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几个著名对冲基金的金融案例
著名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它们都曾创造过高达40%至50%的复合年度收益率。采取高风险的投资,为对冲基金可能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为对冲基金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都不可能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量子基金
乔治·索罗斯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双鹰基金由乔治·索罗斯创立,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1973年该基金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跃升到1200万美元。索罗斯基金旗下有五个风格各异的对冲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规模对冲基金之一。1979年 索罗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为量子公司。之所谓取量子这个词语是源于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此定律与索罗斯的金融市场观相吻合。测不准定律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准确描述原子粒子的运动是不可能的。而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的波动状态,但通过明显的贴现,与不可预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公司顺利的运转,得到超票面价格,是以股票的供给和要求为基础的。
量子基金的总部设立在纽约,但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其目的是为了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量子基金投资于商品、外汇、股票和债券,并大量运用金融衍生产品和杠杆融资,从事全方位的国际性金融操作。凭借索罗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胆识,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场中逐渐成长壮大。由于索罗斯多次准确地预见到某个行业和公司的非同寻常的成长潜力,从而在这些股票的上升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即使是在市场下滑的熊市中,索罗斯也以其精湛的卖空技巧而大赚其钱。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为资产总值近60亿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万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经纪人朱利安·罗伯逊集资800万美元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攻击英镑、里拉成功,并在此次行动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从此名声鹊起,被众多投资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资本此后迅速膨胀,最终成为美国最为显赫的对冲基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在股、汇市投资中同时取得不菲的业绩,公司的最高赢利(扣除管理费)达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资中失误,从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间,俄罗斯金融危机后,日元对美元的汇价一度跌至147:1,出于预期该比价将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
2. 国际金融大鳄、对冲基金之王是谁
索罗斯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号称“金融天才”。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问题的时侯,他的嗅觉特别灵敏,就好似一条大鳄鱼,痛下杀手,鲸吞各国的财富。现时,索罗斯管理的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主要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从事各种的金融交易,特别是在期货市场尤为出色。他是全球最大的投机者,短短的时间输赢常在数亿元以上。92年几个月内,获利超过数十亿美元,创造了投资史上的神话,又有消息说,他在俄罗斯的投资损失达到20亿美元,在香港的投资损失了几亿美元。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但把赚来的很大一部分钱用于慈善工作,涉及的金额近十亿美元。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后英语化为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强,极其精明,他对幼时的索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太重视积累财富,而是将亿万家财投入慈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影响。
索罗斯在少年时代就尽力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个性坚强突出,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网球。他还常是各种游戏的常胜将军。索罗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关爱下度过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他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他在伦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索罗斯再也无法忍受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一年以后,他决定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索罗斯于1949年开始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在索罗斯的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锋芒初现
1953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他立刻面临着如何谋生的问题。一开始,他选择了手袋推销的职业,但他很快发现买卖十分难做,于是他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机会,当索罗斯发现参与投资业有可能挣到大钱时,他就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最后Siflger&Friedlandr公司聘他做了一个见习生,他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
后来,索罗斯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他在此期间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于是,索罗斯又做出了将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到纽约去淘金。
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来到纽约,他通过熟人的引见,进了F.M.May6r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并且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当时,很少有人对他的建议感兴趣。1959年,索罗斯转投经营海外业务的Wertheim&Co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幸运的是,Wertheim公司是少数几个经营海外业务的美国公司之一。索罗斯始终是华尔街上很少几个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之一。
1960年,索罗斯小试牛刀,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印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震。
1963年,索罗斯又开始为Arilhod&S·Bleichrocoer公司效力。这家公司比较擅长经营外国证券,这很合索罗斯的胃口,使他的专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而索罗斯的雇佣者史蒂芬·凯伦也非常赏识索罗斯,认为他有勇有谋,富于开拓新业务,这正是套利交易所需要的。
1969年,39岁的乔治·索罗斯终于脱颖而出了。他靠这十几年赚来的钱,能及他与伦敦和纽约金融界的良好关系,与人合伙成立了取名为量子基金的私募投资合伙基金。就像微子的牧师星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数一样,在乔治·索罗斯看来,市场也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去精确地度量和估计。投资者如果能对明显的事物打个折扣,而把赌注压在别人意想不到的事物上,则必将获取得大利。
乔治·索罗斯主管量子基金之后,他在证券交易的天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乔治·索罗斯的基金的投资原则就是全方位,多方向地投资。他投资的对象种类繁多:有恭贺兰的股票、香港的房地产、日本的铁路;有债券、期货、股票、期权、货币、指数等。他运用技艺复杂、套路多变,以少量度的保证作大量地投机性买卖,如卖空、期权等。一般人难以捉摸,更不可能去效法了。
乔治·索罗斯并不去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经济,也不花大力气去阅读铺天盖地的股票分析报告,而主要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通过阅读报章来形成自己对股市的见解和判断。同时,他还经常与世界各国的权威人士保持联系,以保证消息的通畅。他知道,在证券市场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比确凿的内幕消息赚钱更快。
乔治·索罗斯和巴菲特、林奇一样,不相信证券市场是有效果的。他认为证券的技术分析是没有任何理论根据的,真正有用的还是基本面分析,也就是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尽管他在部分的时间内都有是很成功的,决策略都是基本上正确的。但是,他管理的量子基金的路程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大起大落的。
如:在1981年,有近半数的投资者因为不看好乔治·索罗斯四处出手的投资战略,而退出了基金。可到了1982年,量子基金的收益率却达到了57%。1987年,全球性股灾时,乔治·索罗斯虽然预见到期股市将狂跌,但错过了最佳退出的时机,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损失了8亿美元,相当于量子基金账面资金的三分之一。
乔治·索罗斯因此说:只预见到某种事物还不够,还要准确地把握事物变化的战机。当然,如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来临,则更加无济于事了。耐心的长期投资者如果真正懂得乔治·索罗斯投资对象的价值,花50元买下一年以后值100元的东西,就用不着担心是否能准确地把握时机了!
谈到量子基金的业绩和乔治·索罗斯的成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著名的投资金融天才罗杰斯,罗杰斯负责证券分析。在这一对证券界的双子星座的天才指挥下,量子基金从1970年的1200万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5亿美元。之后,年仅37岁的罗杰斯在1980年决定从量子基金中退出,拿着其应得的数千万美元的收益开始自创门户。之后,他也四处出击,成绩斐然。尤其是在1985年,他在奥地利股市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其获得奥地利“股市之父”的美称。在得力的合作伙伴离开以后,乔治·索罗斯反而更可以放开手脚,完全按自己的意图来进行投资了。从而带来了世界金融史上创纪录的精彩一幕。
3. 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有些什么
对冲网的智库网络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他们的投机登峰造极,他们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次贷危机一波一波蔓延,又将对冲基金推到了火山口。在新一场的“货币战争”前,对冲基金何去何从?
对冲网的智库网络里提到: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激烈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期间的一幕幕悲喜剧,留给世人几多感叹,几多沉思。
上世纪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势头以及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大变革”导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开放,全球对冲基金蓬勃发展,仅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就有3000多个对冲基金在美国与英国出现。不过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基金的倒闭。
因利率上升和行业经历了1991到1993年的调整,1994年对冲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在行业历史上首次缩水。1995年夏,布鲁斯·科文纳,传奇的货币与大宗商品投机客,解散了他的美国基金并把其管理的卡克斯顿18亿美元资产的三分之二还给了投资者。卡克斯顿成立于1983年,在其存续的绝大部分期间平均年度回报至少有30%,但1994年出现亏损,1995年艰难挣扎。在接下来的10月份,迈克尔·斯坦哈特26亿美元的合伙投资基金对冲基金也令人震惊地关闭了。斯坦哈特是华尔街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之一,以激进、短线风格和大手笔、冒险的出手而著称,给投资人赚了许多钱。他在1967年就开始设立运作基金,是行业内的先锋人物,超过30%的平均年度回报使其在顶峰时期管理的资产达到44亿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创立者乔治·索罗斯狙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其旗下量子基金的规模和投机活动也达到顶峰,震惊世界。但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眼里,索罗斯所引领的对冲基金是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贬值的罪魁祸首。
1998年是对冲基金业难忘的一年。那年9月,此前取得辉煌战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铁卢。这家由所罗门兄弟前交易主管约翰·梅里韦瑟在1994年创立、拥有梦幻组合团队的基金,在一系列投资错误后面临资金和信用危机,濒临倒闭。在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下,以美林、摩根为首的十几家国际金融机构注资36亿美元购买了其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不过,坏运气在延续。除了长期资本公司、埃佛勒斯资本的崩溃,罗伯逊的基金回报也在第四季度被一笔勾销,索罗斯旗下的一只基金则亏损了18%。数据显示,当年专注投资美国股票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7%,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8.6%的收益水平。
新千年对于对冲基金而言没什么喜庆,2000年3月,资产规模6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关闭并清盘,而索罗斯的基金这一年在投资科技股的尝试随着市场泡沫破裂而失败,首席投资官明星经理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等几位核心人物也相继离去。索罗斯宣告金盆洗手、不再从事全球金融市场投资,同时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兴基金将合并重组为量子慈善基金,采取保守和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2002年以来,在投资需求推动下,并伴随着股票市场回升,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呈现迅速增长。2004年12月,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到达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为非官方的对冲基金之都,这里有超过100只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的约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纽约最大的一家从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MotherRock,6、7月在天然气市场遭受巨额损失后宣布关闭。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康涅狄格的AmaranthAdvisors,尽管有全球引以为豪的风险管理系统,还是由于一次天然气投资失误而在一周内损失了50亿美元,使得其管理的资产缩水了一半。几天后,再次赔掉了10亿美元,Amaranth协议将其能源的资产组合出售给JP摩根和CitadelInvestmentGroup。月底,在与花旗集团商讨了资产分拆出售的可能性后,Amaranth宣布清盘,成就了行业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次失败。
据对冲网指数与评级研究院统计:在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里,对冲基金的资产从5640亿美元增长到1.5万亿美元,数量从4500只扩张到12000只,5年增长率达到200%。2006年底,对冲基金百强所管理的资产已经从上年的7200亿美元攀升到1万亿美元,升幅达到惊人的39%。对冲基金的扩张蔓延到全球,100强中有23家位于美国之外。
2007年上半年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77%,高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6%,但低于MSCI的8.01%。在回报率的背后,是次贷危机下的“山雨已来”。6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巨额亏损陷入困境,之后这两只基金宣布破产。8月底,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宣布出资16亿美元拯救伦敦的一家对冲基金CairnCapital。事实上,在当时饱受煎熬的对冲基金远远不止这几家。
同期,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8月13日称,它与部分投资者一起向该公司旗下一只对冲基金注入了约30亿美元资金“自救”。截至2007年8月的第一周,这只名为“环球证券机遇基金”(GlobalEquityOpportunitiesFund)的对冲基金净值损失大约15亿美元,达30%左右。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在新的资金注入之前为36亿美元。保住面子是高盛此役的重中之重。参与这次注资行动的投资者包括C.V.斯塔尔公司、佩里资本公司(PerryCapital)和美国亿万富豪伊莱·布罗德。
2008年伊始,稳坐美国投行前5强的贝尔斯登几十年的光辉历程毁于一旦。6月,鼎盛时期资产额超过140亿美元的美国HBK投资公司旗下基金遭投资者巨额撤回资本,公司资产缩水至115亿美元;而另一家对冲基金巨头法拉伦资本管理旗下的离岸投资者基金当时面临14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资。
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西方投机力量为了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巨额损失,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为其注资,为次贷损失买单;另一方面假借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后,欧洲一些对冲基金陷入了恐慌,因为它们无法收回抵押给雷曼的资产,促使它们对交易平仓。同时,纽约和伦敦的其他对冲基金目前正努力从其他集团收回抵押品,从而造成了更多的压力。卖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柜台停止了业务,这又唤醒了人们对对冲基金可能崩溃的担忧
资料来源:对冲网智库网络
4. 国际金融大鳄、对冲基金之王是谁
索罗斯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号称“金融天才”。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问题的时侯,他的嗅觉特别灵敏,就好似一条大鳄鱼,痛下杀手,鲸吞各国的财富。现时,索罗斯管理的资产超过百亿美元,主要是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从事各种的金融交易,特别是在期货市场尤为出色。他是全球最大的投机者,短短的时间输赢常在数亿元以上。92年几个月内,获利超过数十亿美元,创造了投资史上的神话,又有消息说,他在俄罗斯的投资损失达到20亿美元,在香港的投资损失了几亿美元。和一些富豪相比,索罗斯显得很俭朴,没有游艇、高级轿车和私人飞机,出外旅行,他乘普通民航飞机,自己招出租车,甚至搭巴士,但把赚来的很大一部分钱用于慈善工作,涉及的金额近十亿美元。一方面是慷慨解囊,另一方面是无孔不入地攫取金钱,索罗斯堪称是天才与魔鬼的结合体。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后英语化为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强,极其精明,他对幼时的索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太重视积累财富,而是将亿万家财投入慈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影响。
索罗斯在少年时代就尽力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个性坚强突出,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网球。他还常是各种游戏的常胜将军。索罗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关爱下度过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他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他在伦敦不名一文,只能靠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索罗斯再也无法忍受处于社会底层的生活,一年以后,他决定通过求学来改变自己的境况。索罗斯于1949年开始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在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虽然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米德的课程,但他本人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在索罗斯的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