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度,阿里,新浪,携程,腾讯最大的股东是谁
网络是搜索引擎领头羊的大股东,阿里是电子商务的最大股东,新浪和腾讯是社交媒体的大股东,要说谁的收入多那肯定是腾讯;携程是干什么的我想旅游的人都知道……
❷ 腾讯、携程联合成立同程航旅科技,腾讯、携程成立这家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啥
腾讯、携程联合成立同程航旅科技,腾讯、携程成立这家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对抗阿里巴巴系的飞猪。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飞猪品牌一直利用阿里巴巴的平台流量来扩展自己的业务。
这也对携程等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虽然阿里巴巴旗下的企业口碑是比较中流,甚至是差的,但是扛不住人家家大业大。
而腾讯和阿里巴巴一直有竞争的关系在。
所以,腾讯才会有和携程联合起来的这个动作。

在阿里巴巴进军出行行业之后,腾讯一直没有相应的动作。
而如今腾讯作为阿里巴巴的竞争者,终于做出了动作。
这家公司的最终目的,的给我留言吧。
❸ 腾讯跟同程旅游是什么关系
同程旅游获得超过60亿元人民币投资,其中万达文化集团出资35.8亿元人民币领投,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信资本等多家机构参投。
2012年,腾讯向同程网投资了“四五千万”元人民币,占股为4%。原本腾讯的战略投资多出资20%左右,但同程网当时正准备在A股上市,他们有其他顾虑:如果腾讯持股比例在5%以上,随后同程网与腾讯的业务合作,势必会形成关联交易。考虑上市合规性的问题,最终腾讯投资低于5%。
投资之后,腾讯并未如预期给同程网带来很多用户。吴志祥说,腾讯将同程网放在QQ旅游主业上,但腾讯网的用户增加了10%不到。
但加入腾讯军团后,“腾讯+同程网+艺龙”(腾讯于2011年购入艺龙16%的股权)与携程的移动端大战结局又变得扑朔迷离。
❹ 腾讯在旅游电商领域的投资思路是什么已经投资的艺龙网和同程网和腾讯 QQ 旅游是如何进行整合的
谢邀。首先我想说的是腾讯在在线旅游这个领域的步伐应该是BAT三者当中最落后的,但是后劲却最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微信这张船票。先说说落后的方面:网络收购了去哪儿,最近又闹出了收购携程的绯闻,并且这个绯闻成真的概率很大,就好比文章最近的被爆料。如果最终携程和去哪儿都归入网络,毫无疑问网络将成为在线旅游的巨无霸。阿里的淘宝旅游自然是不用说了,此外还投资穷游网、在路上等在线旅游的垂直企业。从上面可以看出三巨头在在线旅游的投资思路都是打造一个完整的闭合在线旅游产业链,覆盖从旅游计划、搜索预定、分享等所有旅游的接触点。推而广之,其实在线旅游也算是O2O的一种,而且是目前最适合O2O的一个垂直领域。三巨头在在线旅游布局的思路应该是和整体O2O的布局思路一致的。再说说后劲:相信最近不少童鞋已经听说同程的机票入驻了微信的“我的银行卡”,赫然与滴滴打车并列,更别说早已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泛滥的各个航空公司的直营号。一个旅客永远不会装十几个航空公司的APP,但他却有可能关注10几个航空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未来腾讯肯定会将微信与在线旅游进行深度的整合,从机票(同程)、酒店(艺龙)甚至是未来的景区门票等旅游产品都将全面覆盖。打造成一个无线端的“在线旅游平台”未必没有可能。
❺ 请问,微信,阿里巴巴,腾讯,携程,京东,美团这些企业是属于哪个国家控股的
没有一个是国家控股的 是很多投资公司和个人分享股权,有国内的公司和个人,也有国外的公司和个人 另外纠正一下,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个产品,不是一个公司
❻ 携程创始会员每月投资多少
携程创始会员每月应该投资5000块钱
❼ 携程投资超音速投资的目的是什么
携程今日宣布与美国超音速飞机制造商Boom Supersonic达成战略投资,助力Boom加速2.2马赫超音速客机的研发。不过双方并未公布具体金额。
Boom Supersonic是一家创立于美国丹佛的超音速飞机制造商。Boom目前正在研发的55座超音速飞机飞行时速为2.2马赫(约合2333千米/时),比普通客机快出一倍多,机票价格却与同航线的商务舱持平。客机预计于2020年中期进行首飞,届时从上海飞往洛杉矶将从现在的12小时缩短到6小时。
携程方面称,会与Boom通力合作,将超音速飞行带来中国。不过携程方面并未公布具体的投资金额。
“携程与Boom携手,这是对新一代旅行的战略投资。”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表示,“携程希望利用其在商旅市场的行业经验帮助Boom进一步巩固其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作关系。”

Boom目前正在研发的55座超音速飞机飞行时速为2.2马赫(约合2333千米/时),比普通客机快出一倍多,机票价格却与同航线的商务舱持平。客机预计于2020年中期进行首飞,届时从上海飞往洛杉矶只需要6小时,而不再是12小时。上海飞北京或只需要45分钟,不过携程方面向凤凰网科技表示,45分钟这一时间是直线距离的飞行时间,加上起飞降落的减速,实际飞行时间肯定不止45分钟。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并有望在2022年实现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