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东盟很重要举列说明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6.54亿(截至2018年)。
近年来,东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也积极拓展与区域内外国家合作。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渊源深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往来频繁,紧密交织。
过去20年,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政治互信,人文交流,同时经济往来成就斐然。2018年11月发表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东盟合作,强化了中国-东盟关系,使之成为最具实质性、最具活力和互利共赢的关系之一。
黎刹系统大学政治系主任梅达多:中国和东盟在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双方建立合作共同体,在今年4月9日举行了第20次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中国和东盟签订的行动计划已经有82%得到实现,这些行动计划涵盖了贸易、旅游、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健康、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
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经贸往来是一大亮点。目前,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87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38万亿元,中国和东盟双向累计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亮点和新焦点。在双向贸易增长迅速的情况下,通过兴建公路、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改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通连接,进而减少物流成本、进一步推动贸易增长,拉动就业。
泰国法政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巴博:中国和东盟关系密切,现在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也使得我们受益很多,不仅在贸易领域,在投资和旅游业等很多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对东盟帮助很大,我们东盟国家需要大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随着全方位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和东盟休戚与共,正在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三大支柱为主线,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Ⅱ 2018年10月份在京发布的中国东盟投资贸易指数在哪可以查
人民网
指数报告以东盟10国和6个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业务模型和数据处理模型。其中,业务模型从收益、风险、成长潜力和对华关系4个维度构建层次指标体系;数据处理模型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形成针对10国国家层面的贸易投资指数和针对6国6个行业(包括农林渔业、建筑业、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与仓储业、公用事业)层面的贸易投资指数。指数得分为100分制,得分越高意味着收益空间越大、安全性越高、成长潜力越强或对华关系越好。在本报告中,将得分75分至100分归入“优秀”级,50分至74分归入“良好”级,35分至49分归入“一般”级,34分以下归入“较差级”。
报告显示,新加坡在国家层面贸易投资指数得分最高,为98分,是10国中唯一到达“优秀”等级的国家,其他包括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老挝、缅甸、柬埔寨在内的9个国家均为“良好”级。在行业层面的贸易投资指数上新加坡同样独占鳌头,全部获“优秀”等级,其他各国的各行业指数多为“良好”级,少数行业例如越南的零售业指数等级为“一般”。
Ⅲ 201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是多少
有抄7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副袭部长高燕23日在北京透露,东盟已成为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
高燕是在当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数据显示,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为301亿美元。十年来,双向投资新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771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据介绍,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东盟共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
Ⅳ 直接投资的东盟已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今日在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发布会上表示,截至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4大经济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介绍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经贸合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燕表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为301亿美元。10年来,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信增额超过700亿美元,累计达1007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77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236亿美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5.1%。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4大经济体。
据悉,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截至目前,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与此同时,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额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为71亿美元,增长一倍多。2013年上半年,东盟对华投资达41亿美元,累计超过80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6%。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Ⅳ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对来的发展形式对双边经贸产生什么影响
产业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各方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产业协作层面。 按照人均GDP、科技发展状况、工业化水平和贸易模式,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属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新加坡、文莱,具有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势;第二层次是马来西亚,属于中上等收入水平,具有中等技术及资金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第三层次是中国和东盟的泰国、菲律宾、印尼,属于中下等收入层次,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第四层次是东盟北部的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具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如果能够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其市场规模将在世界上各个区域性经济组织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正逐渐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交织的分工体系,从而形成与发达国家间的有力制衡。 投资合作方面:自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以来,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截至2008年年底,东盟国家对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速大大加快,同比增长125%,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其海外拓展战略的目的地;同时,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一体化的实现和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产业转移障碍将大大减少,必然能吸引大量资本向区内转移。 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具体而言,自贸区内的货币和金融战略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推动扩大与东盟十国进行双边货币互换的规模。中国应该积极推动与更多东盟国家签署更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并努力在近几年内将双边机制扩大为区域多边机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区内货币互换框架;其次,推动人民币在自贸区内部结算规模的扩大。东盟是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也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境外区域之一。2008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311.2亿美元。这个金额如果以人民币结算,超过1万亿的规模。同时也可以改善该地区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再次,推动建立与东盟国家的汇率协商及联动机制,降低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鼓励一些国家实行与人民币挂钩的汇率机制;最后,在《清迈协议》基础上积极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建立机构化的区域危机救助机制,培育包括亚洲货币市场基金外汇储备基金在内的区域金融市场,为推动由“10+3”成员国13种货币组成货币联盟和亚洲汇率联动机制做好制度性准备。 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 然而,中国-东盟合作的战略意图绝不仅仅于此。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东亚经济一体化-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脉络依稀可见。目前以“东南亚共同体”为核心,以东盟10+1合作机制(东盟加中国)为第一外围,以东盟10+3(东盟加中日韩)合作机制为第二外围,以东亚峰会为代表的“10+6(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合作机制为第三外围的“同心圆”战略正在构筑。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全球力量格局很可能向快速增长的国家和经济体转移,下一轮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将来自于中国等在内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一个更加均衡、更加富有活力的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
Ⅵ 中国对东盟主要出口哪些产品
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纺织纱线、摩托车等。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成就。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互为双方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区域新经贸合作格局正式形成。自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算起,双方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将经贸联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
“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实施以来,双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贸易投资额连年增长,2010年至201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年均增长9.4%。2019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达6414.6亿美元,累计双向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

(6)中国向东盟双向投资额扩展阅读: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大步进展的关键因素:
回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进程,今天取得重大成就既是因为双方共同付出辛勤努力、不断深化合作共识,更是由于双方能够一直秉持以下三种精神:
1、包容共赢的开放精神。
2、平等协商的务实精神。
3、创新探索的变革精神。
Ⅶ 举例说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对中国产品进出口,对中国向东盟投资的积极作用
近期,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增长了20%。其他地区的贸易情况没有增长。
我觉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的减免,对东盟的贸易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出口的货物货柜量都在增长。
Ⅷ 中国—东盟是如何解决技术人才稀缺难题的
随着中国—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还需要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解决技术型人才稀缺难题的有效方式。”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林震2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