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农业的政策支持
在巴西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巴西的农业依然能够继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政策的适时调整。巴西农业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特点。以1994年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达成为标志,巴西农业政策明显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农业政策经历了由补贴向价格支持的转变,目的是支持和保护农民收入。1965-1985年用于农业的政策资金累计约2191亿美元,其中310亿用于农业补贴,其他用于投资和市场政策。限于财政压力,巴西政府从1985年开始取消对农业的补贴,转为以农产品价格支持为主的政策。1975年以前,巴西的农产品出口以咖啡为主。从1975年开始转向谷物,如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等。为了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从1975年开始正式对大豆、豆类和木薯等实行价格支持。还专门成立了农牧业技术研究公司,改良大豆等,使之更适合于巴西的土壤。从1985年开始,价格支持(PGPM)成为农业政策的支柱,其目的是确保农民具有稳定的收入。价格支持主要有两个手段:一是联邦政府的直接购买(AGF),当市场价格低于规定最低价格时政府买入。例如1987年政府用最低价格方式购买农产品达1230万吨;另一个是营销贷款(EGF)。价格支持促进了巴西农业的发展。1985年到1995年,农业补贴由142亿美元减少到60亿美元,但是,谷物产量却由5980万吨增长到8000万吨。
上述政策一直持续到1994年WTO的成立与农业协议的签署。从1995年开始,农业市场更加开放。一方面出于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必须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巴西政府开始转变农业政策,提出了两个新的政策措施来逐步取代旧的价格支持政策,即产品售空计划(PEP)和期权合约补贴(option contracts)。旧的价格支持计划目前仅限于稻米、玉米、小麦、木薯和豆类等主要作物。2000年,政府购买了51.7万吨大米、9.3万吨豆类和0.3万吨其他作物。这一阶段的政策目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针对大农场,减少价格支持,使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二是确保农民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维持社会的稳定,主要是针对小农户而采取家庭农业支持计划,防止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和过度流动而造成社会问题。从1995年开始,虽然对农业的补贴和价格支持力度降低,但是谷物产量却不断增长,由1995年的800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9830万吨。 虽然巴西农业政策在1995年之后做出了重大调整,产品售空计划和期权合约补贴成为两个新的政策工具。但是,时至今日,巴西农业政策仍然包含很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巴西农业的发展和巴西农民的收入。巴西的农业政策由结构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三方面构成。
1、结构政策
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计划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1)土地改革计划
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2)家庭农业支持计划(PRONAF)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有三条主线:一条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公共需要的道路、电信、电力、勘探、仓库的建设等。由市上报计划,由农业部驻州代表处审核计划是否可行。然后组织一个评审组,由农业部代表处、州农业厅官员、市农业局官员和农场主代表(一般占50%)组成,根据气候、土壤、农民经验、当地市场情况及产量情况而不是根据作物种类,在可行的计划中确定优先扶持对象,由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各约1/3),农民不出资。在部分地区,也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予以支持,大体上农民和政府各出一半价钱。第二条是农业信贷。给小规模农户提供比商业贷款利率(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话还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可以向农业部门进行解释,可以考虑延长还贷时间。在里约州,“小规模农户”的标准有五条:1)农场农业用地少于20公顷;2)收入来源只能是农业; 3)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雷亚尔(约1.2万美元);4)必须是家庭经营,最多只能雇佣长期工1人,特殊情况下可以再临时雇佣一人;5)必须住在农村或附近村庄。第三条是免费对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免费提供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但种子、肥料等仍然是商业行为。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小农户的基本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不让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抑制农业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快流动而造成的城市社会问题,为维持社会稳定。该计划于1997年开始实施,1999年开始推广。以里约州为例,该州没有大规模农场,主要是中小农场。54%的农场在10公顷以下、37%的农场在10-100公顷、9%的农场在100-1000公顷,基本没有超过1000公顷的农场(而巴西北部很普通的农场就可达到2.5万公顷)。近三年已经在34个市得到推广,约有1.4万个农民参加了该计划。其中用于技术培训的资金300万雷亚尔、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约3700万雷亚尔(其中联邦政府提供1500万,其余为州市两级政府提供)、农业信贷项目250项共提供贷款1200万雷亚尔。 ①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
自1995年以来,巴西政府一直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债务危机问题。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到期(1995年6月份)不能还债的农民可以继续与放款者协商而延期还贷。农场债务在20万雷亚尔(约合10万美元)以下的,可以延期10年还贷,年利率为3%加上政府制定的特定商品最低价格的变化率;债务在20-50万雷亚尔之间的,可延期20年还贷,年利率为8%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Prices index);债务在50-100万雷亚尔之间的,年利率为9%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债务在100万雷亚尔以上的,年利率为10%加上物价指数变化率。
②促进农业合作计划 (RECOOP)
RECOOP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增强其资本实力。为此,该计划预算210亿雷亚尔,其中包括16.5亿雷亚尔用于债务再协商。RECOOP执行委员会分析了652项提案,认为有439项可行,其中已经有322项获得通过。截至2001年2月13日,已经有133项得以实施,大约14.33亿雷亚尔。
③税收政策
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④鼓励加工业发展
各州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帕雷拉斯州规定,在加工企业投产之后前10年,政府把所得税全部留给企业作流动资金,第11年开始逐步偿还,保证了加工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⑤公路建设
巴西大面积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条件是交通问题。因此,巴西政府把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州际间的公路以及州际公路到各个农场之间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资。此外,农场内部的道路建设也有可能争取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农作物中的最主要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相当于全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一半,其产值相当于全部农产品产值的三分之一,2004年的产量为4955万吨,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24%。
在巴西27个州中,19个州为大豆产区,其中位于中西部地区的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州的大豆产量占总产量的29.3%,10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7个在该州,2个在戈亚斯(Goiás)州,1个在巴伊亚(Bahia)州,10个优势产区的产量占总产量的17.32%。 主要市级产区 所在州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Sorriso Mato Grosso 1 688 120 11.63 3.41 Sapezal Mato Grosso 955 066 6.58 1.93 Campo Novo do Parecis Mato Grosso 879 881 6.06 1.78 Nova Mutum Mato Grosso 855 720 5.89 1.73 São Desidério Bahia 738 844 31.24 1.49 Primavera do Leste Mato Grosso 736 721 5.07 1.49 Diamantino Mato Grosso 731 833 5.04 1.48 Tapurah Mato Grosso 719 808 4.96 1.45 Jatai Goiás 669 600 10.99 1.35 Rio Verde Goiás 609 178 10.00 1.23 2004年的玉米产量为4178万吨,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遍布所有27个州,主产区集中在8个州,占总产的90%,分别是:巴拉那(Paraná)、米纳斯(Minas Gerais)、圣保罗(São Paulo)、戈亚斯(Goiás)、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南里奥格兰德(Rio Grande do Sul)、圣卡塔琳娜(Santa Catarina)、南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 do Sul)。
10个主要市级产区 主要市级产区 所在州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Jatai Goiás 572 995 16.26 1.37 Sapezal Mato Grosso 357 600 10.49 0.86 Sorriso Mato Grosso 334 800 9.82 0.80 Lucas do Rio Verde Mato Grosso 332 030 9.74 0.79 Maracaju Mato Grosso do Sul 305 400 12.86 0.73 Chapadão do Céu Goiás 303 600 8.62 0.73 São Desidério Bahia 299 856 18.62 0.72 Nova Mutum Mato Grosso 299 820 8.80 0.72 Dourados Mato Grosso do Sul 295 118 12.43 0.71 Unaí Minas Gerais 292 800 4.92 0.70 2004年的咖啡产量2,465,710吨,东南部地区是主要产区,占总产量的81.77%。10个主要市级产区的7个在东南部的米纳斯(Minas Gerais)州,3个在圣埃斯皮里图(Espírito Santo)州。 主要市级产区 所在州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Três Pontas Minas Gerais 33 000 2.69 1.34 Jaguaré Espírito Santo 32 400 6.30 1.31 Patrocínio Minas Gerais 29 900 2.44 1.22 Sooretama Espírito Santo 27 600 5.37 1.12 Nepomuceno Minas Gerais 25 500 2.08 1.03 Campos Gerais Minas Gerais 24 420 1.99 0.99 Machado Minas Gerais 24 150 1.97 0.98 Alfenas Minas Gerais 22 098 1.80 0.90 Rio Paranaiba Minas Gerais 21 255 1.75 0.86 Brejetuba Espírito Santo 19 548 3.80 0.79 7、柑桔
2004年的柑桔产量1831万吨,产区分布在26个州,主要产区在东南部地区,占总产量的84.11%,其中仅圣保罗一个州的产量就占80.36%。10个主要市级产区中的9个在圣保罗州,一个在东北部的巴伊亚(Bahia)州。 主要市级产区 所在州 产量(吨) 占本州产量% 占全国产量% Itápolis São Paulo 659 697 4.48 3.60 Mogi São Paulo 564 960 3.84 3.08 Aguaí São Paulo 522 502 3.55 2.85 Matão São Paulo 441 379 3.00 2.41 Casa Branca São Paulo 352 535 2.40 1.92 Bebedouro São Paulo 345 191 2.35 1.88 Rio Real Bahia 315 000 39.64 1.72 Itapetininga São Paulo 311 044 2.11 1.70 Tambaú São Paulo 302 536 2.06 1.65 Olímpia São Paulo 273 064 1.86 1.49

⑵ 巴西农业发展条件
有利的条件:土地资源巴西有著名的亚马逊平原以及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巴西高原,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基本在1500米一下,甚至在300米以下,土地比较肥沃,有发展农业基础。
气候条件,巴西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在27°,且除冬季外全年降雨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人口资源,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且人口资源丰富,因此有较足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不利的一面 科学技术不高,主要传统的小农耕作
⑶ 巴西农业的发展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⑷ 在巴西投资的中国农业上市公司
挺好啊,怎么了。 巴西需要大批资金的涌入啊
⑸ 巴西投资优势在那里
1、巴西是资源大国,在巴西投资铁矿砂、铝矾土、铌矿等资源开放项目,对于保证我国未来的资源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巴西的宝玉石资源也十分丰富,如祖母绿、海蓝宝石、紫水晶、黄玉、帝王玉、碧玺等以其颗粒大、晶型好、洁度高、杂质少而享誉全球。难怪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十分羡慕地说:"上帝是巴西人。"3、巴西电信市场1998年7月才对外开放,市场需求巨大,60%的电话交换机从国外进口。据悉,今年要拍卖 C、 D、B波段移动电话经营权,中标的巴西和外国运营商需要寻找各自的供应商,进口大量电信设备。4、巴西飞机制造、电器电子工业以装配为主,需要进口大量中间产品和电子元器件,去年这类产品的进口额达50多亿美元,今年还将继续增加。5、巴西电力供应日趋紧张,已经计划在近几年内建设49个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站及一批小型水电站。6、巴西货运一直以公路为主,现在计划大力发展铁路、水路和空运,而我国的机车、铁路设备、船舶、运-12飞机在巴西市场具有竞争力。7、巴西的石油勘探、生产和销售现正逐步开放,老油田将拍卖给小企业。我国在老油田开发上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委内瑞拉投资者油田的项目已获得成功8、亚马逊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巴西一些企业也开始研制草药制剂,我国中药企业可与巴方在开发药用植物方面开展合作。9、巴西有发展竹业的良好条件。如果中国种竹及从事竹制品加工的专业户和技术人员到巴西落户,传播竹子文化和技术,完全可能获得成功,为我国过剩的农村劳力和一般农业技术人员找到一条到国外创业致富的新路。
⑹ 为什么说巴西农业发展有巨大潜力
巴西农产品国际贸易在巴西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也是巴西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00年以来,巴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工业产品和服务出口成增长趋势,但农产品贸易顺差逐年增长,2005年农产品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85.82%,可以说,巴西农产品贸易支撑巴西贸易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⑺ 巴西为什么会成为农业大国
国家政策全力支持
巴西农业的强势崛起,与巴西政府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巴西政府非常灵活,有利于农业发展,是其政策的出发点。
开放心态,联合开发
巴西政府抱着开放的心态,允许国外的资本进来联合开发,达到双赢效果。国外资本不但带来了新技术,也带来了全球的市场,这也让巴西本国的产品更容易打到全球供应链中去。比如,巴西的咖啡种植是欧洲资本发展起来的。巴西原来不种咖啡树,而欧洲人一直喜欢喝咖啡,本土生产成本高,质量又不怎么样,所以欧洲到全球各地寻找最佳生产地,于是就找到了巴西。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
家庭农业支持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小农户的基本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农村公共需要的道路、电信、电力、勘探、仓库的建设等。
2.农业信贷:给小规模农户提供比商业贷款利率(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话还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时归还,可以向农业部门进行解释,可以考虑延长还贷时间。
3.免费对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免费提供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资料,但种子、肥料等仍然是商业行为。
发挥自然禀赋优势,拓展农业边疆
巴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旱涝灾害比较少,是世界上适于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少数国家之一。巴西拥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9000万公顷尚未开发利用,还有2.2亿公顷的牧场,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目前,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约占国土面积24%的热带稀树草原,是巴西重要的植被类型,但其土壤天然肥力十分低下,种植作物几乎颗粒无收。为了更好地开发热带稀树草原的农业生产,巴西政府专门成立了研究中心,研究该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并针对种子基因的优选、开发和培育以及实验耕种、土壤改良等科学技术进行推广普及。现在,荒芜的热带稀树草原变成了巴西大豆的主要产区,并成功种植了咖啡及其他果树等经济树木,成为巴西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科技创新体系,奠定品牌农业基石
品牌农业需要一组相互关联的支撑点。而在这组支撑点中,科技和创新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创新正是巴西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
数十年来,巴西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很有心得。尤其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是,巴西的农业科技创新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体系。
目前,这一体系主要由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机构、成果与技术推广机构和相关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措施组成。当然,通常,科技创新最大的推动者往往是政府,同样,在巴西的整个农业创新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巴西政府每年向相关的科研机构投入大量的经费,主要的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是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和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
农牧业研究公司是巴西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这里拥有高级农业科研人员近千人,在全国有40多个研究中心,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如土地、气候、水源、市场等进行考察研究,最终确定适宜在不同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农业主管部门则据此制定出区域规划,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或制定推广政策,引导当地农民或农场主调整生产方式,引进和采用农作物优良新品种,从而取得最佳农业生产效益。成立至今,该公司已向社会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项,投资回收率高达43%。
这些科研机构,巴西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政府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种类型的农业联合体是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负责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其中供销合作社负责向农民供应生产资料,为个人生产者和农场提供农产品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服务,以及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渔业合作社指导渔民购置渔业设备,对渔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并进行渔业产品冷冻、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农村电气化合作社则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供电设施的修建,管理农业用电的收费和征税,推动区域性经济开发,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如果说农牧业研究公司提供的,那么,巴西农业服务体系则为农民提供了贴身的服务和指导,十分接地气。
完善的客户创新体系,不仅仅使得巴西农产业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之下,科技创新成为巴西品牌农业的发动机。
品牌推介,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是,近年,巴西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就是。巴西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农业品牌推介工程之一。
从国家元首到政府高官,都明白农业的重要性,也变成农业的推销员。这对巴西农业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
巴西人很清楚,除了推广咖啡,巴西还为牛肉、水果、鸡肉和葡萄酒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推广计划,许多农产品还出口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罗查介绍,“俄罗斯是巴西猪肉的主要买家,埃及是巴西鲜牛肉的主要进口国,中东是巴西禽肉和糖的最大市场,阿尔及利亚是巴西乳制品的主要买家,中国是巴西大豆的最大进口国,而伊朗是巴西玉米的主要市场。
探索可持续农业,走生态发展之路
尽管巴西农业在拓展其边界,但绝非一种短期行为。正是因为有了品牌统领,巴西农业更多可以从长远考虑,进而进行取舍,而不是做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农业不能只看今天,更要考虑明天,正是巴西政府的国策。巴西政府认为,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巴西农业研究所报告指出,作为农业大国,巴西应该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可持续农业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巴西提出重视生态农业,旨在长期保护巴西的土地资源,促进巴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农业是巴西近些年来开始鼓励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政府出台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通过提供长期低息信贷,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作物轮作、免耕直播、生物固氮以及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多年来,巴西农业科研部门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等。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巴西还在逐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如加大对仓储、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巴西是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但其发展农产品下游产业(主要是养殖业),逐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集中力量,打造农业产业名片
新西兰的奇异果、荷兰的郁金香都成为各自国家的当仁不让的产业名片。纵观世界上农业强国,都有若干(包括企业品牌)深深植入消费者心智的产业名片。这正是品牌农业强国与非品牌农业国之间最显著的差异。
巴西政府的强力支持之下,巴西农业从国家的战略高度。同时,巴西也是仅次于美国和阿根廷的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总面积高达1500万公顷。目前巴西已是世界上牛肉、家禽、大豆、蔗糖、咖啡和橘汁的最大出口国,其他作物的产量亦正在增加。2008年大豆在马托格罗索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随着甘蔗加工成本的降低,巴西作为全球最大乙醇出口国的优势还会进一步加大。
巴西已驶入了变成全球第二个粮食产地的历史轨道。圣保罗一位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安得烈·纳萨断言,巴西不久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如果这个雄心壮志得以实现,巴西将为满足全球对粮食急迫需求提供缓冲。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食物链中更多需要巴西的粮食和肉类。
面对巴西农业的强势崛起,传统农业强国——美国的农场主们一直以一种既担忧又迷惑同时又受到吸引的心情在注视着巴西农业的攀升,而美国的农工联合企业则把巴西视为利润和机会的源泉,如最大的农机设备制造公司John Deere在巴西招聘了114家经销商,同时还建了140家代销店,2010年计划增加到200家。2007年还在巴西南部建了一座现代化拖拉机厂,在赢得利润的同时为巴西提供新型先进农机。
坚持国际化思维,抢占全球市场
巴西打造品牌农业的另外一个支撑点,就是全球市场观点,巴西从未将仅仅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巴西农业的发展目标,相反 ,满足全球对农业的需求已经成为巴西品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比如中国,实际上,对巴西经济有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现在是巴西肉类最大的进口国。2016年,巴西牛肉占中国牛肉进口总量的近30%。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Ipea)本月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指出,到今年7月份,2017年巴西农业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2%。经济学家预计,到2017年底,巴西的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0.9%。
巴西政府官方门户网站8月22日报道,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指出,在中国和美国等超级大国的推动下,今年1月到7月份之间巴西国内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上涨幅度与去年相比达到了13.5%。
根据调查,到7月份,2017年巴西农业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2%。经济学家预计,到2017年底,巴西的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0.9%。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也表示,正是由于今年巴西农产品收成非常好,使得粮食价格出现了下降。
由于今年巴西大豆总产量达到1.14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了19.4%,因此巴西大豆对外出口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今年7月为止,巴西大豆的出口量达到了4400万吨。
中国农业向巴西学什么?对比巴西,中国农业有很多方面需要向之学习。应该承认,巴西拥有一些我们不具备的自然禀赋优势,比如美洲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巴西农业可借鉴之处仍然非常多。
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虽然也有很多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但整个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产学研藩篱没有打通。反观巴西,不仅有高端研究机构,也有接地气的农业推广机构。此外,大而全的思路并非适合中国农业,而应当因地制宜,学习巴西将品牌作为农业发展的统领,去进行取舍,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名片,从而不断扩大中国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要的是,要学习巴西高度重视农业,并有信心将其打造成强势产业,成为国家名片。
⑻ 巴西发展工业、农业的有利条件
1.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适合城市的发展
2.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3.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适宜种热带作物.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⑼ 巴西发展农业有利自然条件
1.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适合城市的发展。
2.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
3.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适宜种热带作物.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
有利的条件:土地资源巴西有著名的亚马逊平原以及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巴西高原,地势平缓,海拔高度基本在1500米一下,甚至在300米以下,土地比较肥沃,有发展农业基础。
气候条件,巴西位于赤道附近,年平均气温在27°,且除冬季外全年降雨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人口资源,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且人口资源丰富,因此有较足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不利的一面 科学技术不高,主要传统的小农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