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年一月要实行存款保险制度,那么由哪家或者哪几家保险公司来承保呢比如中国平安会承保吗
与保险公司没有什么关系。
存款保险: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Ⅱ 定期投保基金收益如何计算
基金定投收益计算公式: M=a(1+x)[-1+(1+x)^n]/x
M:预期收益
a:每期定投金额
x:一期收益率
n:定投期数(公式中为n次方)
比如某只基金每年15%利润,本人想每月买1000元,买20年,20年后收益加本金共多少呢?
X20=1000*12*[1-(1+0.15)^20]/-0.15≈123万元
收益=123万-20*12*1000≈99万元
Ⅲ 关于巨灾保险基金
个人认为,第二个更符合我的想法。
证券化是一定要的。不然资金筹集非常有限阿,而且保险资金证券化以及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本来就已经开始发展了。
财政支持和强制也都可以保证投保率和理赔。
这么看来也算是比较完整的方法了~
Ⅳ 社保基金与投保基金 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一样了!社保基金,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是纳税人的钱,回属于国家控制的答财政基金,一般用于支付退休金和失业救济!
投保基金,是投保人交给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用于投资各类金融产品进行保值增值的基金!
Ⅳ 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哪些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哪些由企业支付
1.工伤的赔偿标准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
(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用人单位承担);
(3)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用人单位承担);
(4)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按由工伤职工所在地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5)如经劳动能力鉴定为1-10级伤残的,还可以享受伤残津贴(1-4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5-6级伤残,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保险基金承担),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10级伤残解除合同后领取由用人单位承担)等待遇。
Ⅵ 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是谁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06月01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目前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工作人员担任。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该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进行股权、债权、基金等投资;依法管理存款保险基金有关资产;直接或者委托收购、经营、管理和处置资产;依法办理存款保险有关业务;资产评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6)中国投保基金公司章龙扩展阅读:
1993年,我国就首次提出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5月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的保险费由中国人民银行收取与管理,存款保险机构也设于中国人民银行内部(金融稳定局)。
尽管条例已经提出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参加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但如果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缺乏独立性,就可能影响公正性、出现工作效率较低,难以有力地承担起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重任。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作为独立机构,往往对参保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权。
由中国人民银行独资设立存款保险基金的专门管理机构,是推动商业银行良性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市场化、推动中国金融更加开放的一个有力举措,代表了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个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进步。
Ⅶ 投保基金缴纳比例是多少
为加强证券行业效劳实体经济才能,降低疫情对证券公司运营活动的暂时性影响,将下调证券公司交纳证券投资者维护基金的比例,估计行业2019年度交纳金额将降落8%,2020年度交纳金额将降落45%。

投保基金公司严格按照《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证监会令124号)的相关规定,在证监会的正确领导下,在财政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切实履行投保基金的筹集和管理职责。
通过扎实开展投保基金的筹集工作,做到基金收缴及时、应收尽收,并不断提高基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存管。
Ⅷ 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会不会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
这个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与企业、个人无关,与各省市社保基金余额有关。
Ⅸ 国金期货一分佣金加投保基金具体是一手多少手续费
看品种,国金期货现在的普遍标准是交易所手续费标准上加收1毛钱一手,投保基金是千万分之九,这是强制收取的,你想了解投保基金是啥的话也可以告诉你,但关心手续费的话就没必要知道,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Ⅹ 工伤保险基金被企业扣怎么办,现在到企业账户但不给我 ,怎么办
可以打12333咨询当地社保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