860、0.876,均为高度相关(见表)。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铜、铝期货交易以来,国内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据统计,目前上海金属交易所铜价与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是目前相关性和联动性最强的一组合约,铝的相关系数也达到0.90,两个市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近几年来,两个市场价格同涨同跌的局面已经成为自然。伦敦市场交易所价格具有国际权威性,主导了金属的定价权。
而随着期货市场的发达,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有色金属的比重大大增加。以铜为代表的金属价格的金融属性明显提高。在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已经显得不可逆转。例如2004年以来铜价的大涨大跌,除了需求因素推动外,美国基金大举入市,也是放大金属价格波动幅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世界金属价格以美元计价,因此金属价格受美元汇率变化影响较大。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分析
从长期来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商品,基本金属亦是如此。有色金属价格长期走势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应变化成为影响价格的短期因素,需求因素将成为影响中长期价格的主要因素。
有色金属属于资源性产品,但是对比原油、粮食等而言,全球市场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充裕,分布相对广泛。几十年来除1988年由于供应短缺导致价格突破上涨外,并未出现持续供应短缺而导致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反而随着科技进步及采掘技术发达,供应存在明显增加及多元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供应经历着从价格上涨-增产-到价格下降-减产-再到价格上涨-增产的循环,但是,由于金属工业的投资特性决定其减产的暂时性,减产只是暂时压缩产能,目前全球金属产量产能利用率在70%~80%左右,只要需求提高,产能就会释放。长期来看,产量是处于持续增加的。2008年全球除锡的产量低于需求量2万t(5%)左右外,铜、铝、铅、锌、镍产量分别比需求量高76%、97%、67%、65%、194%。出口国出现的战争、罢工等导致的局部供应中断,仅会在短期内推高价格,但是难以对全球金属供应形成长期重大影响。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短期走势的因素复杂,但中长期价格波动将主要取决于需求的变化。
2.全球经济发展变化是判断和决定金属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中,全球经济情况又是决定性因素。有色金属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较高。经济发展影响交通运输、房地产业、航空航天业、汽车业、钢铁业,这些都直接影响有色金属的需求。
3.有色金属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时期存在。
经济波动可以通过供应和需求双方面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对不同品种,影响程度亦不同,例如,粮食产品由于刚性需求的存在,产量变数相对较小,国际粮价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变化相对独立。而从有色金属来看,如前所言,经济发展决定了需求状况,而后者又主导着价格变化。因此,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成为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球经济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关于世界经济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每60年一个长周期,7~8年一次中周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决定了金属需求的变化,只要经济周期存在,有色金属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也将继续,但其周期可能发生变化。事实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8年对1957年至1996年世界铜价的统计,国际铜价运行周期为84个月,即每7年出现一次大涨。
4.关注相关商品及股票市场对金属价格的影响。
目前,相关商品如石油、黄金等价格的波动,也对金属产生影响。石油与铜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黄金与铜都属于金属类商品,因而石油与铜、黄金与铜价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色金属期货特别是铜期货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成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在期货市场对金属定价权逐步增加的同时,今后相关品种之间的价格影响也将更大。
几年以前,期货市场金属价格变化对股票市场中金属价格指数影响甚微,但近年来二者的关联性逐步提高,其主要体现在期货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影响主要股票市场金属板块价格。从今后看,这种单向影响将转变为相互影响。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都根源于资金的变化,随着今后资金规模的逐步增大及期货市场进入门槛的降低,可以预见,在资金趋利的本性影响下,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将会提高,金属价格指数的变化将逐步影响到期货市场,进而影响现货价格的波动。
综合以上判断,影响未来金属价格的因素将更为复杂,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而其价格仍将呈现周期性变化。政策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有色金属工业也将面临国内外越来越多不确定因素,也存在着一些如定价权缺失、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加强金属行业宏观调控工作,改善出口环境,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目前,全球有色金属基本处于需大于供的格局,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前我国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公布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加快转变出口方式。
2.警惕“中国因素”说辞,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近两年来我国对全球有色金属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同时“中国因素”也屡屡被西方发达国家作为金属价格高幅波动的说辞。为此,应警惕西方国家以此为借口,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同时,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3.发展期货市场,争夺定价话语权。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开展铜、铝、锌期货交易,今后要择机开展其他品种期货交易,为实体经济提供“定价话语权”。
4.加强对有色金属价格的监测、预测、预警工作。健全完善价格监测体系,密切监测国内、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变化,拓展金属信息收集渠道,扩大信息来源,将价格监测、预测、预警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
Ⅳ 期铜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需求的标志
铜业组织的尴尬与中国铜业集团猜想
近几年来,铜业组织在我国铜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我国铜工业的利好形势来之不易,如果铜业组织能够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发展着想,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它一定能够发展起来。本文结合企业、铜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八大铜业组织的意义、作用、影响作出分析。
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铜消费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未来数年里,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将继续。除了自身的发展带动铜消费增长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也使中国铜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长。2006年的铜价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从4000美元飙升到8500美元,LME铜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使冶炼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也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短缺依然是制约我国铜工业竞争力的致命弱点。
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各种铜业组织应声而出,目前有包括CSPT(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五矿商会铜分会、亚洲铜俱乐部、中铜联合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铜发展中心、国际铜协以及刚刚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分会等八大铜业组织。
八大铜业组织中,有色协会铜分会和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是在行业协会背景下成立的,其余都是企业自发成立的铜业组织,其中国际铜业协会和亚洲铜俱乐部是国际性组织。八大铜业组织在我国铜工业的发展中起到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铜业组织的盛大与尴尬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短的几年时间经历了从盛大场面和美好憧憬到极为尴尬的过程,如今铜价高位,铜业组织左右不了,面对国际供应商,铜业组织也只能起呼吁作用。很多组织或已消亡失去声音,或已经无多大作用。
八大铜业组织尽管职能各异,但从各自的成立宗旨或职能看,总的来说都是为会员或成员企业服务,提供相关信息,但也有各自的定位。
一、扩大铜的应用方面——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和铜发展中心。它们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2000年,与其他几大铜业组织不同,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扩大铜的应用和促进铜消费方面。国际铜协最近在中国的动作比较明显,先是云南铜业集团加入,最近加工企业金龙公司也被“招募入伍”。加入国际铜协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市场推广和技术开发项目等活动,使企业受益。铜发展中心则经历过辉煌与徘徊,当初是为了把国内铜企联合起来,顺应铜消费市场推广的形势而诞生的。如今,它正在努力寻求更多的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渠道。
二、重在实现铜原料稳定供应——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铜原料谈判小组(CSPT)。这三个组织都是由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具有企业性质的经济实体。
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3月12日在北京成立。是由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江铜、铜陵、云铜等六家国内大型铜冶炼企业共同发起的股份制企业。它旨在使中国的主要铜工业企业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从目前的单独对外过渡到与国外矿山就铜精矿进口进行统一谈判,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以保证各企业的共同利益;统一同国外矿山和机构进行磋商,商讨联合在海外进行矿山的勘探和开发事宜,从而实现共同拥有国外矿山资源,实现中国铜资源稳定供应的长期战略构想。
据当时江西铜业的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戚怀英表示,该公司成立后,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共同开发国外资源,收购或参股国外铜矿,二是进行集体谈判,加强谈判地位。就该组织成立后四年的表现来看,乏善可陈,很明显,CSPT的出色表现淡化了它的作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它的组成与当时有一个依靠进口铜精矿退税政策的五矿有关,造成了过分依靠政策,对铜业无多大作为。成立之初就有人认为,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用它来彻底解决中国铜精矿紧缺的问题。因为该公司主要依靠对其他海外公司参股的形式取得矿场的部分经营权,需要一定的操作周期。
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铜联合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后没多久,由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于当年8月,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内9家大型铜企业、4家骨干地质勘查单位、3家科研设计单位等1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曾斥资200万澳元,成功入股澳ORD资源公司,成为ORD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和中铜联合铜业有限公司一样,虽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与铜资源短缺的矛盾、联合走向海外、开发和占有海外有色金属资源、在海外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但命运也几乎相同,作用不大。
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立于2003年11月,是表现最为抢眼的铜业组织,屡屡在与国际矿商的谈判中展露锋芒,成为谋求中国话语权的代名词。国外贸易商一度对刚成立不久的CSPT不屑一顾,认为历史上中国人有过多次联合,但都很快解散了,这次也将会如此,只要挺得住,这个短暂的联盟就会不攻自破。不过CSPT具有有效的企业联合谈判机制,不仅通过联合极大地降低了我国铜冶炼的成本,也为国内钢铁、铅锌等倚重大宗进口的行业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过贸易商与冶炼厂强力抗衡,以及艰难谈判后,国际上大的贸易商由观望转为主动向CSPT报价,CSPT组织形式得到了铜行业及市场的认可。
CSPT在很多时候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不过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大宗产品进口“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困境。2006年,国际铜价从年初的4400美元/吨翻跟斗一般,几次突破8000美元/吨,并维持在高位运行。与铜价上涨相反,加工费却在下降,国外一些铜精矿供货商有意打压加工费,目的是进一步大幅度压低现货加工费,牟取暴利。铜精矿的价格就是国际铜价减去加工费,因此加工费降低就意味着铜精矿价格上升,冶炼厂成本增加。
因为加工费与铜价严重倒挂现象, CSPT八大铜企采取限产的措施,并固守加工费底线。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目前国外铜矿基地凭借其资源优势已经在大幅扩张冶炼产能,未来3年将新增约200万吨,这对国内企业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铜矿对外依存度高使得中方话语权有所缺失。
三、信息交流与合作方面——亚洲铜俱乐部。亚洲铜俱乐部主要是中国铜企业联合日本、韩国和印度共计18家铜企业发起成立的。亚洲铜俱乐部旨在通过这一跨国区域性的非正式组织,加强亚洲铜企业在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原料供应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构建一个加快亚洲铜工业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虽然亚洲铜俱乐部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但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全球铜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这4个国家进口铜精矿(金属量)282万吨,占全球进口总量的69.1%;精铜消费量612万吨,占全球的36.4%。总的来说它是CSPT的外延。
四、重点在贯彻产业政策、外贸政策——有色协会铜业分会和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其背景是行业协会,侧重点分别是,有色协会铜分会重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五矿化工商会铜分会侧重于在执行外贸政策中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并提出建议。
有色协会铜业分会2006年8月刚刚成立,它的成立告别了中国铜业只依靠自发松散的联盟的过去,是走向强强联合的杰出范例。它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上述铜业组织在特定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效益。但在现阶段条件下,每个铜业组织应着重思考“多与少”和“生存与发展”两个问题。目前,我国铜业组织多,相似的组织功能、工作内容也多,而真正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的少,这也直接影响到铜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仍在“多”上增加,而不在“少”上下工夫,铜业组织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更难谈其发展了。
铜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宇圣说,在市场经济中,行业组织的作用有时是政府难以替代的,如果铜业组织能够站在企业角度,为企业发展着想,积极维护企业利益,它一定能够发展起来。
中国铜业集团猜想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不断地和石油、电力的紧缺作斗争下取得的。虽然铜价仍处于历史高位,也有人抛出“铜在下一个十年会成为贵金属”的预言,但铜价的回归是毋庸置疑的。铜业的风风雨雨,集中反映了经济和资源的矛盾,在这其中挑梁唱大戏的,一直是以CSPT等为代表的铜业组织。
近来很多专家撰文,建议采取联合谈判的策略去争夺相关商品价格话语权。笔者认为,这种策略也未必见得会有好效果。因为争夺稀缺资源定价的话语权,我们不能冒置整个行业于死地的风险去与对手谈判,到头来,对手还是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来瓦解我们所谓的联盟。
在2006年12月19日CSPT和外方供应商必和必拓公司达成的协议中,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TC/RC)比2006年度的加工费下降了33%,并且取消了沿用30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这证明了光凭谈判并不能迎来话语权。金龙铜管集团副总裁徐明分析,国内铜冶炼企业集中度比较低以及对国外铜精矿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也是话语权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铜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仅次于铁矿石。
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从事铜冶炼的几家大企业呼吁:中国要组建50~80家大企业集团,打造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作为有色大品种的铜行业应当有这么一面大旗。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罗忠民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的筹备会上说,“根本上解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成立中国铜业集团。”
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是进入市场最早、国际市场关联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实行下放地方管理的体制性改革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力大为增强,而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行业国际化竞争的实力和影响力却受到削弱。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由原料高依赖性、市场高透明性的客观实际所决定,中国铜工业企业需要争取在全球性竞争中资源开发、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科技进步的话语权、主动权。为此,中国江西铜业公司、云南铜业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六大铜企业曾数度自发联手,组成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成功狙击国外原料商通过降低铜精矿加工和精炼费对中国铜工业发展的打压。并于2005年2月,以六大铜集团为主体,联合日、韩、印几大产铜国,成立了亚洲铜俱乐部,旨在促进亚洲各国产铜企业在资源开发、冶炼技术和产能提高方面的信息交流。然而,尽管各方已有强烈的合作、联合意愿,但无论原料采购联合谈判小组还是亚洲铜俱乐部,其联盟都是自发的、松散的,作用有限。此前,国家已批准实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行业整合提高集中度,增强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成为钢铁行业重新洗牌的瞩目亮点。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中国铜工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真正能控制并有效解决目前出现的冶炼能力无序扩张问题,实施行业整合、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建立统一的中国铜工业集团,是必由之路,也是治本之策。
尽管中国铜业集团有良好的历史根底,有行业联合的经验(如CSPT),但中国铜业集团目前只能停留在猜想上,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很多。首先,构成方面,由谁牵头?是江铜、云铜、铜陵集团这三强之一,还是另有他人?各大铜企下放地方后不得不考虑各省的意见,每个省都有每个省的打算。张家港联合铜业的廖晓银副书记告诉记者一个成立集团与解决和地方政府矛盾的见解:成立缴纳地方税的股份制的中国铜业集团,即把利润留给企业,税收交给地方,国家获得增值税。一家下游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使成立这样的集团也只能属于上游矿山、冶炼的集团。中国铜业集团构成应抓住上游,放开下游,以几家铜冶炼龙头企业为主组建,也可以考虑吸收其他冶炼企业,然后扩张到上游矿山企业。
正因为种种困难,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的赵武壮处长指出,中国铜业集团的组建任重而道远,近期看几乎不大可能。
中铝的“铜”谋
中国铝业公司继收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洛铜、上海有色之后,正在对铜行业进行下一步的整合计划。据可靠消息,中铝已和江西铜业集团进行磋商,商谈合并事宜。在此之前,中铝曾与云南铜业公司磋商,希望用1.21亿美元参股云南铜业。据悉,两公司的磋商开始于2004年下半年,但关于细节的谈判还没有结束。不过中铝的铜业之路并不是很顺利,其此前打造的铜产业链继续完善仍需要时间。而且国家关于中央企业非主业投资比重不超过10%的规定,也会限制中铝“大有色”的策略。
有关中国铜业集团的想法,至少在笔者的脑海中闪现了两年,每当中国铜工业一遇到大事件,这个念头就会不由自主地跳出来。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解散之后,历史上曾出现过中国铜铅锌集团,然而没过多久,集团就解散了。三大集团解散后,重新组建了中国铝业公司,依托中铝,赋予新的意义的中国铝业集团获得了重生。那么,中国铜业集团何时才能重生呢?
Ⅳ 最近的铜价怎样的趋势
犹如股市一样,狂跌。。。。。
现在已经达到半价了,各地的行市略有不同。
但是建议你,要是有资金的话,可以收购囤积,翻年以后肯定会飙升,根据内幕消息现实,肯定大过资金利息账几番以上。
Ⅵ 怎么看现货铜走势有哪些技巧
现货铜的走势要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去分析,国际和国内供求关系及地缘政治等是基本面,技术面就要从好好研究研究了,可以多关注一下那些资深分析师的操作建议,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
Ⅶ 2020年铜价会涨吗
会。
铜自来2016快速反弹后,到目前一直处于自箱体震荡中。铜未来走向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密切相关。到2020中国市场将带动铜暴涨30%以上。
2017下半,由于电网升级和车辆销售,中国对铜的需求会出现3%-4%的适度长,供应缺口会促使铜的格攀升到6000美每以上,并在2017结束前有可能达到7000美每的高峰,在2020结束前更是达到8000美每以上。

(7)铜期货前景分析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铜市场策略周报》旨在提供国际美精铜市场以及国内沪铜市场的全局纵览和联动关系,以芝商所旗下COMEX铜期货为基准,对两大铜期货市场的一周动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完整客观的走势分析及预判,有助市场参与者更有效地发掘期货及期权交易机遇。铜市场策略周报由对冲研投团队独家特约撰写,每周三准时发布。
从传统的进口精炼铜比值逻辑上讲,目前仍然没有太明确的比价方向,国内四季度随着精炼铜产能的继续释放,产量环比增加,对于进口的需求依然不强烈,加之比价本来就在盈亏平衡附近摆动,因此上行的空间有限。
Ⅷ 如何判断现货铜的走势
消息面上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供求关系: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
2、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美国铜期货指数周线图
3、 进出口政策、关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个铜资源不足的用铜大国,因而在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铜及铜制品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国家逐步降低出口关税,铜基本可以自由进出口,从而使国内国际铜价互为影响。
4、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例如LME、COMEX价格影响
5、 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还有不懂的建议问下相关老,.师45-13=13-87=9会好点。
Ⅸ 铜期货今后半年走势
创新高 不断创新高,把所有的空头干掉。然后暴跌。(仅供参考)
Ⅹ 为什么今年我铜价这么不稳定还有何趋势
CASE 江西铜业伦敦期市失足
江西铜业的证券事务代表潘其方并不讳言在期货上的亏损。他表示,以铜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江西铜业判断,2005年上半年全球铜供应略有过剩、库存逐步回升,铜价可能产生下滑的局面。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利润水平,江西铜业选择在期货市场上卖出部分铜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江西铜业除加工自身拥有的铜矿外,还进口大量的铜精矿、废铜等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而这部分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受到国际市场铜价格不断上升的影响,也越来越高。一旦国际铜价下跌,若无期货套期保值,高价原材料将给江西铜业带来巨大亏损。潘其方说,江西铜业的期货投资就是为了避免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锁定这加工费利润。
根据江西铜业董事长何昌明透露,截至2005年6月底,江西铜业生产铜22.66万吨,对其中的三分之一,江西铜业按照目标价格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了卖出的套期保值。江西铜业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都有相关的期货头寸。
这7万多吨的期货空头头寸规模,大致相当于江西铜业上半年进口原材料加工生产的铜,也正是这部分合约产生了巨亏。
今年上半年江西铜业对外销售的铜平均价格为32893元(抵扣17%的增值税后为28114元),这一价格较去年相比上升了29%。而在期货市场上,江西铜业的卖出价格为32000元,偏低于直接销售价格。
潘其方说,由于铜现货市场较期货市场有相当部分的升水(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交割价格) ,因此江西铜业选择在期货市场平仓,而在现货市场卖出来完成整个套期保值。但是由于平仓价格很高,因而产生了2.5亿元的亏损。
根据计算,7万多吨的套保规模,每吨的亏损在3000元左右,因此江西铜业实际平仓价格在每吨35000元左右。
随着国际铜价连续创出历史新高,国际市场对铜价的预期分歧也越来越大。潘其方说江西铜业不一定会加大套期保值的力度,但是对于进口原材料加工的部分还将继续给予保值。
目前中国的铜加工企业超过1300家,中等规模以上的大约700家,每年的铜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实际消费2005年进口120万~140万吨左右,消费350万吨以上,交易额超过1000亿,交易期货的比例即使不大,规模也相当可观。
这些套期保值企业产生的亏损,要综合其在现货领域中获得的利润来看,整体上,这些公司都是稳定的获得了相当的利润水平,仅仅是降低了利润总额而已。但是,该人士也指出,江西铜业、豫光金铅之所以亏损的幅度都比较大,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的专业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套期保值目标价格的确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且在止损操作上还有待成熟。
研究、操作能力的差距,是很多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进行期货投资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期货市场品种稀少,相当部分企业必须要在国际市场上对冲企业风险,但由于遇到的对手多是极富经验的国外投机基金,对于价格上的判断出现误差则会很快的遭遇“狙击”。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机也不是中国期货投资遭受损失的主要原因。期货投资如果没有投机部分的存在,永远也无法完成发现合理价格的目的,而缺乏足够的投机能力,即使是在进行套期保值,也会承受不应有的损失。“如果江西铜业目标价格更合理,平仓更快,他们在期货上也不会损失那么大,利润会更高。”
实际上,顺应市场趋势的变动,发现现有价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控制仓位的适当投机,甚至有助于市场的活跃,和操作水平的提升。这种投机获得的利润,包括造成的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参考资料: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