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每年国外直接对华投资新增流量中

每年国外直接对华投资新增流量中

发布时间:2021-05-10 09:01:31

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对外直接投资,英文全称是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4)。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垄断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学说、寡头垄断行为学说、市场内部化学说及国际生产折中学说等各种旨在解释并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学术流派。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获取原材料、寻求知识、降低成本、规模经济、稳定国内客户等战略性动机以及出于发挥其特定优势而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性动机。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Ⅱ 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其中通过兼并实现的占到当年流量的50%,出现这种情况的 原因及优缺点,如何看待

企业兼并收购之所以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内涵,这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兼并,一是可以迅速扩大资产规模。一家跨国公司的崛起,一般只有几十年,短的仅有10年,而资产一般有数亿美元,高的则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如美国的微软公司,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就拥有了1.6万名员工,近400亿美元的总资产,成为美国50家最大企业之一。二是可以不断扩大发展空间。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加工点遍及世界各地,据美国麦道飞机公司权威研究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美国著名的100家跨国公司共有20 300多家子公司,分布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公司将直接投资形成自由资产时,相当一部分是靠兼并海外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兼并海外企业尽管代价较高,但可以省却新办企业的许多繁琐手续,同时缩短投入产出的周期,许多兼并企业稍作改造便可以投入生产。三是可以不断延伸产业门类。最初的跨国公司都是某一方面的专业生产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项目的增加,单一的产业结构已不适应跨国公司大规模、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许多企业竭力寻求发展多元化、多门类的产品经济,以雄厚的产业优势支撑公司发展,逐鹿国际、国内市场。美国、日本和西殴的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不仅制造产业门类较多,而且非制造业也相当发达,这些跨国公司还办有分布世界各地的金融、运输和商业、房地产业,形成一个集生产、销售、运输、融资和服务于一体的超级集团公司。

Ⅲ 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字面意思:
对外直接投资,英文全称是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是指我国国内投资者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设立、购买国(境)外企业,并以控制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4)。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引起西方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了垄断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学说、寡头垄断行为学说、市场内部化学说及国际生产折中学说等各种旨在解释并阐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学术流派。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包括获取原材料、寻求知识、降低成本、规模经济、稳定国内客户等战略性动机以及出于发挥其特定优势而进行国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性动机。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Ⅳ 从2012年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流量最高的国家是以下哪一项

不太清楚,

Ⅳ 各省近10年来外国直接投资建立新企业数量 数据

太长了,字书\数超过规定,自己看全文吧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利弊之新实证分析* 中华财会网() 2003-11-29 二、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概况 1、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来看,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外商在华投资主要在旅游宾馆和中低档加工贸易型制造业。此后,工业领域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在外商实际投资额中占主要份额。90年代初期, 投资于房地产业的外资增加较快,个别年份占到外商实际投资额的1/3以上,最近几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累计看,投资于工业的外资仍然占最大的份额,约占60%。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在制造业,2000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项目数的56.35%,合同外资额的50.31%,实际使用外资额的46.39%投放在制造业;在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中比重较大的还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8.25%)、房地产业(8.36%)、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7.82%)、社会服务业(3.92%)等,而采掘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事业的比重不大。 2、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在整个8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投向沿海地区的占90%以上。 90年代以后,这一比重略有下降,但总的趋势没有明显改变 ,在沿海地区的投资,累计仍占全部投资额的88%。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国直接投资于东部地区占87.88%,中部地区9.29%,西部地区仅占2.82%。截至1999年,东部地区累计使用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的87.84%,中部地区占8.94%,而西部地区仅占3.22%。 3、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来源 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在华投资的外商主要采取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两种方式。90年代以来,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有较快上升,自1997年起,新设立项目中,外商独资经营的项目数超过中外合资经营的项目数,自1998年起,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同金额超过了中外合资经营项目的合同金额。但以累计数计,中外合资经营仍然是占最大份额的投资方式,占实际投资额的近一半,外商独资经营所占比例不到1/3。 根据外经贸部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截至200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分方式看独资经营企业占31.58%,合资经营企业占45.99%,合作经营企业占20.52%。截止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分方式统计 金额单位:亿美元方 式 项目数 比重 合同外资金额 比重 实际使用外资 比重总 计 364,055 100.00% 6760.22 100.00% 3479.66 100.00% 合资经营企业206,74 56.79% 2904.80 42.97% 1600.19 45.99% 合作经营企业49,779 13.67% 1487.36 22.00% 714.18 20.52% 独资企业 107,352 29.49% 2319.86 34.32% 1098.93 31.58% 合作开发 177 0.05% 48.20 0.71% 66.36 1.91% 资料来源: 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港、澳、台的资金一直占较大比重,在90年代以前,港、澳、台投资约占80%左右。90年代初期以来,其他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明显增加,港、澳、台资金比例逐年下降,但累计仍占近60%。 三、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产出是资本、劳动、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函数。外国直接投资通过作用于上述变量来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从外国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国内投资、就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研究外国直接投资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 1、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GDP 图1给出我国1983-2001年经济增长率(GGDP)与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FDI/GDP)的变动情况。沈坤荣教授(1998)在作经济增长率与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分析时,选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并换算成美元的实际GDP。笔者认为,FDI作为对东道国的投资,其购买各种原材料以及支付工人工资都必然按照当年价格核算,因而以FDI与以当年价格计算并换算成美元的GDP相比的比值作为衡量外国直接投资依赖度的指标更具科学性。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由于我国利用FDI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因而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1991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1992、1993年,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几乎成直线上升态势,1994年FDI/GDP达到了6.22%,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渐趋明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2000年各卷,2000、2001年数据取自《宏观经济研究》2001、2002年第3期。注: 左方坐标表示GGDP ,右方坐标表表示 FDI/GDP G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将GDP换算成美元时用贸易平均汇价。如前文所述,定量的测定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做法是以经济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外国投资水平和外国资本的积累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另一种做法是通过生产函数导出的增长方程研究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考虑到估计我国的生产函数比较困难 ,本文参考Maxwell J.Fry建立的FDI与国内投资、出口、GDP增长率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Fry,1995),对1990-2001年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经济计量检验: YG=a+b*YG(-1)+c*IG-d*IY(-1)+e*FDIY+f*FDIY(-1) +g*IF+h*XKG+ε 其中,YG表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IG表示国内投资增长率,IY(-1)表示前一期的国内投资占GDP的比重,FDIY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FDIY(-1)表示前一期的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IF表示通货膨胀率,XKG表示出口额占GDP的比重,ε为随机项。运用EVIEW软件包,估计结果如下: 按照Maxwell J.Fry的模型,我们得到回归方程①。回归方程①考虑了国内投资增长率、前一期的投资占GDP的比重、通货膨胀率、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等诸多经济变量,从结果看虽然方程的拟合优度比较高,但各参数的T检验值明显偏小,显著性都不高。基于此,笔者选取显著性较高的经济变量作回归分析,经过多次试探和调整,得到较为让人满意的回归方程②。从回归方程②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当年的投资增长率、前一期的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呈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较高,显著性较好。其中,总体回归方程在95%的水平下显著成立 ,国内投资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FDIY(-1)和XKG在10%的水平上显著 。与前一期投资占GDP的比重成负相关,但统计不显著。因此,从经济计量学的角度来看外国直接投资至少从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前一期的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主要是因为我国一直对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予以限制,外商投资主要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当年的投资往往要到下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投入生产运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逐渐放宽对跨国公司并购的限制,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变,会出现下文所谈到的FDI并不增加国内总投资,只是把内资企业从国内市场上“ 挤出”的现象,这种并购并不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内投资 一般来说,一国的国内投资(Domestic Investment)由本国投资(National Ivestment)和外国投资(Foreign Investment)两部分构成。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国内投资总额的一个部分,其不同的投资形式对投资总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用于并购现有企业的FDI实际上并不增加国内总投资,只是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代替了内资企业,把内资企业从国内市场上“挤出”。Reisen(1996)对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吸收国际资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外国投资者出资收购现有的企业,FDI以债权-股权掉期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存在,并未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笔者参考沈坤荣教授(1999)在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影响时建立的方程,对中国FDI与国内投资的关系作计量研究。 IY=a+b*YG(-1)+c*IY(-1)+d*FDIY+e*REXL+f*IR+g*IF+ε,其中,IY表示投资占GDP的比重,YG(-1)表示前一期的经济增长率,IY(-1)表示前一期的投资占GDP的比重,FDIY表示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REXL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IR表示国内金融市场一年期贷款利率,IF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 ε为随机项。 运用EVIEW软件包,回归结果如下: IY=30.78+0.20YG(-1)+0.8IY(-1)+2.72FDIY-3.62REXL-0.95IR-0.0.36IF③ (0.62) (2.66) (2.77) (-2.73) (-3.33) (-2.55) R2=0.9896 Adj- R2=0.9689 D-W=3.51 F=47.67 IY=32.79+0.88IY(-1)+ 3.27FDIY- 4.24REXL - 0.95IR- 0.4IF④ (3.35)** (8.99)* (-5.26)** (-3.61)** (-3.38)** R2=0.9883 Adj- R2=0.9737 D-W=2.65 F=67.61 根据沈坤荣教授的回归模型,我们得到回归方程③。考虑到前一年的经济增长率YG(-1)的显著性不高,不能通过检验,因而将这一解释变量舍去,得到回归方程④。从回归方程④不难看出,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各参数能够通过t检验,其中IY(-1)、REXL、IR、IF在5%水平上显著,FDIY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回归方程式是确实有效的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国国内投资与国内利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上年投资正相关,这与理论上国内投资应与国内利率负相关、与上年投资正相关相吻合。不过理论上国内投资与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系数不定,而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国内投资与实际汇率、通货膨胀率呈负相关关系。可见,我国利用FDI有助于当年国内投资的增加,没有将本国的投资“挤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以新设企业形式出现,而很少通过并够实现。 3、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内就业 我国是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且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于农村。加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之一。外资流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从绝对数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从业人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612万人(2000、2001年的数字应该更大,不过限于没有2001、200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只能采集到1999年);从不同时期各经济类型吸纳的新增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如1991-1999期间,外商投资企业新增从业人员546万人,而同期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但没有增加就业人员,还分别缩减了1774、1837万人。 我们以外商投资经济从业人数为被解释变量,以FDI为解释变量,进行计量分析。 N = 99.03 + 0.13FDI (3.47) (12.29) R2=0.9497 Adj- R2=0.9434 D-W=1.54 F=151.08 LNN = 1.63 +0.57LNFDI (3.56) (9.06) R2=0.9214 Adj- R2=0.9102 D-W=2.09 F=82.14 其中,N表示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数(以万人为单位),LNN为N的自然对数,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以亿元为单位。容易看出,上述回归效果很好。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亿元,外资企业将新增从业人员0.13万人,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外资经济吸纳从业人数将增加0.57个百分点。 4、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TFP 新古典增长理论用TFP来解释产出中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解释的剩余部分,TFP涵盖了制度、资源结构、技术等因素,其中资源结构对TFP的初始水平影响较大,对TFP的变化影响较小,而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能够显著地影响TFP的变动。外国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通过技术的外溢效应(Spillover)和制度的示范效应。技术的外溢效应可以通过转移技术导致的技术进步的硬途径和伴随技术转移过程的直接投资带动技术进步的软途径实现。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的计量方法,利用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方程,得出结论: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即产量的增加)就提高2.3个百分点。在何洁(2000)的另外一项研究中,他发现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部门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总体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我国内资工业企业部门相比,工业部门的外资企业总体要素边际生产率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势,这说明对我国总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无太太大的帮助,当然外资企业对内资工业部门的总体外溢效应是现实存在的,而且这个正的效应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扩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速度的加快有不断增强的趋势。沈坤荣教授利用各省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作横界面的相关分析时,也得出了FDI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个单位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论。考虑到TFP的量化工作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和比较复杂的计量分析手段,本文不对TFP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计量分析,而是选用何洁和沈坤荣的研究成果,认为从实证的角度FDI至少在总体上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四、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的进一步探讨 上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了实证分析,总体上认定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是有比较突出的贡献的。下文试图详细剖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利弊。 1、外国直接投资之利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2、吸纳劳动力就业;3、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4、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5、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6、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截至1999年实际流入我国的FDI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如果考虑国内的配套投资,这种资本形成效应则更为明显;从上文我们对国内投资与FDI关系的计量分析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FDI对增加国内投资与促进资本形成在95%的水平上作用显著。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第三,FDI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从上文我们选用何洁等人和沈坤荣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总体上FDI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尽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谈到外资企业在保守先进技术方面对中方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第四,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745.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8.39%,其中进口比重为53.5%,出口比重为44.0%,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FDI企业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我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1998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分别为90.70%和94.18%,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最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我国提高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2、外国直接投资之弊 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影响,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我国产业和垄断市场。据统计,1997年外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等行业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次,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我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五、简短的结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FDI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吸纳就业和提高我国综合要素生产率方面贡献都是比较显著的,同时在我们对经济增长率与FDI的回归分析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FDI在总体上比较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我们对FDI的积极影响的进一步剖析中也可看到FDI通过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缴税收等途径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过也正如上文多次提到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逐步放开对外商行为的限制,出现了FDI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我国产业、垄断市场和封锁先进技术的新动向。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在积极吸引外资,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同时,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请加分
j窑ㄦⅷ

Ⅵ 请问一下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出现逆差说明了什么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出现顺差又说明了什么

爱国者国庆60周年演讲稿:放歌祖国60年
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峨的华表,记载了共和国60年的历史沧桑。历史的耳畔,铭记着祖国60年前建国礼炮的隆响,60年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声音洪亮, 让全世界震撼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那鲜红胜利的旗帜,在北京、祖国的各地迎风飘扬,从此中国人民昂起了头颅,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历史铭刻如歌的岁月,涂染金秋十月的阳光,一声嘹亮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共和国的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激扬的文字,辉煌的历史,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苦难的祖国母亲,敞开黄河的胸怀,长江的臂膀,长城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进了共和国时代,也走向了繁荣富强。讴歌共和国的历史,60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海之滨,山之阳。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响,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伟大祖国母亲万岁!我们以《诗经》关雎的歌喉,以屈原《橘香》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用梆子与鼓词唱响您历史恢宏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我们回想建国恢复经济三年;回忆抗美援朝通过鸭绿江,回想“三反”五反岁月“,从人民公社号声嘹亮,祖国十年麦浪滚滚闪着金光……文革浩劫留下多少遗憾与悲壮……,阶级斗争不是人民走向富裕,国家走向富强的方向!国人不会忘记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的衣裳,“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买东西凭票更是让国人难忘,三十年前,许多家庭只有一间住房,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一个大立柜和一张床……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变,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善。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手挽手,心连心,团结救灾的愿望!

改革开放,使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乱又脏。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和增强。

60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60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60个春秋,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放歌农村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60个春秋,奥运鸟巢拱起钢铁的脊梁,神舟实现太空翱翔。60个春秋,一座座天堑变通途, 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万里长江。60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 60个春秋, 改革的春风,让人民喜奔小康,实现了举办奥运会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实现着光荣与梦想!

让您的灵魂与精神唱响。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亿万双手,编织花坛锦绣,建造华灯明亮;让我们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把五星红旗飘扬国歌唱响,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长、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铁军,走过一队队钢抢,走过一车车导弹,走过60年共和国的无比辉煌……走出中国人民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的方阵显赫中华民族最壮美最雄壮!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含和积淀,60年的扬弃和继承,和平与发展是共和国热切表达的希望。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祖国啊!我为你骄傲,在这精彩神奇的土地上,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一次次萌发腾飞的希望,焕发出科学发展的容光。满怀豪情的展望未来,执着的坚信20年后的畅想,中华民族的明天更加绚丽美好!共和国一定会走向新的辉煌!

Ⅶ 三季境外投资者对境内金融机构直投净流入多少亿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7年三季度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数据

2017年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200.82亿元人民币,流出118.97亿元人民币,净流入81.85亿元人民币;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184.88亿元人民币,流入235.18亿元人民币,净流入50.30亿元人民币(见表1)。

按美元计值,2017年三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30.12亿美元,流出17.84亿美元,净流入12.28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27.73亿美元,流入35.27亿美元,净流入7.54亿美元(见表2)。

表1: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季度)

单位:亿元人民币

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量表统计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和来华直接投资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量数据情况(不含收益再投资)。其中:来华直接投资流入是指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出是指境外投资者从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资金流出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企业投入或新增的股权或债权投资,流入是指我国境内金融机构从境外企业减少或撤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

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的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管制措施。

Ⅷ 能否详细分析一下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FDI投资收益汇出与潜在国际收支危机的理论及经验分析3
人们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一种优质的外资,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提倡外商直接投资多多益善。然而,研究发现由于投资收益的汇出外商直接投资将导致东道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可能诱发国际收支危机。几次金融危机的经验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中国的现实情况潜藏着这种风险,值得引起警惕。

(世经评论·北京)四、中国的情况

(一)中国引进FDI和对外FDI比较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FDI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FDI的引进首先是弥补了国内资本的不足,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溢出效应”它的载体跨国公司为东道国带来了更好的制度、技术和管理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初衷。事实上,FDI对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表3 1992~200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引进FDI和对外FDI比较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外国在华FDI 中国在外FDI

1992 111.6 40.0

1993 275.2 44.0

1994 337.9 20.0

1995 377.4 20.0

1996 423.5 21.1

1997 452.8 27.2

1998 454.6 28.2

1999 404.1 23.8

2000 407.7 22.4

2001 468.5 70.9

2002 527.4 28.5

2003 535.1 18.5

合计 4775.8 364.6

说明:外国在华FDI指贷方数据,中国在外FDI指借方数据。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www.safe.gov.cn/Statistics/BOP_(1992-2003).htm

中国从1993年以来引进FDI的数量已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蝉联世界第一大FDI引进国。截止到2004年7月底,外商在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49万余家,实际投入的金额近540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目很小,中国商务部与国家统计局2004年9月7日正式发布的《200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显示,截至2003年,中国3439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净额为334亿美元。即使按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的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350亿美元计算,也只相当于日本的1%,美国的0.5%,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吸收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均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s1.14,而发展中国家为1?s0.13。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1992~2003年间外商在华FDI总额为4776亿美元,中国对外FDI总额为365亿美元(见表3),两者的比例仅为1?s0.08。

(二)FDI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收支视角

1.FDI在中国的发展模式。通过考察不同时期代表性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回答。中国引进FDI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2)90年代以来至今。不同阶段的代表地区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的称之为“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卢荻,2003)。广东模式结合中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因而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比如外商投资企业的净出口在90年代中期以来成功的实现并保持了顺差(见表4),但是劳动生产率很低,并可能创造出“低技术陷阱”。上海模式以进口替代和资本深化为特征,一定程度违背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而恶化了资源配置但是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比较两种模式,从促进区域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场层面来讲,上海模式更具优越性。问题是这两种模式的贸易条件都出现了持续恶化。资料显示,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而且上海模式还存在着严重的可持续性问题,因为有关外商投资企业90年代初以来持续出现了巨额的外贸逆差(见表4),这种持续性意味着逆差可能是结构性而非过渡性的,对国际收支平衡不利,也有可能掉进“外债陷阱”使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2.与国内资本被挤出。我们知道中国并不缺乏资金,中国的银行里有巨额的存款,但是外资却源源不断的流进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许多人认为,由于FDI有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有利因素,在与国内资本竞争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把国内资本“挤出”和“边缘化”了,从而出现了外资持续流入、内资不见动静的局面。如果真像里斯(Reis,2001)所言产生了“创造性破坏”,FDI挤出了国内资本,控制了本国市场,抑制了本国企业和产业的成长,则无疑会对我国的贸易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进而威胁到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上还真有点迹象,表现在国有企业因机制障碍越来越难以适应竞争加剧的形势而日趋萎缩,以及“国退洋进”的盛行。

表4 1992~2003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净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广东模式差额 上海模式差额

1992 -32 -21

1993 -54 -38

1994 -55 -37

1995 -17 -51

1996 4 -60

1997 41 -34

1998 75 -24

1999 55 -19

2000 70 -62

2001 101 -58

2002 97 -81

2003 161 -141

合计 446 -626

说明:广东模式为广东省数据;上海模式为上海市加上江苏省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3.FDI企业里中外方的利润分配。长期以来,中国为了引进FDI,实行了种种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等,不少地方为吸引外商到本地投资竞相降低土地等要素价格。相反,外商普遍掌握着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进口权,并控制了关键技术、品牌和产品在国外销售网络,以较高的价格大量进口国外要素,以较低的价格出口产品,从而将一部分增加值转移到资本输出国。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境内外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定价,达到转移收益的目的。从1993~2001年中国工业部门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配情况来看,平均起来外方所得(占50.7%)超过了中方所得(占49.3%)。拿中国汽车工业来看,业内人士估算,从车型引进、生产设备采购到零部件采购,合资外方往往能赚取全部利润的80%还多。这种有利于外资的利润分配无疑会给我国国际收支带来负面影响。

(三)FDI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潜在危险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见表3)。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国库券。美国国库券虽然安全但收益率低,只为3%左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为13~14%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1993年以来我国投资收益账户一直都为逆差,且逆差数额在迅速增大,1995年以来每年已达100多亿美元,2001年竟高达约200亿美元。由于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的支出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顺差的增量,使得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比贸易项目顺差要少得多。投资收益逆差占贸易账户顺差的比重很高,大多在30%以上,其中1995年和1996年更是超过了60%,1993~2003年间投资收益账户逆差总共冲抵了42%的贸易顺差(见表5)。换言之,我们用贸易净收入的近一半支付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净收益。

表5 中国1993~2003年投资收益、贸易收支和经常项目概况 单位:亿美元 年份 经常项目 贸易差额(B) 投资收益差(A) A/B(%)

1993 -119.0 -106.5 -12.8 -

1994 76.6 72.9 -10.4 14.27

1995 16.2 180.5 -117.7 65.21

1996 72.4 195.4 -124.4 63.66

1997 297.2 462.2 -159.2 34.44

1998 293.2 466.1 -166.4 35.7

1999 156.7 362.1 -179.7 49.63

2000 205.2 344.7 -146.7 42.56

2001 174.1 340.2 -191.7 56.35

2002 354.2 441.7 -149.5 33.85

2003 458.7 446.5 -78.4 17.56

合计 1985.5 3205.8 1331.9 41.55

说明:正数为顺差,负数为逆差。

资料来源:同表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为13~14%左右。目前我国境内FDI总规模已达5000亿美元,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那么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约为500多亿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把利润收入汇回去,中国为了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就必须每年有约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近两年贸易顺差往往只为300~400亿美元(见表5)。仅凭借贸易出口赚回的外汇去满足外商汇出利润的要求已经办不到了,只能依靠资本账户下的资本流入才能解决外商利润汇出的需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值得“安慰”的是,外国投资者目前把大部分利润留在了中国用于再投资(记在资本项目的直接投资下的贷方)。也就是说,近年来FDI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利润再投资,且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比如2002年投资收益汇出为150亿,而2003年收益汇出只为79亿美元,这意味着更多的被用于再投资)。但是,资本的根本目的在于赚取利润,利润的汇出是必然的,FDI肯定有一个先期资本流入和后期资本流出的问题。利润再投资并没有改变这一问题的实质,只是推迟了利润汇出的时间而已,这可能使利润的汇出越来越集中,数额越来越大。当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如果受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或外部突然冲击,外商投资收益集中汇出,出现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危机。

如果贸易差额能够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如卡莱斯基模型所描述的,将不会产生对新流入资本的需求。反之,就有可能出现经常账户的逆差,从而导致对资本与金融项目更多的资本流入的需求。事实上,我国的经常账户面临着许多困难,随着进口自由化的实现以及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和投资设备的进口需求将日趋旺盛。2004年第一季度全国进出口逆差84.4亿美元,1~6月全国进出口逆差68.2亿美元,2004年1~7月全国进出口累计逆差48.8亿美元。由此可见,用贸易顺差为投资收益融资,从而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的格局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国实现贸易自由化后进口激增、出口因部分国内企业破产而增长放慢,以及大量外资持续涌入的情况下,经常项目转为逆差很可能会成为现实,到那时只能用资本项目的顺差、甚至外汇储备来加以弥补。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当全国一切生产劳动的果实都被迫用于偿还外资外债的利润收益时,经济依附的格局也就形成了。

五、建议

从数量关系上来看,如果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差能够弥补外资在华收益的汇出,那么就如卡莱斯基模型所描述的不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或者,如果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收益有很大,以至能抵消在华外资收益的汇出,那也就不会发生收支危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升贸易项目以改善经常项目,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战略,适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1.引进FDI要以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改善未来经常项目平衡为出发点。虽然有人认为,赤字对于中国来说是合适的,在引进足够多的资本来为经常账户逆差融资没有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应该追求一个占GDP的1%经常账户逆差的目标,从而使中国达到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我们应该清楚,尽管当前世界资本交易额远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但是经常账户在金融危机防范过程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经常账户状况不仅可以对外国资本的信心产生正面作用,而且也是防范危机的最后保障。东南亚国家尽管保持了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仍不可避免地出现金融危机,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要素投入的基础之上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而要素的使用效率低下,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需要注意如何通过资本引进来提高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国家未来的经常账户平衡,而非仅仅考虑数量上引进了多少外资。应该着重研究如何促进外资与中国企业的融合,加强外资企业与我国企业的后向联系,扩大其产业关联效应,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2.以我为主,加强对FDI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管理。东南亚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反思外资和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一致认为,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离不开国内企业和产业的强大。因此,引进FDI要以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升级为基点来考虑,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来引导外资的投向。注意借助外资来推动国内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等。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减少并逐步取消各种政策优惠,让内外资企业得到同等待遇,鼓励国内私人资本在同样的舞台上与外资实行公平竞争。

3.以外债对待FDI并将其纳入国家外债监控范围。FDI与对外举债无本质区别,虽不用付息,但要允许投资方汇回利润。换言之,今天中国GDP的高速增长要以未来中国GNP的低速增长作代价的。盲目的不计成本的引进FDI将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FDI绝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是外债就有一个债务承受范围,并需要对它加以监控。此外,要设法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向外转移收益的行为,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分配中的中方收益份额。

4.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大小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投资收益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相应地,扩大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减少这一差额的有效办法之一。前已述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太小,即使按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的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350亿美元计算,也只相当于美国的0.5%,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这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相称。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亟需利用全球各种有利的资源和市场,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即在“请进来”的同时,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上海财大金融学院,段军山,毛中根)

阅读全文

与每年国外直接对华投资新增流量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对象分 浏览:728
凯裕金银贵金属 浏览:394
展博投资管理 浏览:980
壹理财下载 浏览:144
贵金属看盘技术 浏览:930
外汇ea三角套利 浏览:389
宝盈转型动力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311
abl外汇软件 浏览:817
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 浏览:315
中翌贵金属老是系统维护 浏览:225
历史期货松绑 浏览:23
信托借款平台 浏览:214
吉林纸业股票 浏览:324
贵金属元素分析仪 浏览:30
融资打爆仓 浏览:645
分级基金A还能玩吗 浏览:289
网络贷款平台大全 浏览:358
13月房地产到位资金 浏览:744
姚江涛中航信托 浏览:518
coding融资 浏览:357