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仓位高点,预示着市场顶部来临;基金仓位低点,便是市场筑底信号。”不知从何时起,基金仓位便被市场视作投资的反向指标,在过去的四年间,这一指标得到了市场的印证。
1 低仓位VS底部
根据财汇资讯的统计数据,自2006年以来,在股市上升期,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季报仓位逐渐攀升,而在股市到达阶段顶点时,基金仓位也都创出历史新高。
上一轮大牛市从2006年开始启动,基金仓位也由此开始逐渐攀升。2006年底,基金仓位平均为79.34%,成为当年基金季报仓位高点,在随后的2007年里,基金仓位一直维持在77%以上,到2007年三季末,基金仓位更升高至80.72%,成为历史高点。与此同时,上证指数也从2006年初的1160点,一口气涨到2007年10月16日6124点的历史高位。
6124点之后,沪指便一路下跌,并于2008年10月28日最低探至1664点。与此同时,基金仓位从2007年底的80%逐步下降,2008年四个季度的仓位分别是75.33%、71.78%、68.50%和68.81%。基金仓位变化与大盘走势完全吻合,同时,2008年底在基金仓位达到历史低位后,市场便出现了反转,又开始了新一轮牛市。
2009年同样如此,基金仓位从一季末的76.94%一路上扬,直到2009年底达到86.64%的高位。市场也在2009年四季度达到阶段性顶部。市场人士表示,基金仓位反映的是基金经理对当时市场的基本态度,基金经理若看好市场自然会加仓,看空便会减持股票。只可惜,在基金经理一致看好时股市往往见顶,而一致悲观时往往见底。基金仓位成了判断后市的一大反向指标。
当然,这一反映基金操作风向的指标,也被基金公司作为判断市场情绪的依据之一。深圳某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仓位反映的是市场平均水平,这对个体基金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比如市场平均仓位是80%,作为个体,我可以把仓位做到70%或90%。”
2 股基热卖VS见顶
“股债跷跷板”效应对于基金发行市场同样奏效。前一段时间股市转淡,基金公司对新发基金的品种选择也悄然转向。
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今年二季度以来,先后已有7只债券基金成立,目前还有3只债券基金正在发行。此外,根据证监会网站的公示,截至7月23日,已经受理的基金产品募集申请中还有6只债券基金。而在更早之前,债券基金的发行已经暂停了4个月。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对本报表示,基金公司在申报产品时的确会考虑市场情况,而且债基和股基之间首发规模的差异也的确与股市运行状态相关。
在过去几年里,债券基金的发行情况似乎也与股市走势表现出关联性。在2006、2007两年股市大牛市中,新成立的债券基金总共只有10只,而且首募规模都很小,平均只有约40亿份。而同期股票基金的发行却如火如荼,2006、2007年成立的股票基金分别为43只和34只,平均首募规模分别为45亿份和50亿份。
这样大的差距在2008年熊市来临后发生了逆转,全年共有40只股票基金成立,35只债券基金成立。而在2009年又一个牛市里,股票基金成立数量已骤升至75只,债券基金成立数量则降到19只,并且均集中在上半年股市连续下跌、反弹尚未确立时期。
债基热发、股基热发均成为可以参考的股市运行的另一反向指标。
3 超配防御类
弱市偏防御,牛市重进攻。资金宽裕时买大盘权重,资金短缺时买小盘成长性股票。经历两轮牛熊的洗礼,这几乎已成为基金行业投资的一个普遍规律。
以4月16日之后的下跌为例,本报记者研究发现,在本轮下跌中,所有指数中只有两个指数出现了持续性上涨,一是医药指数,一是中小板指数。
比较2007年“5·30”到1664点和1664点以来两个阶段的医药指数和上证指数的上涨幅度后不难看出,在大盘出现持续性上涨时,医药指数的涨幅明显小于上证指数,而当大盘处于震荡期或者下跌期这样的方向不明时期时,医药指数的涨幅则大幅高于上证指数。
一位市场人士解释,这种现象背后,以基金为代表的资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弱市基金更青睐防御性行业,一般在降低仓位的同时,会重仓医药、消费等防御性行业。”
比如今年上半年的下跌。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偏股型基金对医药股的配置比例达到了9.38%。医药行业的标准配置仅有4.6%,超配比例达到1倍。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医药股的配置比例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只有5.28%。
每当这种状况持续,结果就有可能朝着另一个方向转换。
“当某个行业的资金进入过多时,其估值必然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这时候往往防御性行业的防御性也不强了,成为高风险行业。”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对本报记者表示,不是行业本身有风险,而是二级市场存在风险。
这种风险已经开始影响到A股市场。譬如,6月下半月,医药股和中小盘股票出现了一轮暴跌。之后,双双在7月5日开始重新企稳反弹。但是,金融、地产等板块也于7月2日开始发力。尤其是地产指数,7月2日以来涨幅达27.99%,大幅高于医药和中小板指数的涨幅。
② 股票基金的分析反映基金风险大小的指标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常用来反映股票基金风险大小的指标有标准差、版贝塔权值、持股集中度、行业投资集中度、持股数量等指标。低周转率的基金倾向于对股票的长期持有,高周转率的基金则倾向于对股票的频繁买入与卖出。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③ 什么是股票风险基金回报率是多少
就是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是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主要种类。股票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投资集中为大额资金。它主要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是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证券投资基金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显著特点就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并存;而相对于同样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股票投资来说,投资股票型基金又具有专家理财、分散风险等优势。 对于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理财品种,然而又没有时间时时关注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投资股票型基金是您理财组合中高风险高收益品种的最佳选择。股票型基金是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品种,在牛市中是收益最高的品种,一波大牛市会出现50-500%的收益,在熊市中也是最受伤的品种,会出现60%左右的亏损也是正常的事情,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
④ 基金风险有哪些
基金投资主要存在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特有风险及其它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投资心理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
导致基金收益水平发生变化,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等。
流动性风险属于综合性风险,主要受到证券市场走势、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基金管理人流动性管理能力、基金类型、基金份额持有人结构及投资者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基金管理运作过程中,基金管理人的知识、经验等,会影响其对信息的处理以及对经济形势、证券价格走势等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基金的收益水平。此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同样会影响基金的收益水平。
基金投资中的特有风险主要受投资范围、运作模式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
FOF 等不同类型基金特有风险不尽相同,而定期开放、上市交易(包括 LOF 和 ETF)等不同运作模式的基金特有风险也差别较大。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特别留意各类基金的特有风险。
基金投资中其它风险主要包括:
(1)因技术因素而产生的风险;(2)因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基金运作的风险 ;
(3)因金融市场危机、基金托管人违约等超出基金管理人自身控制能力的因素出现,可能导致基金或者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4)其他意外导致的风险等。
⑤ 反映股票基金风险大小的指标
反映股票基金风险大小的指标主要看以下两个:
1.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指的是在选定周期内任一历史时点往后推,产品净值走到最低点时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历史最高点买入基金,在历史最低点卖出基金,在这个买卖过程中承受的最大亏损值。
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判断买入某只基金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这个最大回撤值远远超过了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建议大家还是换一只基金进行投资。
当然对于基金定投来说,只要你严守投资纪律,也就不会在最高点满仓买入,也不会在最低点全部卖出,所以最大回撤的这事,也就不会在基金定投发生。
关于这个最大回撤值,大家可以在三思投顾APP去查询。比如下图中的这只基金的最大回撤就为43.87%。

不过,最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1.不管是夏普比率还是最大回撤,反映都是基金的历史业绩表现,所以大家不能只根据它判断基金是否值得投资。当然虽然过往的业绩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这些信息对我们挑选基金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2.如果大家要用这两个指标去挑选基金的话,记得一定是在同类型基金之间做比较,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基金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⑥ 股票型基金是个什么概念,回报率和风险率是多少,周期是多长
说明该基金主要投资股票
回报多但是风险大
小于真正股票的风险
周期不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基金确定
不过一般都是中短期
⑦ 各类基金的风险等级
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投资者应该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以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相对理想的收益。
基金的风险等级有两种分类方式:
1、按风险类型可以划分,
高风险等级基金类型有:标准股票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标准指数型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偏股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共7个三级类别。
划分为中风险等级的基金有:偏债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共2个三级类别。
划分为低风险等级的基金有:长期标准债券型基金、中短期标准债券型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一级)、保本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A级)、货币市场基金(B级)共6个三级类别。
2、按风险得分可分为5类:一般按照基金平均股票仓位和业绩波动率两项指标计算风险得分,然后求均值得到基金产品的风险得分:
风险等级 主要特征
风险得分>5 高风险 股票型基金
风险得分≥4.5 较高风险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风险得分3.5--4.4 中风险 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风险得分2.5--3.4 较低风险 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
风险得分<2.5 低风险 中短债基金或货币市场型基金。
⑧ 股票基金风险大吗
随着2015年8月8日股票型基金仓位新规的生效,所谓股票型基金,是指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不能低于80%。(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基金规定已成为历史。)目前我国市面上除股票型基金外,还有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是指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在国内,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这三种基金的收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但从风险系数看,股票型基金远高于其他两种基金。
2013年以来市场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成长股表现最为突出。受此影响,截至6月26日,今年以来主动股票方向基金平均获得了5.68%的收益率,跑赢大盘近20个百分点。其中,成长风格基金业绩突出,主要布局于新兴产业的基金领衔上半年业绩排行榜。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成长风格将继续演绎,相对看好传媒娱乐、电子等行业。其中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净值涨幅达30%。
⑨ 评估基金风险的几个指标
一、与收益相关指标:阿尔法系数: 反映超额投资回报率(越大越好)
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贝塔系数(β)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代表基金多大程度上跑赢预期收益率
二、与风险相关指标:
1、标准差:反映基金回报率的波动幅度(越小越好)
标准差是指过去一段时期内,基金每个月的收益率相对于平均月收益率的偏差幅度的大小。基金的每月收益波动越大,那么它的标准差也就越大。
标准差越大,基金未来净值可能变动的程度就越大,稳定度就越小,投资风险就越高
2. 贝塔系数:衡量价格波动情况(牛市及上升阶段越大越好,熊市及下跌阶段越小越好)
贝塔系数(β)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评估某只股票或某只股票型基金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情况。
贝塔系数是一个相对指标。贝塔系数越高,意味着基金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换言之,贝塔系数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
三、与收益风险都相关指标:
1、夏普比率: 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越高越好)
夏普比率(SharpeRatio,也叫夏普指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发展出来,用来衡量金融资产的绩效表现的一个指标。
夏普比率的核心思想是,选择收益率相近的基金承担的风险越小越好,选择风险水平相同的基金则收益率越高越好。该比率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份风险,可以拿到几份报酬,该比率越高,基金承担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越高。
公式:夏普比率=[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代表基金报酬率高过波动风险;若为负值,代表基金操作风险大过报酬率。因此,夏普比率越大,说明该只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也就越高,基金的绩效也就越好
2、R平方:反映业绩变化情况(越接近100阿尔法系数与贝塔系数越可靠)
前面我们提到了贝塔系数,然而它能否有效衡量风险,很大程度上受基金与业绩评价基准相关性的影响。如果将基金与一个不大相关的业绩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计算出来的贝塔系数就没有意义。所以考察贝塔系数时,应当同时考察另一个指标——R平方。
R平方是衡量一只基金业绩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基准指数的变动来解释,以0至100计。如果R平方值等于100,表示基金回报的变动完全由业绩基准的变动所致;若R平方值等于60,即60%的基金回报可归因于业绩基准的变动。简言之,R平方数值越小,说明业绩基准变化与基金表现的相关性越低。
此外,R平方也可用来确定贝塔系数或阿尔法系数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基金的R平方值越接近100,其两个系数的准确性便越高。
注意:上述5个指标能帮助我们进行基金风险评估,但是,要想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基金公司的情况、基金经理的水平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投资方面的学习,从而提升投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