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截止2017年,中国国力与美国差距有多大
隔30年的距离
㈡ 如果中国停止向美国出口一切商品,对美国经济是否有影响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
㈢ 美国经济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从官方媒体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媒体信息之一:
2008年10月04日,中国政府网:人民银行就美国会通过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答问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监管部门加强了审慎监管,各类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中国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安全的。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避免和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应对预案;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和服务,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媒体信息之二:
2008年10月03日,中国新闻网,实体经济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唯一亮点是中国
中新网10月3日电
相关调查近日表明,全球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难熬的9月份,这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说明实体经济未能摆脱金融业危机的影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从日本、整个欧洲地区到美国,制造业调查结果均较为黯淡,读数显示产出在不断下降;而唯一的亮点是中国,中国的相应调查显示,在经历了8月份的疲软之后,9月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反弹。
媒体信息之三:
另据中国之声(电匣子)广播分析,中国属大陆型经济,只要适当扩大内需,仍可以保持较强的经济活力!(听的时候我正在做饭,具体分析及不大清了,大约是今天10:30分左右广播的)
个人点评:
个人感觉:出于对可能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威胁的关心,今天相继访问了中国官方的“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除了上述几篇报道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报道和分析!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性金融风暴!
或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愿中国能顺利度过全球金融风暴
㈣ 如果中国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由此导致美国国内购买力下降,对中国出口有多大影响
首先就算中国不买美国国债也无所谓,自然有人买,美国国债还是这个地球上最安全的投资产品。所以别以为你不买国债了,美国人就消费不动了,这是很幼稚的想法,中国到现在才买了几万亿国债,但是人家美国人稍微紧缩一下财政就是几万亿,告诉你人家不差钱。
买国债的问题在于,央行不应该强行发人民币收购美元,只要央行强行收购美元,那么大量囤积的美元更别没地方投资,只能被迫去买美国国债,否则你等着他慢慢贬值吧。另一方面还导致通货膨胀。
还有对于你说的订单减少,其实减少并不多,但是更大的问题是企业利润下降,有单子都太敢接,这种畸形的货币政策很容易汇率受制于人,那么这种低端制造业也生死边缘。 可以看看当年的德国,人家也是出口大国,但是人家不强制发马克购买企业的外币,而是交给企业自己花,这样一来德国马克的地位是相当稳固的,因为他是建立在德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上的,没有购买货币导致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会爆发,第二德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企业自己有多种货币,他可以选择一种强势货币来进行国际贸易,比如美元强势他就用美元,英镑强势他就用英镑。企业可以抵抗更强的金融风险。而我们的企业则是国内人民币,国外美元这种单一货币很容易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㈤ 要是中国抛售对美国的5万亿债券,对美国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先要理解为什么会买美国国债?因为可以减少我们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有利于我们出口,增加我们的就业,美国当前仍是世界第一强国,国家信用最高;买美国国债是最安全;同时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交易自由;方便我们买进卖出!还有就是收益固定;用美元买美债,不用担心汇率风险。综上所述,买美国的国债最安全收益最稳定,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随着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会崩溃吗?
答案是否定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对美国来说:大量抛售的最主要影响是美元的大幅贬值,会打击美国经济社会的众多方面,比如各国购买的信心,各国减少购买后其他资金进入美国减少导致美国经济发展动力急速下降等等。
二、对中国来说:在出售过程中,中国持有的美国外汇同样贬值,中后期的财富损失对中国而言同样相当惊人。另外,美国必然会采取相关措施反制,经济上对中国的相关经济领域的打击贸易战,政治上,例如台海问题上胁迫中国,同时美国经济混乱后,大量中国工人失业,企业倒闭,投资流出等等都会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三、对全球来说:世界将会对美元失去信心,各国手中的美元资产大幅缩水,油价、黄金等以美元计价的产品价格将大幅下跌,全世界范围内这些产业的公司都会大面积破产,失业率上升,基本上堪比一次金融危机。
总结成一句话来说,中国如果抛售美国全部国债,美国复兴计划破产,然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两败俱伤,最后俄罗斯笑不动了。
那么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会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美元,来自中国的强制结汇政策,即不管是境外机构来华投资,或是中国出口商品获得的外汇,还是个人获得的投资收益和亲友赠予,都必须把外汇统一交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需要用汇时,再向国家申请。
代表国家掌管外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因此,外汇既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不是政府的财政结余,只是企业和个人手中以人民币换得的金融资产。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外汇自由兑换政策,藏汇于民,因此没有哪个拥有中国这么多的外汇,但这并不表示所有国家都比中国贫穷。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吸引无数外国投资,每年与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光是2015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就高达3657亿美元。这是中国巨额外汇的真正来源。
央行将全国的外汇换到手中,有以下处理办法:
1.钱放在银行不动。但这样无法抗拒通货膨胀;
2.用于购买股票和大宗商品期货投资。但风险极大;
3.购买其他国家的国债。但有些国家的债务市场规模很小,无法容纳中国巨额的外汇进出,一买就涨停,一抛就跌停。
于是,购买美国国债就成为最佳选择。相对于其他投资,购买美国国债不仅收效稳定,远高于存入银行的利息,而且流动性很好,随时可以抛售。事实上,这是中国外汇最成功的投资,没有之一而是惟一。
美国国债大约一半被美国国内机构和个人购买,一半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私人机构购买。
这是一种盈利性的金融投资行为,美国政府从来不会感谢这些投资人,因为在二级市场中购买与抛售债券,由市场定价,价格的涨跌只是财富在不同投资人身上变换,跟国债发行人的美国政府无关。
就好比我们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股票的涨跌,并不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
懂金融的人会反驳,抛售股票引发暴跌,虽然不影响上市公司的收益,但影响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呀,如果中国在市场上狂抛美国国债,引发暴跌,持有最多美国国债的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民,岂非损失惨重?
这不是中国手中一张强有力的金融牌吗?这确实是一张牌。但这张牌强不强,主要看美国国债市场是否被中国垄断,以及除中国外,世界各国、企业和个人加起来,是否能承接中国抛售的巨额美国国债。
目前,日本已经把中国债主的头衔拿了过去,而美国国债规模目前接近20万亿美元,二级市场流通规模大约是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不到二级市场流动量的10%,份额远未达到垄断市场的地步。就是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市场是有足够承接能力的。
目前,外国投资有撤离中国的迹象,如果特朗普上台后中美的贸易顺差转为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的前景就很不妙。
这也是中国近来持续抛售美国国债的原因。
㈥ 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与美国GDP的关系(占美国GDP的分量);
中国就不可能控制日本 俄罗斯 可能控制美国...
中国没有定价权 谁听的控制啊...中国现在就是个空壳子 其他国家再掏空你而已...中国也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硬通货...你想用大量的衣服鞋子做对外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想卖导弹给土耳其?马上就有人来制裁你 常规潜艇做不过日本 特殊钢材做不过美国 汽车出口 ?你连墨西哥都赶不上了!生物科技?食品(对不起吐槽了..)??? 输出高架铁路?(那叫援建) 还是出口稀土(战略物资而且中国不会提取)?农副产品(感谢方舟子 北美都不上餐桌的转基因食品已经上了中国人的饭桌,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畜牧业 (三鹿 伊利 蒙牛)??
最后中国直接投资剩下什么?投资的钱能回报国民么?GDP 增长能体现在股票市场么?
---------------吐槽分割线--------------
中国经济的GDP 是虚数 ... 学经济学的 都不会单纯的用GDP 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 尤其是中国的经济...
中国的GDP 7.7% (可以和你说个数字 中国今年年底的经济增长还是会到8%的...因为这不是经济增长...是数字漂亮点...)
中国的CPI ??% 这你得自己去考虑... 比如1990年的电影票价格是 1元 而在同一个地方 2013年 电影票的价格已经翻了50~75倍了(很保守了 很多地方电影票价格已经超过100了..)... 然后再对比一下工资....1990年的最低工资 50元 (你能看50场电影) 2013年的最低工资1400元(18场电影)
有人会说猪肉没怎么涨啊...1990年(5元/斤) 2013年(12元/斤)....但问题是猪肉等一些大宗商品是衡量CPI数值的...因此国家怎么可能让它涨太高呢?都从其他的地方给你找回来了...比如房子...比如养老保险...比如遗产税...
而实际GDP 增长应该怎么算呢?
应该 是用 GDP 增长减去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就平均一下....我们不按照电影票来算 也不用猪肉来算...用电影票+猪肉+房子+养老保险+遗产税+房贷+车贷等等综合来看....
估算一个数字....保守点来吧 15%....
那就是 GDP (7.7%)- 通膨(15%)= -7.3%
也就是说 不管你怎么投资....你如果投资回报率 达不到 7.3% 就等于你没投资.....
我们回过头来 再看看中国对美国投资的关系吧....
我们顶着这个负的GDP 不说.....美国还让人民币升值...美国政府跳票 再导致外汇储备调高....人民币又升值 美元又贬值 中国纳税人的钱 都给美国人花了...
㈦ 中国本土投资减少的原因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较2003年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达到252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纪录,然而,美国2004年底通过的、并于2005年实施的《本土投资法》却让这一景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第二季度,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为269.97亿美元和336.09亿美元,这比2004年第一、第二季度的523.67亿美元和584.25亿美元分别减少了48.45%和42.47%。综合计算,美国2005年上半年606.06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比2004年上半年的 1107.92亿美元减少了501.86亿美元,减少幅度达到45.3%。
美国商务部给出了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原因:“这是《本土投资法》的激励。”
“美国《本土投资法》的核心,就是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至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这旨在鼓励美国公司将海外利润返回美国,而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度量该法案的实际影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拜倒在了《本土投资法》的诱惑面前。英特尔宣布将斥资3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兴建芯片厂,“决定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是因为该州改变了税制,而《本土投资法》也保障了公司从海外汇回的数十亿美元利润的利益”。此外,今年7月份IBM表示将汇回90亿美元海外收益,而百事公司也表示会将大约75亿美元的海外收益汇回国内。《本土投资法》的这一威力,也被称为对美国海外投资的“虹吸效应”。
申银万国研究所研究员陆文磊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可以看到,2005年以来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跨国公司资本大量回流美国,与美联储持续不断加息一起成为支持美元汇率的最重要原因。
实际上,近期汇市在有关经济数据公布后也有很多反常的走势,外汇通分析师杨俊表示:“汇市这种怪异的走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了美国《本土投资法》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如果把汇市比作汪洋大海,对于美国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资本而言,《本土投资法》则像是一座灯塔。”
㈧ 2017年中资对美并购为什么锐降八成
据汤森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中国对美国并购规模大降,截至11月2日,今年迄今已披露的中资在美国的并购规模为138.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603.6亿美元,降幅近8成。
“背后的原因是多重的,包括中国政府对于境外投资加强监管,以及美国对于外国投资审查的加强。买卖双方都变得更为谨慎了。多种因素综合之下,导致交易量下跌。”摩根大通北亚区并购部联席主管连涟10月26日通过电话表示。

“在美国监管方面,我们建议客户无需过分担心,要区分具体项目的行业、业务、技术来看待具体项目可能存在的审批不通过的风险。半导体确实是一个敏感领域,无论是奥巴马叫停的爱思强(2016年12月,奥巴马政府施压阻止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还是特朗普叫停的莱迪思。对美国项目有兴趣的中方,如果项目里面有敏感的业务或者技术,首先要做好尽职调查,对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接着要想好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CFIUS并不会一刀切地否决交易,买卖双方是有机会联合向他们提交解决方案的。” 连涟说。
孙川建议称,应尽早启动对于CFIUS审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尽早让相关专家对投资标的的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资产组合、知识产权组合等,交易架构是控股还是整体收购、或是少数股权控制,还是仅仅是收购资产,尽早做这些分析,实际上是可以省钱的,因为你最不希望的情况就是交易进行到关键阶段,突然发现要面对CFIUS。”
“我对中国投资者的建议是睁大眼睛,清楚了解投资环境。要知道如果交易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尤其是外国国有企业,就将面临审批困境。除了担心国家安全因素外,越来越多的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更加担心相对应的中国市场准入问题。美国近期出台的一项立法规定,涉及外国国有企业的交易如果超过5000万美元,以及其他所有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美国商务部长都有权对其经济影响进行评估。”Sapiro建议道。
“目前确实对我们做实务的人带来一些挑战,但我并没有看到断崖式的下跌,中长期来看,中美两国加强经济交流是大趋势,美国是全世界投资者的重点投资国,中国投资者对美国标的的兴趣长期存在,我还是非常看好中国对美投资的。”连涟说。
㈨ 中国考虑减缓或暂停增持美债消息可靠吗
针对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考虑减缓或暂停增持美债”,国家外汇管理局今日作出了回应:该消息有可能引用了错误的信息来源,也有可能是一条假消息。

去年9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下降197亿美元,为2017年1月份以来首次下降,至1.18万亿美元,但仍然是美国第一大海外债主。
不可靠!
㈩ 截至2017年,中国国力与美国差距有多大

这是中国的战区
差距挺大的,就算经济军事和科技超过美国,美国和他的一大票盟友依然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